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專寫爆笑文章

     前幾天,看到浙江人民出版社的一位編輯朋友發了條朋友圈:“厲害了!95後學霸,花4年時間,為同齡人寫了一本天文學入門教程。當我們還在參閱各種大神寫的科普讀物時,這位學霸竟然在高二就已經著手寫一本天文愛好者的入門讀物。” (10月19日《都市快報》)

      這本書名叫《心閱星空——中學生天文學基礎和觀測實務》,全書300多頁,差不多有30多萬字。作者孫邦正,杭州人,1997年出生,今年正好20歲,現在是美國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天文與天體物理系大二學生。孫邦正寫書的初衷是給他高中時創立的社團“學軍中學天文社”寫一本入門天文學的教材。現在,這本書已經放到了學軍中學圖書館。

      張雙南教授

      (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員,科技部973專案“黑洞以及其它緻密天體物理的研究”首席科學家。)

      (1)《千億個太陽》

      教授推薦語:

      “這是一本關於恆星的書,讀完這本書,對於銀河系中最常見的天體“恆星”就瞭解得差不多了。”

      內容簡介:

      本書介紹了恆星能源、結構和演化,射電脈衝星、密近雙星質量轉移、緻密X射線以及地外文明的知識。全書基本上撇開了數學公式,運用了許多生動比喻,敘述了許多著者親身經歷的故事,是一本頗有特色的科普佳作。

      本書講到:太陽的能源/恆星就像天上的核電站/脈衝星並不脈動/恆星偷竊恆星的物質/一顆白矮星的誕生/烏呼魯的故事/武術仙座中的X射線星/恆星的結局/旋臂是什麼/恆星是如何形成的/銀河系中有100萬個載有生命的行星嗎

      (2)《黑洞與時間彎曲》

      教授推薦語:

      “這本書的作者是基普-索恩,也就是《星際穿越》電影的科學顧問和最近發現引力波的LIGO實驗的發起人,估計今年就會獲得諾獎。這本書不但詳盡解讀了黑洞,而且講了不少與之相關的歷史趣聞和八卦。”

      內容簡介:

      《推動?宇宙系列:黑洞與時間彎曲》是在嚴格的物理學原理基礎上編寫而成的,並結合了高度的想象,作者試圖超越人們目前的牢固知識而進入一個與我們地球的日常生活全然不同的物理世界。

      (3)《宇宙的琴絃》

      教授推薦語:

      “這本書對於微觀世界、宏觀宇宙,尤其是超弦理論,都做了深入淺出和生動有趣的描述。”

      內容簡介:

      B?格林是當今世界領先的弦理論家之一,他十分精妙地把科學思想與寫作融合起來。本書撩開了弦理論的神秘面紗,揭示了一個十一維的宇宙。那裡,空間的纖維撕裂了又自己縫合起來,一切物質——從最小的夸克到最巨大的超新星——都在微觀的小能量環的振動中產生。本書榮獲2000年安萬特科學圖書獎。從愉快的園中漫步到澆花龍頭上的螞蟻,為了說明現代物理學正在揭示的美妙而困惑的實在,格林用了很多例子。

      苟利軍教授

      (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青年千人研究員。恆星級黑洞爆發現象研究創新團組負責人。)

      在我上大學的時候,引進的優秀圖書並不多,湖南科技出版社當時出版的第一推動力叢書,在當時的社會上造成了非常的影響力,對於科學知識的傳播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我也是其中的受益者之一。而現在,全球化的發展已經使得更多的圖書被引進國內,其中有很多優秀並且有趣的作品。讀書是我業餘時間的一大愛好,尤其很喜歡閱讀與天文相關的書籍,凡是新出版的天文相關書籍,我都力爭找來花時間讀一讀。在近幾年,有趣的圖書非常非常多,在我讀過的幾十本天文相關科普書籍中,我選擇了下面3本推薦給大家。推薦圖書本來就是從推薦人的個人喜好出發,所以下面推薦的圖書就帶有很強的我的個人色彩。

      (1)《星際穿越》

      教授推薦語:

      “推薦此書,不僅僅是因為我和我的同事一起翻譯了此書,而更多的是因為這本書的確寫得非常清晰簡潔。作者對於不同的主題,黑洞,蟲洞講解的非常清楚有趣。而且因為此書是針對於電影而寫,有著電影的觀看基礎,閱讀此書能夠得到更多的資訊量。”

      內容簡介:

      榮獲第十一屆文津圖書獎,豆瓣讀書2015年度榜單。天體物理學巨擎,引力波領域大師,同名電影科學顧問基普?索恩鉅著。媲美霍金《時間簡史》,解讀電影《星際穿越》幕後的科學事實與猜想的科學指南。

      為什麼黑洞會吞噬一切,甚至連光都不能倖免?為什麼蟲洞不是一個洞,而是一個球?又是什麼神奇的力量,讓米勒星球上的一小時等於地上七年?

