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契茶書舍

    歷史上有兩個國家先後被稱為“日不落帝國”,它們的確都在歐洲,分別是西班牙帝國和大英帝國。日本的日不落和這不是一個概念。

    所謂“日不落帝國”,就是領土上面太陽不落的意思咯。換句話說就是帝國的領土(殖民地)及霸權要遍佈全球咯。那麼這樣的帝國就必須要透過對外擴張才能做到。如19世紀的大英帝國,地球上的24個時區均有它的領土(殖民地)。

    15世紀之前不可能產生“日不落帝國”,因為世界的各個角落相對還是封閉的,大家都還不知到對方的存在呢,戰爭也都侷限在某個區域範圍內。但從15世紀末到20世紀中葉,相繼誕生了兩個“日不落帝國”,爆發了兩次世界大戰,戰爭所涉及的國家和地區史無前例。

    從整個歷史的長河看,對外擴張的國家多在歐洲,那麼“日不落帝國”在歐洲也就不奇怪了。但是,對外擴張的為什麼會是歐洲,而不是其它的洲呢?我想,這應該才是你的問題的關鍵之所在吧。具體現象,不再列舉,儘量乾貨,長話短說:歐洲的對外擴張,與政治經濟、科學技術、意識形態的發展無不相關,具體原因大致有三:

    1、思想根源——霸道的宗教主張。

    最厲害的武器不是黑科技,而是思想,思想是版圖擴張的後盾。基督教是在歐洲傳播最廣泛的宗教,後來它成為了世界第一大宗教。“到世界各地去,將福音傳給每一個人”,這句話想來很耳熟吧,對,這就是基督教的霸道主張。基督教從一開始就強調自己是世界的宗教。這種充滿了改變異端信仰的熱情和好戰精神的基督教義,是歐洲對外擴張的思想根源。

    2、必備條件——新智力水平領先。

    這裡不得不提的是起源於義大利的歐洲文藝復興運動。進一步肯定了人類尊嚴和創造力的文藝復興運動在歐洲大陸陸續暴發,進而引發化學革命、工業革命以及社會革命,這使得當時的歐洲在政治經濟、科學技術以及意識形態等各個方面,都代表了人類最新的成果和最先進的水平。15世紀末,歐洲還是默默無聞的,但到了18世紀,歐洲在技術革命和社會革命中迅速崛起,具備了海外擴張的必備條件。

    3、獨佔優勢——遠洋航線的霸主。

    從15世紀哥倫布拉開發現新大陸的帷幕,到18世紀末,歐洲幾乎完全控制了外洋航線,並形成了遍及全球可以牟取暴利的世界貿易市場。期間,以英國為首的歐洲國家征服了南美洲、北美洲和西伯利亞的廣大地區,進而又征服了亞洲、非洲等廣大地區的國家。大英帝國透過殖民侵略,獲得巨大市場,掠奪財富無數,迅速成長為工業強國,形成了全球霸主的地位。英國經濟學家傑文斯在1865年曾這樣描述:

    “北美和俄國的平原是我們的玉米地,加拿大和波羅的海是我們的林區,澳洲是我們的牧場,秘魯是我們的銀礦,南非和澳洲是我們的金礦,印度和中國是我們的茶葉種植園,東印度群島是我們的甘蔗、咖啡、香料種植園,美國南部是我們的棉花種植園。”

    以上是為“日不落帝國”都在歐洲,而不在亞洲、非洲、美洲的原因。

    “日不落”?——終究還是落了!

    20世紀中葉,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全球民族主義運動興起,殖民地紛紛獨立,英國國力日漸式微,大英帝國最終瓦解。

    緊接著,北美新興崛起了另外一個霸權國家,貌似想成為第三個“日不落帝國”?但是談何容易啊!姓金的首先就不答應,德黑蘭也難搞,呵呵,不能再說了!

  • 2 # 飛狐一刀

    首先這個歷史上就是不對的,是近代史是這麼個情況!

