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觀歷史品人心

    狄仁傑一生主要的成就就是勸立李氏,延續唐朝社稷。狄仁傑,出身太原狄氏 ,以明經及第,歷任汴州判佐、幷州法曹、大理寺丞、侍御史、度支郎中、寧州刺史、冬官侍郎、江南巡撫使、文昌右丞、豫復二州刺史、洛州司馬等職,以不畏權貴著稱。天授二年(691年)九月,升任宰相,擔任地官侍郎、同平章事,為酷吏來俊臣誣害,貶為彭澤縣令。營州之亂時,得到起復。神功元年(697年),擔任鸞臺侍郎、同平章事,遷納言。勇於犯顏直諫,力勸武則天覆立廬陵王李顯為太子,培植舉薦忠於唐朝的大臣進入朝廷,成為大唐社稷光復的重要支柱。可以明確的是,狄仁傑是保唐派。

  • 2 # 小龍女5505

    狄仁傑既是維持大唐江山的一代忠臣,為官清廉執法如山體恤百姓。也是支援武則天統治的大周宰相,一如既往忠心報國、效力君王盡忠職守。因此無論是大唐還是大周都是忠臣清官,上對得起社稷君王、下對得起天下百姓,因此深受一代女皇武則天器重尊敬還被尊稱為國老、賜他錦袍死還為他罷朝三天無比悲痛,也得百姓愛戴。

  • 3 # 明離子

    前言

    狄仁傑是地地道道的“保唐派”,而且是最聰明的保唐派。

    武則天是位優秀的政治家,傳承了貞觀盛世,而另一方面,對李唐子孫卻是極其殘忍的,面對擁護李唐子孫起義的事情,武則天從未手軟過,可以說手中沾滿了唐朝君臣的血。

    01 女皇晚年,規勸其讓位李氏

    人總有老的時候,武則天登基時就已經67歲了,經過了幾年大刀闊斧的改革,大周國力大增,同時一個棘手的問題卻讓她一直為難:立誰做儲君。

    武則天有兩個方案:傳給侄子武三思,讓武家繼續掌權;還有一個方案就是把皇位給兒子,恢復李唐天下。

    有一天,武則天做了一個夢,夢裡一隻大鸚鵡,兩翼全斷,她素來信神鬼之說,於是問狄仁傑該如何解夢,狄仁傑說:“鵡,即“武”也,兩翼就是您現在的兩個兒子:廬陵王和相王,夢中折斷兩翼的鸚鵡是暗示您只有啟用兩個兒子,您才能振翅高飛啊!”

    狄仁傑也看出了武則天想立武三思做太子的想法,又說:“先帝將皇位傳陛下,陛下卻有意要傳給外姓嗎?試問姑侄和母子哪個更近?立兒子為太子,陛下可以享受太廟,立了侄子呢,陛下指望他會讓自己姑姑享太廟嗎?”

    武則天這才下了決心,不久將廬陵王李顯招入宮中。

    02 暗中扶植復唐勢力

    狄仁傑在最後宦海生涯中除了繼續勤勉的理政,就是暗中扶植願意恢復李唐王朝的人才。

    武則天晚年也常拜託狄仁傑舉薦人才,這給了狄仁傑更多的便利。

    比如在他的舉薦下,張柬之成為宰相,此外崔玄暐、敬暉、桓彥範、袁恕己等人,都是由他舉薦上來的。

    武則天不知道,一個復唐集團正在狄仁傑的謀劃下漸漸壯大。

    終於在神龍元年,鳳閣侍郎張柬之、鸞臺侍郎崔玄暐、左羽林將軍敬暉、右羽林將軍桓彥範、司刑少卿袁恕己等人以狀告武則天男寵張易之、張昌宗謀反為由,率禁軍入宮殺死二張,而後包圍了武則天所在長生殿,逼迫其退位,將皇位讓於李顯。