      (2)《帶我去太空:一部幻想與現實交織的宇宙飛船史》

      教授推薦語:

      “我很早就看到了這本書的宣傳文字,之後很是期盼,因為這本書喚起了我小時候的一個夢想,還有熱情。我小時候,曾經看到過一本類似的文字版的書籍,當時也曾幻想著有朝一日去太空,也算是我眾多星空夢中的一個。這本書的作者原來是美國航天航空博物館愛因斯坦天文的藝術總監,也是雨果獎的獲得者,所以無論是文字的撰寫還是圖片的選取,可以體現出作者的用心。透過圖文互動的方式,書中講述了宇宙飛船的歷史,現在和未來。當我收到此書的時候,我的確是迫不及待地讀完的,我又再一次感受到藏於我內心深處的對於太空的嚮往。也希望有著太空夢想的讀者能夠看到這本書。”

      內容簡介:

      《帶我去太空》是圖說太空旅行/宇宙飛船簡史,美國史密森學會權威出品,1000餘幅珍貴照片+太空美術作品,航天史科幻藝術流行文化,雨果獎得主為你全面呈現人類飛天之路。

      (3)《宇宙資訊圖》

      教授推薦語:

      “最早的時候我看到了港版的一本叫做《丈量宇宙》的書,為那本書的寫作方式所吸引。整本書都是透過資訊圖的方式給我們傳達了宇宙將近140年之間的各種演化知識,從宇宙的演化,到地外行星的探測結果。資訊圖的製作好壞將直接影響到資訊的傳達,而這本書卻是透過精心的設計,把很多複雜的資訊直觀的表達了出來。在翻閱此書的時候,我時常會感嘆,為什麼我沒有想到這樣直觀的方式去表達?後來我想看此書是不是已經在大陸出版的時候,碰巧該書的大陸出版方邀請我為此書做推薦。當然如果讀者已經有一定的天文基礎,閱讀此書收穫將會更大。”

      內容簡介:

      這本“看得見”的宇宙簡史,摒棄了以往天文學簡史中複雜、枯燥的資料和表格,使讀者可以輕鬆地採用“讀圖”的方式瞭解銀河系、大爆炸、深空遠航、探索地外文明等吸引人的天文學知識。書中所有的影象,都不是憑空的想象,而是有真實的觀測資料在背後作為支撐。權威的內容、有趣的形式能夠引導讀者的好奇心和求知慾,是送給對宇宙和太空有熱情的大人和孩子最好的禮物。

      毛淑德教授

      (清華大學天體物理研究中心主任。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青年千人研究員。)

      (1) 《宇宙的起源:最初的三分鐘》

      教授推薦語:

      “Perhaps the most beautifully written popular science classic books to understand what happens during the first moments of the universe.”

      (或許這是科普經典著作中最精美的一本,透過這本書你會了解宇宙的第一瞬間到底發生了些什麼。)

      內容簡介:

      這本科普讀物為1979年諾貝爾物理獎得主,美國物理學家史蒂文?溫伯格在1977年寫的一本暢銷書。此書被公認為科普讀物的里程碑。也是最早關於探討宇宙起源的代表作品。

      宇宙在最初0.01秒、1秒、1分鐘或最初一年,是什麼樣子?早期宇宙在某時刻的溫度、密度和化學成分如何?《最初三分鐘》將揭秘宇宙爆炸的形態,詳細描述了一幅完全令人信服的宇宙起源圖,包括在大爆炸之後僅僅數秒或幾分鐘內出現的詳細過程。

      (2)《Aventures of a Mathematician》S. M. Ulam

      教授推薦語:

      “A facinating story of a mathematician whose work connects the Hydrogen bomb, Monte Carlo methods and many other branches of science, including astronomy.”

      (這是個很迷人的故事,圍繞著一位工作與氫彈、蒙特卡羅法以及一些其他的科學分支(其中包括天文學)有關的數學家而展開。)

      內容簡介:

      The autobiography of mathematician Stanislaw Ulam, one of the great scientific minds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tells a story rich with amazingly prophetic speculations and peppered with lively anecdotes. As a member of the Los Alamos National Laboratory from 1944 on, Ulam helped to precipitate some of the most dramatic changes of the postwar world. He was among the first to use and advocate computers for scientific research, originated ideas for the nuclear propulsion of space vehicles, and made fundamental contributions to many of today"s most challenging mathematical projects.

      (3)《The Extravagant Universe: Exploding Stars, Dark Energy, and the Accelerating Cosmos》Robert P. Kirshner,

      教授推薦語:

      “A fascinating account of the discovery of dark energy from the Harvard professor whose two students won the Nobel Prize in 2011.”