    要說到整個人類歷史來說,歐洲人當年和近代時的非洲人境況相同。在歷史中歐洲也是個被侵略被奴役的地方,就說歷史上比較大的打擊都是從亞洲攻向歐洲,歐洲沒有一次是從陸地上攻向亞洲。

    比如阿提拉,被歐洲人稱為的上帝之鞭;比如成吉思汗的子孫,打的歐洲部落差點滅亡。這只是歷史中我們知道的比較大規模的打擊行動。所以說別看歐洲人長得挺魁梧,但是戰爭能力還是不行,單打獨鬥可以,畢竟身材有優勢;但是當大規模作戰時還是不行。

    還有西亞阿拉伯波斯對歐洲的入侵,一個西班牙被阿拉伯民族佔領了800年,西班牙人基本上是白人和黃種阿拉伯人的後代。那個時候歐洲就是野蠻之地,為啥大航海時代,是從西班牙葡萄牙開始的。那是被阿拉伯人佔領的這兩個地方是歐洲最發達的地方,其他地方的歐洲人還茹毛飲血呢!

    有人就要反駁了,俄羅斯不是從西打到東嗎?這是我們從當今的眼光來看待這段歷史,放到過去,俄羅斯那就是佔領了一些蠻荒之地,犯人流放之地。沒人的地方佔過去了。那又有人說了,俄羅斯不是和清朝簽訂過那麼多條約嗎?只能是俄羅斯趁火打劫,那是俄羅斯還不是主力,其他歐洲小國,都想搶一把,這才讓俄羅斯得逞。

    西亞阿拉伯人同波斯人,傳給歐洲人語言;而中華文明傳給歐洲人的是整個封建制度這一套,包括法律制度,爵位制度,科技,以及政府體系等。

    而歐洲人宣傳的希臘不曾有過封建制度,那是希臘所處的地位是部落時代。還是推行部落推舉,只不過是在新時期後期,歐洲人學會用石頭建房子。所以希臘這個部落就用石頭蓋起房子,然後他們稱這是城邦,其實就是部落。

    這個在歐洲但是還是很先進的,只能說明,歐洲其他的房過著等同於野人的生活。而為何會在希臘出現,那就是希臘吸收了巴比倫等文明的成果,然後又一點一點的向西傳播。然後看歐洲各部落的興起(他們稱之為帝國),也基本上是從東到西的一個過程,這就是一個傳播的過程。

    回到這個問題,基本上歐洲在其他州可以說是橫行無忌,但是在亞洲可不是這個樣子的。歐洲人如果不是憑藉武器,根本打不過亞洲人,別看一個一個體型都比較龐大,但是真是大規模的作戰,這些歐洲人都有一顆玻璃心,很容易碎的。

    當年在南韓半島,一挑十幾個國家,不是美國武器彈藥補給跟的上來,個子大,魁梧只是活靶子。所以說,現在有些人把以色列吹上天了,完全沒必要。以色列打的對手就那麼幾個國家,這還是美國及西方後面不遺餘力的幫忙。有什麼可吹的,一挑十幾個國家的事情,一個小小的以色列能幹了嗎?關鍵是都還是世界排的上號的國家。

  • 3 # 而知而行的歷史

    歷史上的“日不落帝國”,除了西班牙、英國之外,還有一個葡萄牙。雖然多數時間,風頭都被英國、西班牙蓋過,但在15世紀時,這可是拿著圓規和三角尺和西班牙在地圖上跑馬圈地,當著教皇的面,“用教皇子午線”把地球給平分的主。從1415年征服休達,到1999年葡萄牙歸還中國的澳門,葡萄牙的殖民帝國走過了500多年的歷史。

    葡萄牙沒落的早,西班牙和英國都完成了全球的霸權,所謂日不落帝國,蔚為可觀。

    之所以歐洲會容易形成日不落帝國,與其地緣政治、文化背景、宗教背景等都有關係,而實際上,更多的是沾了航海大發現的光,不然很難想象,一個最多數百萬人口的蕞爾小國,能在短時間內膨脹成一個日不落帝國。