    結語

    想要達到復唐這種事情,不是用強硬的手段就能達到的,狄仁傑是真正的做到了引而不發,等待時間,雖然沒有親自參與神龍之變,卻不得不說,他才是這場復唐之變的真正謀劃者。

  • 4 # 跪射俑

    狄仁傑實質上是"保唐派”,他力諫武則天不要傳位給侄兒,而是立兒子為太子;他推薦武則天任用張柬之等大臣,正是張柬之等人聯絡禁軍發動政變,使天下又成為李唐的天下了。

  • 5 # XKP北極熊

    狄仁傑是名睿智的保唐派,他不直接和武則天就親唐還是親武問題上對抗,但關鍵時刻他還是擁護李唐的。比如當武則天在立儲問題上猶豫不決時,他問武則天,“你百年之後,你的墓碑廟宇上會刻寫你兒子名字還是你侄子的名字呢”?最後武則天決定立自己兒子李顯為太子,最終還政於李唐。

  • 6 # 歷史神秘人

    狄仁傑是妥妥的保唐派,也是保唐派裡面最高明的,李唐能恢復狄仁傑是最大的功勞!

    武則天當皇帝初期那是心狠手辣無比,許多李氏子孫,包括武則天自己的兒子,女皇殺起來也從不手軟,那些心向李唐的舊臣也是殺的殺流放的流放,可以說李唐勢力幾乎被清空了!而狄仁傑很聰明,和武則天硬碰硬只會做無謂的犧牲,而且還牽連無辜的老百姓,不如以柔克剛,慢慢感化武則天才是好政策。狄仁傑加入武氏的朝廷裡,兢兢業業,乾的非常不錯,自己出色的工作贏得了武則天的信任,武則天稱他為國老,是國家的棟樑!贏得了武則天的信任後,狄仁傑開始規勸起武則天來!武則天到了晚年,自己也老了,皇位傳給誰就是個急迫的問題。武則天想傳給侄子武三思等武氏家族的人,這也是人之常情,畢竟兒子們總是反對她,讓她心煩!有一次武則天做夢,夢到一個鸚鵡在天空飛著飛著,突然兩支翅膀斷了了,鸚鵡立刻掉在了地上摔死了,武則天立刻被驚醒。武則天認為這個夢是凶兆,預示自己有生命危險,立刻召開狄仁傑詢問是怎麼回事!狄仁傑告訴女皇,鸚鵡就是女皇你啊,鳥中的“武”啊,而翅膀就是你兩個兒子李顯和李旦呢,翅膀是鳥的骨血化成的嘛,因為翅膀斷了鸚鵡就飛不起來摔死了,所以你要好好對待自己親生骨肉啊,只要翅膀沒有斷,親情沒有斷,鸚鵡就飛起來了,畜生都有舔犢之情,何況是人呢,女皇你還是把流放在房州的李顯放回京城,讓他在你眼前儘儘兒子的孝道吧!武則天被狄仁傑說服了,認為有道理,就決定讓李顯回到京城!

    李顯回到京城是李唐要恢復的重大進步,狄仁傑告訴李顯,女皇老了重感情,你要多多孝順母親,經常問候母親,多多親近,你才贏得女皇的歡心!李顯照做了,常常問候母親陪伴母親,武則天雖說對這個沒有多少能力的胖兒子不是很滿意,可對他的孝順還是很滿意的,他偏向武氏家族的心終於不那麼偏心了,你們雙方公平競爭就好,我沒有偏袒誰了!有一次武則天終於和狄仁傑談到傳位給誰的問題,是傳給兒子還是侄子呢!狄仁傑直接告訴他,當然是傳給兒子啦,傳給兒子,百年之後也會以母親的身份在宗廟享受後代祭拜的香火,傳給侄子,你就是外人,宗廟可沒有你份啊,說白了你是李唐的媳婦,是李家的人,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你進不了武家的宗廟享受不了香火,沒人記得你啊,多虧啊!武則天聽了,雖說沒有最終決定,可內心深處還是偏向自己的兒子的!狄仁傑知道女皇的心思,為了保險起見,利用自己是宰相的身份,提拔像張柬之等心向李唐的人才,把這些人才放到朝廷的關鍵職位上,武則天也同意狄仁傑那樣做,並沒有阻擋!

    後來的事大家都知道了,狄仁傑退休後,張柬之等人佔據了朝廷的重要職位,隨後發動“神龍政變”殺掉了武則天的男寵張宗昌等人,逼迫武則天退位,恢復李唐江山,李顯繼位當皇帝。可以說李唐能恢復,狄仁傑在前期做了大量的功夫,功勞最大啊,狄仁傑是妥妥的保唐派呢!

