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向著希望前進

    叛逆期每個人都會經歷的,只是時間的早晚的事情。叛逆期有時候有點可怕,自以為是的性格,以為自己什麼都知道,渴望自主的安排自己的生活,渴望有屬於自己的空間,而父母過多的干預和嘮叨總會讓自己很厭煩,哪怕是父母多一句的叮嚀,都是一種囉嗦。

    之所以產生叛逆心理,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分析:

    第一、孩子自身的發展變化。青春期生理心理的變化,第二性徵的出現給他們的心態造成了衝擊,他們面對自身的變化常常感到不知所措,從而產生了浮躁心態和對抗情緒; 他們覺得這個時候的他們已經像個成年人,因此在面對問題時他們常常呈現一種幼稚的獨立性,在一些行為活動、思維認識、社會交往等方面,表現出成人的樣式。

    第二、社會和家庭的傳統教育的一些弊端,阻礙了他們自身發展的需求、成了叛逆心理產生的源頭。我們做父母的細心想一下,我們和孩子的衝突焦點是不是孩子的學業、成績?是不是孩子的日常生活安排,如睡覺時間、飲食習慣、看電視、上網等?

    第三、青少年如今面臨的各種壓力,比如交往的壓力、學習壓力以及生活中的無聊情緒影響等,也是叛逆心理產生的“沃土”。

    家長的對策對策:

    一、積極進取觀。既然叛逆是孩子發展過程中正常的發展階段,就不要害怕,不必驚恐,也不要躲避,而是要學會積極的面對,肯定、接受孩子的叛逆。

    二、正確的人才觀。“望子成龍,盼女成風”是家長對待子女的正常心態,然而,許多家長卻不考慮孩子的綜合實力和志趣愛好,盲目的要求孩子去實現的對他們來說很難達到的“高指標”。

    三、科學的育子觀。家長要了解孩子的發展情況,主要是瞭解孩子各方面素質發展的程序如何,特點是什麼,與同齡孩子相比較,發展的差異在什麼地方,孩子發展水平程度如何。

  • 2 # nmnmk

    給叛逆期的孩子空間,讓他管理自己的時間,物品,手機等,尊重叛逆期的孩子,他們可能不成熟,但是他們也有自己的想法,在我看來是13-16歲叛逆期。最後,不管我們怎麼緩和,他們總是要過渡這個艱難不成熟的時期的。

  • 3 # sbwsw

    想更好的管理自己的情緒就要先從認知自己的情緒開始,跳出來去反思,然後去不斷的調整自己。 父母是孩子情緒管理的第一任老師,如果父母缺乏這方面的知識,可以去讀一讀 尼爾·戈爾曼的經典著作 《情商》。

  • 4 # 快樂庭院

    對叛逆期孩子的養育,尤其注意的是“抓”和“放”的內容。

    對幼兒,從生活點滴抓起,安全和健康成長為主,因為其活動範圍小,家長必須有意識從生活細節培養其好習慣。

    對兒童時期的小叛逆,家長要把握住原則,學著慢慢地放開手,鍛鍊其自主和自理能力,多鼓勵多引導,一般兒童的活動範圍也是在家長的可控範圍內,其對父母的依賴性一般還較強,此時更要注意和孩子保持良好的溝通,言行身教幫助孩子建立其他自己的學習觀和行事原則。

    對青春期的逆反,是最為讓父母頭痛的,此時為了幫助孩子順利渡過這段青澀而又美好的時期,家長必須要和孩子建立一個良好的關係,如何做到?有幾個原則:

    1, 家長學著管好自己的嘴巴,囉嗦是大忌,易激化矛盾;何時開口,何時閉口,開口如何表達,這都是家長要考慮到的,實際上,對於青春期的孩子,需要更多的是傾聽和孩子溝通時的真心投入,在傾聽的過程中你會加深對孩子的瞭解,他需要父母把他當做成年人來尊重。

    2, 青春期的孩子,家長必須給予他思想的空間,過度管理控制或者過度放手都會導致和家長關係的不正常。所以家長要“抓大放小,抓原則,放小節”,區分核心與非核心問題,這是青春期孩子家長應該遵循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則。

