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陪你開心長大
-
2 # 蓮子132496037
父母認為,孩子應該在出生之後半個月到一個月再開始補鈣。其實這種觀點是不科學的。因為胎兒出生之後臍帶被剪斷,母體與胎兒之間的營養通道也就此中斷了,可小兒的生長髮育仍在繼續,因而每天都缺少不了對鈣的需求,所以正確的做法應是在出生後第三天就開始補鈣,一直要補到小兒能夠吃與成人一樣的普通食物為止。我們知道,嬰兒的營養主要來自乳類,而母乳是最理想的嬰兒食品。每100毫升母乳中含鈣34毫克,含磷15毫克,兩者之比為2.4:1,這種比例最適合嬰兒腸壁對鈣的吸收。所以母乳餵養的嬰兒較少發生缺鈣或者佝僂病。相反,每100毫升牛乳中含鈣120毫克,含磷93毫克,從鈣磷的絕對值來看,牛乳中的鈣磷量確實比母乳為多,但是牛乳中的鈣磷比例為1.2:1,這種比例是不符合嬰兒的生理需求的,也不利於腸壁對鈣的吸收。臨床觀察也證實,牛乳餵養的嬰兒容易發生缺鈣或者佝僂病。有時候雖然一些家長給小兒吃了不少的鈣劑,但是小兒缺鈣的表現還是很明顯,究其原因就是家長沒有正確地掌握補鈣的方法。
那麼,給小兒補鈣的時候應該注意什麼問題呢?1、鈣劑不可與植物性的食物同吃——植物性的食物比如蔬菜中多數含有草酸鹽、磷酸鹽等鹽類,它們可以和鈣相結合生成多聚體而沉定,從而妨礙鈣劑的吸收,所以豆腐和豆製品不宜與蔬菜一起烹製。
2、鈣劑不可與油脂類食物同吃——油脂分解之後生成的脂肪酸與鈣結合形成奶塊,這不容易被腸道吸收,最終隨大便排出體外。
3、補鈣時間應適當掌握——由於奶製品當中的脂肪酸影響鈣劑的吸收,因此補鈣最好安排在兩次餵奶之間。
4、補鈣應注意的適當劑量——通常2歲以下的小兒每天需要400—600毫克,3—12歲每天需800—1000毫克。
按照正常的飲食,兒童每天從食物中攝取的鈣劑只有需要量的三分之二,所以每天必須再額外補鈣,以填補欠缺的三分之一的鈣劑。
此外,人體內有一系列調節機制可以控制鈣劑的攝入量,如果體內鈣劑充足,腸道吸收鈣劑就會少一些,反之就會多一些,多餘的鈣也會隨大小便排出體外。所以鈣劑口服過多也不會發生中毒,家長可以放心地讓小兒服用。需要強調指出的是,鈣劑的吸收必須有維生素D的參與,如果體內缺乏維生素D,腸道吸收鈣劑的活動就會大打折扣了。如果鈣吸收良好,磷的吸收也就同時增加了,並在生長的骨骼部位形成鈣磷的沉積,使新骨不斷生長壯大。臨床上使用最普遍的維生素D製劑就是魚肝油,如果在補鈣的同時不補充魚肝油的話,平時小兒又不曬太陽,就會發生維生素D缺乏症而導致佝僂病。維生素D的預防劑量為每天400個國際單位,不可過量,否則會引起中毒。
-
3 # 貓子欣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全民補鈣已經成為了一種可怕的現象,給寶寶補鈣更是成了必須指定動作似的。實際上,寶寶的生長髮育需要鈣,但不等於需要補鈣。
但很多人會誤認為寶寶的一些表現是缺鈣,例如枕禿、睡覺容易驚醒、多汗、乳牙萌出、肋骨外翻或小腿內彎等等,幾乎都能拿鈣來說事。實際上,浙西都有各自對應的原因,甚至更多是寶寶生長髮育過程中的正常現象,但就是和缺鈣沒什麼關係。
母乳中和配方奶中都有鈣質,6個月後開始新增輔食,然後再配合額外補充維生素D,就能讓寶寶有足夠的鈣質吸收。
-
4 # 好餓小蛇
寶寶的成長髮育,“鈣”很重要起作用,科學補鈣是不能忽視的問題。在養育寶寶過程中,補鈣對於家長們來說,總會有這樣那樣的問題。因此需要給予解惑答疑,我們下面來一一解析補鈣及補鈣與補充魚肝油的相關問題。
缺鈣有什麼臨床症狀?