    1、地緣政治的優勢。歐洲處於歐亞大陸的最西端,按照圍棋“金角銀邊”的原則,歐洲的地理位置不差。戰國時秦國就依靠地處西陲而後來崛起,一統華夏。而歐洲的地緣政治因為宗教、血緣、民族等問題支離破碎,在古羅馬後,就沒有形成一個大一統的帝國,整個中世紀1000年間,歐洲取得的成果乏善可陳。轉機,出現在蒙古帝國的興起後。

    蒙古興起後,一路摧枯拉朽,摧毀了相當數量的文明古國,很多文明成果就此流入歐洲,歐洲因此興起了文藝復興,擺脫了中世紀教廷的桎梏,貪婪地吸收著來自世界各地的文明成果。

    文藝復興的成果是顯而易見的,然而在歐洲大陸,傳統的守舊勢力依然強大,土地的產出依然能夠維持歐洲大陸的封建統治者過著體面的生活,因此變革的緊迫性不夠。而在西歐的邊陲地帶,如英國、葡萄牙、西班牙、荷蘭這些國家,往往都是因為窮,要麼土地少而貧瘠,要麼人口少,在與歐洲大陸的兄弟國家較量的過程中,成為了失敗者,不得不遠遠的走開避禍。英國放棄了大陸的土地,荷蘭也放棄了比利時,求得一時苟安。而那些大陸上的大佬國家,因為這些地方都是偏僻荒蠻之地,也不想搞的太麻煩,沒有統一的動力。

    人總要生活的,窮則思變。於是他們就靠著靠海的優勢,發展起了航海事業。荷蘭發展的是物流業,國際貿易;英國發展的海盜業,國際搶劫;西班牙和葡萄牙發展的國際強盜業,國際殺人放火。

    他們都有幾個天然的優勢:靠海,有船,人窮,膽子大。

    2、宗教背景。基督教是一神教,且有強烈的普世情懷。歐洲人因之發動了三次十字軍東征,現在歐洲和中東很多歷史恩怨也是因此而來,在歐洲,很多國家的版圖的成因也與此有關。西班牙和葡萄牙都是基督徒從信仰伊斯蘭教的摩爾人手裡收回的土地,在當時因為宗教問題分裂的歐洲,西班牙和葡萄牙被天主教教廷接納,並給了很多禮遇。西班牙和葡萄牙也投桃報李,紛紛將基督教的事業擴散到世界各地。在底層的老百姓,可能沒這個覺悟,而在高層,那些個安娜、瑪麗、阿斯蒂利亞等女王們,都想著能得到上帝的垂青,紛紛解囊支援歐洲國家的擴張行為。底層的百姓,在利益的驅動下,來到了新世界淘金,促成了殖民帝國的形成。因此,日不落帝國,混雜著宗教熱情、利益驅動、個人成就等多種動機,是一個社會化的擴張產物,不是某個人的意志,因此殖民運動才能長久維持下去。

    3、技術進步。前文提到過,蒙古興起後,把人類歷史眾多文明成果都傳給了歐洲人,歐洲人近代以來,自然科學、哲學、物理學、化學、軍事學、經濟學、社會學、管理學等等各個學科取得的成就,都遠超以往。在奧斯曼取得了地中海的霸權,阻斷了傳統的貿易通道後,歐洲人開始了航海大發現,藉由先發優勢,歐洲人在新世界——美洲大陸和非洲南部取得了優勢。利用不對稱的作戰,歐洲人用極少的人數,征服了大量的土著人,建立起以剝削、壓迫為目的的種植園、工廠礦等殖民經濟,並在此基礎上形成了殖民政府,最終建立起了遍佈全球的殖民帝國。

