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當故事變成事故
-
2 # 漠北校尉
典型,的馬上得天下,不能馬上治天下,歸根結底在於蒙古統治者都屬於文盲或者半文盲,缺乏治理才能,甚至將全國稅收幾乎都承包給了色目人,而色目人則中飽私囊掏空了帝國稅收。再加上蒙古人的殘暴統治引起民怨四起,在他們看來很多問題都訴諸於武力。。。。。。
-
3 # sdqst聖殿騎士團
12世紀時,在蒙古草原崛起的蒙古人,憑著驃悍的騎兵、靈活多變的戰術和鐵血紀律縱橫歐亞大陸,建立了前所未有的大帝國。中國本土和蒙古高原是大汗直轄之地,是為元朝;伊兒汗國包括伊朗、阿富汗、大部分阿拉伯國家;察哈臺汗國包含中亞大部分地區;金帳汗國統領北亞、東歐;印度汗國涵蓋南亞。蒙古帝國的勢力一度達到亞平寧半島、希臘半島、波羅的海、德意志、波蘭、印尼群島。但是,好景不長,看似強大的蒙古帝國,在蒙哥大汗去世後不久,便迅速瓦解了。
蒙古帝國迅速衰退的原因:第一,內鬥是蒙古人衰落的一個直接原因。忽必烈在汗位爭奪戰中勝出,於1271年改國號為“元”。四大汗國以忽必烈違背大汗選舉傳統即位以及他的“行漢法”為由,紛紛脫離他的統治。四大汗國之間互不統屬,還時常相互攻伐。(由於相關的內容太多,在這裡有關各個汗國的興衰,我就不逐一說明了)。
第二,蒙古人盲目而過分的擴張。帝國的疆域在陸地上橫跨歐亞大陸的東西盡頭,即便是對於機動性很強的蒙古人來說,這個疆域也實在是太大了。他們在歌利亞打了敗仗,進攻印度也開始受阻。在緬甸和越南,蒙古人發現平原作戰的習慣完全不能適應森林作戰的環境。
蒙古海軍也沒有達成目的。1291年,蒙古艦隊想要進攻琉球群島,但是連目的地都沒有找到就無功而返。派往爪哇的遠征軍在兩年間損失了大批兵力,狼狽撤軍。規模最大的進攻是征服日本。1274年和1281年,蒙古軍隊兩次遠征日本,但是被颱風吹垮了蒙古人的艦隊,日本因此得救。所以在日本歷史中,把這場颱風稱為神風。這樣一來,蒙古鐵騎在海上和森林裡的擴張程序都行不通了。
第三,蒙古人在人數、信仰、語言、制度上都處於劣勢。和本地人相比,他們人數實在是太少了,而且不懂得治理國家。在征服一個地區後,他們往往要採納比他們更為高階的語言、宗教和制度,沒有保留自己的特點。他們從馬背上下來,定居在一個地方,就迅速地被當地人同化了。
-
4 # 歷史李論
強大的軍事力量只能讓其一時之間稱霸,並不能保證長治久安。元朝的治國方針大有問題,並沒有真正把異族人民當成自己的臣民,不得民心。
被統治地區的人民在奴役式的長期壓迫下,反抗是遲早的問題;忽必烈在滅了南宋以後,把南宋人民列為最低等的人,這種制度怎能利於團結呢?
強大的軍事力量不可能永遠強大,清朝也是少數民族,入關之後也曾大肆殺戮,但滿清重視漢文化,大量使用漢臣,這也是清朝能統治中國200多年,而元朝不足百年。
-
5 # hao33合親1斤兵
一、內耗太嚴重,規矩太少,相互看著戈地白!
二、除非被欺壓民族死絕了!
三、除非不面對歷史,黑白都不分!
四、除非不講歷史或政治倫理,社會組織倫理!
五、除非不講究社會正常規則!