煩躁不安,不容易入睡,就算入睡了也容易驚醒;出汗比較多,即使天氣不是很熱,也容易出汗;枕部脫髮圈,後腦勺常會出現脫髮的情況;可能比同齡孩子更晚出牙;囟門閉合遲,肌無力;神情呆滯、表情少,其動作比同階段的孩子落後;前額高突,形成方顱,常有串珠肋;缺鈣嚴重時還可能引起雞胸、駝背、O形腿等。
缺鈣,檢驗血準確還是測骨密度準呢?
在微量血檢測中,鈣水平僅能作為臨床參考,因為體內的鈣99%都存在於骨骼當中,當人體缺鈣時為保證血清鈣的濃度維持正常水平,機體會動用骨骼和組織中的鈣釋放到血液中,以保證血鈣濃度正常,所以血鈣正常並不代表機體不缺鈣。醫生一般都會建議孩子做一個骨密度的檢測,當骨密度低時應適當補充鈣,表明鈣儲存不理想。
補鈣在季節上有差異嗎?
補鈣沒有差異,但其吸收需要維生素D的協同作用,因為維生素D可以促進鈣吸收,冬天光照不足維生素D合成減少,鈣吸收將受到影響;機體維生素D濃度和季節有關,補鈣主要和膳食攝入量有關係,如果奶吃得多,鈣就補得少一點。
長牙和鈣有關係嗎?
出牙和遺傳有關,父母出牙晚,孩子就出牙晚一些,出牙和鈣有一定關係,但並不是絕對的,若鈣低了、維生素D也低時,小孩出牙會可能慢一些。一般出牙早,換牙也早。當出了八顆或六顆牙後,後面的磨牙需要有一段時間才能出來。牙和食物質地也有關係,如果給嬰兒的食物特別軟,小兒不用咀嚼即吞嚥,牙萌出會受到影響。因為牙的生長需要有刺激,刺激少,這個牙就出出來得慢。
每個寶寶都需要補鈣嗎?
出生4個月內嬰兒,不論純母乳餵養還是配方奶餵養,寶寶只補充維生素D即可,若奶量在800毫升也足以提供生長所需要的鈣量,4-6個月後奶的攝入不足600ml可考慮補鈣。如果早產、佝僂病等嬰兒,建議可在醫生指導下服適當補鈣劑。母親補充鈣劑,對母親的健康很有好處。
缺鈣寶寶如何正確補鈣?
正確的補鈣方式:1、應在餐後或奶後2小時補鈣。2、少量多次比一次大量補鈣更佳。3、正常情況下鈣劑儘量不要與同時與鐵劑一起服用。4、鈣劑選擇應本著要適合嬰兒個體為原則,再好的鈣嬰兒拒服也不可取。
哪種鈣最易吸收?
從藥理學的角度來講,哪種鈣都有不同的吸收率和生物利用度。碳酸鈣的溶解度相對大些,對胃腸功能弱的孩子可能產生胃腸刺激;醋酸鈣歸類為有機鈣,對胃腸刺激相對小一些,但吸收率比碳酸鈣相對低一些。事實上哪個孩子吃哪種鈣並沒有特別推薦,因為孩子對某種食物,包括對鈣的認同都不一樣。有些愛吃土豆,有些愛吃蘿蔔,吃什麼要看孩子的依從性才行,只要孩子能吃,吃了沒有什麼太多的反應,就可以了。
鈣補得越多越好嗎?
並不是鈣和維生素D補充的越多越利於嬰兒生長髮育。鈣補充過多可能引起嬰兒便秘。同時,高鈣攝入還會影響鐵等元素的吸收,對於貧血以、缺鐵的孩子影響就更大。
寶寶吃鈣會“上火”怎麼辦?
家長常常表述吃鈣片“上火”,所謂“上火”大部分表現是大便乾結、排便困難。有時鈣攝入量過多以後,偶然發生幾次會引起便秘,孩子比較敏感便秘很明顯,發生這樣情況建議請諮詢醫生調整用藥和用量。
鈣可以放在奶粉裡喝嗎?
看鈣的原料是什麼。一般不主張鈣和奶一起吃。第一,因為鈣本身是微溶的,鈣放在奶裡面它會影響到奶的吸收。一般鈣在酸性環境中溶解最好,吸收也相對好一些,如果能夠和果汁一塊吃更好。有些鈣用白水沖服喝時會有一點石灰的味道,和果汁融合喝可減輕和消除石灰味。
什麼情況需要停止補鈣?