    比如初中孩子的作業時間如果有自己的安排,家長也問過他,此時就不要一遍遍催促,而是適時地提醒他一次兩次就可以,(言語也點到為止)。再比如,青春期孩子的穿衣吃飯,家長就不必再告知其改穿什麼衣服,逼著其再吃些等之類,他們已經知道冷暖和飢飽。很多青春期孩子家長往往是還在抓一些細節,實際上,孩子年幼時,我們應當嚴格要求,進入青春期後,我們就應該在很多非核心的問題上放鬆對他們的要求。

    (參考書目:家有青春期孩子)

  • 5 # 育兒奶爸

    青春期,叛逆期,對於很多家長來說,這轉變非常突然且無法適應。感覺一下子,和孩子的距離拉得遠遠的,有時候比陌生人還更陌生,甚至是惡臉相向。確實棘手,但解決的方法或許這一條最是方便——多做飯,少說話。

    青春叛逆期,是家長的困擾,也是孩子的煩惱。

    孩子處於青春期,自然對於家長來說困擾重重,一方面是和孩子的交流障礙變多了。

    另一方面是不瞭解孩子的情況,但又迫切想去了解孩子學習生活的一舉一動,可苦於尋覓不到合適的方式和渠道。

    但何曾想過,這個期間對於孩子來說,更是萬般的成長煩惱!

    這個階段充滿刺激和喜樂,也充滿憂慮、惶惑和煩惱。

    首先是有了自己獨立思考的能力,有種顛覆傳統的誇張創造力,所以對於家長,這個老一輩的人所說的話,都會以質疑的態度去面對。

    家長說的越多,感覺要處理和思考的東西就越多,加上還有超級耗費腦力的作業題,你說,能不煩躁嗎?

    其次,自己探索和發現的機會變多了,但家長卻萬般阻攔,或時刻監控,一點個人空間都沒有,還把自己當寶寶看,你說,這能不讓人煩惱嗎?

    安撫叛逆子女,唯有多做飯,少說話。

    在這個階段,孩子最需要支援,家長的角色非常重要。

    如何安撫“處處跟我對著幹”的叛逆子女?家長唯有多做飯,少說話。

    做飯固然每天基本上都要做的,在這麼一件很普通的生活小事情上,能做出的怎麼樣的教育呢?

    做飯,能夠減少你“盯著”孩子的時間,讓孩子更多個人時間。同時,可以迴避和他直接接觸,從而導致衝撞的發生。

    不用擔心,少了你盯著,他有什麼問題都會求助於老師和他的同伴,不要試圖改變他,就算他不一定會求助他人,也不會求助於你,倒不如去做飯。

    你就記住,多做飯,把飯做好一點,少說話,就這兩句秘訣,你們親子間的關係很快就會得到改善。

    孩子喜歡吃什麼你肯定知道,你應該做他喜歡吃的,做好了叫他來吃飯。

    孩子不愛理你,你要學會寬容等待,過了這個階段就什麼困擾都沒了,和他說話的日子還長著呢!

    做好飯之餘,課內補習班也少上為妙。

    課內補習班要慎去,孩子在某個學科上嚴重偏科時可以找適當地補點,不要讓他掉隊。

    孩子要同時處理那麼多學科,幼小的心靈、尚未成熟的大腦確實有點應接不暇,但是到高三所有的課一複習就上來了。

    也是上面提及的一點,青春期的腦瓜子裡面裝著太多東西了,消化不過來。你要做的是“助消化”,而非徒增“東西”。

    勞動中聊聊,別人嘴裡教教

    溝通和動手對於青春期的孩子也很重要,適當地讓孩子做家務,收拾一下自己的屋子,不要在乎那一點點時間。

    在做家務的時候,大家都消耗了體力,補充了腦力,也在這麼輕鬆愉快的環境下促成了親子交流。

    如果周邊有一些特別優秀,而且比他稍微大幾歲的孩子,適當地讓他們交流,有時候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

    人家的話他就聽,你的話就不聽,借別人的嘴說出你想跟他說出的話,這是一個間接教育法。

    藉助別人的嘴巴去說教,絕對會有出乎意料的驚喜,這驚喜既是家長的,也是孩子的。

  • 6 # 積木育兒

    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有兩個重要發展生長期,一個是1-3歲的幼兒期階段,一個是12-18歲的青春期階段,在1-3歲階段,寶寶的心智迅速發展,但是身體的發育還沒有成熟;在12-18歲階段,孩子的身體迅速發展近似成人,但是心智發展尚未達到成人水平,這兩個階段的共同點是孩子不能夠很好地掌控自己的生活,身體能力與心理智力發展速度不協調,於是就容易造成很多問題。

