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逍遙界主
-
2 # 愛發現歷史
皇長子:胤禔,原名保清,直郡王,後降為貝子品級。胤禔奪嫡失敗時只有三十七歲,他被囚禁在高牆內達二十六個春秋,直至雍正十二年十一月初一日被幽死,終年六十三歲。皇次子:胤礽,原名保成,皇太子,後被廢。諡曰密,為理密親王。雍正二年,因病死,終年51歲。皇三子:胤祉,誠郡王,諡曰隱,為誠隱郡王。雍正即位後,將其改名為允祉,以他與廢太子向來親睦為由,將胤祉發配到遵化的馬蘭峪為康熙守陵。胤祉私下發牢騷,又對怡親王胤祥之死缺少哀悼之情。雍正帝知道後,將胤祉奪爵,幽禁於景山永安亭。雍正十年閏五月十九日(1732年7月10日),胤祉病逝於景山禁所。皇四子:胤禛,康熙三十七年封貝勒,康熙四十八年晉雍親王,康熙六十一年即位,即雍正帝。皇五子:胤祺,恆親王,諡曰溫,為恆溫親王。雍合理上皇帝后,胤祺成為少數幾個沒有遭到打壓的兄弟。1731年,胤祺因病逝世,雍正給他立碑,將其下葬與薊州賈家山,享年54歲。皇六子:胤祚,六歲夭折。皇七子:胤祐,淳親王,諡曰度,為淳度親王。成妃生,惠妃撫養,身有殘疾。雍正八年(1730年)四月初二日卒,年五十一歲。皇八子:胤禩,廉親王,“八爺黨”之首。九月初八日,胤禩因嘔病卒於監所,民間認為他們是被毒死。皇九子:胤禟,固山貝子。雍正四年(1726年)正月,胤禟被革黃帶子,削除宗籍。三月,其名被雍正改為塞思黑,意為討厭之人。六月,諸王大臣議奏其罪狀28條,內有行止惡亂,希圖儲位,奪據各處貿易,貪得無厭等項。諭令頒示中外。胤禟在備受煎熬,徹底絕望中,度過人生最後時光,歷時三個半月。皇十子:胤䄉,初封敦郡王,雍正時革爵圈禁,乾隆帝即位後釋放,授輔國公品級。皇十一子:胤禌,1歲殤,無諡號。皇十二子:胤祹,履親王,諡曰懿,為履懿親王。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封敦郡王,八爺黨。皇十三子:胤祥,怡親王,諡曰賢,為怡賢親王。因胤祥對雍正朝的治績助力甚大,遂得世襲罔替的許可,為鐵帽子王。清朝有史以來第九位鐵帽子王。雍正八年(1730年)五月初四日(陽曆6月18日)去世,時年45歲。皇十四子:胤禵,恂郡王,諡曰勤,為恂勤郡王。康熙帝去世後,胤禵被召回京師,隨即軟禁於景陵讀書,後因皇太后去世,被授於郡王虛銜。雍正三年(1725年)十二月,雍正展開了對當年參與儲位爭奪的兄弟的徹底打擊,允禵被革去王爵,降授固山貝子。雍正四年初,雍正革去允禵固山貝子,諭令把他押回北京,囚禁於景山壽皇殿內。雍正十三年(1735年)正月,乾隆即皇位不久,便下令釋放允禵和允䄉。乾隆二年(1737年),允禵被封為奉恩輔國公,乾隆十二年(1748年)封多羅貝勒,乾隆十三年(1749年)晉為多羅恂郡王,並先後任正黃旗漢軍都統、總管正黃旗覺羅學。不過,這時他年事已高,政治上不可能再有大的作為。乾隆二十年卒。他死後,乾隆賞治喪銀一萬兩,賜諡“勤”。皇十五子:胤禑,愉郡王,諡曰恪,為愉恪郡王。雍正四年五月,封貝勒,命守景陵。八年二月,晉愉郡王。九年辛亥二月初一日已刻卒,年三十有九,諡恪。皇十六子:胤祿,出繼承澤親王碩塞之後,後改封莊親王,諡曰恪,為莊恪親王。乾隆元年,任總理事務大臣,兼管工部事務,食親王雙俸。 四年十月,坐與胤礽長子理親王弘皙往來詭秘,停雙俸,罷都統職。三十二年,薨,年七十有三,予諡曰恪,葬於磁家務。皇十七子:胤禮,果親王,諡曰毅,為果毅親王。胤禮九歲以後常隨康熙帝出塞外,雍正元年被封為果郡王,管理藩院事。雍正帝認為他實心報國,操守清廉,於雍正六年進親王,七年管工部事,八年總理戶部三庫,十一年管戶部;十二年赴泰寧送達賴喇嘛回西藏,順路問視各省駐防及綠營兵;十三年還京師,辦理苗疆事務。