鈣的最大副作用就是口服以後有的孩子會大便幹。如果兒童生長慢、胃口不好、大便特別乾的孩子,可減少鈣的口服劑量,或停服待症狀緩解後再新增。
-
5 # 像風一樣吹過4
充足的鈣質,能讓孩子的骨骼、內臟、大腦得到充分的發育,讓孩子個子長高,體重增長,減少小兒佝僂病發生率,並緩解由缺鈣引起的小腿抽筋、生長痛等症狀。同時研究資料顯示,人體大部分的骨量累積,是發生在兒童和青少年期,從出生到青春期,骨量增加了大約7倍,人體50%以上的骨量都在這一時期儲存,此時鈣攝入的充足與否,將直接影響成年後能達到的骨量峰值、骨質疏鬆症和骨折的發生。因此,為了孩子一生的骨骼健康,要從小打下紮實的基礎。
如今,不少家長在給孩子補鈣方面存在諸多誤區,過量補鈣、重複補鈣、大量服用維生素D……這些做法不僅影響兒童胃口,就連才幾個月大的寶寶也會患上便秘。兒科專家指出,寶寶補鈣一定要適量,最好不要輕易給孩子專門補鈣
維生素D不是營養品
有些家長知道維生素D可以幫助鈣的吸收,因此經常給孩子補充維生素D。事實上,維生素D並不是營養品,過量服用後,長期積聚在兒童體內,會引起食慾下降、噁心和消瘦等症狀,而患血鈣和尿鈣的機率也可能增高,腎、腦、心和肺等臟器也有可能異常鈣化。
少數孩子長期嚴重補鈣過量,還可能患上“鬼臉綜合徵”:長著一張大嘴,上唇突出,鼻樑平坦,鼻孔朝天,兩眼距離甚遠,表情也怪異。這類孩子往往還伴有消瘦、智力低下、心臟雜音等疾病
配方奶粉足夠滿足鈣需求
一般而言,6個月以前的嬰兒每日需要300毫克的鈣,6個月以後的嬰兒每日需要400毫克的鈣,而在配方奶粉裡,每800毫克的奶粉已經有600毫克的鈣含量,這已經足夠滿足一個正常嬰兒每日的鈣需求量。
一般真正缺鈣的孩子多數為早產兒或巨大兒,這樣的孩子才需要補充鈣製劑。普通的孩子其實不需要專門補充鈣。
Sunny和運動能夠補鈣
對於不明顯缺鈣的孩子可以透過豆製品、奶製品和魚肉等食物來補充,並且配合Sunny的紫外線作用。曬太陽和戶外運動是最好的天然鈣製劑,上午10點和下午2點的Sunny是最適合孩子的。
把鈣片碾碎後混在牛奶或食物裡喂孩子,也是不妥的做法。在一般情況下,混在食物中的鈣片只能吸收20%,其餘的經過消化後會排出體外。如果餵奶時喂鈣片,奶和鈣很容易相結合形成凝塊,不僅鈣不易被吸收,乳汁也不容易被消化。正確的方法應該是,在餵奶後1—2小時,胃內食物大部分被排空後再給孩子喂鈣片。
-
6 # 不酷很愛笑的妞
如今,不少家長在給孩子補鈣方面存在諸多誤區,過量補鈣、重複補鈣、大量服用維生素D……這些做法不僅影響兒童胃口,就連才幾個月大的寶寶也會患上便秘。兒科專家指出,寶寶補鈣一定要適量,最好不要輕易給孩子專門補鈣。
維生素D不是營養品
有些家長知道維生素D可以幫助鈣的吸收,因此經常給孩子補充維生素D。事實上,維生素D並不是營養品,過量服用後,長期積聚在兒童體內,會引起食慾下降、噁心和消瘦等症狀,而患血鈣和尿鈣的機率也可能增高,腎、腦、心和肺等臟器也有可能異常鈣化。
少數孩子長期嚴重補鈣過量,還可能患上“鬼臉綜合徵”:長著一張大嘴,上唇突出,鼻樑平坦,鼻孔朝天,兩眼距離甚遠,表情也怪異。這類孩子往往還伴有消瘦、智力低下、心臟雜音等疾病。
配方奶粉足夠滿足鈣需求
一般而言,6個月以前的嬰兒每日需要300毫克的鈣,6個月以後的嬰兒每日需要400毫克的鈣,而在配方奶粉裡,每800毫克的奶粉已經有600毫克的鈣含量,這已經足夠滿足一個正常嬰兒每日的鈣需求量。
施主任表示,一般真正缺鈣的孩子多數為早產兒或巨大兒,這樣的孩子才需要補充鈣製劑。普通的孩子其實不需要專門補充鈣。
Sunny和運動能夠補鈣
