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6t2jbn2ow

    糖尿病是一組以高血糖為特徵的代謝性疾病。高血糖則是由於胰島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損,或兩者兼有引起。糖尿病作為全身性的疾病,自然會對全身器官尤其是輸送血液為主的血管造成很大的危害,久而久之,血管就會出現各種問題,引發心血管病。糖尿病時長期存在的高血糖,導致各種組織,特別是眼、腎、心臟、血管、神經的慢性損害、功能障礙。也就是糖尿病併發症。

    如何預防糖尿病併發症:

    1.積極治療糖尿病,使血糖長期控制在正常或接近正常水平。治療糖尿病的方法有飲食療法、運動療法、藥物(口服降糖藥、胰島素)、自我監測、教育及心理療法。具體治療方案根據病情而定,但是患者與醫生密切配合十分重要。

    2.積極治療血脂異常。長期堅持飲食療法,少吃動物脂肪,限制富含膽固醇的食物如動物內臟、魚子、蛋黃等。必要時使用調脂藥物。

    3.適當的運動對降低血糖、血脂、有效的控制體重、預防糖尿病合併症有較好的作用,應長期堅持鍛鍊。運動方式應採取有氧運動,如快走、慢跑、騎腳踏車、游泳等,不要做短時間需要爆發力的運動,如賽跑、舉重等。有嚴重心、腎等併發症者活動應根據具體情況而定。

    4.調整體重。肥胖是長壽之敵,是多種疾病的溫床,肥胖與動脈硬化的發生、進展有密切關係,肥胖型糖尿病對胰島素不敏感。因此調整體重,使之接近標準體重,對良好控制血糖、預防糖尿病血管病變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5.伴有高血壓時,加服降血壓藥,有效控制血壓,應控制在130/80毫米汞柱以下。

    6.不吸菸,不飲酒。

    7.定期進行眼底、心電圖、腎臟及神經系統、足部檢查,爭取早期發現併發症,早期治療。1型糖尿病患者自診斷後5年應開始進行每年一次的查體。2型糖尿病患者自確診後應每年進行查體。

    8.每天喝富硒蕎子茶輔助。它含有豐富的微量元素:硒,只要透過富硒認證的蕎子茶才是屬於富硒蕎子茶。硒對人體有著很好的好處。它可以促進身體各個器官正常執行,同時提升身體免疫力,有效的降低腫瘤疾病和心血管疾病的發病機率。加上富硒蕎子茶含有一種叫做D-手性肌醇的物質,它可以幫助提高胰島素細胞對胰島素的敏感度,幫助提高糖尿病患者對胰島素的敏感度,從而更好的幫助降低血糖。加上其豐富黃酮類物質對血管有著很好的保護作用,很適合糖尿病患者日常來飲用。

  • 2 # 精準營養

    糖尿病與冠心病、高血壓等心血管病有許多相互關聯的易感基因;糖尿病人幾乎具有所有與心血管疾病相關的危險因素,如高血糖、血脂紊亂、高血壓、高血凝狀態、高胰島素血癥、血管內皮功能失調、血管炎症等。

    高血糖的不利影響。不管是1型糖尿病還是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尤其是餐後血糖)若長期處於高水平,會對組織產生毒害作用,從而促進心血管病的發生發展。胰島素分泌異常,2型糖尿病患者,特別是肥胖者,常存在胰島素抵抗,即機體組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降低。這些患者體內胰島素並不缺乏,相反,常處於高胰島素血癥狀態,這種狀況可直接或間接促進動脈粥樣硬化形成,誘發並加重心血管病。

    血脂代謝紊亂。糖尿病患者由於體內糖代謝紊亂,可導致脂代謝紊亂,表現為血脂異常。甘油三酯明顯升高,膽固醇、β-脂蛋白也增高,易發生動脈粥樣硬化,進一步引起血管管腔變小,管壁彈性減退,供血能力下降,從而發生冠心病、心肌病、自主神經病變及高血壓等。

    血小板功能異常。糖尿病患者常存在血小板功能亢進和凝血異常的情況,從而促進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這在動脈粥樣硬化中發揮主要作用。此外,糖尿病患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下降,不能有效清除體內的活性氧自由基,引起體內自由基蓄積,從而引起心肌、血管等組織損傷,促進心血管疾病的發生或加重。