雍正帝臨終時,命允禮輔政。乾隆即位,允禮任總理事務,管刑部。他秉性忠直,深受乾隆帝賞識;他身體較弱,雍正年間雍正帝命其在私邸中辦事,隔幾天進宮一次即可,這在當時是一種不同尋常的特殊照顧。乾隆元年因事罷雙俸,三年二月薨。乾隆帝萬分悲痛,親臨其喪。二月初九日,乾隆令給允禮加祭一次,諡曰“毅”。因允禮無子,故以雍正帝第六子弘曕為繼子。胤禮(允禮)在康熙帝諸多皇子中,算是下場較好的一個。皇十八子:胤祄,8歲殤,無諡號。與十五阿哥,十六阿哥為同母兄弟。不幸在八歲那年,隨康熙帝去熱河狩獵途中病故。皇十九子:胤禝,3歲殤,無諡號。皇二十子:胤禕,貝勒,諡曰簡靖,為簡靖貝勒。雍正四年五月(公元1726年)封貝子。雍正八年二月(公元1730年)晉貝勒。雍正十二年八月(公元1734年)命祭陵。稱病不行,降輔國公。雍正十三年九月(公元1735年)高宗即位,復封貝勒,守護泰陵。乾隆二十年(公元1755年)卒,諡曰簡靖。子弘閏,襲貝子。子孫循例遞降,以不入八分鎮國公世襲。乾隆二十年病故,諡簡靖。子二人女二人。皇二十一子:胤禧,慎郡王,諡曰靖,為慎靖郡王。雍正八年(1730)二月,封貝子,五月晉封貝勒。十一年八月,授鑲黃旗滿洲都統。十三年十月,授宗人府左宗正。正黃旗漢軍都統。乾隆即位後,晉封慎郡王。乾隆三年(1738)七月,擢任議政。五年二月,授正白旗滿洲都統。七年三月充玉牒館Quattroporte。允禧於乾隆二十三年(1758)五月薨逝,享年四十八歲,諡曰靖。皇二十二子:胤祜,恭貝勒,諡曰勤,為恭勤貝勒。熙五十年始(公元1711年)從幸塞外。雍正八年二月(公元1730年)封貝子。雍正十二年二月(公元1734年)晉貝勒。乾隆八年(公元1743年)卒,諡曰恭勤。子弘曨,襲貝子。卒。子永芝,襲鎮國公。坐事,奪爵,爵除。乾隆九年(1744)正月初四日病故,時年三十四歲。雍正帝胤禛(zhēn)即位後,為避名諱,除自己外,其他皇兄弟都避諱“胤”字而改為“允”字排行。因此,又作“允祜”。皇二十三子:胤祁,郡王品級誠貝勒。雍正八年二月,封鎮國公。十三年十月,晉貝勒,以事降貝子。乾隆四十二年二月,再以事降鎮國公。四十五年九月,復晉貝子。四十七年十一月,再晉貝勒。四十九年十一月,加郡王銜。五十年乙巳七月二十七日未刻卒,年七十有三,諡誠。皇二十四子:胤秘,諴親王,諡曰恪,為諴恪親王。
-
3 # 歷史這樣說
“九子奪嫡”是清朝康熙帝愛新覺羅·玄燁晚年,因皇位繼承問題處理不當,導致的皇族內部紛爭。
清朝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康熙帝在北郊暢春園駕崩,理籓院尚書、步軍統領佟佳·隆科多隨即宣佈康熙帝遺詔:
“雍親王皇四子胤禛,人品貴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統,著繼朕登基即皇帝位,即遵典制持服。二十七日釋服,佈告中外,鹹使聞知。”
和碩雍親王愛新覺羅·胤禛由此繼承皇位,改次年年號為雍正,史稱雍正帝。
“九子奪嫡”中的主要參與者,除了最終的勝利者雍正帝愛新覺羅·胤禛,其餘的八位分別是:
大阿哥庶人愛新覺羅·胤禔
二阿哥廢太子愛新覺羅·胤礽
三阿哥和碩誠親王愛新覺羅·胤祉
八阿哥多羅貝勒愛新覺羅·胤禩
九阿哥固山貝子愛新覺羅·胤禟
十阿哥多羅敦郡王愛新覺羅·胤䄉
十三阿哥愛新覺羅·胤祥
十四阿哥固山貝子、撫遠大將軍、大將軍王愛新覺羅·胤禵
雍正帝登基後,對昔日的政敵沒有絲毫放鬆,他先是將愛新覺羅·胤禔、愛新覺羅·胤祥等兄弟的字輩,以避諱為名改為愛新覺羅·允禔、愛新覺羅·允祥等,接下來就開始針對性地採取分化打擊措施,悅史君將按大阿哥愛新覺羅·允禔、二阿哥愛新覺羅·允礽、三阿哥愛新覺羅·允祉、八阿哥愛新覺羅·允禩、九阿哥愛新覺羅·允禟、十阿哥愛新覺羅·允䄉、十三阿哥愛新覺羅·允祥、十四阿哥愛新覺羅·允禵等人的排序,來一一闡述他們的餘生。