    4、地理因素。歐洲那三個“日不落帝國”,都在大西洋邊上。大西洋雖然大,但是不及太平洋一半。古代的航海技術即使再發達,畢竟還是有限的,航海是勇士的行為,所以以阿拉人善於航海經商的民族,都有《辛巴達歷險記》,歐洲人也有《加勒比海盜》。這還是在印度洋、大西洋這樣的地方。如果是在太平洋,這些人就未必有那麼好的運氣了,如達伽馬發現好望角都是沿著非洲海岸線走的,不敢遠離,怕失去補給。如果讓他們在太平洋上轉兩圈,估計整船人都得暈菜。日本人守著太平洋2000多年,也沒有發現美洲大陸,一個勁地想往西方洗腳上岸。2000年裡,肯定也有不少人望著太平洋東邊,期盼著那裡也有一大片陸地,可在這麼長的歲月裡,日本就是沒有什麼發現。

    所以,歐洲人建立的殖民帝國,有很多機運成分,鑽了航海大發現的空子。不然,以歐洲軍隊的那點能量,放在古代的蒙古人、奧斯曼人、華人旁邊,就算是日本人身邊,分分鐘都出不了海。

    就算是歐洲人出了海,也只能在新大陸那裡耀武揚威。直到發展的差不多了,才在非洲、南亞一帶開啟局面。但是遇到了東方的狠角,如奧斯曼、中國時,還是啃不動。所以,歐洲人建立的日不落帝國,含金量著實有限。只是,他們後期的發展太快,把東方各國遠遠甩在了身後。

    在古代世界上,基本都是以東方為首,西方為次。所以我們說“東床快婿”,沒有說“西床快婿”;武林中以東嶽為尊,而不是以西嶽為首;東方青龍,盤桓於九天之上;西方白虎,遊獵於莽林之間。從古至今,西方對東方的富庶、文明的嚮往,都被明明白白地寫在了歐洲哲人的著作裡,從柏拉圖到伏爾泰,從亞里士多德到馬可波羅。

  • 4 # ceciliapeng5

    這也是我自童年時便開始不斷出現在腦袋的問題,百思不得其解,因中印兩國文明已五千年,理應是很先進的了,怎麼淪落到現在俄羅斯專家還恥笑印度人學駕駛戰鬥機也如拉牛上樹,而中國還不能製做如歐盟的、可耐用的先進飛機及汽車發動機。以下是個人多年來思考得來的比較可信答案 : 首先,歐洲國家的強大源於他們自十九世紀開始便有的學校教育理念,即小孩子是透過好奇心,探討及劊意才啟蒙及增長知識,這思想深入貴族層及民間,俄羅斯的彼得大帝早於十七世紀便親到英國學習造船,而在二十世紀初波蘭的居禮夫人作為平民及女兒身已可發明鐳(radium) 這核彈必需元素,這還不包括在德國的農村田野有-名布朗(日後納綷德國的火箭奇才布朗博士)的小男孩在試驗發射土製小火箭。反觀同期的中國男人還在死背誦四書五經,女人多裹小腳無才便是德,而小孩子(直到現在還是)若多問成年人幾個“為什麼”的問題,多被罵或處罸“以儆効尤”。這樣的所謂“教育”怎可和歐洲的比。第二點就是歐洲各國自十六世紀開始至二十世紀中葉都處於不斷亙相功擊的狀態,永無優止,不斷衝突的結果就是邊境不斷出現國與國間的文化、人口及科技交流,是百家爭鳴的 “春秋戰國時代”,而每—個國家的中央政府都要不斷思考怎樣改善國民的質素去抵抗外敵,看歐洲最強大的英法德在地圖上正好是構成-個三角互相對立的形勢,據此歐洲的貴族傾向於用科技去改善民生及制度,以在民間發展一個較有効率、較高質素的、可抵抗及擴張的人民力量,看俄羅斯沙皇亞歷山大二世登基所做的第-件事就是解放俄國以千萬計的農奴,而俄國的國力便從此如日中天。反觀中印及亞拉伯各國,他們的貴族統治層以“家天下”為己任,人民是如慈禧說的“家奴”,那會想到用科技帶領人民前進,以中國為例,魏晉時的華佗已懂得建議為曹操做頭部手術以解他的頭痛,被殺了,明成祖時的大船先進至可遠達非洲,但他的兒子繼位後認為做大船太貴,造船的藍圖都燒光了,乾隆三徵緬甸失敗,朝臣建議清軍改用槍炮,建議被拒絕了,理由 : 清代以騎射立國,老祖宗的傳統不能廢。 在這種封閉情況下,貴族們又故意因維護私利而拒絕用科技帶領人民前進,怎可和歐洲作任何比較。最後,歐洲整體在地質上來看,是較亞洲及非洲較為“新”的大陸,土地比亞非的更肥沃及容易耕作,加以從十七世紀開始歐洲各國便不斷向美洲、非洲及亞洲輸出移民,這直接結果是 : 歐洲真是良田遍野,人煙(特別是相對中印)稀少,但中印處於地質偏古舊的亞洲,億萬人耕作同-樣的土地五千年,又沒有向海外夠民,以土地人口比例來說,真僧多粥少,還多耕作貧瘠的土地,先天就大大輸於歐洲,後天又沒有大量對外殖民,真是不可同日而語,名乎其實的落後。