對於不明顯缺鈣的孩子可以透過豆製品、奶製品和魚肉等食物來補充,並且配合Sunny的紫外線作用。曬太陽和戶外運動是最好的天然鈣製劑,上午10點和下午2點的Sunny是最適合孩子的。
把鈣片碾碎後混在牛奶或食物裡喂孩子,也是不妥的做法。在一般情況下,混在食物中的鈣片只能吸收20%,其餘的經過消化後會排出體外。如果餵奶時喂鈣片,奶和鈣很容易相結合形成凝塊,不僅鈣不易被吸收,乳汁也不容易被消化。正確的方法應該是,在餵奶後1—2小時,胃內食物大部分被排空後再給孩子喂鈣片。
-
7 # 賣菲紋衛生巾傳遞健康
⒈多食用鈣質含量高的食物如:牛奶、泥鰍,我家婆經常煲湯給我家寶寶喝,蝦米、花生、 芝麻醬、豆腐、松籽、甘藍菜、花椰菜、白菜、油菜等。⒉多做體育運動 (運動可使肌肉互相牽拉,強烈的刺激骨骼,加強血液迴圈和新陳代謝,減少鈣質丟失,推遲骨骼老化,同時有利於人體對飲食中鈣的吸收)。⒊多曬太陽(紫外線能夠促進體內VD的合成利於鈣的吸收。但紫外線不能穿透玻璃所以不能隔著玻璃曬太陽)。或者使用ZZ-2紫外線治療儀照射面板促進鈣的吸收。⒋吃好早餐。⒌對含草酸多的蔬菜先焯水破壞草酸(草酸能影響鈣的吸收),然後再烹調。如:甘藍菜、花椰菜、菠菜、莧菜、空心菜、芥菜、雪菜、竹筍。
-
8 # 思雨yp
補鈣對寶寶有什麼好處呢?但補鈣過量,其中危害性也是很大的,大家對這個有過了解嗎?下面我們就來給大家說說我們對這個的理解。
先說補鈣的好處,如下:
1、預防佝僂病。先天性佝僂病表現為,新生兒囟門增大,前後囟相通,並常伴有低鈣驚厥。這種嬰兒的母親常在孕期有腰痠背疼,小腿抽筋,手足發麻等低鈣血癥症狀。因此,母親合理補鈣有利於新生兒預防佝僂病。
2、預防溼疹。也稱“奶癬”,它的發病原因有許多種說法,但近年來的研究認為,血管低鈣性痙攣、區域性供血不足會引起皮疹、面板粗糙、皮屑多。鈣有抗炎和降低血管通透性作用,鈣劑的補充在治療溼疹方面具有其他藥物達不到的功能。
3、預防喉喘鳴。喉喘鳴是指新生兒或2—3個月的嬰兒呼吸時發出“呼嚕呼嚕”的喘鳴聲。它是由於缺鈣引起喉軟骨軟化所致。如果媽媽及時補鈣,就能減少這一病症的發生。
4、減少夜啼。寶寶老在夜間啼哭,可是又沒有其他疾病,其實,這是因為寶寶缺鈣,如果寶寶的鈣攝入量充足,夜啼的症狀就會得到有效控制。
5、預防夜驚。由於半歲以前寶寶的大腦神經系統發育不成熟,控制能力較差,導致睡覺時易出現夜驚現象,這也是由缺鈣引起。鈣量充足的寶寶很少發生這種現象。
6、減少抽筋。寶寶在睡覺時,經常不由自主地抽動一下,通常認為這是寶寶在夢裡被嚇著了,或者是因為長身體,其實這是一種抽筋,也是由缺鈣引起。發生這種情況,說明媽媽需要補鈣了。
7、預防腹痛。寶寶腹痛的原因很多,最常見的是功能性腹痛。最近研究發現,功能性腹痛主要是由缺鈣引起,缺鈣導致神經興奮性增加,發生腸痙攣而導致腹痛。而補鈣,則能治療這種腹痛。
8、避免出牙遲。正常的寶寶4—6個月就能長出新牙,而缺鈣的寶寶到了一歲甚至兩歲都不見新牙,或者長牙的次序混亂,牙齒的釉質粗糙。媽媽如果能在孕期和哺乳期補好鈣,能減少類似症狀。
9、緩解好動症。多動症的產生,是由於寶寶大腦發育不完善,神經細胞及神經纖維之間還未很好的絕緣,大腦過度敏感。而鈣能維持神經系統的正常聯絡,降低神經系統的興奮性,起到鎮靜作用。因此,不想寶寶太過於“好動”,關鍵在於補鈣。
10、促進大腦發育。孕期是胎兒腦部發育成長的關鍵時期。腦細胞的生長、代謝以及腦部的正常運作都離不開鈣。因此,鈣對於新生兒智力發育與神經系統十分重要,補鈣能增強胎兒將來的智力發育。
再來說說補鈣過量是什麼意思及其的危害性:
▎嬰兒補鈣過量是什麼意思