      (這本書引人入勝地記述了一位培養出兩位在2011年獲得諾貝爾獎學生的哈佛教授發現暗物質的故事。)

      內容簡介:

      One of the world"s leading astronomers, Robert Kirshner, takes readers inside a lively research team on the quest that led them to an extraordinary cosmological discovery: the expansion of the universe is accelerating under the influence of a dark energy that makes space itself expand. In addition to sharing the story of this exciting discovery, Kirshner also brings the science up-to-date in a new epilogue. He explains how the idea of an accelerating universe--once a daring interpretation of sketchy data--is now the standard assumption in cosmology today.

      (4)《老鼠宇航員第一次上太空》《老鼠宇航員火星登陸計劃》

      教授推薦語:

      “This picture book, written by a former NASA astronaut Mark Kelly, was based on the author"s personal experience. It"s a proper beginning for children to get interested in science and astronomy.”

      (這是一本由NASA前宇航員馬克?凱利根據親身經歷創作的童書,感覺非常適合孩子們的科學、天文學啟蒙。)

      內容簡介:

      本書長據《紐約時報》暢銷書第一名。今年入選了入選美國國家航天局(NASA)參與的“太空故事時間”(Story Time From Space)專案。透過這個專案,全球兒童都可以收聽到來自太空航天站裡的宇航員們為他們朗讀的科普故事。

      朱進館長

      (北京天文館館長)

      (1)《漫步中國星空》

      教授推薦語:

      “閱讀本書為我帶來了難得的體驗。它讓我對中國古代傳統星象體系有了系統的瞭解和學習,讓我領略了古人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同時本書還是近年來難得一見的中西對照星圖工具書。著名天文科普專家李元:這是一本創新之作,對中國古天文的新領域進行了研究和開發,並創新了認識古代星空的方法。”

      內容簡介:

      本書以中國古代流傳至今的認星歌謠《步天歌》為基礎,結合中西對照星圖,幫助讀者仰望星空,認識中國傳統星象,並通過歷史故事和人物典故,為大家呈現星空所蘊含的傳統文化和寓意

      (2)《夜觀星空》

      教授推薦語:

      “這本書是我認識的一位非常資深的天文愛好者編寫的。我認為對於廣大天文愛好者應該會有很大的幫助。這本書打破常規,透過無公式、無需計算的方法,提高讀者觀測到星體的成功率。總體感覺是一本很實用的書。”

      內容簡介:

      《夜觀星空:天文觀測實踐指南》針對天文愛好者,從宇宙結構講起,詳細介紹了夜空中著名的恆星、行星、星團、星系以及彗星、流星和極光等,並介紹了各種觀測方法,既包括目視觀測,也包括使用雙筒望遠鏡和天文望遠鏡觀測。還詳細介紹了各類觀星器材以及天文攝影所需的器材,包括品牌、選購方式、適用範圍、使用方法等等,並給出了參考價位

      (3)《天文愛好者》雜誌

  • 2 # 倍思校庫網

    先介紹下這個男孩:他叫孫邦正,是一個97年出生的小夥子,酷愛天文學。就在前兩天,因為那本關於天文的書籍而走紅了。據說他花費了4年時間,為同齡人寫了一本天文學入門教程。

    孫邦正可以說是一名踏踏實實、有目標有方向的學霸,寫作的這本書——《心閱星空——中學生天文學基礎和觀測實務》得到了許多人的好評。書中對天文學的書寫非常專業,涉及範圍廣,邏輯性非常強。這本學生寫給學生的內部教材,在市場上賣得不錯——在浙江人民出版社自己的網店上架,第一天就賣掉了150多本。

    目前他還是美國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天文與天體物理系大二學生。

    孫邦正在美國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天文臺。

    人和人的差距

    是什麼時候拉開的呢?

    孫邦正現在是美國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的一位大三學生,這是一所世界一流的著名公立研究型大學,產生了21位諾貝爾獎獲得者,38位普利策獎獲得者。

    孫邦正申請美國大學時,只填寫了兩個專業,一個是天文,一個是金融,前者是自己喜歡的,後者是爸爸要求的。因為他在高中期間在天文方面大量的觀測成果、社會實踐活動,美國多所高校伸出了橄欖枝;同時,金融專業方面也得到了3所美國高校的認可。

    最後,孫邦正遵從內心的想法,選擇了自己喜歡的天文,目前在麥迪遜分校學習天文與天體物理系。

    他在學軍中學成立天文社

    沒有合適的教材就自己編

    《心閱星空》這本書的前身是一本社團教程,是孫邦正在學軍中學成立天文社以後,為了給社團成員講課而寫。

    “當時社團成立後,我們要惡補各種天文方面的知識,但相關的書籍不多。”孫邦正說,他在給社員們準備社團課時,同一個方面的內容,往往要翻閱很多本書才能找全,“從那時起,我就覺得有必要寫一本這方面的書。”