    糖尿病的慢性併發症主要是全身血管的病變,包括大血管併發症、微血管併發症。主要是引起全身動脈血管的粥樣硬化、斑塊形成,最終造成病變血管的梗塞,引起相應組織的缺血、壞死。心臟也不例外。心臟血管被稱為冠狀動脈,常年的糖尿病控制不良,會導致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形成,心臟供血不足,稱為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簡稱冠心病,嚴重時(冠狀動脈閉塞)發生心肌梗死。另外,糖尿病還會引起心肌的損傷,稱為糖尿病性心肌病。糖尿病性心肌病是指發生在糖尿病中,不能用高血壓病、冠心病、心臟瓣膜病及其他心臟病來解釋的心肌疾病。心肌壁內微血管病變、血管周邊間質纖維化可能是產生糖尿病心肌病的原因。

    糖尿病不僅糖代謝異常,而且是一種糖脂病,即血糖血脂紊亂性疾病。近年的研究結果也印證了這個觀點,僅控制血糖,可以顯著降低微血管併發症,但心肌梗死等大血管併發症並未顯著減少;在控制血糖的基礎上再控制血壓和血脂,方能明顯降低大血管併發症。

  • 3 # 三甲醫院網

    1.糖尿病與心血管病的關係

    糖尿病的心血管併發症包括冠心病、中風、周圍動脈疾病、腎病、視網膜病變、神經病變和心肌病。糖尿病的發病在不斷增加,應視為心血管疾病非常重要的危險因素。從心血管醫學的角度,更恰當的說“糖尿病是一種心血管疾病”。

    醫學上過去認為,糖尿病是一種糖代謝紊亂性疾病。然而,糖尿病對心血管系統的威脅,是極為嚴重的。臨床觀察表明,糖尿病的主要致死因素是心血管併發症,大約75%的2型糖尿病患者死於心肌梗死。心血管疾病是70%糖尿病患者的併發症,是住院的主要原因。50%的2型糖尿病患者合併心血管疾病,未合併心血管疾病者,將來發生心肌梗死(MI)的風險與之前曾發生MI而無糖尿病的患者等同。

    因此,早在1999年美國心臟病協會就認為,糖尿病是一種心血管疾病;2001年美國膽固醇教育計劃中糖尿病被列為冠心病的等危病變。其依據是:糖尿病與冠心病、高血壓等心血管病有許多相互關聯的易感基因;糖尿病人幾乎具有所有與心血管疾病相關的危險因素,如高血糖、血脂紊亂、高血壓、高血凝狀態、高胰島素血癥、血管內皮功能失調、血管炎症等。糖尿病不僅糖代謝異常,而且是一種糖脂病,即血糖血脂紊亂性疾病。近年的研究結果也印證了這個觀點,僅控制血糖,可以顯著降低微血管併發症,但心肌梗死等大血管併發症並未顯著減少;在控制血糖的基礎上再控制血壓和血脂,方能明顯降低大血管併發症。

    美國在2016年發表了一篇研究,表明在多種危險因素中,只要患有糖尿病,便不需再考察其他因素,直接被劃定為心血管病高危人群。

    2.紀立農:早發2型糖尿病血糖更難控制 面臨更危險心血管事件

    糖尿病作為心血管疾病最重要的危險因素,面臨一個更為嚴峻的事實是,發病趨勢不斷年輕化。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內分泌科主任紀立農在2015年底釋出了一項關於中國2型糖尿病人群的大規模研究,發現早發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結局更差。這項研究發表在《柳葉刀》的糖尿病與內分泌疾病專刊上,他在會上分享了這項研究的一些重要資訊。

    據瞭解,早發2型糖尿病是指發病年齡在19—40歲的患者。紀立農表示,近年來糖尿病發病越發提前,約10%的糖尿病患者是在40歲以前患病,不同年齡段患者,發病時間越早,時間越長,血糖越不容易控制。

    “早發糖尿病的代謝控制狀況較差,糖化達標率、血壓和血脂控制達標率也較晚發糖尿病患者更低。同時,早發2型糖尿病患者目前的治療也不足,未來需要更多的關注與干預。”紀立農表示,由於對於早發2型糖尿病的研究開展的較晚,而這部分人群又在不斷增加,進一步不斷地深入研究很有必要,呼籲給予早發2型糖尿病患者更多關注。