六、除非享受物質生活強搶配偶是社會發展力。特別是同族。
否則,滅亡都是遲早滴事情。
-
6 # 海岱山夫
地域版圖面積最大的仍是中國的《元朝》,《元朝》是中華蒙古族統治的朝代,《元朝》的國都設在現在叫北京的地方,但是《元朝》和《蒙古國》是二碼事.應該說,《世界歷史》和《中國歷史》不存在《蒙古帝國》。現在的《蒙古國》宣揚《蒙古帝國》那是他們的事,與我們沒有關係。當年蒙古族忽必烈大汗率領鐵騎大軍先是佔領華夏東北,華北,華南等地之後,設都北京,然後橫跨歐亞,把中華國家統治地域擴大到了極勝.。但是,可以想像,這麼一個缺乏文化,缺乏經濟管理,缺乏政治信仰的少數民族,最重要的是這樣一個嚴重缺少《國家管理經驗》的遊牧民蒙古族少數民族想要統治這麼多人口,統治那麼大的疆域會是一種怎麼樣的結局?這個問題,潰敗的統治結局,在中國歷史上,在蒙古族歷史上的文化,沿革,人文,戲說,悲哀,演義和笑談,是豐富多彩,出神入化,毛譯東同志的在著名的《沁園春》一一〈雪〉中也這樣戲稱《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可以說燴治人口,我就不贅述。我想講的是,忽必烈率領蒙古族鐵騎大軍,這樣一個政治文化素質低蠻的遊牧民隊伍統治華夏之後,又橫跨歐亞為什麼能取得極勝?在那個年代,世界上哪個族落無不都想統治世界,佔山為王!那為什麼都沒辦到呢?,唯獨蒙古族統治者取勝了呢?據我考證,蒙古族的生活習慣是取勝的關健。大家都知道的軍事常識,戊馬出征,糧草先行,也就是說《後勤保障》是關健,在那個年代,大多妄圖征戰世界的族落,都因為<後勤保障>跟不上,解決不了異地出征士兵的吃喝供應問題,不敢輕舉妄動,而蒙古族卻迎刃而解,蒙古族是放牧羊牛的遊牧民,常年吃肉喝奶,秋後待羊牛膘肥體壯,宰後便煮烤成熟泡製碎塊加工,然後,運至山崗通風處晾乾包裝,大雪封疆大草原,蒙古族遊牧民在蒙古包裡照樣生活無憂,如此泡製的《羊牛肉乾》,據說能放置半年至一年不變質,且保持營養和濃香,每個士兵帶3o斤左右的《羊牛肉乾》,足以保證月餘的飯食供應,且保證營養吸取,且造不成座駕載重負擔。所以,一個遊牧民的忽必烈大汗率領鐵騎大軍,那身強力壯的蒙古族人民,個個單憑一把鋼刀,僅憑一匹駿馬,日行千里,征戰萬疆,能夠橫跨歐亞,所向披糜,取得極勝,就不足為奇了!請給予指教,謝謝。
-
7 # 天外村藥房
蒙古帝國覆滅的原因有幾條
首先是本身人口太少,佔領的地盤太大。在征服階段可以透過類似“各個擊破”的手段一片一片打敗當地人,但維持統治後,如此少的人分散到如此多的地方,難免導致力量不敷使用。
其次是統治手段殘暴簡單,一味暴力壓制,難免激起當地人反抗,最終被推翻。
其三是勇猛無雙的蒙古軍隊在成為征服者之後,他們的後代雖然依然能保持彪悍的氣魄,但終究一開始就擁有了被征服地的金銀財寶供養,鬥志不如祖先,導致軍隊整體戰鬥力下降。
最後是蒙古帝國自身沒有足夠的文化內涵。統治一個大帝國不光需要武力,也需要文化核心,而蒙古崛起幾十年後就成為半個地球的主人,他們根本沒有什麼文化核心,無法對被佔領地人們進行文化上的混一。於是佔領中國的元朝部分借鑑了一些儒家思想,卻與原本蒙古人的草原狼哲學格格不入,更被藏傳佛教所侵蝕,終於鬧得天怒人怨;佔領西部地區的,就逐漸伊斯蘭化而失去大征服者的氣魄。
-
8 # 陽Sir的考古之眼
孛兒只斤·鐵木真。蒙古帝國可汗,尊號“成吉思汗”(Genghis Khan),意為“擁有海洋四方“。他和他的繼任者也的確做到了,這場由蒙古人掀起的旋風彷彿是對人類文明的一次也是最後的一次深犁! 但是從鐵木真建國到忽必烈建元,不過60餘年,強大帝國便開始分崩離析。而後不足百年,元順帝倉皇北逃,蒙古帝國在中國的統治也宣告結束。“蒙古旋風”如此迅猛的崛起又如此匆匆地終結,其中原因,值得深思。
