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懷疑探索者
-
2 # 布夫舟
清華大學前校長顧秉林對楊振寧作出了高度評價,“楊先生是中國科學工作者的一面旗幟”。顧秉林透露,他任校長時楊振寧推薦了著名計算機專家姚期智來清華任教,為後來清華引進大量高階人才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他還把在清華的工資都捐了出來,用於引進人才和培養學生。”[110]
中國科學院院士葛墨林說,“很多人學問很大,脾氣也比較大一點,而楊先生,你跟他什麼都可以說。”,“楊振寧是位尊重人的忠厚長者,什麼事都可與他辯論。” [111] 葛墨林認為,南開理論物理研究室的師生,不僅在學問上受惠於楊振寧,人品、學風上也受益頗多。楊振寧“寧拙毋巧,寧樸勿華”的要求,影響極大。[112]
中科院外籍院士聶華桐:楊先生是非常實在的一個人,他做的工作都是紮紮實實的,講求實際效果,實實在在,這是他的一個性格。但通常一個非常實在的人往往容易缺乏想像力;同樣地,一個想像力非常豐富的人又不容易很實在,往往容易變得想入非非,想些不切實際的事情。可是楊先生一方面很實在,另一方面又有十分豐富的想像力,這是他很重要的一個特點。楊先生另外一個很突出的品質,就是誠實。一般來講,誠實往往是指人與人之間相處的那種誠實,在這個意義上講楊先生當然是誠實的。他對人坦誠,不會虛假的一套。可是我覺得更重要的是他對自己誠實。[113]
三聯書店總編輯李昕:楊先生被一些網民批評,很重要的原因在於他的言論總是為中國辯護,為當前的社會現實辯護,為中國的改革發展辯護。這些人可能並不瞭解,楊先生的愛國,是愛到骨子裡的,而且是一貫的,永遠不變的。我在與楊先生的接觸中,無論談論什麼話題,他都從不迴避,願意正面“接招”,而且敢於直言。這可能和他作為科學家的思維方式有關,他不喜歡繞圈子。當然談論中國的社會現實,不免會涉及陰暗的方面,楊先生並不否認問題的存在,但是他對未來總是抱有信心,話語間自覺不自覺地為中國的進步和發展辯護。楊先生習慣性地為中國的進步而辯護,已經成為他性格的一個部分。這與他從小接受父親的愛國主義思想影響有關,也與他作為華人在美國長期受到歧視的境遇有關。或許,他也有侷限性、片面性;或許,在複雜的時代背景下,他的某個觀點不免帶有幾分“天真”;或許,他的判斷也不一定都是準確的。你可以不同意他的觀點,你可以不接受他的任何影響,但是,你不應該懷疑他的真誠。[114]
作家江才健:楊振寧1957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對於華人來說,是一件有標誌意義的事。中國一向自視為天朝大國,但是1840年鴉片戰爭被西方的“堅船利炮”打敗,自此一蹶不振,信心大失。楊振寧的獲獎,如他自己所說,是“幫助改變華人自覺不如人的心理”,不但影響許多年輕學子投身物理,他後來的思言行止,也對華人的學術文化帶來深遠影響。[115]
楊振寧是中美關係鬆動後回國探訪的第一位美籍華裔科學家。在積極推動中美文化交流和中美人民的互相瞭解;在促進中美兩國建交、中美人才交流和科技合作等方面,做出了重大貢獻。(人民網評)
有人說楊振寧是20世紀中繼愛因斯坦和費米之後,第三位具有全面的知識和才能的“物理學全才”,是華人當中知名度最高的當代科學家之一。曾任布洛克海文國立實驗室主任的實驗物理學家薩奧斯說:“楊振寧是一位極具數學頭腦的人,然而由於早年的學歷,他對實驗細節非常有興趣。他喜歡和實驗學家們交談,對於優美的實驗極為欣賞。”美國物理學家、諾貝爾獎獲得者賽格瑞(E.Segre)推崇楊振寧是“全世界幾十年來可以算為全才的三個理論物理學家之一”。(網易評)[116]
作為中國首位諾貝爾獎得主,楊振寧在中國政界、學術界一直受到極高的尊崇。(騰訊評)
楊振寧對數學的美妙的品味照耀著他所有的工作。它使他的不是那麼重要的工作成為精緻的藝術品,使他的深奧的推測成為傑作。這使得他對於自然神秘的結構比別人看得更深遠一些。(物理學家戴森評)[88]
楊振寧是一位極具數學頭腦的人,然而由於早年的學歷,他對實驗細節非常有興趣。他喜歡和實驗學家們交談,對於優美的實驗極為欣賞。(曾任布洛克海文國立實驗室主任,實驗物理學家薩奧斯評)
-
3 # 無用D書生
只想說,小編絕對是抬楊出來找罵!楊的功過最好不說!否則只會讓罵他的人更多!從愛國愛到骨子裡和誠實這兩點就會引來極大的憤怒!愛到骨子裡就不回而留美?要知那時一窮二白的中國需要他,而不是後面引進誰!難道我們都希望所有留學生都留美到老才回來?因為愛國嘛不用回來!稼先死時他問國家因兩彈給了他多少錢,稼先說二十元,他反問這是何必!這是愛國?扯淡。再說誠實倒不假!誠實得父親三請不回!甚至脫離父子關係直到死都不原諒他的確誠實的可以!總之,歷史自有公論:功有功,欠愛國心是掩不了的,無論做再多都抹不去那段灰暗的過往!唯有不再議論他的話題,讓人們淡化直至遺忘他才是真理!歷史、民族和國家需要銘記的是鄧稼先一類的偉大、崇高的科學家!像楊這類,不宜張揚!