    3.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內分泌科主任趙同峰:糖尿病和心血管病是等危症

    代謝紊亂導致心血管病變

      糖尿病有很多慢性併發症,常見的如眼病、腎病、面板病等,只要是有血液到達的地方,長期高糖的環境都會對相應組織器官造成影響,心血管自然也不例外。

      糖尿病引起的心血管病根據病變部位可分為大血管病變、微血管病變、心肌病變等。中山六院內分泌科的趙同峰主任介紹說,不管哪種病變,其根本原因都是高血糖引起體內代謝的改變,包括氧化應激、糖基化終產物增加、血管內皮功能紊亂、凝血和纖溶系統改變等,導致血管內物質逐漸堆積、血管狹窄和動脈粥樣硬化。

      糖尿病和心血管病是等危症

      糖尿病心血管病的危害到底有多大?糖尿病人最常見的心血管病是冠心病,他們發生冠心病的機率比非糖尿病患者要高2-4倍,而發生心梗的機率和冠心病人發生心梗的機率近乎一樣。

      趙主任稱,糖尿病可以說是心血管病的等危症,臨床上有75%的2型糖尿病死於心梗、心功能下降等心血管疾病,而80%的冠心病病人有糖代謝異常,“但糖尿病畢竟不是心血管病,透過治療仍可大大減少心血管併發症的發生”。

    2型糖尿病更易發生心血管病

      1型、2型糖尿病都會引起各種併發症,但二者還是有所區別的。1型糖尿病由於起病急,一般發病時年齡不大,可能不會有心血管併發症;而2型糖尿病症狀不明顯,很多病人發現糖尿病時就已經有心血管併發症了,加上2型糖尿病常常伴有高血壓、高脂血等,故更易發生心血管病。

  • 4 # 橙醫生健康課堂

    糖尿病跟高血壓是互為同源性的疾病。高血糖一方面是造成血管損傷,硬化的重要原因,硬化的血管彈性下降,從而導致血管順應性下降,血壓升高。高血壓以及血管硬化則是諸多心腦血管疾病的始端。

  • 5 # 心血管守護者貢鳴說

    你好!

    糖尿病是一組常見的以葡萄糖和脂肪代謝紊亂、血漿葡萄糖水平增高為特徵的代謝內分泌疾病,該病的發病和病程進展非常複雜,目前仍有大量科學工作者在對其進行研究。

    大部分糖尿病患者可歸為兩大類發病機制範疇。一類(1型)為胰島素分泌的絕對缺乏,另一類(2型)為胰島素抵抗和胰島素代償性分泌反應不足的聯合。由於胰島素是人體內分泌的降血糖的重要物質,所以通俗來說,1型主要指這種物質的生成出現問題,達不到足夠水平,2型主要指胰島素作用的物質對胰島素有抵抗,導致胰島素無法正常發揮降血糖的作用。

    除此之外,尚有少數的糖尿病患者有其特有的病因和發病機制,可歸於其他特殊型別。這裡不做詳述。

    糖尿病的存在,往往會導致諸多併發症的出現,體現在微觀層面上,則表現為組織的病理學改變。

    目前威脅糖尿病患者生命最嚴重的病理改變為心血管病變,約70%以上患者死於心血管性病變的各種併發症;血管病變非常廣泛,不論大中小血管、動脈、毛細血管和靜脈,均可累及,常併發許多臟器病變,特別是心血管、腎、眼底、神經、肌肉、面板等的微血管病變。

    1.動脈:動脈粥樣硬化見於半數以上患者,發病不受年齡限制,主要累及主動脈、冠狀動脈、腦動脈等,常引起心、腦、腎嚴重併發症而致死。周圍動脈尤其是下肢足背動脈等硬化可引起壞疽。

    2.微血管:包括毛細血管、微動脈、微靜脈,從光學顯微鏡和電子顯微鏡下發現糖尿病中微血管病變的特徵為毛細血管基膜增厚;正常基膜厚約80-250nm,糖尿病患者基膜增厚可達500-800nm。此種微血管病變常伴有微迴圈異常,為併發血多臟器病變的病理基礎。其分佈非常廣泛,尤以腎小球、眼底、神經、心肌、肌肉等的微血管為主,引起腎病變、眼底病變、神經病變及心肌等肌肉病變,成為決定患者預後的主要因素。

