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西蜀不良帥

    “自尊”個人理解為:對自我認知的肯定,身體對外界挑戲自我認知做出的一種對抗本能。

    歸根結底應該是人類野性未完全退化的表現。在動物身上表現為獸性。

  • 2 # 中國百靈Chinese

    自尊本源是——腦垂體分泌內酚酞的平衡點。

    讚許的資訊刺激會分泌大量內酚酞,有愉悅感。

    不良資訊刺激會分泌大量腎上腺素,就衝動暴怒。

  • 3 # 手機使用者21546694035

    是個體的自覺、自信在群體中獲得認可的一種意識的體現。而自覺、自信又源於從小生活、學習環境的優劣,這其中,母親的影響很重要。

  • 4 # 懷疑探索者

    自尊的本源是什麼?我從心理科學的角度來解答一下這個提問。

    自尊是自我概念裡很重要的一部分,它是指我們對自己的評價,以及由此獲得的自我價值感。影響自尊的因素包括:重要的童年經歷,我們的理想自我,我們的社會文化等等。

    童年經歷對自尊的影響是重大的。一個高自尊的人,他們的成長環境較為良好,他們的父母支援他們,給予他們足夠的關愛,充分表達情感,並且設定嚴格而合理的規矩,在這樣的父母身邊長大,會形成高自尊的人格。而低自尊的人的成長環境則比較糟糕,他們的父母可能過分嚴厲,是那種專制型家長,發號施令,孩子只能服從,否則就會受到懲罰;也可能過分縱容,有些家長根本不管孩子,只顧自己掙錢,百依百順滿足孩子,這樣會害了孩子;也可能是教養方式缺乏一致性,朝三暮四、朝令夕改,讓孩子無所適從,沒有安全感。

    成功和失敗會影響我們的自尊。這是很容易理解的。大量的成功會導致高自尊,大量的失敗會導致低自尊。心理學家一度是這麼認為的。所以人們過去認為應該給孩子更多的讚揚,表揚他們的成功或聰明,從而提高他們的自尊。但是後來心理學家發現這種做法並不好,因為孩子不可能總是成功,而聰明也不是每個孩子都擁有的,但是努力卻是每個孩子都可以做到的,所以正確的方式應該是表揚孩子的努力,而不是表揚他們的聰明或成功,因為後者是不可控的,而前者是可控的。表揚孩子的努力會讓他們更渴望挑戰,而表揚他們聰明,則讓他們害怕失敗和出醜。

  • 5 # 中國心理衛生協會婦

    自尊心理:指個體希望在各種不同的情景中,自認為有條件、有能力、有勝任某些工作實力的心理,這是自信的表現。

    自尊既表現為自我尊重和自我愛護,也包含期待他人、集體和社會對自己的重視。一個人的自尊心理必須要依靠自己的努力來維持,依靠自身的能力來支援。個體的自信一旦得到滿足,便可在心理上產生積極的激勵作用,使其對自己充滿信心,對社會充滿熱情,體會到自己生活和工作的價值。但人的能力不是無限的,假如一個人的努力遇到侷限,一個人的自尊和自信遇到壓力,人就會感到焦慮。尤其是時間一長,這個人的人格也容易發生一些變化。這種變化常常表現為尖刻和攻擊性。

    自尊的心理品質是後天逐步培養起來的。兒童期是培養自尊心理的重要時期。他人的期待,往往會導致相應物件變成期待的狀態。可見,自尊是非常依賴外界影響的。一個人在兒童期,如果家長和老師用充滿期待的尊重的態度來對待他,就有助於他培養自尊。一個人有了較高的自尊水平,以後就較容易表現出自覺、勤奮和認真的特質。每個孩子都渴望被肯定、被賞識。尤其是一些比較內向的孩子,更渴望得到別人的肯定、信任和讚美。

    孩子是有自尊心的,父母要準確地認識自己的孩子、認識孩子的優點和缺點、利用自尊的語言與孩子進行有效溝通、增進孩子的成就感和自信心、恰當表揚和批評孩子、糾正孩子存在的問題。父母平時努力挖掘孩子身上的優點,適時適度予以表揚和鼓勵,會讓孩子越來越自信。由於孩子小時候的自我意識是透過家人和老師對他的評價建立起來的,所以,孩子的自信也會因此而樹立的。