    當時也正值杭州,乃至全國各地的高中天文社團興起之時,孫邦正覺得,“各個中學的天文社可能都需要一本書,讓他們透過這本書就知道中學生對天文了解到什麼程度,中學天文愛好者應該知道多深程度的知識。

    在馬上進入高二的那個暑假裡,孫邦正開始提筆為社團寫這個教程,這個過程很艱難。“從那時起,我才發現自己對天文學並沒有一個統一的認識,所以教程的大綱都列不出來,只能慢慢思考,慢慢寫。”

    直到高中畢業,孫邦正才釋出了第一個僅87頁的版本。但他並不滿足,到了美國讀大學還在寫,還在改,一直到今年3月才最終完成對這本書的最大一次修改。

    對天文是真愛

    從實驗班退出也不悔

    孫邦正很小的時候,每次去爺爺奶奶家,他最喜歡躺在竹榻上,仰望星空,這樣躺著可以看很久。

    他寫下了這樣的感悟:“我的手上沒有專業的望遠鏡,我只是在攝像機的前端貼上了一塊巴德膜,並且手動跟蹤拍攝而已;周圍有不少人的觀測裝置都比我高階,但是我感到自己與別人與眾不同的地方在於,當過了食甚(太陽被完全遮蓋的階段)以後,樓頂上的大家搬著各式裝備離開了,只有我一個人留到了整場日全食結束。

    2010年的一次元旦月食,發生在凌晨兩點多。孫邦正告訴家人,一定要在凌晨一點把他從床上拉起來看。“冬天的凌晨一點,是令人窒息的寒冷,我還記得起床時一直在發抖,家人勸我不要去看了,凍壞了可不好。我說,發抖就代表我要熱起來,沒關係的。現在看來,這只是一個沒有什麼科學道理的狡辯,但是仔細想想,是多大的嚮往才能讓我在那一刻,用我能想到的所有理由來狡辯,來告訴家長們我一定要看這場月食。”

    安吉天荒坪觀測現場

    申請美國大學時,爸爸對孫邦正說:“天文作為一項個人愛好是可以的,但不能成為今後的工作,而且工作也難找。”所以,在選擇專業時,爸爸建議選金融專業。孫邦正一定要把天文專業放進去,毫不讓步。

    孫邦正說,天文確實是冷門,但是他還是非常喜歡。“我以後打算從事這方面的工作,現在世界上從事天體物理研究工作的人總數是非常少的,截止2015年底,全美國6000人,全中國2000人,所以一定需要很多人才,我希望自己以後也能是這些人才當中的一個。

    了自己喜歡的事

    膽子可以特別大

    孫邦正現在研究的領域非常專業,使用磁流體的結構梯度來追蹤星際介質中的分子云中的磁場方向、確定受自重力影響的區域、並估算視線方向上的磁場強度。

    這麼專業的東西,孫邦正全身心投入,而且膽子也變得特別大。孫邦正的爸爸說,兒子現在是Alexandre Lazarian教授科研團隊的一個成員,團隊中的導師說,他已經7年沒有收本科生了,但這次破例收了孫邦正。

    “我也是膽子大一點,給教授發了一封郵件,簡單介紹了自己,然後教授正好缺人手,雖然我是本科生,也給了我一個機會去試一下。後來,教授覺得我的工作熱情一直非常高漲,就讓我留在這個團隊裡做事情。”

    孫邦正說,跟頂尖專家一起做事,對個人成長非常有幫助。“後來,教授也給了我機會,讓我在55位全美頂尖天體物理學家面前做一個關於我研究的報告,同時也把我的成果帶到世界級的大會上去,作為他報告的一部分。”

    “他給這些院士發郵件,得到同意後就背了個包,自己找上門去拜訪。”孫爸爸說,兒子看似內向,但在天文這方面一向敢為人先。

    攝於美國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的Sterling Hall天文臺

    在《心閱星空》中,孫邦正寫了這樣一段話:“在地球的某處大陸上,有一群渺小的碳基生物,他們常常在星空下因為一塊微小的石頭落入地球大氣層而歡呼.....不錯,這看似傻乎乎的一群碳基生物就是我們。在外人看來,我們整夜傻乎乎地蹲在相機前,看著相機快門的重複動作.....但是,這些就是我們最大的快樂,享受這份獻給心靈的禮物。而天文,對我來說可能就是上天賜予我的最大的快樂。”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隋唐演義單盈盈和羅成在一起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