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中醫邱邱—脾胃

    2歲4個月的寶寶,經常無緣無故的就突然哭鬧,一會兒要這樣,一會兒要那樣。不管怎麼樣都滿足不了她的需要,可是她自己也說不出不高興的原因,就是要哭,要鬧,我該怎麼辦?

    主要原因是父母不夠理解孩子的能力發展。媽媽需要幫助寶寶發展寶寶的語言能力,如增加親子閱讀等。並且媽媽需要高質量地陪伴寶寶,懂得寶寶的需求以及她情緒是從何而來、教會寶寶合理的釋放情緒的方式。

    1不能確定自己的感受是這個階段發育的特徵

    2歲左右的孩子,的確會常常不確定自己的感受(舒服還是不舒服?)和想法(要還是不要),這是這個階段發育的特徵。

    2孩子的語言能力不足表達她複雜的內心

    可能孩子的語言能力還不足表達她複雜的內心,所以父母要幫助孩子學習用更好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感受、想法、需求等。

    3遵循SUASG看見、理解、接納孩子的情緒

    SUASG

    See 看見

    Understand 理解

    Accept 接納

    Support to Solute 協助解決問題

    Guide 等孩子平靜後引導孩子恰當的釋放、調整自己的情緒

    提問2:

    我家寶寶快2歲了,現在脾氣挺大的,稍不滿意就會哭,跟她說話也是不搭理你,還怎麼跟孩子溝通呢?

    寶寶在2歲左右大腦的發育會出現一個巨大的跳躍,這時候寶寶的性情、行為都會發生很大的變化。這個階段一般持續2-6個月,我們一般把這個階段稱之為叛逆期。這個階段父母應:

    1尊重孩子,不再使用命令式溝通方式

    尊重孩子,不再使用命令式溝通方式,讓孩子自己選擇、決定。例如:當我們想讓孩子喝牛奶時,可以這樣問:你想用藍色的杯子喝牛奶,還是用紅色的?

    2給予孩子更大的自由空間

    給予孩子更大的自由空間,無論是思維上還是行為上。

    3更多的合適運動

    更多的合適運動,這將幫助寶寶的大腦更快的發展,儘快完成這個叛逆期。

    很多媽媽提到的“寶寶脾氣倔、愛哭鬧、膽小怕生”,大都是由於父母不懂寶寶的需求,而激發了寶寶的情緒問題。在物質極大豐富的當前社會,新一代的父母更應該關注寶寶心靈營養。

    每個人都有情緒,請記得這句話:孩子的錯,都是大人的錯。問責孩子之前,咱們做父母的應先自省。

    下面的事情在你家發生過麼?

    一家人都收拾好了準備出門,你著急的不停催,孩子卻還在慢吞吞繫鞋帶;

    你讓孩子收拾自己的玩具箱,半個小時過後,地上還是一團糟;

    帶孩子去商城,你在買東西,千叮嚀萬囑咐孩子一定要跟緊你,不要亂跑,誰知一轉頭,人沒影兒了……

    為什麼你已經說了800遍,孩子卻還是聽不見,喊不動呢?我們經常說視覺疲勞,對孩子而言,也有聽覺疲勞,當你不停的打擾孩子,對孩子嘮叨超過一個極限時,孩子就會產生疲倦,不耐煩,心理逆反,於是充耳不聞。

    碰到這些問題當然讓家長很困擾,而有很多家長對此卻沒有一個正確的解決方式,大多是責罵或者是更加大聲地去呵斥,但是這樣做對孩子的成長有百害而無一益,那麼正確的辦法應該是怎麼的呢,不妨來看看。

    01.

    不隨意打擾

    家長要知道什麼時候最好最適合叫孩子,注意到孩子在什麼,挑選最適合的時間和孩子說話。

    02.

    用適當的方法引起孩子的注意

    嚴肅且認真地和孩子對話,面對面談話也可以,讓他知道你在和他說話。吸引他的注意力遠遠比一味得叫他有用。有時候可能孩子正在忙於做自己的事情,由於太過於全身心的投入所以沒有注意到你在說什麼,對此家長也不要生氣。所以不如平時少說,有重要情況,談一次話,完整透徹地解決。

    03.

