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6840987323640

    中國古代使用算籌進行計算,在算盤上,以空位表示〇。自從前4世紀,中國數學家就已經瞭解負數和零的概念了。

    公元1世紀的《九章算術》說:“正負術曰:同名相除,異名相益,正無入負之,負無入正之。其異名相除,同名相益,正無入正之,負無入負之。”(這段話的大意是“減法:遇到同符號數字應相減其數值,遇到異符號數字應相加其數值,零減正數的差是負數,零減負數的差是正數。”)以上文字裡的“無入”通常被數學歷史家認為是零的概念。(全文見維基文庫的《九章算術》)雖然如此,但是當時並沒有使用符號來表示零。籌算數碼中開始沒有“零”的符號,遇到"零"就空位。比如“6708”就可以表示為"┴ ╥ "。數字中沒有"零",是很容易發生錯誤的。所以後來有人把銅錢擺在空位上,以免弄錯,這或許與"〇"的出現有關。

    PS:不過多數人認為,“0”這一數學符號的發明應歸功於公元6世紀的印度人。他們最早用黑點(·)表示零,後來逐漸變成了“0”。但是據說公元前2500年左右,印度婆羅門教最古老的文獻《吠陀》已有“0”這個符號的應用,當時的0在印度婆羅門教表示空的位置。---個人對最後這段存疑問,如果是真的;那麼為何公元六世紀印度人還在用黑點作為"〇"的符號,至於何時由點轉為圓,具體時間已無從考證,(《九執歷》104卷演算法,1089頁,我看了看那個時候公元718年印度人的零依然是黑點)。直到公元876年,人們在印度的瓜廖爾地方發現了一塊刻有“270”這個數字的石碑。這也是人們發現的有關“0”的最早的記載。

    但是如果說符號中國算籌裡早已經有空格,後來用銅錢在算籌裡表示零的符號。此後銅錢演變為〇,作為零的符號;是很正常的事情。畢竟在690年時,武則天頒佈了則天文字,其中一個字就是“〇”了;雖然當時不是零的意思。而中國古代數學上記錄“〇”時是用“□”來表示的,一方面為了將數字區別開來;更重要的是由於中國古代用毛筆書寫。用毛寫“〇”比寫“□”要方便得多,所以零逐漸變成按逆時針方向畫“〇”。而印度一個黑點,又如何演化成〇的符號呢?不知道有沒有演變過程的證據?但是由於中文文獻中〇的符號最早出現時間無考。宋代蔡沈《律率新書》(1135一1198)中用方格表示空缺。1180年金朝《大明曆》中有“四百〇三”,“三百〇九”等數字。公元1247年,秦九韶在其著作數書九章中使用符號“〇”來表示零的概念。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12星座真的可靠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