    如果媽媽經常給孩子一些負面的評價,媽媽的嫌棄會讓孩子的自尊心受到嚴重的傷害,讓孩子不自信,變得沒有主見,變得孤僻。會讓孩子越來越膽小,從而不敢嘗試新事物,更不敢去實踐自己的一些想法。如果家長一味否定孩子,處處揭短,孩子就會自暴自棄,認為自己不好,從而喪失向上的動力。父母總是看不到孩子的優點,或者看到了孩子的優點也不說出來,卻總是不斷地說孩子的缺點,打擊孩子的自信心。這樣,影響孩子自尊心的建立,他自然就想不出自己有什麼優點,在生活中也顯得自信不足。

  • 6 # 寧靜以致遠SFY

    自尊的本源就是自信心。自信是自我肯定的真信念,是實現自身價值觀的必經之路。是精神的座標軸,引領你走向成功的彼岸。自信,不是與生俱來的是自己在人生過程中不斷選擇和創造的結果,每個人都必須具備自信,你才能知嘵,人生你想要什麼和可以要什麼。併為自己的目標努力前行。你的自信來自於外界對你的認可和讚許。只要你用你Sunny快樂善良的心胸去關心愛你身邊的人,你就會發現其實你的存在真的很有意義,你成就了別人也歡樂了自己。送人玫瑰手留餘香就是這個道理。你的存在有著別樣的風彩,有著璀璨奪目的光環。這就是自信在你的身上開花並結出了累累碩果。

  • 7 # 趙小明心理團隊

    要談這個問題我想從兩個方面開始談,第一個方面就是,從哲學角度來講,我們自尊的本源;第二個是從人類精神主體的分裂角度來講自尊的本源。

    1、從哲學角度來談自尊自我概念

    從哲學上講,哲學一直想研究清楚就是,我們作為一個人類,我們從哪裡來的?從哪裡起源的?我們是誰?我們將到哪裡去?這個是哲學的關於人類的本源問題,而這個哲學的東西到了心理學裡面就變成了我們每個人都要搞清楚自己的起源問題。比如說我從哪裡來我是誰我將到哪裡去,而這一系列東西就構成了我們一個人的自我概念。自我概念在拉康的精神分析裡面分成兩個東西,一個叫做自我定義,就是我怎麼描述我自己是誰。第二叫做自我表象,意思就是,我在我想象中我是一個什麼樣形象。這兩個合在一起就變成了我們的自我概念。

    自我概念和自尊的關係

    而自我概念和自尊的關係就非常密切了,我們每個人要搞清楚自己的起源,將組成自己的自我概念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內容,如果一個人對自己的起源比如說你歸屬的文化,你所屬於的大家族,你的早期的重要的他人與你之間的關係這些重要的起源,如果你對他們是一個積極的評價,那麼你的自我概念、你的自尊體系的最重要的一些部分,至少有一半就完成了,然後另外一半的這些自尊體系是依靠著你對自己怎麼評價以及別人怎麼樣評價你圍繞起來的。這些就共同構成了我們的自尊體系。

    自尊體系和一系列的心理疾病的關係

    有一些人她們自尊體系最初的關於自己的起源問題,他們是否認的,這樣就會帶來自尊的危機,也就是我們說的自尊水平低。我們前段時間看到網上流傳的那部書叫做軍國,它的主要觀點就是否認自己所歸屬的文化、否認自己所歸屬的大家族、包括否認自己早期的這些父母,與你的重要它人的這些關係對它們往往是一個負面的消極的評價,如果你認同這種觀點,那麼其實最終導引向的就是你對自己起源的不認同,最終就會影響到自己自尊體系的建立。最終的結果也就是自我否認,用我們的術語講叫做自我認同的危機,那麼這種自我認同的危機,它否認了自己的起源,於是它的自尊體系就無法建立的好。而自尊體系和一系列的心理疾病都有關係。

    一個人的自尊水平與一個人的心理健康的關係

    我記得在上研的時候,我們當時查閱了很多和自尊有關的很多實證的研究,結果發現,自尊水平和精神分裂症,這種水平和很多心理疾病都有著直接的關係有一種相關效果。那麼從這個角度來講,甚至我們有時候會把一個人的自尊水平看作是一個人心理健康的一種指標。如果一個人對自己是認同的,因為你認同起源你才會認同自己,你認同了自己你必定要認同自己的起源,如果對這些你是認同的再加上你有一個積極的外界對你的評價和自己對自己的評價,這些東西共同構成了你的自尊體系,這樣的話你的自我認同也就基本上完成了。