    指令要具體,不帶負面情緒

    有時候和孩子說完話以後最好是確認一下,可以問一句,“你聽明白了嗎?/你記住了嗎?/你知道我剛剛說了什麼嗎?”。如果實在是不放心的話,還可以讓孩子再複述一遍你的話,以便於雙方更好的溝通,明確你的指令或者是話語對孩子可能需要一點反應時間,所以家長要尤為有耐心。然後我們做調整,把我們的指令變得更加具體、清晰、簡潔。隨著孩子年齡增長,我們可以逐漸提高指令的複雜程度,鍛鍊孩子的聽知覺能力。

    04.

    教孩子換拉思考很重要

    必要時,和孩子討論:當你喊媽媽時,如果媽媽不迴應,你是什麼感覺?當你喊小朋友時,如果對方沒搭理你,你怎麼想?當你有問題喊老師時,如果老師沒反應,你覺得怎樣?告訴他,回覆別人的話,是最基本的禮節,是對別人的尊重。比如別人給你東西,如果拒絕,也要說“謝謝,我不要”,不能置之不理。生活中有一個潛規則是:你尊重別人,別人才會尊重你。

    孩子越大越難管了!

    常常聽到群裡的父母感慨,“哎,孩子真的越大越不聽話、越來越難管了!”

    孩子在1歲以內最好管,因為只需要照顧好孩子的身體就行了, 可是等孩子上了小學,自我意識越來越強,家長和孩子每日的拉鋸戰就開始上演了。

    只要有了孩子、成了家長,聊天話題總是很自然地就轉向了教育孩子,大家正七嘴八舌的談論著,一旁的老五突然插話:

    “真羨慕你們,家裡孩子都聽話。我家那小子拿我說話當放屁,說急了就跟我嗆,有時候真是把我氣得半死,我覺得他才是爹。

    早上都收拾好了準備去學校,你著急地不停催,他卻還在慢吞吞繫鞋帶;

    你讓他自己做作業,半個小時過後,作業本上一個字都沒寫;

    帶他去商城,你在買東西,千叮嚀萬囑咐他一定要跟緊你,不要亂跑,誰知一轉頭,人沒影兒了……”

    為什麼你明明說的是對的,也是為他好,就是說了1000遍,可他怎麼就不聽呢?

    01

    你總威脅他,說狠話又做不到

    美國虎媽蔡美兒,大家熟悉吧?

    對!就是那個把兩個女兒送進了哈佛耶魯,為了讓孩子跑贏,事事第一,不惜以各種強迫、委屈、甚至採用高壓手段的媽媽。但即使是她這樣手段強硬的媽媽,碰到女兒不聽話,有時候也沒轍。

    在她的暢銷書《虎媽戰歌》裡,她講述了一件發生在自己和女兒身上的事兒。

    女兒露露小時候,她用各種方法迫使女兒練鋼琴,但是露露卻拒絕合作。不達目標誓不罷休的蔡美兒於是威脅女兒,如果再不練琴,就把她扔到寒風刺骨的門外。

    原以為這一招能讓女兒害怕乖乖就範,可沒想到倔強的露露真的開啟門,穿著單薄的衣裳踏了出去,出門前還挑釁的看了她一眼。

    計劃沒得逞的蔡美兒一時沒了對策,尷尬之下只能自己找臺階下,她說“露露,看來你已經開始想做個乖孩子了,你可以進屋了”。誰料,寒風中瑟瑟發抖的露露,堅決不肯進門。無比被動的蔡美兒只好拿出巧克力和蛋糕,才最終把女兒哄進了屋裡。

    面對固執不聽話的孩子,用“狠話”威脅他們,這事兒我相信很多父母都是輕車熟路:

