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汝木

    配音和畫面給人一種悲壯蒼涼的感覺。為了保衛國家,男子被招去當兵,約定回來之日,女子們梳妝打扮,穿上新婚之時的嫁衣。等來的確是戰馬,還有那出現在畫面中的血,戰爭是殘酷的,是要死人的。動漫短片向我們揭示了戰爭的可怕和殘忍。

    點開動畫濃濃的中國風氣息迎面而來,畫面暗淡,襯托出當時人們的心情和處境。總之,很不錯的動畫短片,如果裡面暗示性的畫面再多點就更好了,第一次看只感覺到了畫面和配樂美,對於想要表達的意思還沒有很透徹。不過,我還是很喜歡這種風格的動漫。大四學生的作品,真的很了不起!

  • 2 # 聲語影畫

    《識途》是中傳畢設的一個動畫短片。故事主要講述了紅衣女子在城樓之下等待歸家的將士,在雪夜裡,迷霧中走出的是馬,它們疲憊且堅持馱著英魂回來了。

    故事裡有英雄,即使逝去還是英雄,有美人,未亡人等待只為歸途人。故事或許老套卻代表著曾經戰爭帶給歷史和人民的滄桑,具有歷史意義和文化意義。

    它的一個標籤是:驚豔國風。

    首先說一下:驚豔。

    個人覺得是配色,最豔不過紅,最靜不過白。紅,有一種中國氣質。紅與白運用自如,除了上圖現實與期待中的運用,在短片中還有胭脂的描畫。紅與白在其他顏色中很自然的留白,使畫面更加協調,並具有歷史滄桑感。其中的紅,像火一樣燃燒,熾熱,是紅衣,是回憶……白,是枯草,是飛雪,是屬於冬天的色彩。紅白交織也符合戰後的情景,壯美又淒涼。

    並且它能將梅枝、白雪、燈火併入一個鏡頭裡,就很容易讓人想到“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的場景。點唇的一幕也會讓人聯想到:點絳唇……這就是它能貼和更多人的原因。華夏千年,詩詞歌賦不可計數,看到每一個畫面都會聯想到不同的場景。

    再說它的組成,有回憶的插敘,鏡頭不斷拉長,並在兩個人(夫妻又或者父女)間切換,和著背景音,感到濃濃的不捨。有現實的敘述,當故事一點一點走完,呈獻的是能令人反覆思索的故事。給人留有更多想象空間,這是有些動畫做不到的。

    為什麼說國風呢?

    它的故事關於戰爭:將士們保家衛國,屍骨還鄉,看完之後有一種“身既死兮魂以靈,魂魄毅兮為鬼雄”的感慨;關於情誼:愛國愛家,天下與我,是英雄讚歌也是國家悲傷。

    它的素材選用:古老的城牆,矗立的城門,燈火,屏風,胭脂,人物的服飾、髮型……都具有濃厚的中國氣息。而梅枝,白雪,也是歷代文人墨客擅於抒發情感的題材。

  • 3 # 心理諮詢師趙迪

    《識途》是中國傳媒大學動畫專業畢業設計作品,一時吸引了眾人的目光。

    1. 中國風濃郁

    這部作品具有濃郁的中國風,故事就是一個發生在古代的故事,從人物造型、場景道具到配樂處處散發濃濃的古風古韻,而且相得益彰。

    2. 七分鐘講述一個故事

    本片在短短的七分鐘講述了一個完整的故事。微風起兮,夜正濃,孤城外。一群婦人燃起燈火,披掛紅綾靜靜佇立於城門之下,她們的目光都放在遠處,一片迷霧之中,她們在等待,等待外出作戰的良人歸來。而等來的只有逝去的英雄。

    3. 古琴配樂相當出彩

    中國風的配樂悠揚婉轉,隨著劇情發展,有期盼有哀怨,扣人心絃,給人美的享受。

    4. 全劇沒有對白,完全用畫面表達

    全劇沒有對白,完全用畫面表達劇情,但清楚引人,也是本片一大特色。

  • 4 # 動畫學術趴

    今年6月,中國傳媒大學的動畫畢設展上,有一部濃烈中國風格的短片,因為並沒有時間全部完成,所以僅僅看到了粗稿。但就是那段粗稿,其中對敘事的特別把握,對悲壯感的渲染,讓很多觀眾念念不忘。如今這部片子終於做完了——

    《識途》

    ‖ 作品簡介 ‖

    微風起兮,夜正濃,孤城外。一群婦人燃起燈火,披掛紅綾靜靜佇立於城門之下,她們的目光都放在遠處,一片迷霧之中,她們在等待,等待外出作戰的良人歸來。曾幾何時,整個城池的男人都為了保家衛國盡數而出,今日便是約定歸來之日。時至黎明,忽有一陣馬蹄聲傳來,打破了城外長久的沉默……

    我們先欣賞一下作者精心剪輯的20s版本(最終完整版在文末!):