  • 5 # 大正看世界

    對於這個問題,我們首先要理清一個概念,那就是“日不落帝國”的含義。

    “日不落帝國”最早由公元16世紀,盛極一時的西班牙帝國國王卡洛斯一世曾說“在朕的土地上,太陽永遠不會落下”,當然這是為了形容西班牙帝國強盛。但也側面說明,當時的世界已經被連成一個整體,只有一個殖民地遍佈世界各大洲的大帝國才能享受到太陽永遠不會落下的待遇。

    那問題就來了,“日不落帝國”這個概念只有在新航路開闢和發現新大陸之後,世界逐步連成一個整體才能夠實現。在之前歷史上,無論再厲害的大帝國最多地跨歐亞非三大洲或者地跨歐亞兩大洲,如亞歷山大帝國、波斯帝國、羅馬帝國、阿拉伯帝國、蒙古帝國、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等,這些武力強悍的大帝國也只能夠征服陸地上能夠到達地方。

    而“日不落帝國”這個名稱也不是一個國家獨有,而是有先後順序一串國家,公元15世紀後期,航海技術在歐洲出現大規模進步後,歐洲國家開啟新航路的探索,當然 ,先到先得,先得的國家首先在全世界各大洲開拓殖民地,後到國家只能再接再厲,所以第一個擁有“日不落帝國”概念的國家是葡萄牙,之後才是西班牙、荷蘭、英國,法國根據殖民地規模也勉強算一個。

    但只有英國把“日不落帝國”這個名頭真正發揚光大和做到了極致,成為了近代歷史上的世界海洋霸主,制霸全球300年之久,當然“日不落帝國”也成為英國的代名詞。

    說了這麼多,就應該明白了,為什麼“日不落帝國”只在歐洲出現,而不在亞洲、非洲或者美洲?

    這是因為新航路開闢之前的時代,世界文明並沒有強烈的聯絡,未形成一個整體,歐亞文明和美洲文明、澳洲文明幾乎沒有任何聯絡,甚至彼此都不知道對方的存在,所以“日不落帝國”就更無從談起了。

    只有全世界形成一個緊密聯絡的整體,“日不落帝國”才有了形成的前提條件。

    對於這個解釋,不知道你是否滿意。

  • 6 # 文良顏醜4

    要回答這個問題,其實需要定義一個模型:思想條件,航海條件,驅動動力等構成了一個系統。

    1、思想上,由於文藝復興,歐洲探索的好奇心日趨濃厚,當時的地圖大部分只畫了地中海周邊,非洲也只是北非,更南端是什麼沒人知道,其他地方更是沒人知道,甚至當時的傳說讓普通人不敢走更遠,直到文藝復興開啟各個領域的快速發展模式,思想的條件成熟。窮則思變,小國缺少資源,對貿易的依賴度更高,所以更願意冒險。