第一,大阿哥愛新覺羅·允禔
清朝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在康熙帝第一次廢黜皇太子愛新覺羅·允礽之後,時為多羅直郡王的愛新覺羅·允禔因急於奪取儲君之位,被康熙帝剝奪郡王爵位,在府第高牆內幽禁起來。
不久,康熙帝又下了一道諭旨:“胤禔鎮魘皇太子及諸皇子,不念父母兄弟,事無顧忌,萬一禍發,朕在塞外,三日後始聞,何由制止?”對愛新覺羅·允禔的看管更加嚴苛。
雍正帝即位後,大哥愛新覺羅·允禔還是被繼續囚禁,並嚴加看管。
清朝雍正十二年(1734年),63歲的愛新覺羅·允禔死於高牆之內。
第二,二阿哥愛新覺羅·允礽
清朝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康熙帝第二次罷黜愛新覺羅·允礽的皇太子之位,將他禁錮在鹹安宮。
雖然在清朝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清朝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清朝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清朝康熙六十年(1721年),先後有多位大臣提出復立太子,但康熙帝始終沒有答應。
清朝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雍正帝即位後,二哥愛新覺羅·允礽還是被繼續囚禁,但他冊封愛新覺羅·允礽的長子愛新覺羅·弘晳為多羅理郡王。
清朝雍正元年(1723年),雍正帝命多羅理郡王弘晳攜家屬遷移至京郊(今北京昌平區)鄭家莊居住。
清朝雍正二年(1724年)十二月,51歲的愛新覺羅·允礽病逝于禁錮地鹹安宮。
愛新覺羅·允礽死後,雍正帝以和碩親王例安排葬禮,後追封愛新覺羅·允礽為和碩理親王,諡曰密。
第三,三阿哥愛新覺羅·允祉
康熙帝晚年,和碩誠親王愛新覺羅·允祉受命開蒙養齋館,身邊聚集著一群學人,他“希冀儲位”,在大哥愛新覺羅·允禔、二哥愛新覺羅·允礽先後被幽禁後,開始“以儲君自命”。
雍正帝即位後,命三哥愛新覺羅·允祉守護景陵。
清朝雍正二年(1724年),愛新覺羅·允祉的三子、和碩誠親王世子愛新覺羅·弘晟獲罪,被削去世子之位,此後成為閒散宗室。
清朝雍正六年(1728年),因愛新覺羅·允祉索賄,雍正帝責罰他無人臣之禮,議罪被奪爵,囚禁在自己的府邸裡,之後降為郡王。
同時,雍正帝還把愛新覺羅·允祉的罪加在他的兒子愛新覺羅·弘晟身上,愛新覺羅·弘晟被宗人府囚禁。
清朝雍正八年(1730年),愛新覺羅·允祉又被進封為親王。
同年五月,在和碩怡親王愛新覺羅·胤祥的喪禮上,愛新覺羅·允祉因怠慢無禮,被下宗人府議罪。
雍正帝下詔奪取愛新覺羅·允祉的爵位,幽禁在景山永安亭,他的家人也一起被囚禁,愛新覺羅·弘晟還是被囚禁在宗人府。
清朝雍正十年(1732年),愛新覺羅·允祉在囚禁中去世,雍正帝以郡王例將他安葬。
第四,八阿哥愛新覺羅·允禩
愛新覺羅·允禩是“九子奪嫡”中非常突出的一位皇子,也是雍正帝最強大的政敵。
清朝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皇太子愛新覺羅·允礽第一次被廢后,愛新覺羅·允禩就被很多人推薦繼任皇太子,結果惹得康熙帝反感,將他鎖拿治罪。