    首先,在1-3歲的幼兒階段,寶寶的自我意識得到發展,事事都想表達自己的主見。最喜歡說的句子就是“不要”、“我不”、“不想”,爸爸媽媽說什麼就不做什麼,這是自我意識的表現,並且這種意識表現得十分堅定。如果家長違背寶寶的意志,可能就會引起寶寶非常大的情緒波動。對於這種情況,家長可以改變一下與寶寶交流的方式,減少直接命令的話語,比如“現在就去睡覺”,而給寶寶一些選擇性的問題,“寶寶,你想媽媽給你唱一首歌然後睡覺呢,還是媽媽給你讀一個故事然後睡覺?”,這樣既能給寶寶一些自主選擇的權利,讓寶寶體會到掌控感,也能讓照看寶寶的家長輕鬆一點。這種選擇的意義在於給寶寶提供TA能力範圍內的選擇,保證了寶寶獨立意識的培養,另外既然寶寶選擇了其中之一,我們一定按照這個選擇執行,即便選了唱歌的寶寶後悔想選故事,那也只能唱歌,這能培養寶寶對自己的選擇負責任的意識,也是一種訓練,寶寶下次就會更加慎重地選擇自己真正想要的。而如果有些事情沒辦法給寶寶選擇,比如一定要吃藥,那麼家長可以先安撫寶寶的情緒,梳理事情的起因經過,家長自己也平靜心情,幫寶寶表達感受,也表達自己的感受:“寶寶你不想吃這個苦苦的藥是嗎?媽媽也不喜歡吃,媽媽知道很難吃,但是現在寶寶生病了,吃藥了才能好,讓這個小藥丸幫助我們打敗肚子裡的小細菌好不好?我們一起數1、2、3,就把它喝下去好吧?”媽媽有更多耐心的同時,也建議透過繪本或小遊戲的方式讓孩子理解吃藥的必要性。

    而到了青春期階段,這個階段的青少年更多的是因為覺得家長不理解自己,更看重同伴關係,有了更多對各種事物的思考,這種思考的結果可能都是片面的,極端的,作為家長迫不及待想要告訴孩子自己的經驗,去修正孩子的想法,可是孩子卻很難聽進去,於是就導致了不可避免的矛盾。這種情況下嚴厲對待並不是首選,因為往往父母越是強制管教,孩子就越是反抗,適度地放手,只要孩子不做出格的事情即可,家長要給孩子足夠的空間與耐心,讓孩子慢慢度過這段時期,因為吵架解決不了問題,只能破壞親子之間的關係。

  • 7 # 愛家樂園坊

    謝邀。叛逆期表現明顯的孩子一般是因為孩子小時候父母的掌控欲過強,從來沒有認真接納過孩子的意見,只是給孩子提要求。等到了青春期的時候,孩子在身體上,思想上會感覺自己應該有能力掌控自己的人生了,便開始反擊父母。父母這時候不要再用以前為人父母的態度對待孩子,首先要接納孩子的情緒(接納情緒不等於認同觀點),用一些肢體語言表達表達理解和關愛;然後對孩子表示理解,並引導孩子說明原因,如果孩子不願意說,可以用示弱的方式說自己這麼大的時候出現的類似情況拉近與孩子的距離。第三,引導孩子說出合理解決方案;最後讓孩子去體驗。讓孩子解決自己成長中的問題,掌控自己的人生。

  • 8 # 妞兒媽媽

    叛逆期的孩子,需要父母更多的耐心和關愛。順毛驢,多哄著他點,正話反說。

    想讓叛逆期的孩子,順利度過,家長要個孩子共同進步,共同學習,要知道孩子都是積極向上,都是酷愛學習,希望進步的。家長要多鼓勵多體諒理解孩子,少批評少指責孩子。同時也要在孩子心中樹立榜樣。