    影片截圖

    ‖ 創作團隊 ‖

    鄭午

    黃麗瑛

    申佳文

    樸冉

    音樂製作

    ‖ 合作單位 ‖

    天津市好傳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夜雨

    ‖ 美術設定 ‖

    ‖ 作者專訪 ‖

    學術趴:感謝你接受學術趴的採訪,請自我介紹一下,和大家分享一下團隊具體分工的情況吧。

    鄭午:首先抱歉到現在才做完,我叫鄭午,13級三校聯合班學生,傳媒,北電,北師大,都是我的母校。

    《識途》是我的第四學年畢業短片,我目前參與創作的第四個短片。前幾個分別是《無聊動畫》,《深淵》還有黃麗瑛主導的《沙發土豆》。

    識途的是我和申佳文,黃麗瑛一同完成的,期間找了傳媒大學的學弟學妹們幫忙,中期部分和天津好傳動畫合作完成,我們同級的傳媒大學同學樸冉負責音樂的創作。

    建組主要是我和申佳文一起,他負責劇本的創作,我負責具體制作,期間有計劃的找了幾個做《深淵》時合作過的學妹們幫忙中期。但是在展映前,中期製作上出了嚴重的質量和進度問題,不得不求助與我的《深淵》合作伙伴(也是我女朋友...)黃麗瑛,也不算求助吧,畢竟還有一部畢設短片《沙發土豆》也是我們兩個一起做的,她是導演,我負責處理她處理不掉的問題。

    學術趴:請簡單介紹一下《識途》的創作初衷?當初為什麼會選擇這樣一個主題作為畢設作品的內容?

    鄭午:實話說到目前為止我沒見過幾個講中國漢民族傳統價值觀的學生作品。我說的傳統價值觀,是在武俠、魔幻、仙俠等這一類的傳統題材之前的東西,更加貼近於漢民族成型時期的,先秦至三國這一時期的中原價值觀。

    那是一種更加廣大,更加沉重的感覺,一種現在的動畫中並不會出現的情感,這種價值體系好像和動畫這個表現形式所常表現的內容與重點不太貼合。

    所以就想試一試,表現一點和現在喜聞樂見的故事不太一樣的東西,我差不多也是這樣和捲毛(申佳文)說的,我們一同創作了五個故事,最終在這五個中挑選出了這一個,我們都覺得這個故事更加貼合我們的創作初衷。

    選擇這個故事時,就沒打算讓人喜歡。畢竟誰願意看一個動畫做的這種類題材的片子呢。

    學術趴:《識途》從故事確定到最終完成,它的製作週期是怎樣的?

    鄭午:計劃是八個月,也就是從2016年12月開始故事的創作,在7月展映時做完,實際製作開始時間是17年3月,中期只有4個半月。在7月份的展映前完成第一版,但是由於質量原因我在最後一天選擇了放棄,最後一刻在我女朋友黃麗瑛和同學閔若愚的再三勸說下,將已經扔下的爛攤子稍微收拾了一下,拿出了一個未完成的垃圾版參加了展映,八月份看是了動畫的重製,到十月份的兩個月,把整部片子全部重做了一遍,現在看到的版本,和之前參加展映的完全已經不是一個短片了。

    學術趴:這部作品很遺憾在七月畢設展的時候沒能看到完成片,當時主要是卡在了哪一個環節?

    鄭午:各種原因吧。

    主要的三個原因,第一個是我自身的問題,我選了寫實風格,原畫和場景的難度都不低,說實話我沒那個水平,太高估自己了,這個原因直接導致了我的主要合作伙伴都無法在原畫和場景這兩個主要中期模組上幫到我。所有的難題全部甩在了我自己的臉上,捲毛只能站在旁邊乾著急幫不上忙。

    第二個原因有點戲劇性,我也沒料到會這樣,這應該算是命裡有這一道坎,挺好的。動畫製作開始前,我就已經想到了我的這個片子很有可能折在無法實現的中期上,正好加上有一個公司來找我,於是就順利成章的決定要合作。這個公司就是前段時間上映的動畫電影《大護法》的製作公司,我們一起開始了《識途》的中期製作。開始時非常順利,但是在中間某個時間開始,《大護法》的製作出了一些小問題,以至於《識途》的中期就暫時擱置了一下。當時離大護法上映還有三個月,離傳媒大學展映還有兩個月,我就慌了,最後硬著頭皮又求助我的指導老師高老師和李老師,但是已經來不及了,給我留的時間太少。展映前完成了一個低質量的版本,本身想著先展映一下,然後在找時間做完,但是,但是,我真的不能接受,那一版本的質量實在是太差了,低破了我的接受底線。

    後來展映後,我又重開了《識途》的製作,這一次的時間安排是2017年8月到10月。中期仍然是和好傳動畫合作,我對這第二次的合作充滿信心,畢竟已經失敗過一次。我和團隊比較深入的總結了第一次的問題,並一同給出了合理的解決方案。這次的新組包含兩個製作進行,兩個原畫師和若干動畫師,計劃和週期安排還算妥當,也製作了非常詳細進度表,每天都會線上確認進度,提交和反饋都有及時的記錄。

    這一版的《識途》所有的原畫,所有的場景,全部是重新畫的,全篇66個鏡頭,有一半交給好傳動畫的前輩來負責,剩下一半由我親自負責,黃麗瑛負責了全部的後期和半數以上的上色,大量的細節問題都由她來處理。

    雖然最後還是沒有達到我想象中的效果,但是至少是完成了吧。同樣的問題,我不會再犯第二次了。

    學術趴:是否相當多的時間是耗費在渲染輸出上的,有什麼技術方面的內容可以分享?