    2、從人類精神主體的分裂角度來講自尊大腦功能區域不同

    人類精神主體的本質是分裂的,那麼我們的精神主體為什麼是分裂的呢?比如說,我們人類精神是不是要分成理智和情感,當然這和人的大腦的功能有關係,我們的大腦本身也會分成不同的功能區域,我們大腦有比如說理性中樞、情感中樞,這些生理的基礎必然就會導致我們人類精神主體產生各種各樣的分裂,精神主體不是一個統一的整體,這是我們心理學裡面對人的最重要的一個認識。

    心理世界、精神世界分成不同的部分

    那麼精神主體對我們人的經營主體是分裂的,其中還包括我們人出生之後,我們不但要和自己的父親母親要分離心理上要分離,那麼另外一方面父親母親保姆爺爺奶奶你所遇到的每一個你小時候的重要他人,他們不是統一的,他們是不一樣的性格,他們是不一樣的人,因此他們必定就會在你的心理世界裡面產生與他們不同的對應關係。換句話說,你的心理世界精神世界就要分成不同的部分來對付爸爸媽媽爺爺奶奶保姆包括幼兒園的老師還有其他的各種各樣的人,因此我們的精神世界本質上也要分離來產生應對世界的不同需要,所以說,沒有任何人的精神主體能夠做到統一不分離,他一定是分離的,是一種分裂的狀態,當然這種分裂並不是我們一般所談的像心理疾病裡面的精神分裂症或者叫做人格分裂,我們這裡所指的是人類的精神主體本質上就是分裂的,就像西瓜一樣分成了幾塊,這種分裂的現象在神經心理學裡面,我們還有一些對應的研究,比如說人大腦會產生一些殭屍系統,這將是系統用來應對不同的社會文化外界刺激的需要。

    我們也被迫把自己分成不同的側面應付外界世界的需要

    這些外界的不同的這些刺激的需要不同的人的性格,對我們的人影響就是,我們也被迫把自己分成不同的側面,不同的性格側面來應付外界世界的需要。於是外界的分離、外界的不統一構成我們內在精神世界也不統一、也分成了好多塊,就像分成了好多個不同版本的自己不同性格側面的自己。我們人的精神世界由於不統一分裂成了好多個不同的自己,那這又產生一個問題就是,作為一個整體的人精神又要整體成為自己,因為我只有我一個我怎麼樣,把不同性格的我自己把它整合在一起呢?就像是西瓜被切成了好多塊我怎麼樣才把才能把它們整合到一起呢?

    捆紮我們精神主體的繩子也可以是超我

    這就需要有一根繩子把這些切開的西瓜把它捆起來,那麼捆這些不同的繩子有不同的捆法,比如說我們可以用超我,把人們的不同的部分把它捆起來,那麼用超我捆的話,這個人就是一個非常有就是高超過水平的這麼一個生活的狀態,服從規則,按照規律辦事,同時也可能刻板順從服從。

    捆紮我們精神主體的繩子也可以是自我

    那麼還有的人可能捆紮的繩子是自我,不過能做到這一點水平的人非常非常少,有一些社會適應不良的人甚至有些變態殺手他們捆紮自己的這個,不同分裂的西瓜的這個繩子他們是本我水平那當然就沒有社會適應性了,他們或者是一個性變態的樣子或者是一個社會適應水平低的一個功能,甚至有時候還可能是精神疾患,處於一個社會退縮的樣子。