清朝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康熙帝復立愛新覺羅·允礽為皇太子,愛新覺羅·允禩也被複封為多羅貝勒。
清朝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皇太子愛新覺羅·允礽再次被廢,愛新覺羅·允禩也繼續開始活動。
愛新覺羅·允禩在朝臣中有較高威信,文淵閣大學士大學士李光地在清朝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仍然認為愛新覺羅·允禩是康熙帝諸皇子中最賢能的。
雍正帝即位後,為穩定人心,命八弟愛新覺羅·允禩等四人總理事務,還加封他為和碩廉親王。
清朝雍正元年(1723年),雍正帝逐步將和碩廉親王愛新覺羅·允禩的親信遣散,把他孤立起來,並多次借小事訓斥愛新覺羅·允禩本人。
清朝雍正二年(1724年),雍正帝不僅諭責愛新覺羅·允禩的親信馬爾齊哈、常明等人,還直指他們是愛新覺羅·允禩的黨羽,愛新覺羅·允禩也因管理工部和理藩院事務比較節儉,被雍正帝多次諭責。
清朝雍正三年(1725年),雍正帝坐穩皇位後,開始加緊清算愛新覺羅·允禩,諭責他懷挾私心、攪擾朝廷施政。
同年十一月,愛新覺羅·允禩被革去王爵,撤出佐領,愛新覺羅·允禩府周圍派旗兵防守,愛新覺羅·允禩失去了人身自由。
清朝雍正四年(1726年),愛新覺羅·允禩被革去黃帶子,由宗人府除名,並被囚禁於宗人府高牆之內。
雍正帝還逼迫愛新覺羅·允禩改名為“阿其那”,他的長子愛新覺羅·弘旺被改名為“菩薩保”,都是特別難聽的侮辱性的名字。
同年九月,愛新覺羅·允禩死於監所,當時很多人認為他死於非命。
第五,九阿哥愛新覺羅·允禟
康熙帝晚年,愛新覺羅·允禟先支援八哥愛新覺羅·允禩,後支援十四弟愛新覺羅·允禵,可謂出錢出力。
雍正帝即位後,以遵循舊制為名,將九弟愛新覺羅·允禟發遣西寧軍前。
愛新覺羅·允禟不甘心失敗,還是秘密與十弟多羅敦郡王允䄉、十四弟固山貝子允禵等人通訊,甚至有“機會已失,追悔無及”等字句。
清朝雍正三年(1725年),雍正帝以愛新覺羅·允禟“縱容下人、騷擾民間”為由,命都統楚宗前往約束,並於當年七月,革去他的爵位。
清朝雍正四年(1726年),愛新覺羅·允禟被革去黃帶子,由宗人府除名。
雍正帝還逼迫允禟改名為“塞思黑”,他的兒子愛新覺羅·弘晸等人也被迫分別改名,都是特別難聽的侮辱性的名字。
同年四月,愛新覺羅·允禟去世,當時很多人認為他死於非命。
第六,十阿哥愛新覺羅·允䄉
康熙帝晚年,愛新覺羅·允䄉公開支援八哥愛新覺羅·允禩,為他搖旗吶喊。
雍正帝即位後,由於哲布尊丹巴呼圖克圖一世在拜謁康熙帝梓宮後不久病故,他命愛新覺羅·允䄉去喀爾喀齎印冊賜奠,愛新覺羅·允䄉不僅稱病不願意走,還稱有旨會召他回去,在張家口停留下來。
在此期間,愛新覺羅·允䄉還私下祭神禱告,疏文裡多次出現“雍正新君”字樣,結果被雍正帝發現,斥為不敬。
清朝雍正二年(1724年),愛新覺羅·允䄉被雍正帝抓回京師,圈禁革爵。
清朝乾隆二年(1737年),雍正帝的兒子乾隆帝下詔將十叔愛新覺羅·允䄉釋放,封為奉恩輔國公。
清朝乾隆六年(1741年),愛新覺羅·允䄉病逝,乾隆帝以貝子品級祭葬。
第七,十三阿哥愛新覺羅·允祥
康熙帝晚年,愛新覺羅·允祥備受冷遇,連個爵位都沒封到,但他和四哥和碩雍親王愛新覺羅·胤禛關係很好。
雍正帝即位後,十三弟愛新覺羅·允祥被任命為四位總理事務大臣之一,同日晉升為和碩怡親王。
清朝雍正初年到三年,和碩怡親王愛新覺羅·允祥擔任總理事務大臣,總管會考府、造辦處、戶部三庫、戶部,參與西北軍事的運籌,辦理外國傳教士事務。
清朝雍正三年底,會考府解散,總理事務大臣卸任,愛新覺羅·允祥又加議政大臣,總理營田水利,領圓明園的八旗禁軍,密謀籌辦軍需,還要承擔皇帝臨時交辦的審斷案件,代行祭祀等。