    鄭午:渲染事實上沒有花費很多時間,時間是要花在除錯顏色和圖層混合模式上。合成過程中確實出現了很棘手的問題---顏色斷層。這個問題困擾了我好幾個月,最近成片前,才在老師的幫助下解決了這個問題。(配圖)主要問題點是通道位數、混合模式以及Adobe顏色方案的匹配,我的ps檔案和ae檔案全是基於8位通道,正常的圖都不會出現明顯斷層,但是當某個圖層選擇了混合模式如正片疊底、柔光之類的,顏色斷層就會出現。

    解決方案很簡單,但是順序要正確:首先ps檔案通道設定為16位,這一步在匯入ae之前,然後將已經出現光柵並且合併過的光效圖層進行高斯模糊,基本的斷層就解決了,然後繼續設定ae的通道位數,配合調整顏色模式就能解決細節的斷層。

    學術趴:《識途》的技術可以說相當精湛。是否有很多技術問題是在作品製作過程中解決的?

    鄭午:真的稱不上精湛,並沒有達到預期效果。各種很實際的問題不停的出現,其中技術欠缺是最大的問題。一方面是本身寫實動畫風格的表現與寫實動畫的運動規律,另一方面是場景表現方式和光效合成。

    第一個問題可以說是最棘手的,寫實動畫和我之前做過的《無聊動畫》《深淵》《沙發土豆》完全不同。畫的過程也是重新學習的過程,大學四年明明學的動畫專業,然而在學校裡學到的東西實話說真的少之又少,一到實際創作階段才會發現,最關鍵的東西是不能只靠課堂的。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想做好,得靠自己。

    第二個問題相對好解決一點,場景由於要寫實,所以我就在畫之前先建了模型用以輔助。

    光效的問題主要牽涉的環境光復雜而且細微,分層很恐怖(配圖ps場景圖和ae合成圖)。當然還有前面說到的顏色斷層問題,解決方式我在前面也大概說過了。

    學術趴:回到動畫敘事方面,看上去這部動畫是採取了一種不同於西方傳統的敘事方法。在一定程度上,這讓《識途》顯得更具中國特色。為什麼《識途》會採用這種方式呢?

    鄭午:說白了就是想來點刺激的,實話說我真的不擅長這麼搞,現在弄完了更加覺得這是一個錯誤的決定。

    這種敘事方法和情感表現並不是現在觀眾所喜歡的。但是還是想這樣做,即使自己不擅長,也還是要做。沒人弄的東西總得有人去再撿起來。

    學術趴:動畫中的音樂也非常出彩,很好地渲染了悲壯的情緒。在聲音設計上有什麼可以和大家分享的嗎?

    鄭午:音樂這個說實話我自己非常滿意,這是找了同屆傳媒另一個學院的同學樸冉做的,製作前幾乎每週都會跑到他的住處和他探討音樂走向,他真的很有想法。錄音時我也在旁邊,找的專業演奏馬頭琴的師傅來錄製,全程樸冉都在摳細節,不停地跟演奏者闡述想法和應該表現出來的情感。

    我覺得,音樂的好壞一定程度上直接影響到觀眾的觀影體驗,影響到片子故事的講述。所以找個好音樂至關重要,跟音樂作者的溝通更加是重中之重。

    學術趴:最後恭喜你們終於完成和釋出了《識途》,還有什麼感受或者建議想對學弟學妹們說的嗎?

    鄭午:其實沒什麼要說的,說了也沒人聽,至少我這幾年做片子是沒聽過師哥師姐建議的。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想做片子的人在做片子之前就會有自己的想法,我要說的是,按照自己想的做就好,無論是風格、故事,還是製作、成片。怎麼想就怎麼做,遇到問題是難免的,遇到問題之前,別人說了也沒用,遇到問題了,自己就知道該怎麼做了。

    (當然別出現做不完的情況,這應該是唯一的忠告了。做不完,就意味著失去了一切,所有的努力全部白費,因為你錯過了把你片子推出去讓更多人看到的機會——展映。)

    對《識途》的採訪就到這裡了,非常感謝《識途》團隊做出如此精緻的國風動畫作品。最後,我們共同來欣賞一下期待已久的《識途》完整成片: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水滸裡最有資格娶扈三孃的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