    捆紮我們精神主體的繩子也可以是自戀

    還有的捆紮這個西瓜的繩子是透過人的自戀來捆紮的,這個在自體心理學的研究裡面我們把它叫做一個人的自體要有一個內聚性,自己的內聚性就指的是我們要用自戀的這個繩子把自己從外向內的把他凝聚到一起才使得我們的競爭主體系分開但不能完全分裂。因此,這個自戀就和自尊也有很多密切的聯絡,在很多功能概念上他們互相交叉互相重疊,所以說一個人要有一個比較高的自尊水平,包括也有很好的一個自戀的能力,要認可自己,認同自己也包括認同自己的起源、自己的文化、自己的家族以至於有關的早年的這些關係對他們有積極的評價。外界有積極的評價、自己對自己有積極的評價,這些所有的這些自戀的繩子才會對人產生一個內向的一個內向力一個凝聚力,然後讓我們的這個分裂的分開的這個精神主體的好多塊,不至於完全裂開。他要被這個自戀的繩子捆紮在一起,所以捆紮我們精神主體的繩子也可以是自戀,這個自戀就和自尊這個概念很多部分就重疊在一起了。

    那麼這就是關於自尊的本源,那麼小明從各個層面上各個角度上給大家做了一個比較完整的一個解析,如果對於這裡面我所涉及到的講的很多概念,很多術語大家如果想要進一步的瞭解或者還不太能完全理解的話,可以再去聽一聽我講的關於新精神分析裡面的這部分內容,可能就能幫助你徹底通透的理解了。

  • 8 # 夯七婚戀指導

    對自己有信心、對自己很篤定、自我感覺不錯——這些都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用來描述自尊的說法,它們都反映了自尊的不同側面。實際上,自尊是有三大“成分”構成,自信、自我觀和自愛,三者的恰當組合才能讓人獲得恰如其分的自尊。

    自愛是自尊最重要的醉成部分,自尊意味著自我評判,而自愛則是無條件的。儘管自己有缺陷不足,有失敗挫折,但人都是愛自己的,就是因為內心深處會有一個聲音告訴我們,我們值得愛和尊重。這種無條件的自愛並不取決於我們表現的好壞,這也就揭示了為什麼我們能在經理挫折失敗之後重新站起來。當然我們遇到困難時還會感到沮喪和失望,但是自愛讓人免於絕望。

    自我觀,我們看待自己的目光,對自己優缺點的評估,無論是否有證據,這是自尊的第二大支柱。這僅僅指的是對自己的認識和了解,實際情況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人對自己的有缺點的評價,認為自己有哪些潛力和不足。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主觀性佔絕對優勢,旁人很難觀察,也不容易理解。這也是為什麼一個有心理障礙的人經常會讓他周圍的人感到迷惑不解,因為他們看不到這個人自認為的優缺點。

    自尊的第三大支柱是自信,人們常常把自信和自尊混為一談。自信主要針對我們的行為而言,有自信,是認為自己有能力在重要的場合採取恰當的行動。與“自愛”和“自我觀”不一樣的是,判斷一個人是否自信並不困難,只需要和這個人多交往,觀察他出乎預料的新情況下,重要的場合中或者遇到困難時採取什麼樣的行動就能找到答案。

  • 9 # 喜洋洋224206081

    一切概念過程的本質探討,即是完成概念定義全部內函的求索,又是標定全部內函的嚴格界線,而後確定概念的外延輔射。規納法的不完全外延條件推理,適用於明確的主觀概念類事物,常常以主觀限定條件為外延標準。這種方法,對諸如自尊等本身就較抽象的概念適用性很差。

    從內函看,自尊是具有明確自我意識的個體(包括群體)的自我尊重和被尊重需要的心理預期。這裡,幾個重點內容是,一、主體必須有明確的自我意識,二、主體必須有自我尊重的需要,三、主體必須有被尊重的需要,四、這種需要必須首先表現為客觀存在的心理預期。

    自尊主體自我尊重和被尊重的心理預期的生理和心理形成必然,一方面來自於社會性質的價值判斷,為獲得預期的社會認同提供條件,並以獲得被尊重的回饋為目的,另一方面來自於生命個體(群體)的生理與心理在自尊與被尊重的情況下獲得預期的願望滿足,進而獲得生理愉悅和心理自豪的實現。這就合理納入了自賤心理在自尊範疇內內在標準的規範統一,因此,也就合理解釋了社會現象中一切自尊與自賤行為根本統一的內在需要。

    如果將自尊概念延展到個體內在心理構造和社會外在權力與利益規範的外延中,將是一個很大的課題存在,大致人類尊嚴或國家尊嚴的法理依據,中至公民權利和義務的法理依據,小至個體尊嚴的實現和現實意義,龐大繁雜,在此略過。