  • 7 # 濤說精彩歷史

    狄仁傑當然是保唐派,而且是最沉的住氣的保唐派、最睿智的保唐派。

    如果非要打個比方,非常像改革開放之前的鄧爺爺。

    一、最沉住氣的那個人

    自古成大事者,必須沉的住氣,譬如司馬懿,高平陵之變前被遷為閒職太傅;他將計就計,而後一舉成功。鄧爺爺更不必說,三起三落。

    與徐克電影《狄仁傑》年輕的形象不同,真實的狄仁傑直到47歲時才在中央為官。在此之前,其才能幾乎不被當權者所知。

    按照今天35歲的“老人”標準,狄人傑進入中樞為官非常晚了;但誰也不能想到,此後23年,狄仁傑老而彌堅,為大唐、武周屢立功勳,直至死於任上。

    (命案發生,狄仁傑安心讀書)

    據正史,狄仁傑從小就比別的孩童沉著冷靜。一次門人中有被殺害,吏人就命案盤問,眾人都辯解答對。唯有狄仁傑讀書不放下,小吏責備他,他回答說“:正在書卷中與聖賢對話,哪有空閒同時與俗吏說話呢?”

    《新唐書》卷巧載狄仁傑“為兒時,門人有被害者,吏就潔,眾爭辨對,仁杰誦書不置,吏讓之,答曰`黃卷中方與聖賢對,何暇偶俗吏語耶”。

    這真是刀架脖子,都能面不改色心不跳。

    二、火山口的職位

    公元677年,狄仁傑升任大理寺寺丞,相當於今天的最高法院。

    在武則天稱帝前的政治手腕下,這可是一個火山口職位:女皇任用權謀,儘可能打擊政敵,位高權重如長孫無忌(凌煙閣之首,659年自縊)、褚遂良(659年被貶)都不能避免,李唐宗室,也是大肆屠戮,斬早除根。

    而狄仁傑卻保持沉著冷靜的風格,做出了匪夷所思的政績:他在一年內判決大量積壓案件,涉及一萬七千人,卻無一人冤訴。

    (狄仁傑)

    平均一天處理46.5件案件。

    若不是正史記載,高宗、武后那樣微妙的政局下,我斷然不敢相信。

    《舊唐書·狄仁傑傳》:仁杰,儀鳳中為大理丞,週歲斷滯獄一萬七千人,無冤訴者。

    任他風吹雨大,我自巋然不動;任他局面混亂,我自愛惜百姓。

    無論任何局面,當官,最重要的是為百姓做主,狄仁傑做到了。

    後面的故事更加精彩。

    三、酷吏政治下,唯有狄公看出了女皇的心事

    公元686年,政績卓著的狄仁傑也要被貶官放逐;691年,狄仁傑憑政績又回中樞,任宰相;但692年,62歲的狄仁傑被武則天當紅酷吏來俊臣汙衊謀反。

    皇權時代,這可是十惡不赦的大罪,後世的免死金牌都不能免。狄仁傑的好運看似到頭了。

    監獄中,面對唐律可能致死的拷打,死囚狄仁傑當庭認罪,麻痺對手;而後在獄中讓兒子狄光遠偷偷拿下伸冤帛書,親自交給皇帝武則天,終於大冤得血。

    承擔一時天大的謀逆罪名,而後絕地反擊,獲得一世的英名,這就是在狄仁傑絕境中沉著與智慧。

    更精彩的故事在後面。

    (擔任宰相的狄仁傑)

    狄仁傑出獄後,不懼中樞局面的複雜,依然不誤工作:

    萬歲通天元年(696年),退契丹:契丹首領孫萬榮作亂,攻陷冀州,河北大亂,狄仁傑到任,讓百姓生產耕作,敵軍不戰而退。

    神功元年(697年),狄仁傑再次拜相,繼續幹實事、愛百姓:維護大周江山,實際上也是維護大唐江山。

    聖曆元年(698年),突厥南下騷擾河北,劫掠百姓萬餘人。狄仁傑再次奉命維護北方安定,雖未追上突厥,但作為宰相安定人心,繼續維護了邊疆穩定。

    最精彩的故事來了。

    政治是妥協的藝術。晚年的武則天,幹掉絕大多數政敵,卻在立儲的問題上猶豫不決。雖然大兒子李弘、二兒子李賢年紀輕輕離奇死亡,但是三兒子李旦、四兒子李顯卻被女皇放過。

    她不知道該立兒子,還是侄子武承嗣、武三思,還是兒子李旦。

    如著名的“武則天除罪金簡”以及“無字碑”一樣,強硬了大半輩子的武則天內心複雜,這實際是對唐王朝的妥協。

    (武則天除罪金簡)

    狄仁傑好像穿越一般,看出了女皇的心事,留下了歷史著名的那段勸諫:

    “姑侄之於母子,哪個比較親近?陛下立兒子,那麼千秋萬歲後,會在太廟中作為祖先祭拜;立侄子,那麼從未聽說侄子當了天子,把姑姑供奉在太廟。”

    《資治通鑑》:“陛下立子,則千秋萬歲後,配食太廟,承繼無窮;立侄,則未聞侄為天子而祔姑於廟者也。”

    沉的住氣的狄仁傑,終於在最關鍵的時刻表明瞭自己態度。如果他終於武周,作為丞相的他該幫著武承嗣、武三思,或者起碼不表態;最後卻搬出了一個無法拒絕的宗法理論,擁立了大唐太子。

    無數前輩們流血、拼命都無法換回的結果,卻在狄公幫忙下,最終成功;狄仁傑到底哪邊的,顯而易見。

    這就是沉的住氣的狄仁傑。

  • 8 # 履和文化吧

    感謝題主的提問。我的觀點是:狄仁傑是最大的“保唐派”。

    與眾多“保唐派”不同,狄仁傑所採用的方法是中醫的“扶正祛邪”。政治家不簡單,能應對各方力量,能確保社會發展,能在運動中尋找轉機。狄仁傑就是這樣的“保唐派”。

    得民心者得天下。作為朝臣務必要為百姓生計考慮,這是任何人執政都離不開的基礎。狄仁傑從基層到高位,始終為李唐守護著執政根基。如,垂拱二年處理民族事務;垂拱四年,平定叛亂,特赦死囚;以及安撫百姓,保障農事等。

    提攜李唐後備力量。武周朝科舉制度進一步完善。狄仁傑藉機延攬人才,為恢復李唐積蓄力量。如,兩次舉薦張柬之,並強調其宰相之才。張柬之、相彥範、敬暉、竇懷仁、姚崇、李楷固等均被委以重任,朝中一派剛正廉潔之氣。

    對待武氏家族以及酷吏,他是剛柔相濟,技高一籌。他先是承認錯誤,待敵人放鬆警惕,他再借機翻案,給武則天寫下血書。同案7人因此獲救。一方面他剛直不阿,不畏權貴;一方面他又能順勢而為,以柔克剛。很多人就死在這裡,狄仁傑最聰明。

    他憑藉自己的才能和智慧贏得了武則天的信任甚至依賴。為了表彰狄仁傑的政績,武則天曾賜給他紫袍、龜帶,並親自在紫袍上寫下“敷政木,守清勤,升顯位,勵相臣”12個字。武則天稱之為“國老”,與狄公爭,武則天“每屈意從之”。因此,狄仁傑壯大了話語權,成為左右武則天及天下局勢的核心力量。

    最後一點,李唐宗親依賴狄仁傑保護和指路。698年,狄仁傑勸武則天立李顯為太子,李唐得以維繫。700年狄仁傑去世。705年,恰恰是狄仁傑所舉薦的張柬之等人與皇子一起向武則天逼宮。從此中宗李顯復位,大唐復歸正統。

    從恢復李唐全過程看,狄仁傑居功至偉,是最大的“保唐派”。

    #萌新作者進階計劃#

  • 9 # 歷史這點兒小細節

    狄仁傑既不是保唐派也不是守周派,他是聰明的忠君派,他效忠的是武則天,是整個天下,只不過他沒有歷史上的于謙那麼明顯,于謙是堅定的忠君派,他效忠的是以明朝帝王為首的天下派,狄仁傑確切來說也是如此,只不過他更高明。