風暴帝國的牧羊天下作為把戰爭當作生產的遊牧民族來說,成吉思汗把搶劫和毀滅作為國策,出於草原遊獵民族視天下如獵物的天性,在長期的征服過程中,成吉思汗的目標也由早先的掠奪發生變化,逐漸形成了建立世界統一帝國的使命感。正如同他的尊號“擁有海洋四方”,成吉思汗及其後繼者在25年的時間裡,以總數不到20萬人的軍隊,先後滅亡40多個國家,征服720多個民族,消滅各國軍隊人數超過千萬,征服各民族人口數目達六億,建立了人類歷史上版圖最大的國家---蒙古帝國。其穩定時期版圖面積超過3500萬平方公里,版圖最大時期面積超過4400萬,佔當時整個人類世界的五分之四還多。而現在整個亞洲的陸地面積(包括所有島嶼)不過4400萬。東起北韓半島,西抵波蘭、匈牙利,北至西伯利亞俄羅斯諸國,南達爪窪中南半島,在北緯15°——60°、東經15°——130°。蘇俄著名學者巴托爾德說:“成吉思汗帝國的建立從某一點上說世界上獨一無二的事件;把遠東和前亞的文明國統一在一個王朝的政權下是空前絕後的”。因此,他以“世界征服者”的稱號載入史冊。
黃金家族的四大汗國蒙古西征後,在被征服地區建立了被稱為“四大汗國”的欽察汗國、察合臺汗國、窩闊臺汗國和伊兒汗國。四大汗國的統治者在血統上出自成吉思汗之“黃金家族”,彼此血脈相聯,因而同奉入主中原的元朝為宗主,與元朝驛路相通,構成一個橫跨歐亞大陸龐大的統治集團。
1.欽察汗國
是成吉思汗的孫子、西征統帥拔都所建,疆域最為遼闊,東起額爾齊斯河,西至今匈牙利、波蘭一帶,都城薩萊在今俄羅斯阿斯特拉罕以北。由於拔都的大帳使用金頂,因此在歐洲史書中欽察汗國也被稱作“金帳汗國”。欽察汗國是當時東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紐帶和商業貿易中心。
2.伊兒汗國
其建立者是蒙古第三次西征的統帥旭烈兀,與元朝統治者同為拖雷後裔,關係也較其他汗國更為密切。元朝曾經與伊兒汗國雙方互派官員、工匠,經濟和文化交流也很頻繁。在最有建樹的合贊汗統治時期,為爭取當地領主和穆斯林的支援,改奉什葉派伊斯蘭教為國教,廢除“大汗”稱號而改稱“素丹”,加速了當地蒙古人的伊斯蘭化程序。
3.察合臺汗國和窩闊臺汗國
這兩個汗國國土的其中一部分位於今中國境內,因此距離元朝本土較近。兩汗國曾於1269年公開反對忽必烈(1271年定國號為元,被稱為元世祖,1279年滅宋)的漢化政策,與元朝為敵。直到公元14世紀時察合臺汗國吞併了窩闊臺汗國,才承認元朝的宗主地位。
曇花一現的分崩離析全人類的帝王成吉思汗,帶領他的蒙古騎兵,如旋風般地席捲歐亞大陸,橫掃東西各國。兵鋒所指,攻無不克。然而馬上得天下,安能馬上治之?這句話用於遊牧的征服者再合適不過。
其一、文化根基缺失,易被同化
蒙古帝國在西征過程中,基本上會採用被征服地的文化、法律、文字,甚至是他們的習俗。比如元朝的忽必烈採用儒家思想統治,在波斯的蒙古大汗,則會用伊斯蘭教的方式統治自己的領地。這種全面採用當地文化統治的方式,短期內來看極為有利,可以讓他們更快的融入,成為征服地的一部分,但地廣人稀的特性也存在著被征服者同化的極度危險。而且四大汗國之間不同種族文化的碰撞,也為蒙古帝國內部日後的分裂埋下隱患。 其二、政治不善經營,危機加劇
作為遊牧民族的蒙古統治階級,的確是只尚武而不善治,先天的掠奪性也使他們佔有慾異常強烈,鐵木真及其繼任者為實現永久的土地佔領而分封的四大汗國,名雖依附實則各自獨立。而蒙古帝國的征服是殖民地式的征服,只知掠奪剝削,不事生產,甚至有將中原變成牧場的荒唐想法。在貨幣政策上,拋棄銅錢,改用絲鈔,導致“行之未久,物價騰湧,價遂十倍”,忽必烈又實行四等人制的種族制度,使得民族矛盾日益加深。其三、內部繼嗣之爭,禍起蕭牆