    2、航海傳統上,歐洲地處地中海,相比太平洋風平浪靜,從腓尼基、古希臘開始歐洲貿易很多都要依賴航海,航海的技術上比中國要早和強。在加上阿拉伯人的航海技術傳播,融合在一起。

    3、驅動動力,其實是尋找財富。因為與伊斯蘭帝國的戰爭,東西方的貿易通道斷絕了,歐洲的國王與領主們因為戰爭入不敷出,需要建立海上貿易通道獲得貿易收益,已經成了共識,巨大的商業利益促成了歐洲地理大發現早期,包括葡萄牙國王派遣達伽馬和收西班牙國王資助的哥倫布,目的地都是印度和中國,後來是形成了海洋貿易,依靠茶葉瓷器香料蔗糖絲綢等貴重物品起來,這才是驅動因素。

    4、中國有何不同?古代中國一直是一個農業帝國,航運主要還是河運為主,農業帝國眼中只有良田和人口,竭力把人栽種於土地上,科舉制度把貴族束縛在當官上,士農工商的四分法,商業被歧視,並沒有航海的傳統,也沒有商業目的作為動力,曾經的泉州是元朝時期最大的海港,只是被動貿易而已,海船都是掌握在阿拉伯和波斯商人手中,明朝滅元,順便也把色目人滅了,鄭和就是色目人的後代,鄭和下西洋雖然在時間上比哥倫布早了近百年,但帝國並沒有商業的思維與氛圍,也就沒有了持續的動力,明朝中後期宦官失勢,連宣揚國威的權力也沒有了,就算到了清朝都沒有認識到海洋貿易的重要,鴉片戰爭後依賴英華人才有了關稅…甚至曾經呂宋想要歸順大清,大清都懶得要…

    綜合以上,沒有思想上的條件強烈的探索慾望,沒有航海傳統,沒有商業氛圍,並且地大物博,就沒有了條件和動力,自然就沒有形成初期的探索,更沒有形成持續的航海,也就更沒有殖民地,甚至別人送的海外土地都懶得要,因為不產糧食人口又瘦小…一句話概括,都是地緣政治惹的禍,古代中國著眼於九州大地,土地太大都管不過來,更不用說海外;再看歐洲對航海起勁的都是海洋小國。明治維新前的日本學習的物件是中國,自然也就沒有向海洋國家轉變。

    最後,說白了歐洲小國就是窮瘋了,才無節制的需要金幣和土地,加盟店模式,才成就了日不落帝國;而中國權利集中制,管理能力有限,帝國版圖受限,直營店模式。

  • 7 # 歷史系旅法師

    有兩個原因,一是地理條件的不同,二是歷史原因。

    在兩河流域,恆河流域,黃河長江流域,亞馬遜和流域,都能迅速崛起農業文明,而農業文明人口增長奇快,這在人口遠不如近代的古代,與耕地面積擴大形成良性迴圈。

    就好比我們古代的君主總說我們中國地大物博,就是這樣,物資不缺,就不需要開拓航路。

    而歐洲不一樣,北歐氣候惡劣,南歐多山,中歐平原還有些農業良田但是處於戰亂多年。

    為什麼?