  • 10 # 我是生命的意義2014

    《簡明幸福之路指南第一版》 第四章 之自尊

    “Self-esteem”,翻譯成中文是“自尊”,但按照字面意思翻譯則是“自我評價”,這其中的含義要比“自尊”廣泛得多。所有關於自尊的定義中,我認為這個是最簡明的:對自我的技能和特質的評價構成了自尊。首先,自尊是自我評價,所以不論一個人的技能和特質有多高,最關鍵的是他自己的評價。其次,在客觀方面,影響自尊的,主要是兩個因素,一個因素是技能,另一個因素是特質,或者說品質。

    自尊的高低

    衡量自尊的第一個標準自然是自尊的高低。

    根據上面自尊的定義,一個人評價自己是從技能或者特質兩方面來評價,這也就所謂的能力感和價值感:

    在能力感領域,技能在多數方面很好評價,跑得快則跑步水平高,考試成績好則學習好。技能的高低可以影響一個人的自尊,比如在學校,學習成績比較差的同學自尊往往比較低,特別是在每次公佈成績的時候。

    而在價值感領域,也就是特質(品質)方面,則不太容易評價。很明顯,一個人的特質(品質)高低,比如道德水平,是沒有一個統一的辦法來測試,也不會有人這麼去測試。而且在特質方面,人與人之間的差別是很大的,有孔孟這類聖人,也有希特勒這種狂魔。

    然而,一個人的自尊高低,最主要是受到他的自我評價。所以,即便考試得同樣的分數,有些人跟上游成績比,感覺自己技不如人,有些人則跟下游成績比,覺得自己還不錯,感覺挺好。我本人在讀高中的時候,班上競爭激烈,特別看重成績,我的成績一般都是在班上5-10名,如果某次名次比較差,就覺得自尊受到很大打擊,覺得被人瞧不起,而實際上當然我的成績是相當好的。

    在特質(品質)方面,這種自我評價差別顯然就更大。如果你的偶像是孔子,你的道德標準可能就極高,基本上是處於一個很難達到的狀態。這種影響在一些善良的人身上很明顯可以看出,當我陷入抑鬱的時候,我就發現,其實很多抑鬱症患者很善良,但他們對自己的要求和標準太高,導致了對自己的評價低下,經常陷入到內疚的狀態中,極大削弱了自己的自尊。

    對我自己而言,我本身自認為是一個誠實、善良和正直的人,我在學校的偶像是林肯、郭靖這類人,但是在實際生活中,我的品質讓我很難拒絕別人,常常使得自己陷入兩難的境地,造成了自己的困惑。直到我後來正確理解了界限和自我界限,才大體上消除了這種困惑。

    一個人自尊的高低,還極大受到解釋風格的影響。對於悲觀主義而言,過於關注自己的缺點和劣勢,通常把成功歸於外部因素,把失敗歸於自己的原因,顯然很難獲得較高的自尊;而樂觀主義容易看到自己的長處和優勢,把成功歸於自己,把失敗歸於外部因素,自尊程度通常較高。

    自尊的進化層次

    簡而言之,自尊可分為三個進化層次:依賴性自尊、獨立性自尊和無條件自尊,這三種自尊的進化是依次的。

    在一個人小時候,甚至於青春期之前,主要是依賴性自尊,也就是自尊主要是建立在別人的評價之上。比如一個小孩子,做了一件事情之後,經常要問爸爸媽媽的評價,因為小孩子的自尊就是建立在別人(特別是父母)的評價之上。如果一個人主要是依賴性自尊,一般來說自尊是較為低的,因為社會中總會有批評的聲音存在,因此經常會導致他有自卑的心態。

    其後一個人會逐漸建立獨立性自尊。這個階段的自尊,慢慢變成了自我的評價,不再以別人的評價為主要標準,大部分對自尊的定義是指獨立性的自尊,但依賴性自尊還是會存在。這個階段一個人對自己的技能或者(和)特質有了自信,而不再依賴別人的評價,特別如果是在某些領域不如別人,也不會對自尊(自信)形成較大的打擊。

    最後有些人的自尊會發展到無條件自尊,這個階段就是華人說的“隨心所欲而不逾規”。這是自尊的最高存在形式,是完全不受別人影響的一種自尊。這並不是容易達到的境界,通常是建立在有成就的基礎之上。