-
4 # 平庸60
謝謝邀請,對這個問題我沒有關注過,所以所知有限。在我的記憶裡,有兩個人對楊振寧先生的功績有過評價,一個是美國斯坦福大學數學系教授基思·德夫林,他在2006年寫了一本書叫《千年難題——七個懸賞 1000000 美元的數學問題》。其中把楊——米爾斯理論比喻為“現代物理學的聖盃”,可見它非同一般的重要性。另一位是鄧稼先,鄧稼先夫人許鹿希在《至今熱血猶殷紅——謹以此文紀念兩彈元勳鄧稼先院士逝世20週年》一文中寫道:“鄧稼先對楊振寧的學術成就給予高度評價,多次講過:楊振寧的"規範場理論"是可以和牛頓萬有引力定律想媲美的,要比他獲得的諾貝爾獎的"宇稱不守恆定律"有更深遠的意義”。
我個人認為楊振寧先生是當今最傑出的物理學家,是在牛頓、麥克斯韋爾、愛因斯坦等人之後,在世的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不僅如此,他的意義還在於是他讓華人站到了基礎科學的前沿,他曾說過:我一生最大的貢獻就是幫助華人克服了認為自己不如別人的心理。
筆者認為,楊振寧先生應該得到全世界華人的尊重,有他在,就代表著華人站在人類科學的巔峰!楊振寧先生放棄了美國國籍,成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值得每個華人稱道!可是遺憾的是,我看到很多人用道德綁架的方式對他進行惡意攻擊和謾罵。一直以來,我們都不自覺的要求別人尤其是政治人物和科學家不能有道德瑕疵,而且道德標準極為苛刻和極端化。可是當我們對別人進行道德拷問之時,可曾捫心自問,那些所謂的瑕疵在拷問者身上又會如何?我看不到那些道德拷問的價值,卻讓我看到人性的自私和醜陋!
科學家終歸是人,不是神,況且神話裡的神也不是盡善盡美的,何況人乎?再說楊振寧飽受詬病的真的就不能被接受嗎?不至於吧?
當今世界是科技進步的世界,科技要發展,人才是關鍵。楊振寧先生沒有任何違揹人類法律的行為,在回國後卻被華人謾罵,這是華人的恥辱!是中國科學界的恥辱!如果我們對這樣的行為聽之任之,那麼我們這個世界就太醜陋了!而我們也必將因此而受到真理的懲罰!必將自食苦果!