嬰兒補鈣過量,顧名思義就是父母在給孩子補充鈣質的時候沒有按照補鈣的標準用量來補充。父母給寶寶補充的鈣質劑量太多,導致嬰兒無法吸收,甚至直接影響到器官的功能,進而影響寶寶的發育狀況。嬰兒補鈣過量的現象可不少見,如今不少父母因為擔心寶寶缺鈣會影響發育,所以不管三七二十一就開始給寶寶補充鈣質。
實際上,補鈣是需要按照寶寶的實際需求來補充的,而不是越多越好!嬰幼兒可耐受的最高鈣攝入量為1000-1500mg/天,在此範圍之內是安全的,無須擔憂補充過量問題。補鈣可能導致便秘等不良反應發生,媽媽可透過首次少劑量,逐步增加的方式使寶寶身體機體適應。
不少父母對鈣質的認識都存在一定的誤區,認為鈣對孩子的身體有益無害。其實任何一樣營養素補充過多都會打亂平衡態,容易適得其反,補鈣也是一個道理。有些父母在發現寶寶缺鈣之後盲目給寶寶補鈣,而且持續時間太長,實際上中途可能寶寶已經不需要再補鈣了;有些父母則是認為不補不放心,明明寶寶的飲食中的鈣質已經足夠,還是透過給寶寶服用各種補鈣產品來補鈣,希望寶寶快高長大,但卻發現過量補鈣直接引起寶寶不適。不論如何,嬰兒補鈣過量都是不合理的,愛子心切的家長們可要注意了。
▎嬰兒補鈣過量怎麼辦
這個時候也不要著急,一旦發現鈣過量,就應停止補鈣,鈣過量的症狀就會消失。但是,如果給寶寶補鈣過量嚴重,骨骼的鈣化一旦形成,那麼不良的症狀可能難以消除,也沒有很好的辦法。如果是寶寶補鈣過量後引起高尿鈣症,那麼就應該給寶寶多喝水,同時限制食鹽的攝入,避免進食含有草酸過多的果汁及巧克力等,或是在醫生指導下服用利尿劑。
一般,如果是輕微補鈣過量,只要停止補鈣,副作用基本就會慢慢消失。如果過量嚴重,那麼最好是立即前往醫院,在醫生的指導下對症治療。另外,給寶寶補鈣是否過量,主要看在餵養中是否有盲目補鈣和維生素D的情況。另外,可注意在體格檢查時是否發現寶寶前囟過早閉合,骨骼X線檢查是否有骨齡提前及組織異常鈣化,尿鈣檢查也可知曉是否攝入過量的鈣。總之一旦發現寶寶有初期的補鈣過量的症狀就應該及時對症治療,不要等到對寶寶的負面影響過於嚴重才後知後覺。作為父母,應該密切關注寶寶的發育和日常生活狀況,切不可粗心大意。
▎嬰兒補鈣過量的危害
顯然,嬰兒補鈣過量是會對嬰兒的身體造成一定的傷害的,輕者可能只是一些不嚴重的症狀,但是嚴重的話是會一定程度上損害內臟功能的。嬰兒補鈣過量的危害不少,媽媽們一定要詳細瞭解一下!
造成長期的高鈣尿症,增加了泌尿系統形成結石的機會;
1、導致軟骨過早鈣化,前囟門過早閉合,形成小頭畸形,制約了寶寶的大腦發育;
2、骨骼過早鈣化,骨骺提早閉合,長骨的發育受到影響,終使身高受到限制,此外骨中鈣的成分過多,使骨質變脆,容易發生骨折;
3、骨中鈣的成分過多,骨質變脆,易發生骨折;
4、影響寶寶的食慾,從而影響腸道對其他營養物質的吸收;
5、過多的鈣會抑制鐵、鋅等二價離子的吸收,造成繼發性的缺鋅和缺鐵,並導致寶寶免疫力下降、厭食、生長緩慢、貧血、疲乏等相應的症狀;
6、血鈣濃度過高,使鈣沉積在內臟或組織,若在眼角膜周邊沉積將會影響視力,在心臟瓣膜上沉積將會影響心臟功能,在血管壁沉積將加重血管硬化等。
▎嬰兒補鈣注意事項
嬰兒發育尚未成熟,因此父母在補鈣的時候需要格外謹慎。給嬰兒補鈣不僅需要選擇優質的鈣源,注意飲食均衡,另外還要把握好補鈣的最佳時機。家長們務必瞭解以下嬰兒補鈣注意事項:
1、不要讓鈣遇見草酸
植物性的食物大都含有植酸、草酸,它們可以和鈣相結合生成多聚體,從而妨礙鈣劑的吸收。菠菜、雪菜、莧菜、空心菜、竹筍、洋蔥、茭白、毛豆等都含有大量草酸,草酸容易與鈣元素結合而影響吸收。所以補鈣期間最好把蔬菜放到熱水中燙一下,或是在飯前2小時或飯後3—4個小時服用鈣製品。大米宜浸泡,麵粉宜發酵,以降低其中的植酸。
2、補鈣時間應適當掌握