    “再不走,就把你一個人扔在這裡”、 “再這麼瘋跑,以後再也不帶你出門”、“再敢頂嘴就把你的屁股打爛”……

    “狠話”一飆出,孩子立刻就有所收斂,比我們巴拉巴拉的勸說半個小時都有效。

    但是,這個“大招”它有“後遺症”。使用的越頻繁,失效的也就越快。

    當我們第一次大聲威脅孩子的時候,孩子確實很害怕,會表現得很老實、很聽話。可是大聲威脅的次數多了之後,孩子就會習慣,看似在聽你說,其實注意力早已經遊離到別處去了,根本不在乎你在說什麼。

    02

    你總嘮叨他,話語被削弱了力量

    我表姐高中沒畢業就輟學了,工作後吃了不少沒文化的虧,對小外甥的成績特別在意。我小外甥也是爭氣,成績穩定的保持在年級前三。

    前段時間,小外甥迷上了玩遊戲,經常偷偷去網咖,成績下跌到了十來名,拿著成績單,表姐邊哭邊罵,足足1個小時。小外甥也覺得很內疚,就保證以後絕對不玩遊戲了。

    幾天後,表姐看到小外甥沒寫完作業就電視,立馬火冒三丈,開始了轟炸式的說教,從上次考試失敗原因,說到今天讓人失望的表現,又預測下次考試失敗場景。小外甥聽完後,默默回自己房間寫作業了。

    一次,我們家庭聚會,不知道誰問了一句什麼,表姐又把小外甥上次沒考好的事,拿出來叨叨,並讓弟弟妹妹千萬別學他。小外甥放下筷子就衝著她嚷嚷,“媽,你有完沒完,咱能不提這事了麼,唐僧都沒你嘮叨!”

    心理學上有一個名詞,叫超限效應,關於它的解釋是這樣的:

    指刺激過多、過強或作用時間過久,從而引起心理極不耐煩或逆反的心理現象。

    說白點,就是:“要想說出的話有力量,就別嘮叨”。

    為什麼再刺兒頭的孩子,到了部隊裡都服服帖帖?因為部隊教官的指令乾脆堅決,從不拖泥帶水。越是冗長、繁瑣的指令,越沒有執行力。

    同樣是批評孩子沒做完作業就看電視,一種方式是:

    你看你看,沒記性!上次說的不是你是吧?

    自己不知道自己這次成績多差是吧?沒點羞恥感是吧?

    孩子,人要有點自制力,才能有出息!

    另一種方式是:

    5分鐘後,我要看到你坐到書桌前寫作業!要不然這一週都沒法看電視了。

    對比一下,哪種方式效果好呢?

    03

    你總批評他,但自己卻沒做到

    俞敏洪大力推薦過一本叫《改變孩子先改變自己》的書,這書的作者賈容韜原本是個事業有成,但是“糟糕透頂”的爸爸。

    他兒子是個“深度網癮少年”,學習成績倒數第一,數次參與打群架,兩次被學校勸退。

    對這個兒子,賈容韜打也打了,罵也罵了,但他兒子不但沒有收斂,反而更加變本加厲,在網咖裡徹夜不歸,不再去上學。

    於是賈容韜做出了一個令人吃驚的決定,他關掉自己辛苦打拼建立起來的企業,回家專心陪兒子。

    回家後,他惡補各種教育知識,努力的調整自己的教育方式。

    孩子犯錯,他不再採取暴力解決,而是耐心的努力溝通;孩子邋遢不講衛生,他先從自己做起,每天將所有的房間打掃的乾乾淨淨,孩子不愛學習,他每天堅持大量閱讀,努力營造學習氛圍。

    賈容韜的努力改變,兒子看在眼裡,開始減少了去網咖的次數。一天兒子在同學的鼓動下又到網咖玩了一個通宵,直至第二天清晨才低著頭走進家門。

    賈容韜沒有暴躁地痛罵他,而是說:“孩子,雖然你又去了網咖,但你的進步是驚人的,進網咖的次數已經大大減少,這證明你是有毅力的人,離成功不遠了!連網魔這麼強大的敵人你都能戰勝,還有什麼困難不能克服呢?”

    最終,賈容韜的兒子徹底戒掉了網癮,努力學習,高考考上了重點大學。

    當孩子出現問題時,父母應該與孩子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有針對性的去幫助孩子改變,鼓勵孩子改變。

    有句話說的很好,三等父母用拳頭管孩子,二等父母用嘴巴管孩子,一等父母用行為管孩子。當我們做好了自己,孩子自然也就跟著好了。身教重於言傳,你永遠是孩子最真實最親密的楷模!