回覆列表
我整理了一下,不全面,但很好的評價了楊振寧對中國的貢獻和他的人品。
李昕
三聯書店總編輯李昕:
翁帆結婚以後,將夫婦二人的存款捐贈給清華近200萬美元。翁帆和楊振寧並沒用去追求豪華生活,他們的家,裝修普通,陳設簡單,與一般平民無異。
楊先生被一些網民批評,很重要的原因在於他的言論總是為中國辯護,為當前的社會現實辯護,為中國的改革發展辯護。這些人可能並不瞭解,楊先生的愛國,是愛到骨子裡的,而且是一貫的,永遠不變的。我在與楊先生的接觸中,無論談論什麼話題,他都從不迴避,願意正面“接招”,而且敢於直言。這可能和他作為科學家的思維方式有關,他不喜歡繞圈子。當然談論中國的社會現實,不免會涉及陰暗的方面,楊先生並不否認問題的存在,但是他對未來總是抱有信心,話語間自覺不自覺地為中國的進步和發展辯護。楊先生習慣性地為中國的進步而辯護,已經成為他性格的一個部分。這與他從小接受父親的愛國主義思想影響有關,也與他作為華人在美國長期受到歧視的境遇有關。或許,他也有侷限性、片面性;或許,在複雜的時代背景下,他的某個觀點不免帶有幾分“天真”;或許,他的判斷也不一定都是準確的。你可以不同意他的觀點,你可以不接受他的任何影響,但是,你不應該懷疑他的真誠。
葛墨林
中科院院士、南開大學陳省身數學研究所副所長、理論物理研究室主任葛墨林說:“我一直是在陳省身先生的親切關懷和楊振寧先生的直接指導下做事情,從他們二位身上我們學到的不僅僅是數學和物理,更包括做人。楊先生雖已年近九旬,但有很多重要的事情我們仍向他報告,得到了他的指點和支援。”
葛墨林表示,楊振寧主張學術上的平等,每次到南開參加理論物理講習班,他都跟學生們一起排隊領自助餐,邊吃邊談。多年以前,國際會議用餐補助中外有別,華人補助5元,外賓補助40元,吃飯時往往隔著一道屏風。楊先生堅持,在南開開會,無論中外,補助相同。
葛墨林還說:“楊振寧先生幫助理論物理研究室與國際很多著名研究機構建立了聯絡,他是一位十分忠厚的長者,什麼事都可以和他辯論。楊振寧利用自己在物理學界的地位,宣傳中國和樹立中國形象。鼓勵留學生多回國。這個在國外聽過楊先生講演的都知道,楊先生幾乎每次講演必談中國,談鄧先生。協助清華建立高研中心,並且留校任教授,指導研究,教授學生。”
“楊先生經常兩頭不落好。他不像有些人,拐個彎讓你揣摩體會。這是學術大師直率的性格。”葛墨林說,楊振寧做事不願向人解釋,“楊先生率性而為,想說什麼就說什麼,他就是這麼個人——我怎麼做是我的事,至於你怎麼想是你的事。”葛墨林說:“外界跟楊先生沒有接觸的人,總是用世俗的眼光去看他,猜測他。而楊先生依然故我”——“由於他的這種性格,也讓一些有世俗眼光的人加深對他的誤解。”
20世紀80年代,楊振寧在香港出版了一本文集,收錄了他在1966-1976年期間的一些談話,有些地方對某一方面的事物持贊成態度,而他事後也發現了當時的不足。預先看到文稿的葛墨林勸他刪掉這些內容,不要引起誤會。楊振寧卻執意全部發表。他說,自己就是要全都拿出去,讓人家可以瞭解楊振寧真正的心路歷程。
關於和李政道的關係,葛墨林說,“無論存在怎樣的分歧,他們在中國的問題上意見是一致的,都是具有高度愛國情懷的。”
James Ulley
楊振寧對中國的貢獻,原美國國務院亞太事務助理國務卿James Ulley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說:“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楊振寧博士當年到中國大陸,對中國的現代化有促進作用,而美國目前的政策也是支援及願意協助中國進行現代化的,楊振寧可說是首開其端。”
周培源
中國著名科學家周培源院士說:“楊振寧是美籍華裔科學家訪問中國的第一人,也是架設起中美之間科學家友誼和交流橋樑的第一人。光是這方面的貢獻,楊振寧的成就就是無人能及的。”
胡(中國百官之上)
2011年4月20日,胡在清華大學會見楊振寧,得知他年近九旬還在帶研究生並給本科生講課,胡連聲稱道,並請他注意保重身體。
何真
廣東省科協黨組書記、副主席何真:“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楊振寧教授經常參加國內的學術交流,國內已有不少地方透過楊振寧教授引進了不少‘少壯派’高階人才,這其中包括楊振寧教授的弟子。”
張文裕
中國宇宙線研究和高能實驗物理的開創人張文裕在1984年總結中國高能物理發展35年時說:“中國高能物理發展到今天所取得的成績是同楊振寧、李政道等許多外籍華裔科學家的關懷和支援分不開的,他們的貢獻起了重大的作用。”
龍以明