許多人習慣白天補鈣,但鈣的吸收夜間處於峰值。臨睡前可以喝點牛奶或補鈣食品、藥物,在這個時間段給寶寶補鈣效果比較好。鈣還有鎮靜作用,可以幫助寶寶睡個安穩覺。
3、鈣需要持續補充
鈣在維持骨骼健康中的作用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因此,補鈣需要長久、持續地服用鈣製劑。
4、補鈣同時最好搭配其“搭檔”營養素
維生素D缺乏的時候,鈣的吸收率是10%、15%。如果補充了維生素D的話,吸收率可以達到40%以上。所以補充鈣的同時一定要補充維生素D。另外,建議補鈣的同時補充一些腸道有益菌,有效解決補鈣時寶寶容易便秘的問題。
5、鈣劑不要與主餐混吃
如果在吃飯時服用鈣製品,也還是會影響鈣的吸收,混在食物中的鈣只能吸收20%。補鈣要與早、中、晚餐間隔半小時以上,也不要跟奶混在一起。
6、過量補鈣反而長不高
補鈣也要適量,不是越多越好。嬰幼兒每天攝入的鈣量約為400毫克,如果攝入的鈣量大大超過以上的標準,可能會便秘,甚至干擾其他微量元素如鋅、鐵、鎂等的吸收和利用,還可能導致腎、心血管等器官組織發生鈣沉積,如產生腎結石的潛在危險等。
-
9 # 熊貓兒科
2012年中國疾控中心一項研究: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研究人員在北京城區調查了218個家長,其中202人在給孩子補鈣,67%的寶寶在4個月前就開始補鈣;高達86%的家長在給6個月後的寶寶補鈣 。
中國孩子真的出現了這麼大面積缺鈣的情況嗎?為何那麼多的寶爸寶媽們都在忙著給孩子補鈣呢?孩子真的需要從這麼小的年紀就開始吃營養補充劑來補鈣嗎?
家長給孩子盲目補鈣的想法多數來自於“要給孩子最好的”;“既然家裡有條件,一定不能讓孩子缺點兒啥!”;“別的媽媽在給孩子補鈣,我家孩子也不能落下”。其實,每個寶寶的情況不盡相同,寶媽們完全沒有必要跟風似的去給孩子補鈣!
也有很多家長因為孩子枕禿、盜汗、夜啼,便主觀地“憑經驗”將這一切的症狀歸咎於缺鈣!其實,這些都是十分普遍的生理現象,不可否認這些問題與缺鈣有一定的相關性,但它們與缺鈣絕不是簡單的一對一的因果關係。
所以,出現這些所謂的缺鈣症狀,媽媽們的首要任務是根據自家孩子近期的情況推測可能的原因,與保健醫生/兒科醫生溝通,再由醫生排除病理性的原因進行對症治療;而絕不是盲目地去搜羅“最好的補鈣產品”去給孩子吃。
臨床上判斷嬰幼兒缺鈣較好的參考標準是:首先根據營養師對嬰兒日常膳食的分析,鈣攝入量在推薦量的70%以下;其次是具有如骨鈣化不良、X-型、O-型腿等佝僂病相關臨床症狀及體徵顯示缺鈣;最後是排除維生素D缺乏。
關鍵在於,並不是只要一項符合就是缺鈣,上述三點同時滿足時,才能臨床上診斷為可能缺鈣。輕度的鈣缺乏往往難以透過檢查發現, 尤其對於嬰幼兒來說,微量元素的檢測結果,也不具有顯著的臨床參考價值。
母乳餵養的寶寶,如果乳母的飲食正常,是完全能從母乳中獲得充足的膳食鈣的。衛生部印發的《母嬰健康素養——基本知識與技能(試行)》第二十六條也明確指出,正常足月新生兒出生後6個月內一般不用補充鈣劑。
通常來講,如果寶寶消化吸收正常,奶粉合格,無論是母乳餵養還是人工餵養,嬰幼兒無需額外補充鈣劑。
因此,寶媽們在沒有醫生指導下,無需因為單一的症狀和指標就產生“寶寶缺鈣”的憂慮和恐慌。
相反,對嬰幼兒而言,過量的鈣不僅不能對骨骼產生積極的作用,還可能會減少鐵和鋅等營養素的吸收,增加腎臟的負擔,甚至有腎結石的風險。
如此的說法不禁又讓這一批已經給孩子各種補鈣的父母產生了深深的憂慮“我給孩子不恰當地補鈣,會不會比造成比三聚氰胺還嚴重的惡果?”