    因為羅馬帝國崩潰之後實質上歐洲的國家史已經走了和我們不同的一條路,他們沒有秦始皇,沒有漢武帝,在我們一個又一個大一統王朝的時候歐洲分裂成了一個又一個小國,這時候美洲的瑪雅帝國也好好的存在了好多年了,一個小的國家想要繁榮昌盛就不可能閉關鎖國,必須交流,必須和能通商的所有國家通商,購買原料,傾瀉產品,這就是大航海時代的開啟,也是殖民運動的開端。

    而這時候的中國明清,一個海禁,一個閉關鎖國。

    當時中國皇帝也不是傻,我們是大國,生產力發達,絲綢,茶葉,瓷器等不斷流出讓全世界的白銀不停往中國聚集,但是和外華人的通商讓白銀外流,所以高層們決定片板不得下海。

    但是我們生產力發達並不是永遠的,別忘了,科學才是第一生產力,在我們矇住眼睛關上國門的時候那些歐洲的國家點出了工業革命這個技能樹,這時候他們就開始超越我們。

    日不落帝國不出現在亞洲,主要還是因為亞洲基本都是陸權國家,東亞最大的陸權國中國的周圍國家長年被我們壓制,中東的每一個大帝國誕生都要被阻截在巴爾幹和北非,比如日本這樣的海權國家,想要成為世界帝國就永遠繞不開我們,上個世紀日本侵略就是為了解決這一問題,結果他們失敗了,並且再也沒有機會。

  • 8 # 武丁仗劍決雲霓

    沙皇俄國1先生。我本不打算答題了,但清早起來,先生一口氣邀我五道題,我就抽空挑一道用底層老百姓的話回幾句。

    一是因為中國的聖人說了“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所以中國安份守已,幾千年來很少主動侵略別國,即便偶爾應邀或被迫兼併了周邊紛亂的不能稱其為國的部落,主要也是商貿交流促成的民族融合和文化的同化和吸引,武力征服有限。且不但未撈回什麼財富,反倒要向被兼併者補貼。一切以仁義道德為行為規範。

    二是中國多數時間是中央集權,大一統觀念深入人心,大地物博,物產豐富,以老大帝國自居,看不上囗中蠻夷那點地皮,自已那麼多的土地還耕種不過來。科舉制度的實行更是社會穩定,各色人等各安其業。一切以古訓為是,缺乏革新和創造。

    三是華人太勤勞,黃河流域精耕細作,就連黃土高原的陡坡都被一代代鏵耕鋤挖成了梯田。人民居於現狀、安居小康,最大的願望是積攢點家產、供兒子讀書考中進士為官。發明了火藥,也只知逢年過節放煙花圖個喜慶。馬背上的民族可不是這樣,大塊吃肉、大碗喝酒,弄光了,打馬南下,把農耕民族多年省吃減用積累的財富席巻而去,就這麼一而再、再而三的迴圈。這還不包括朝庭或賜或贈或納的數目龐大的財物。好不容易出了個劉徹,還被古代知識分子近二千年的咒,當代也有紅的發紫的學者公開說漢武就是希特勒。一個連自己一畝三分地都守不住的國家,如何能從地球這邊到那邊日不落呢。亞州其餘國家比中國更不如,不值一提,西方人口中的東方就是指中國。

    歐州人就不一樣,他們是貴族世襲制,貴族之間為爭奪財富頻繁戰爭,互相殺伐,國家的邊界從不固定。他們有冒險精神和創造的天性好恃武,喜征服,重交易,催生了近代資本主義和第一次工業革命,堅船利炮敲開了農耕土著國家的大門。殖民地遍佈地球各個角落,成了日不落帝國。

    一句話,好征服,愛玩兵器的國家在近代都走在了前頭,因為現代科技的諸多成果都是是因戰爭的需要而發明的。現在民用科技產品是武器的派生。和平是個好名詞,天天掛在嘴邊,誰也不會也不敢反對。可是叫的最響的國家從來也沒有停止研發超級殺人武器的腳步,這是中國的一些精英們再怎麼揣著明白裝糊塗也否認不了的事實。

  • 9 # 閒閒老人趙秉文

    在全世界裡面,歐洲國家最早進行了文藝復興,工業革命,資本階級革命成功,而亞洲各國長期處於封建專制(滿清不必說了),閉關鎖國,愚昧無知,非洲最落後,精壯勞力被販賣(三角貿易)。美洲長期是土著居住,美國立國較晚,所以造成了這種局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冬節面板癢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