中國科學院院士龍以明說,南開大學理論物理研究室為中國科學事業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這與楊振寧先生的指導和幫助是分不開的,他親自募款支援並指導應注意的研究發展方向,親自參加該室舉辦的多次國際會議,並資助該室博士生畢業後到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工作一年。今天,楊先生仍十分關心理論物理研究室的發展,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陳佳洱
北京大學原校長陳佳洱院士說,在他最需要的時候,楊振寧曾“伸出手來”,請他到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做訪問學者。那年石溪分校的名額已滿,楊先生為他爭取了額外名額。他說:“楊先生一看到有什麼科學前沿的事情,就想到中國該怎麼做。楊先生一方面熱愛祖國,一方面提攜我們年輕人。這都是我們的榜樣,夠我們學習一輩子。”
王大中
清華大學前校長王大中高度讚譽了楊振寧對清華的貢獻:清華物理系有今天的成就,楊教授功不可沒。
陳吉寧
清華大學前校長陳吉寧指出:“在楊振寧推動下成立的清華大學高等研究院,不僅在學術前沿研究方面做出了重要貢獻,也對清華大學的辦學理念和管理體制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為學校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發揮了重要作用。”
顧秉林
清華大學前校長顧秉林對楊振寧作出了高度評價,“楊先生是中國科學工作者的一面旗幟”。顧秉林透露,他任校長時楊振寧推薦了著名計算機專家姚期智來清華任教,為後來清華引進大量高階人才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他還把在清華的工資都捐了出來,用於引進人才和培養學生。”
朱邦芬
清華大學物理系主任朱邦芬院士:
楊振寧幫助清華大學物理系改變了面貌。作為一個見證人,我可以負責地說,楊先生之所以回到清華完全是出於家國情懷,是為了中國科技事業的發展。
楊振寧回國後,在短時間內將冷原子、凝聚態、統計物理三個研究領域短時間內提高到世界先進水平。他親手創辦了清華大學高等研究院,在物理學和其他相關研究領域中做出了非常好的研究工作。他擔任清華物理系的國際評估委員會成員和顧問,幫助清華物理系從根本上改變了面貌。2016 年9 月19 日,薛其坤獲得首屆未來科學大獎物質科學獎。我以為這與楊先生在清華物理系首次國際評估時強調要發展實驗凝聚態物理,以及他所建立的高等研究院為薛其坤和張首晟兩人提供了合作平臺分不開。楊先生是“邵逸夫獎”評審委員會首任主席、香港求是科技基金會顧問,他的辛勤工作和慧眼,使得這兩個獎項聲譽卓著,評出了一大批優秀科學家和成果。例如,早在1996年,求是基金會就授予屠呦呦等10 位青蒿素及其衍生物研究工作的主要科研人員“求是傑出科技成就集體獎”,而當時沒有任何機構授予屠呦呦等人獎項。他還就一些重大的科學工程以及科技政策,發表了真知灼見。最近楊先生關於反對中國現在開始建造超級大對撞機的見解,旗幟鮮明,不管對此持有什麼立場,毫無疑問,都可以看到楊先生熱愛中國、心繫人民的赤子之心。以他的學術成就和聲譽,以他的博學和見識,楊振寧先生在科學界所起的引領作用非常顯著。
楊先生回到清華後,在冷原子物理和統計物理領域發表了13 篇SCI 研究論文,親自做了很多重要的研究工作。本世紀前10 年,他已是耄耋之年,但全部研究工作都還自己獨力而為,最多有時有一個合作者。他有多篇文章發表在《中國物理快報》上,我常收到他發來的電子郵件,發件時間經常是晚上10點多、11點以後。
楊先生為清華培養出了多名傑出的青年物理學家,其中好幾位已蜚聲國際。為了推動教師上課,他還曾為清華物理系、數學系的200多位新生講了一學期的大學物理課。楊先生寫了很多科學史方面的研究論文,特別是對一些他親身接觸過的物理學大師和數學大師的研究及評述,獨具匠心、極其精彩並珍貴。楊先生回清華後一共發表了近30篇SCI 論文,作者單位都署有清華大學,此外還出版了幾本專著。楊先生還做了許多其他事,包括就文化、教育、藝術等問題作了很多精彩的公共演講,他還就學術誠信問題發出了聲音。
朱邦芬院士又在一篇文章裡評價說,“受‘楊翁戀’和各種媒體的影響,外界對他的誤解比較多”,“楊先生早年身處中華民族生死存亡的年代,對‘救亡圖存’有很多刻骨銘心的體會。他經歷了舊中國、新中國和改革開放以來這三個時代,對中國有發自內心的熱愛。”