國際上,通常將嬰幼兒鈣攝入總量超過推薦量的50%,看成是過度補鈣。中國營養學會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修訂專家組指出:“只要補充量未超過推薦的1/2,就沒有必要恐慌。”
由於腎結石主要是因為尿鈣增加而引起,美國的研究者還曾專門進行過一項3~5個月嬰兒過度補鈣試驗,結論推斷:即使鈣攝入量高達每天1500~1800毫克,引起嬰幼兒腎結石的風險也極低。
因此,寶爸寶媽請記住:過度補鈣是不合理的,過度恐慌也是不合理的!
筆者在這裡希望本文可以讓寶爸寶媽們對“補鈣”有正確的認識:在飲食可以保障的情況下,務必不要給孩子盲目補鈣!如果您已經習慣性地給孩子透過營養補充劑來補鈣,如果選擇有質量保障的鈣劑,也無需過度擔心會給孩子帶來嚴重的後果。
嬰幼兒的寶爸寶媽們如果想撤掉孩子的鈣劑,建議您要在撤鈣劑的同時注重飲食中的鈣。不要戛然而止地掐斷,因為孩子的機體對於營養素的變化需要一個適應過程。緩慢減量,再過度到以奶製品為主導的飲食補鈣,則是最好不過的選擇啦!
等孩子到了青春期,因為很難透過飲食獲得推薦的鈣劑量,爸媽可以在均衡飲食的基礎上為孩子再選擇額外的鈣劑作為補充。
-
10 # 佛系育兒先育己
補不補鈣根據寶寶的生長髮育曲線和特徵來看,不要盲目來補。
不同年齡階段,孩子的鈣需要量是不一樣的。
A:0-6月齡寶寶如何滿足鈣需要量:母乳餵養的寶寶,每天若能保證700ml左右的母乳量,配合補充維生素D,就能滿足本階段的鈣需要量;配方奶餵養的寶寶,每天若能保證700ml以上的配方奶量,配合補充維生素D,就能滿足本階段的鈣需要量。
1-3歲寶寶如何滿足鈣需要量:每天若能保證2杯250ml鮮奶或者2杯175ml酸奶(或者1杯250ml鮮奶+1杯175ml酸),必要時候配合補充維生素D,並且搭配均衡豐富飲食,就能滿足本階段的鈣需要量。
4-8歲孩子如何滿足鈣需要量:每天仍需保證2杯250ml鮮奶或者2杯175ml酸奶(或者1杯250ml鮮奶+1杯175ml酸),加上均衡健康飲食和充足有氧運動,就能滿足本階段的鈣需要量。
回覆列表
孩子補鈣,一定要慎重,很多家長因為害怕孩子患佝僂病出現“五遲症”(前囟閉合遲、出牙遲、生長遲緩、站立遲、行走遲),自孩子出生就開始補鈣,從而使孩子出現腹瀉、消化吸收不良的情況,嚴重時導致小兒營養不良的發生。另外,過多攝入鈣質,可使骨質過度鈣化,機體骨骼過早成熟,引起小兒長不高、個矮。
因此,盲目補鈣是不科學的。老百姓說的“缺鈣”在現代醫學上稱為“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預防小兒缺鈣的措施是早期新增生理需求量的維生素D。維生素D的來源有兩條途徑,一是透過日光中的紫外線照射面板轉化而來,另一條途徑是透過攝入食物獲得。引起小兒佝僂病的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小兒生長髮育過快;所需維生素D不足;食物中鈣攝入不足;鈣吸收不足;疾病影響;胃腸道功能障礙等。
補鈣要根據孩子的具體情況和母親孕期的情況而定。如果母親在孕期有腿抽筋、營養素攝入不全面的情況,或小兒是人工餵養、出生後有營養不良的情況,在孩子兩個月時就需要補鈣,同時要補充適量的維生素D。
如果孩子生長髮育良好,沒有以上列舉的引起缺鈣的因素,則不要急著補鈣。
預防缺鈣要從孕期做起,孕母要多吃牛奶、蛋類、瘦肉、動物肝臟、海產品、豆類、蔬菜、水果等富含鈣的食品。母乳中含有較多的易於吸收的維生素D、鈣和磷,所以儘量鼓勵母乳餵養。
正常小兒出生後要加強日光照射,如果是夏季,滿一月後即可開始戶外活動,每天1—2次,每次由10分鐘逐漸增加至1小時;即使在冬季,只要沒有風,早晨9點鐘以後也可到室外曬太陽。如果在室內曬太陽,一定要把窗子開啟,讓Sunny直射在孩子的身上,因為玻璃可以阻擋住紫外線的穿透。