    以寫書為例,如果我寫書的主要目的的是為了獲得名譽,或者金錢,這種自尊主要就是依賴性自尊;而如果我寫書的主要目的是因為我內心覺得這本書有價值,可以幫助到別人,寫書的樂趣是為了自己的成長,那麼這種自尊主要就是獨立性自尊;而如果我現在是一個大作家,名利雙收,寫書的目標只是為了寫書,為了表達自己的觀點,那麼這種自尊主要是無條件的自尊。

    然而,如果僅僅是瞭解自尊的高低和三種層次的自尊,並不能完全理解自尊,下面還有一個關於自尊的關鍵性因素。

    自尊的穩定和不穩定性。

    自尊很高,就一定很好嗎?自戀的人自尊也可能非常高,但自戀並不是一種好的品質。

    因此,在前面三種自尊基礎之上,衡量自尊一個關鍵性因素還有自尊的穩定程度,自尊的不穩定性跟依賴性自尊關聯較大,而自尊穩定性跟獨立性自尊關聯較大。自尊不穩定的人常常會表現過於自衛反應,有時候這種反應在別人評價則是不友好的。比如在生活中,有些人不太能接受別人的批評意見,用各種理由甚至於藉口反駁,明明錯了也不認錯。

    生活中有些人自尊心很高,比如自戀的人,但是這種自尊主要是依賴性自尊,這種人很容易對別人不太友善,因為別人的批評,對他來說是一種打擊,他無法接受這種打擊,只能採取反擊的方法,所以有時候很容易不太友善。而真正的獨立性自尊很高的人,他可以很容易接受別人的批評,而不是視為打擊,對於別人的批評,正確的則接受,錯誤的則堅持自己的即可。這種獨立性的高自尊,才是我們追求的目標。在某些心理學文章中,也把成人的依賴性自尊認為是不良自尊,而把成人的獨立性自尊認為是良好的自尊。

    這很好解釋了我的困惑。我的自尊,總體上應該是很高的,我對自己的智商是比較自信的,但同時我又經常有自卑的心態,特別是在某些不如別人的領域,比如運動領域,這就是自尊不穩定的狀態。我的自尊成分裡面,依賴性自尊比較大,所以經常受到別人對我的評價影響,導致了某些情況下,自尊低下,也就是有自卑的心態。

    網路上曾經有句很流行的話:世界不會在意你的自尊,人們看的只是你的成就。在你沒有成就以前,切勿過分強調自尊。這句話把成就等同於自尊,本質上是一種依賴性自尊,這種自尊就帶有極大的不穩定性。如果說你成功了,你就會擁有高自尊,那麼你成功之前,你又是什麼呢。

    如何提高自尊。

    在《自尊的六大支柱》一書中,有提高自尊的六條實踐(1)正直、言行一致,說明“我的話很重要,我很重要”(2)自我覺察,瞭解自我(3)努力追求有目標、有使命的生活(4)擔起責任,只有你能夠創造生活,不可替代(5)自我接納(6)要有主見,支援我們信仰的東西。

    在《伯恩斯新情緒療法》中, 關於提升自尊表述如下:

    第一:從本質上來說,你必須認識到個人價值只是一個抽象概念,它不存在。

    第二:你得承認,每個人從生到死都只有一個價值單位。

    第三:你要知道,只有一種方法會使你失去自我價值感,那就是用荒謬、不合邏輯的消極思維迫害自己。

    第四:你可以把自尊看做是一種決心,當你決定要把自己當做摯友一樣愛護時,你就擁有了自尊。

    上面所有的方法,都可以幫助你提升自尊。然而,如何提高自尊,另一個關鍵則是思維的轉變。正如在本書前面章節論述的,人的思維通常可以分為:成長型思維和固定型思維。

    對於具有成長型思維來說,透過學習等方式,技能是可以培養的,所以根本無需向別人證明自己,這樣依賴性自尊就會減少,而從自己內部標準來評判,也就建立了獨立性自尊,這樣就容易獲得良好的高自尊。

    而固定型思維的人用靜止的眼光看待自己,則急於向別人證明自己,這就是依賴性自尊的基礎,極容受到外界評價的影響,容易形成不穩定的依賴性自尊。

  • 11 # 北京吃喝君

    每個人都渴望獲得自尊,這是我們自我提升的動力。什麼是自尊?