周光召、莫偉
1980年10月,中國科學院副院長錢三強收到時在美國訪學的周光召院士的來信,周光召在信中談及了華裔科學家莫偉對海外華人科學家的看法:“莫偉找我談了三次,談了一些情況和意見……他說有些美籍華人隨便向中國領導提意見,有些人不瞭解中國情況,有些人有私心,……莫講據他看:只有李政道和楊振寧沒有私心,熱情希望把中國事情搞好。”
鄭念
中國科普研究所政策室主任鄭念:對楊先生我一直都是仰視的,不管別人怎麼看,在我看來,楊先生對中國教育、對中國科技發展、對中國科學文化的發展都是貢獻至偉的。尤其是在撥亂反正之初,楊先生在促進中國高層領導調整航向,走上科教興國和重視知識價值的軌道,致力於促進中國教育改革,推動中國學者走向國際等方面都做出了積極努力,貢獻了自己的力量。無論如何,楊先生既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
李大光
軍事理論家、國防大學教授李大光:對楊振寧,我的評價是,一個偉大的科學家自有其偉大之處,一般的凡夫俗子如何能夠理解這種偉大。
江才健
臺灣作家江才健:楊振寧1957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對於華人來說,是一件有標誌意義的事。中國一向自視為天朝大國,但是1840年鴉片戰爭被西方的“堅船利炮”打敗,自此一蹶不振,信心大失。楊振寧的獲獎,如他自己所說,是“幫助改變華人自覺不如人的心理”,不但影響許多年輕學子投身物理,他後來的思言行止,也對華人的學術文化帶來深遠影響。
聶華桐
清華大學高等研究院原院長、中科院外籍院士聶華桐:
楊先生是牢記根本的一個人,對中國有非常深厚的感情。多年來和他相處,我深深感到他對中國的關心,關心華人的生活是不是在改善,關心中國的科學技術是不是在朝著正確的方向發展,關心培養中國的人才,關心中國的前途。對於在美國的華人,他也在可能的範圍內,盡力扶助。不僅我們這批知識分子,就是在華僑社會的人,也都得到了他的幫助。這種血濃於水的感情,對於中國的那種骨肉之情,在我和他相處的16年裡,是深深的感受到了的。
1971年,中美關係稍有鬆動,他馬上就決定回中國來看一看。回到美國以後,他對中國的情形作了很多報告。由於他的名望和地位,他的作風和為人,他的演講和報道在美國社會起了很大的作用。在當時中美關係還沒有解凍的情況下,他這樣做,是擔了相當大的風險的,但他認為正面報道中國在各方面的許多發展是他的義務。由於他在學術上的地位,他經常到歐洲、南美洲、東南亞、日本等地去講學或訪問,大家往往都要求他作關於中國的情況的報告,他的報告在這些地方,尤其是對當地的華僑產生了很大的影響。許多美華人、尤其是科學家對中國持友好的態度,願意同中國親近,楊先生的功勞是非常之大的。
楊先生還花了不少時間,盡力為在美國的華人做些事情。譬如,在美國有一些華裔認為美國的華人不夠團結,於是組織了一個全美華人協會。楊先生做了這個協會的主席,對他個人做學問來說這是一個犧牲。這個協會建立以後做了大量的工作,在宣傳中美人民之間的友誼,促進中美建立邦交等方面發揮了作用。譬如,在中美建交之前,全美華人協會在報紙上發表宣告,極力主張中美正式建立邦交。
此外,以楊先生為主席的全美華人協會還盡力去促進美國華人的團結。他花了不少時間,費了不少力,設法來把華僑社會團結起來,一方面能為華僑自己爭取福利,另一方面也能為中美之間的交流作出更多的貢獻。
楊先生是非常實在的一個人,他做的工作都是紮紮實實的,講求實際效果,實實在在,這是他的一個性格。但通常一個非常實在的人往往容易缺乏想像力;同樣地,一個想像力非常豐富的人又不容易很實在,往往容易變得想入非非,想些不切實際的事情。可是楊先生一方面很實在,另一方面又有十分豐富的想像力,這是他很重要的一個特點。楊先生另外一個很突出的品質,就是誠實。一般來講,誠實往往是指人與人之間相處的那種誠實,在這個意義上講楊先生當然是誠實的。他對人坦誠,不會虛假的一套。可是我覺得更重要的是他對自己誠實。
王晉康
“在我眼中的的楊振寧先生卻是非常的平易近人,值得每一個人尊敬。”科幻作家王晉康說,“這樣一個偉大的科學家,重獲中國國籍難道不應該是被所有人讚揚和支援的嗎?意外的確是網上有不少人嘲諷甚至謾罵楊先生。 我想說的是網上的這些聲音再喧囂,也絲毫無損於偉人的光輝,不必說它。讓我感慨的倒是:我們這個民族怎麼啦?為什麼會有這麼多戾氣滿胸的人?難道真如某人所說,這是吃狼奶長大的一代?但願他們不會成為中華民族的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