可適當地正確補充適量的維生素D,如每日滴服魚肝油,也可在冬季肌注維生素D針劑。隨著小兒漸大,飲食要注意多樣化,糾正偏食的壞習慣,多吃一些含鈣及維生素全面的食物,如蝦皮、黑木耳、排骨、牛奶、動物肝臟等。
給寶寶補鈣的好處
1、1%的鈣分佈在血液、細胞間液及軟組織中。保持血鈣的濃度對維持人體正常的生命活動有著致關重要的作用。人體有一套機制來維持血鈣的濃度。血鈣的來源有兩個:透過消化道吸收的鈣以及骨骼中鈣的(骨骼是人體鈣的大倉庫,當攝入鈣不足事,則動用倉庫應急)這一切透過甲狀旁腺分泌升血鈣素和降血鈣素來加以調節。
2、缺鈣會降低軟組織的彈性和韌性。面板缺彈性顯得鬆垮,衰老;眼睛晶狀體缺彈性,易近視、老花;血管缺彈性易硬化。
3、降低神經細胞的興奮性,所以說鈣是一種天然的鎮靜劑。缺鈣會導致神經性偏頭痛(佔女性的10%--20%)、煩躁不安、失眠。對嬰兒會引起夜驚、夜啼、盜汗。缺鈣還會誘發兒童的多動症。
4、強化神經系統的傳導功能。比如說你的手碰到一杯水,特別熱,很快就放下,這中間就有一個神經系統的運作過程:感受器(面板)—傳人神經—中樞神經—傳出神經—效應器(肌肉)。其中感受和衝動怎樣傳遞給神經細胞,神經細胞又怎樣傳出去?
這中間有一種物質叫做神經遞質。鈣有助於神經遞質的產生和釋放。
5、維持肌肉神經的正常興奮。如血鈣增高可抑制肌肉、神經的興奮性;當血鈣低於70mg/L時,神經肌肉的興奮性升高,出現抽搐。腸激綜合症、女孩子痛經,缺鈣是一個重要原因。
6、降低(調節)細胞和毛細血管的通透性。缺鈣易導致過敏,水腫等。
7、促進體內多種酶的活動。缺鈣時,腺細胞的分泌作用減弱。鈣還是酶的啟用劑。
8、維持酸鹼平衡。
9、參與血液的凝固過程。血的凝固是一個複雜的過程,其中一個步驟是:凝血酶原—具有活性的凝血酶,其中需要有鈣來啟用。
寶貝補鈣的建議
鈣是人體所需的重要元素之一,人在任何時候都應該補鈣,尤其是嬰兒期,那麼怎樣補才算科學呢?
補鈣時一定要同時補充VD,促進鈣在腸道吸收和利用,理想的補鈣方法是分別服用VD和鈣劑。
夏天戶外活動較多,1歲以上寶貝暫可不服用VD,以免蓄積體內引起中毒。
嬰兒胃酸濃度低,最好選擇葡萄酸鈣、乳酸鈣等有機鈣;2-3歲後胃酸濃度逐漸增高,可選擇含鈣量較豐富的無機鈣,如碳酸鈣。
曬太陽時不要隔著玻璃窗,Sunny中的紫外線很少能穿透玻璃窗。而且,要儘量多露出面板,增加面板對VD的合成。
菠菜、莧菜等綠色蔬菜先焯一下好,除去草酸,再和豆腐一起炒,以免影響本身及其他食物中的鈣吸收。
避免把鈣劑放到牛奶、米湯或稀粥等食物中,食物中的植酸會影響鈣吸收,導致體內鈣吸收下降。
烹調魚或排骨放些醋,用小火長久焐燜,使魚骨、排骨中的鈣充分溶出,鈣與蛋白質在一起也最容易被吸收。
大米和白麵中含有很多植酸,影響鈣的吸收。製作前,最好先將麵粉發酵或把大米放在溫水裡浸泡一下。
黃豆(大豆)植酸含量很高,可採用發芽方法去掉,以促進鈣的吸收和利用。
把豆腐和魚一起燉,魚肉中含有的VD促進豆腐中的鈣吸收;把西紅柿與雞蛋同炒,西紅柿中的VC促進雞蛋中的鈣吸收;把雪裡蕻與黃豆同食,都可使鈣的吸收和利用率大為提高。
少吃高鹽、高油、高蛋白飲食,如漢堡、炸雞、洋芋片、蝦味鮮、蠶豆酥等;少吃高磷食品,如汽水、可樂等。前者增加鈣的排出,後者妨礙鈣的吸收。
鈣劑最好在兩餐之間服用,這樣可使鈣被體內更好利用,進餐時服用容易影響鈣的吸收率。
食物中蛋黃或動物肝VD含量相對較高,可給4-5個月的寶貝喂一些熟蛋黃,10個月時添豬肝粥或羊肝粥。
鈣質有利於寶寶骨骼生長,健康發育。給寶寶補鈣要注意不能過量,恰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