    對於幼兒叛逆期,他想要的就是證明“我不再是小嬰兒,我可以,我行,我能幹。”掛在嘴上的是,“不!不!不!或不要!不要!不要”表現出來的就是,媽媽幫他選的東西,給他剛穿上的衣服鞋襪,他要脫下來自己再穿一遍。家長越不讓做的事,他卻偏偏要去做。看著似乎就是總愛和家長作對。其實不是,這是幼兒自我快速成長的表現,家長應該給予支援和幫助,別的就別說了。

    對於青春期的叛逆,是讓家長最頭疼的,這一階段孩子想要表明“我是成人”!渴望得到像成人一樣的自由和尊嚴,心裡有沒有成人的成熟和理智,更多的時候時孩子氣和成人的互相鬥爭。家長如果還像小孩子一樣去管他,他指定會跟家長對著幹,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多數已經發育的,像成年人一樣的高大,外表有成人得特徵,心智還沒完全成熟。需要家長給他們充分的尊重,更要做好榜樣,這個階段的孩子,模仿能力特別強喜歡模仿她喜歡的人的言談舉止。

    之所以和家長對著幹那是因為長久以來輩壓制,被控制得狀態,讓他特別想獨立自主的做一件事,以此證明,我長大了,不要像待小寶寶一樣待我。

  • 9 # 壹父母

    不知道這個提問的家長孩子是多大,對於大多數父母來說,明顯感覺孩子叛逆主要有兩個時間,一個是孩子2歲左右,一個進入青春期以後。

    孩子到了2歲左右,開始形成自我的概念,即他很想去獨立嘗試一些事情,以證明自己是有能力的。這個時候的孩子,他一方面很想去冒險,另一方面他又不能真的離開大人。所以當他有一些事情做不好或做不到的時候,他就很著急,顯得很急躁。

    如果這個時候家長不能理解他,禁止他做任何家長看來有危險性的事情,孩子就會很痛苦,表現出來的可能就是不停地說“不”,或者他正在做什麼,家長突然把那個東西搶走或者把他抱走,孩子就會反抗的厲害。

    對於家長來說,首先要理解孩子這個階段的特徵,這是他成長髮育的必然階段。如果不允許他去做各種嘗試,他就不能很好地發展到下一個階段,客觀上阻礙了孩子的發展。這時候家長能做的就是,把所有危險的根本不能接觸的東西藏起來,留在外面的原則上孩子都可以動,但遇到熱水等可能帶來傷害的東西還是要禁止的,但要注意方式。不能簡單粗暴。

    孩子容易叛逆的另一個時間點是在進入青春期以後。這個階段孩子要受到生理變化和心理變化的雙重挑戰。而後者也是對父母的挑戰。

    這個時候孩子想要與父母分開,想要有自己的隱私,想讓自己天馬行空的想法有一些落地而又不讓父母知道。他們突然不愛聊天了,喜歡關門了,抽屜也上鎖了。這些父母是不是已經做好準備接受了呢?

    即使前面十幾年親子關係都非常好,這個階段孩子也可能會變得讓父母有些認不出來。我們所能做的就是真正的理解、尊重與等待。當你足夠尊重這個階段的孩子時,他會盡快度過這個叛逆期。孩子找你聊你就聊,孩子不找你保持沉默即可。

  • 10 # 90來育兒

    作為一位三週小朋友的媽媽,我的孩子經歷過了terrible 2,自從上了幼兒園更加有自己想法

    寶寶有情緒很正常,就和成年人一樣。但是我們千萬不要給孩子貼標籤。如:叛逆期

    作為媽媽我們第一時間需要做的是接納寶寶情緒,告訴他“媽媽知道你想。。。,媽媽知道你很難過”“如果哭你可以心情好一點,你可以哭一會,媽媽會陪著你”這一點是讓寶寶知道我們很關注他,也接受他的情緒發洩發洩。當寶寶哭過之後你情緒略微緩和,我們可以和寶寶說“媽媽也感到好難過,媽媽知道你想。。。但是我們這樣做會怎樣。。。”把結果可以告訴寶貝,然後不管怎樣“媽媽都很愛你”“希望你也開心”“我們要不要一起來試試這個”找一些相對孩子感興趣的事轉移注意力

    孩子教育,引導不是一朝一夕,需要父母更多的接納,理解。

    如果總是抱怨,憤怒對待孩子只會和我們越來越疏遠。甚至孩子上幼兒園後會非常缺乏安全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形容白頭髮的詞語和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