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如題。
5
回覆列表
  • 1 # io81

    據國家統計局統計,農民工數量去年微增0.4%,總計達到1.69億人。北京諮詢公司龍洲經訊(Gavekal Dragonomics)的分析師湯姆·米勒(Tom Miller)預計,2016年這一總數可能有所下降,許多農民工直接去了家鄉附近的城鎮工作生活。“農村勞動力的洪流已經變成涓涓細流,並可能完全乾涸。”米勒表示。國家統計局沒有追蹤返鄉農民工的情況,但貴州省做了統計:去年120萬人返回該省,高於2011年52萬的返鄉規模。

    在“雁歸興貴”新政的扶持下,貴州省政府正為回鄉農民工提供免費的創業培訓,為他們創辦的企業提供稅收減免和低息貸款。旅遊業是政策優先幫扶的領域。旅遊網站“篝火”的董事長孫哲說,“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中國農村長期依賴於製造加工業,現在我們認為應該透過服務業和旅遊業振興中國農村經濟。”篝火旨在幫助都市人體驗貴州的傳統鄉村生活。

    “做農民工很辛苦,賺的錢不多,家人也不在身邊。”施文建(音)說。他曾在浙江省的一家布料印染廠工作,兩年前返回貴州,與妻子和5歲的兒子、7歲的女兒重聚。現在,他在黔臘坊生態農業體驗休閒園養殖散養雞。這個生態農業園是貴州省羅甸縣的一個有機農場和旅遊度假專案,距離他父母的家只有70公里。“我的父母年紀都太大了,所以我回來照顧他們,現在我隨時都能去看看老人。”他說。

    全國上下都日益意識到農民工的社會成本問題。“我是在沒有父母關愛的環境下長大的,那種感覺太孤獨了。”23歲的潘國芬(音)說。小潘的父母當年在廣東惠州一家工廠打工,她是奶奶帶大的,然後去了公立寄宿學校。現在她在黔臘坊工作,負責處理有機蔬菜、水果和肉類的網上訂單。“我絕對不會讓自己的孩子將來成為留守兒童,”她說,“不管他們在哪裡上學,我都會在附近找工作。”

    中國社科院4月釋出的一項調查發現,目前農村有半數人口不想搬去城市,理由包括他們年齡漸長、需要照顧父母和孩子、不適應城市生活等。計劃進城的人中,有三分之二表示他們打算日後回鄉。“我準備多存錢,幾年後回家自己做生意,開家服裝店什麼的。”25歲的張馳(音)說。他家在西安郊區,目前在東莞一家玩具廠工作。“在我小時候,這裡確實比老家發達多了,但現在不同了,農村生活也很好。”

    中國國務院已釋出相關指導檔案,鼓勵農民工、大學生和退伍軍人回鄉創業。相關政策措施包括簡化公司註冊手續、降低所得稅和營業稅,併為回鄉人員的企業設立特殊投資區。

    在這個龐大的人口流動逆轉過程中,並非一切都能順利無阻。在城市生活多年後,回鄉人員不具備在家鄉成功創業所需的社會關係網路。30歲的農民楊猛(音)來自四川宜賓,目前在深圳打工。他說:“我已經很窮了,像我這樣的人如果想在農村創業,一旦失敗就會更窮。農村只能容納我們中的部分人,不是所有的工人都能回家並找到工作的。”

  • 2 # 小馬說百科

    近二三十年來,小城市或者農村的人到大城市打工是一個熱潮,每一年有大量的農民工外出打工,但是近幾年,有一部分的民工也會選擇放棄外出,在家鄉附近工作,

    農民工進城打工一直是比較多見的,因為相對來說,在城市打工所能夠賺取到的收入,要比在農村多,但是,為什麼會出現返鄉潮呢?農民怎麼捨得放棄城市的工作?

    總的來說大部分人還是會選擇外出打工,但是也有少部分人會考慮回到家鄉,近年來,雖然大城市和小城市的差距有所縮小,但是仍舊存在,國家提出鼓勵農民工返鄉創業的政策,並且給予高額補貼,這也是一部分人返鄉的原因之一;

    其次華人一直都有落葉歸根的思想,外出打工也是為了養家餬口的迫不得已,算下來出去早的務工者,也有一二十年了,如果條件允許,他們是想要回到家鄉的,

    一部分的年輕人在外打工,到了結婚的年齡而沒有找到物件,也是會選擇回到家鄉工作希望遇到合適的物件,這都是一部分人選擇回到家鄉的原因

    當然現在大城市的發展前景,其實沒有改革開放那個時期有那麼多的紅利,就業還是存在一定的競爭,而家鄉也是在發展的,如果能夠在老家有一個好的發展機會,為什麼不嘗試呢?而且返鄉也不是一定返回農村種地,回到省會城市或者離家近的城市和縣城也是有工作機會的,你們覺得呢?