清朝雍正八年(1730年),愛新覺羅·允祥病故,雍正帝悲痛萬分,下詔配享太廟,上諡號為“賢”,另賜有匾額“忠敬誠直勤慎廉明”冠於諡前。
同時,雍正帝給予愛新覺羅·允祥世襲罔替的許可,成為鐵帽子王;還將愛新覺羅·允祥的“允”字改回“胤”字,是有清一代臣子中不避皇帝諱的唯一事例。
第八,十四阿哥愛新覺羅·允禵
愛新覺羅·允禵是雍正帝的同母弟,但在康熙帝晚年,他卻是雍正帝的大對頭。
清朝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愛新覺羅·允禵挺身力保八哥愛新覺羅·允禩,差點被康熙帝誅殺,最終被打二十大板。
清朝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準噶爾部首領策妄阿喇布坦出兵進攻西藏,拉藏汗請求清朝發兵救援,康熙帝命愛新覺羅·允禵為撫遠大將軍、大將軍王,並以天子親征的規格出征,統率大軍進駐青海,討伐策妄阿喇布坦。
清朝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愛新覺羅·允禵徹底平定西藏叛亂,送達賴六世至拉薩,威名遠震。
雍正帝即位後,晉封三等奉國將軍、正藍旗滿洲都統愛新覺羅·延信為固山貝子,命他快馬加鞭,赴甘州接掌十四弟愛新覺羅·允禵的撫遠大將軍印信。
被解除兵權後的愛新覺羅·允禵回到京師後,拜謁康熙帝梓宮,見了雍正帝卻不肯下跪,還怒罵拉他下跪的一等侍衛圖伯特·拉錫。
直到八阿哥愛新覺羅·允禩從側房走出,“向允禵雲,汝應下跪”,愛新覺羅·允禵才“寂然無聲而跪”,這讓雍正帝無法釋懷。
清朝雍正元年(1723年),康熙帝梓宮運往遵化馬蘭峪景陵安葬後,雍正帝諭令愛新覺羅·允禵留在景陵讀書,實際上將他軟禁起來。
同年五月,雍正帝和愛新覺羅·允禵的母親孝恭仁皇后去世,雍正帝在慰“皇妣皇太后之心”的名義下,晉封愛新覺羅·允禵為郡王,但並未賜封號和給予俸銀,註名黃冊仍稱固山貝子。
清朝雍正三年(1725年),雍正帝下令革去愛新覺羅·允禵的王爵,再次降封為固山貝子。
清朝雍正四年(1726年),雍正帝再次下令革去愛新覺羅·允禵的固山貝子爵位,並把他押回京師,圈禁於景山壽皇殿內。
清朝乾隆二年(1737年),雍正帝的兒子乾隆帝下詔將十四叔愛新覺羅·允禵釋放,封為奉恩輔國公。
清朝乾隆十二年(1748年),乾隆帝封奉恩輔國公愛新覺羅·允禵為多羅貝勒。
清朝乾隆十三年(1749年),乾隆帝晉多羅貝勒愛新覺羅·允禵為多羅恂郡王,並先後任正黃旗漢軍都統、總管正黃旗覺羅學。
清朝乾隆二十年(1755年),多羅恂郡王愛新覺羅·允禵去世,乾隆帝賞治喪銀一萬兩,賜諡“勤”。
現在的情況已經很明確了,“九子奪嫡”中除了勝利者雍正帝,結局最好的就是十三阿哥和碩怡賢親王愛新覺羅·胤祥。
愛新覺羅·胤祥從四哥雍正帝即位開始,就不斷加官進爵,備受恩寵,死後更是得到世襲罔替的許可,成為鐵帽子王,子孫後代也跟著榮光,可謂人生贏家!
-
4 # KING37141038
除去六,十一,十八,十九阿哥早殤,康熙實際上的兒子二十個,一,二,三,四,八,九,十,十三,十四參與爭儲,五,七,十二3個較年長的沒參與,但是最後只有十,十二,十四阿哥活過了雍正朝
回覆列表
好像沒有太好的。老大圈禁死了,老二也差不多,雖然後來境遇有所改觀,也是在雍正朝鬱悶而死。老三爵位被褫奪,也沒得好死。老八老九直接在監獄裡弄死。老十三還可以,病死的,死後得享哀榮。老十四,老十雖然活的比他長,好像都活到乾隆朝,但也憋屈得不要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