    04

    不吼不嘮叨,5條原則讓孩子聽話

    ※少嘮叨,要深度溝通

    家長話太密,就等於把自己的話變成白色噪音,適合哄睡覺用,不適合讓話進入孩子的腦子。所以平時少說,有重要情況,談一次話,完整透徹地解決。

    ※指令要具體,不帶負面情緒

    給孩子的指令,必須讓他知道你希望他此刻具體做什麼。

    比如,不說“你應該整潔一些”,而說:“現在把自己的桌面收拾一下,然後我們好做手工。”

    指令不要是抱怨、指責、數落,要不帶負面情緒。當一個人發現自己是在被別人指責批評時,他一定是不願意去聽從的,因為他的心理能量此刻都用在“防禦”你的“攻擊”上。

    ※給孩子指令後,讓他複述一遍

    在您給在給孩子指令後,可以讓他複述一遍,以確認他真的聽到並理解了。

    有時,孩子沒有按大人要求,並非成心抵抗,只是因為他年齡小,大腦還不能很好地加工處理聽到的資訊。

    就是說,他的確“聽”到這些聲音了,但他的大腦並未真的理解並記住你的具體指令。

    家長要孩子確認,有時可以及時發現這些問題。然後我們做調整,把我們的指令變得更加具體、清晰、簡潔。隨著孩子年齡增長,我們可以逐漸提高指令的複雜程度,鍛鍊孩子的聽知覺能力。

    ※教孩子換位思考

    當你喊媽媽時,如果媽媽不迴應,你是什麼感覺?當你喊小朋友時,如果對方沒搭理你,你怎麼想?當你有問題喊老師時,如果老師沒反應,你覺得怎樣?

    生活中有一個潛規則是:你尊重別人,別人才會尊重你。

    ※儘量把事情交給孩子自己管理

    當你喊不動孩子時,要反思,是否對孩子指令過多、控制過多。

    如果我們能給孩子自主權和空間,鼓勵他獨立做事、自己判斷、自己選擇、自己決定,把屬於他的事情交給他,只在真的需要你的意見和提醒時才出現,那麼,你的意見和提醒,將會得到更多的尊重。

    任何人都討厭被催促,家長的催促常引起孩子的反感,所以,要儘量把事情交給孩子自己來管理。比如,用鬧錶或定時器,來取代你的監管和催促,效果一定更好。

    不管我們願不願意,養孩子都是個慢工出細活的過程,越急越沒有效果。

    作為父母,我們想要留住他們的耳朵,讓他們聽得進去我們的建議,就得學會耐下性子來調整心態,尋求有效的切入點和表達方式。很多時候,我們自己放輕鬆了,態度簡單堅決點,很多事情反而明朗起來!

  • 2 # 來渡你

    他不是不聽你話,不要用大人的思路要求孩子,他本來年齡小就沒有那麼好的領悟力,更談不上記住你說的話了,你得反覆說加強記憶,這是一個過程!不要急,也不要用大人的標準要求他,只會把你氣著

  • 3 # 懶媽育兒路

    孩子一歲半了,自主意識慢慢出現,不聽家長的話很正常。對於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就要使用“糊弄”的方法。首先,孩子專心玩的時候,或者專心做其他事情的時候,不用和他說話,因為說了他也聽不見的。

    其次,用吸引孩子的注意力的方法來溝通。只要是孩子願意做的事都可以作為引子,先把孩子的注意力引過來,再進行溝通就比較容易了。

    第三,可以反著說。我家孩子那麼大的時候,總是說不,讓做這樣他偏不做,後來就直接反著說,他就做了。

    最後,這麼大的孩子,講那些深刻的道理,他是不會明白的。只能說一些直接的命令,做什麼,做還是不做,至於為什麼做,他不懂也不想懂。

    不過,這段時間也不很長,等孩子到了兩歲半的時候,就容易講道理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雙世王妃第幾集落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