  • 3 # 魚泡建築

    建築業雖增長放緩,但任屬增長態勢;農民工數量雖亦逐年增長,但建築業農民工卻在呈7位數的減少;農民工年齡趨於老齡化,並且新生代後繼乏力;

    一、建築業農民工正在逐年減少,與逐年增長的建築業總產值正在相向而行。

    建築業總產值環比增長率由09年21%降至17年的7.1%,但任處於增長態勢,對建築業農民工的需求沒有減少;農民工總量‘表’增長,只是老齡化結構的堆積效應,而且增幅遠小於總產值(14-17年環比1.3%-1.7%)。建築業農民工自2014年達到高峰後呈連續3年比例和數量雙減少,比例較14減少3.4%,數量較14年減少693萬人。

    二、建築業農民工老齡化高於其他行業,且愈演愈烈。

    農民工平均年齡結構趨於老齡化,41歲以上由08年的30%已增高至17年的47.6%,而建築業的農民工年齡結構,經初步問卷調查後結論為65-80後為工地絕對主力(即38-53歲)約佔75-80%,老齡化高於農民工平均水平。

    B.農民工年齡結構佔比%

    三、建築業農民工後繼乏力。

    農民工平均年齡結構顯示,16-30歲新生代正在逐年較少(08年佔比46%降至17年佔比29.9%),尤其是16-20歲年輕人,大多不在選擇外出打工,而選擇學習或其他,08年佔比10.7%降至17年的2.6%已經充分證明。此訊號將表明,農民工數量終將是個逐年減少的趨勢。

    四、農民工數量減少和後繼無人的根因。

    1)農民負擔輕了,實惠多了。

    自減免農業稅、改善基礎設施建設、村村通、九年義務教育、農村合作醫療改革,到十九大的‘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等等,都在不斷的惠農,農民負擔正在逐漸減輕,實惠正在增多,外出打工盡顯得沒那麼迫切了。

    2)農民價值觀在改變。

    以前大多農民沒文化,與外界接觸也少,思想不開化,除了種地就是外出打工,但自從移動自媒體普及盛行後,海量的資訊正在浸染著他們的思維,他們正在慢慢的脫離狹隘和愚昧,思想越來越多樣化了,提高收入的途徑也多樣化了,創業做農產主逐漸多了起來。再加上電子商務盛行和新零售的興起,農民工擇業儼然沒有那麼單純了。

    4)農民工學歷高了,身板弱了。

    從‘上表’年齡結構不難看出來,16-20歲農民工急劇減少,背後原因無非就是‘年輕人不忙著掙錢,要搞好學習’。 以前農民工大部分初中以下學歷,因為窮人家的孩子到了初中成績還不好,就只能回家修地球了,所以那時年輕農民工佔比高於現在;而如今九年義務教育普及後,高中乃至大專成了學子們基本的成績單了,學業有成者自然不願再從事體力勞動,而學業無成者也沒在合適的年齡長成能吃苦的好身板。

    5)建築業機械化程度低,危險性高。

    建築業屬於勞動密集型產業,這麼多年來,工地現場的機械化程度並未得到太多提高,鋼筋的板扎、模板支拆、措施的搭拆、大多還是靠人工,自然其危險性就非常高,高空墜落的、物體打擊的、觸電的、中毒的等等時有發生,95後乃至00後出生嬌貴,家長大多不願再讓子女從事建築行業。

    五、農民工數量減少可能帶來的改變。

    1)安裝價格提高。

    2)倒閉標準化,催生機械化。

    3)裝配式建築將多起來。

    4)製造公司和安裝公司分流,讓安裝系統化、專業化、現代化。

    5)採用服務端特許經營的方式重歸海外市場,即只做產品端,不做服務端。

    6)建立新型社保體制,促使大流動性、遊擊式的農民工向產業化工人轉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閬中牛肉麵製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