    自尊(self-esteem)也就是我們對自己的全面評價。

    自戀:過高的自尊會變成‘自戀’。這種型別的人更以自我為中心,重視個人的成功而忽視他人的感受;

    自卑:自尊過低也就是‘自卑’。這種型別的人總覺得周圍人在批評和拒絕他們,更容易產生焦慮、孤獨、暴飲暴食等症狀;

    安全型自尊:也就是心理學家提倡的社會人格。這種型別的人不是因為外在條件(成績、長相or金錢等),而是因為自己的內在特質感覺良好。

    自尊為什麼重要?

    俗話說的好,‘死要面子活受罪’,大多數人都會極力維持自己的自尊。

    研究證實,社會拒絕會降低我們的自尊,同時增強我們渴望被接受的意願。當我們被蔑視或拋棄時,會感到自己缺乏魅力、能力不足。這種痛苦會驅使我們透過行動來發展自我,並在其他地方尋求社會接納和認同。

    比如昔日的商場精英突然破產離婚,他極有可能的反應是酗酒、吸菸和賭博,進而麻痺自尊。

    如何面對自尊被威脅?

    1. 自負者:更容易責怪他人或今後更努力,以便於維護自己的良好感覺;

    2. 自卑者:更容易自責或放棄努力,進而被擊垮;

    嫉妒的產生:當兄弟之間能力相差太遠時,比如一個是學霸,一個是學渣,他們之間的關係往往不太好。而朋友的成功往往比陌生人更具有威脅性。

    如何肯定自己的自尊?

    如果你認為自己擅長寫作,你更有可能在寫作方面做的好一些。當然,這並不排除所謂的馬太效應。

    如果你想要激勵一個人(包括你自己),最好給予具體的表揚(你這個情節點設計的很棒),而不是籠統的恭維(寫的好)。

    真實而具體的反饋是最好的。

    自尊的陰暗面

    一般來說高自尊優於低自尊,它有利於培養主動、樂觀和愉快的感覺。但研究發現,很多社會破壞者的自尊都高於平均水平。

    01 自負的危害

    那些在‘很小的年齡’就有了性體驗的男孩子傾向於高自尊,所以那些青少年團夥的頭目、極端種族主義者及暴力犯罪者同樣具有更高的自尊。

    高自尊的人常常令人討厭,喜歡插嘴打斷別人,他們對別人更多非議,而不是交談。

    當高自尊摻雜了自戀,就會變成大問題。

    自戀與物質主義相關,自戀人格中的條目與物質主義一致,如追求成名、膨脹的慾望、越來越少的忠誠關係和越來越多的一夜情。

    高自尊且高自戀的人最具有攻擊性,希特勒的種族優越感最終導致了一場猶太大清洗。不論是某個人還是某個群體過於驕傲自大時,其他人最終都會跟著遭殃。

    自戀、權術主義和反社會人格,共同構成所謂‘黑暗三角’的消極特質。

    *我們可能以為一個自大的人是為了掩飾他內心的不安全感,但更有可能的是,他們從心底裡就認為自己很好。

    便如神話中的美少年納西索斯,他真心認為天下沒有人配得上自己,於是渴求水中的倒影而死。

    02 自卑的危害

    低自尊的人在生活中經常遇到各種困難,他們更傾向於帶著有色眼鏡來看待一切——注意並記住別人最壞的行為、認為伴侶不愛自己。

    這些把自我評價建立在外部因素的人更加脆弱,他們會經歷更多的壓力、憤怒、人際關係問題、吸毒、酗酒以及飲食障礙。

    低自尊的人可能在小時候經歷了貧窮、性虐待,或者有一對吸毒的父母。換句話說,年輕人遇到的問題並不是由低自尊引起的——童年時期的遭遇往往才是罪魁禍首。

    自尊是對自我價值的整體認識,影響我們如何評價自己的特點和能力。

    印第安諺語說:‘真正的卓越並非超越他人,而是超越以前的自己。’努力成為擁有安全型自尊的人——不與他人做比較,而是善待你自己。如果這個回答對您有所幫助,請右上角點選【關注】,【泛心理課堂】專注為您分享心理、情感、教育等相關內容哦~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耳朵突然聽不見什麼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