    另外,除心壁內、外冠狀動脈及其內分支呈廣泛動脈粥樣硬化伴心肌梗死等病變外,心肌病變亦已肯定,有屍檢及多種動物模型等許多佐證。

    而糖尿病對微血管和動脈病變的促成作用也不完全相同。

    在微血管方面,糖尿病引起的長期高血糖是微血管病變發生的中心環節,其主要機制涉及以下幾個方面:

    1.高血糖和終末糖基化產物

    2.多元醇代謝旁路增強

    3.己糖胺途徑增強

    4.蛋白激酶C啟用

    5.血流動力學改變

    以上幾種途徑都可透過不同的、複雜的生物化學反應,誘導血管炎性反應、組織缺血缺氧,進而參與微血管病變的發生與發展。

    在動脈方面,主要觀點集中在胰島素抵抗綜合徵、炎症、免疫反應和內皮細胞損傷等機制導致的血管病變上。每種途徑又涵蓋了大量複雜的生物化學反應機制。

    因此,就目前的科研成果來看,糖尿病可透過多種途徑介導心血管病的發生發展。

  • 6 # 突發應急

    長期高血糖主要是破壞人體神經和血管!患者大量使用降糖藥物會造成腎臟損害,高濃度血糖隨著血液迴圈全部都透過心臟進出,所以對心的破壞程度就比較大,時間一久更容易引起心血管疾病。

  • 7 # 聶文濤營養干預

    美國維克森林大學醫學院R.Brandon Stacey等人在2000年7月至2002年9月間對6814人進行了調查。結果分析指出,在空腹血糖受損的患者中,未被識別的心肌梗塞或沉默型心肌梗塞的發病率高於血糖正常的人。或者說作為糖尿病前期指標的空腹血糖受損,也可以作為成年患者的沉默型心肌梗塞的預測指標。這表明一些心臟疾病在空腹血糖受損時就已經發生。血管損傷是糖尿病的或然病因。

    所以,可能一:先有心血管損傷,後致使血糖受損或升高。

    可能二: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島素,伴有高胰島素血癥,同時有研究表明,高胰島素對血管內皮細胞有損傷。

    可能三:糖尿病與心血管疾病有其他相關性。

  • 8 # 康復匯

    2型糖尿病心肌病多見於糖尿病患者所特有的心肌病,糖尿病發病率達7% ~ 11%,心肌疾病是糖尿病患者常見併發症,發病率高達80%,該病對患者傷害極大。

    DCM發病原因與細胞因子(組織型基質金屬蛋白酶抑制劑-1、基質金屬蛋白酶-2、胱抑素C)有著密切聯絡,病理表現為心肌肥厚、心肌細胞外基質沉積及心肌纖維化也是引起心肌疾病或者DCM的主要因素。目前越來越多的學者研究認為TIMP-1 、CysC、MMP-2與2型糖尿病心肌密切相關。

    基質金屬蛋白酶-2(MMP-2)是一種內源性蛋白水解酶,能夠降解細胞外基質(ECM),對於心肌疾病的治療有積極影響,而組織型基質金屬蛋白酶抑制劑-1(TIMP-1)是MMPs的天然抑制劑,對於心肌疾病的治療有抑制作用。胱抑素C(CysC)與DCM患者心肌疾病病情發生發展間存在一定的相關性,CysC的水平越高,發生心肌病變的的機率越高,且病情越嚴重。對於胱抑素C與2型糖尿病心肌之間相關性是否存在仍在爭論中。

    2型糖尿病心肌病是糖尿病的主要併發症之一,是一種特殊的心肌疾病,病理表現為心肌肥厚、心肌周圍細胞沉積、心肌纖維化,糖尿病的死亡率較高,且研究發現越有70%死於心血管系統疾病,死亡率是非糖尿病心肌病死亡率的2倍左右。

    1972年首次提出了糖尿病心肌病的概念,該研究指出,糖尿病狀態下的心功缺損或者心力衰竭是一種特殊的心肌病變,是引起糖尿病死亡的重要因素。

    目前診斷DCM的較好的方法是超聲心動圖,核磁共振、光譜學技術也是輔助診斷技術之一。2型糖尿病心肌病發病機制目前研究認為與炎症因子TIMP-1、MMP-2、CysC等有關,與心肌肥厚、心肌神經病變、機體代謝紊亂及心肌纖維化有關。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平時沒什麼症狀,可以不服藥降壓藥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