鐵木真長子朮赤因被兄弟們疑心是蔑兒乞野種遭到排斥,西征後一去不回,獨據欽察汗國。蒙哥死後,忽必烈拋棄部族傳統的公舉制度,不等大會推舉便自立為汗,而後稱帝,導致其弟阿里不哥自封漠北,窩闊臺之孫海都西北反叛。鐵木真子孫眾多,且各自都有封地和勢力,大元以西四大汗國相對獨立,王室內部的爭鬥殺戮 始終沒有停止過,特別是在繼嗣之際更是紛爭不絕。這種來自帝國上層內耗是很傷元氣的。
其四、軍事窮兵黷武,戰線過長
蒙古帝國的規模在歷史上沒有出現過與他媲美的國家,它遠遠超過被歐美人讚不絕口的征服者亞歷山大大帝馬其頓重槍騎兵的鐵騎;還超過了羅馬軍的劍、拿破崙軍的大炮所到的境界線。甚至有西方學者稱十三世紀是蒙古人的世紀,仍是鑑於這場戰爭的世界規模。
但是,征服之路,是用屠城血洗後的累累白骨堆砌而成,蒙古大軍帶來的黑(黑死病)與黃(黃禍)另被征服者聞風喪膽,卻也激發了更為激烈的反抗。眾多叛亂在如此之長的戰線上四處開花,本就人少的蒙古帝國自是應接不暇。
再然後,如今的外蒙古自治,成吉思汗的一批子孫終於又建一國,他們守著水草荒漠的老家,縱馬放牧於色楞格河畔,遙想著當初白雲覆蓋的地方,追憶往日祖先的榮光……
想看更多歷史考古相關問題,一定記得關注【陽Sir不讀史】 陽Sir不讀史,只想與你講故事!
回覆列表
蒙古帝國從元成宗開始,政治就開始走向下坡。到元惠宗中後期政事已日漸混亂。1351年,劉福通率白蓮教教眾和被徵挖黃河河道的河工起事,組織紅巾軍對抗元軍,開始了紅巾軍起義(參見元代民變)。1368年,朱元璋滅亡元朝,建立明朝,元朝統治者回到蒙古高原的蒙古政權繼續延用大元國號,史稱北元,至1388年去大元國號(一說或1402年去大元國號),而結束後衍生為韃靼和瓦剌。
蒙古諸汗國中,窩闊臺汗國的領地在1309年被察合臺汗國和元朝瓜分。察合臺汗國在1369年分裂,而伊兒汗國在1357年滅亡,最終均在1388年被帖木兒帝國征服。欽察汗國到1480年或1502年滅亡,裂解為的克里米亞汗國存在到1783年,至於阿斯特拉罕汗國、喀山汗國、西伯利亞汗國均最終在16世紀中被俄羅斯帝國全部佔領。
帖木兒是西察合臺汗國的中亞河中地區的渴石地區的突厥貴族巴魯剌思氏的後裔,由於後來他迎娶了東察合臺汗國后王黑的兒火者的公主納為妻妾,是鐵木真的直系後裔,於是他也宣稱自己是蒙古黃金家族後裔,又被稱為駙馬帖木兒。他在1369年自立蘇丹,發動七次征伐東察合臺汗國的戰爭後,迫使察合臺汗國臣服,和在1381年—1387年征服在1357年滅亡後的蒙古伊兒汗國的衍生的幾個小汗國(卡爾提德王朝、丘拜尼王朝、莫扎法爾王朝、黑羊王朝、白羊王朝、札剌亦兒王朝),1391年和1394—1395年征伐欽察汗國脫脫迷失,征伐印度德里蘇丹國,攻陷德里、西面擊敗當時如日中天的鄂圖曼帝國蘇丹巴耶塞特一世(安卡拉戰役)和埃及馬木留克王朝。帖木兒帝國的疆土,鼎盛時東起印度德里和費爾幹納盆地,西至小亞細亞,北自鹹海和錫爾河河谷,南達波斯灣。1404年帖木兒率領20萬軍隊進攻中國明朝,結果在1405年進軍途中病死。帖木兒死後,其帝國分裂,1506年亡於烏茲別克人昔班尼。帖木兒帝國不是蒙古帝國的一部分,但是屬於後蒙古人勢力,疆土大多在原蒙古帝國的地方。1506年帖木兒帝國被突厥的烏茲別克部落滅亡,後帖木兒的後裔巴布林於1526年征伐印度德里蘇丹國,建立莫臥兒王朝,自稱印度斯坦王,名義上存在到1857年,18世紀疆域大幅減少,最終被大英帝國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