    他的高明表現在既不忤逆武則天,也不與其他兩方勢力有密切的接觸,而是一心一意的向武則天表達自己的忠心,他的這種潛移默化最終打消武則天的顧慮,贏得武則天的真心尊重,武則天尊他為國老,不直呼其名。

    倆人有了這層關係,在決定帝國走向時,狄仁傑站在帝國角度考慮向武則天表達了自己的立場,會後欲以武三思為太子,以問宰相,眾莫敢對。仁杰曰:“臣觀天人未厭唐德。今欲繼統,非廬陵王莫可。”他的大概意思是天下畢竟是李氏建立的,現如今朝堂還有一批忠於李氏的,雖然武則天想立武氏後人為帝,但兩方勢力懸殊,一旦立武氏後人為帝,忠於李唐的必定反抗,如此必有隱患。

    之後狄仁傑又繼續勸諫武則天立自己的兒子為太子,表面上看狄仁傑此時偏向了保唐派,但竊以為狄仁傑的內在重點還是以穩天下為首要目標,只不過剛好立李氏能符合大多數人的希望。

  • 10 # 觀歷史品人心

    狄仁傑一生主要的成就就是勸立李氏,延續唐朝社稷。狄仁傑,出身太原狄氏 ,以明經及第,歷任汴州判佐、幷州法曹、大理寺丞、侍御史、度支郎中、寧州刺史、冬官侍郎、江南巡撫使、文昌右丞、豫復二州刺史、洛州司馬等職,以不畏權貴著稱。天授二年(691年)九月,升任宰相,擔任地官侍郎、同平章事,為酷吏來俊臣誣害,貶為彭澤縣令。營州之亂時,得到起復。神功元年(697年),擔任鸞臺侍郎、同平章事,遷納言。勇於犯顏直諫,力勸武則天覆立廬陵王李顯為太子,培植舉薦忠於唐朝的大臣進入朝廷,成為大唐社稷光復的重要支柱。可以明確的是,狄仁傑是保唐派。

  • 11 # 小龍女5505

    狄仁傑既是維持大唐江山的一代忠臣,為官清廉執法如山體恤百姓。也是支援武則天統治的大周宰相,一如既往忠心報國、效力君王盡忠職守。因此無論是大唐還是大周都是忠臣清官,上對得起社稷君王、下對得起天下百姓,因此深受一代女皇武則天器重尊敬還被尊稱為國老、賜他錦袍死還為他罷朝三天無比悲痛,也得百姓愛戴。

  • 12 # 明離子

    前言

    狄仁傑是地地道道的“保唐派”,而且是最聰明的保唐派。

    武則天是位優秀的政治家,傳承了貞觀盛世,而另一方面,對李唐子孫卻是極其殘忍的,面對擁護李唐子孫起義的事情,武則天從未手軟過,可以說手中沾滿了唐朝君臣的血。

    01 女皇晚年,規勸其讓位李氏

    人總有老的時候,武則天登基時就已經67歲了,經過了幾年大刀闊斧的改革,大周國力大增,同時一個棘手的問題卻讓她一直為難:立誰做儲君。

    武則天有兩個方案:傳給侄子武三思,讓武家繼續掌權;還有一個方案就是把皇位給兒子,恢復李唐天下。

    有一天,武則天做了一個夢,夢裡一隻大鸚鵡,兩翼全斷,她素來信神鬼之說,於是問狄仁傑該如何解夢,狄仁傑說:“鵡,即“武”也,兩翼就是您現在的兩個兒子:廬陵王和相王,夢中折斷兩翼的鸚鵡是暗示您只有啟用兩個兒子,您才能振翅高飛啊!”

    狄仁傑也看出了武則天想立武三思做太子的想法,又說:“先帝將皇位傳陛下,陛下卻有意要傳給外姓嗎?試問姑侄和母子哪個更近?立兒子為太子,陛下可以享受太廟,立了侄子呢,陛下指望他會讓自己姑姑享太廟嗎?”

    武則天這才下了決心,不久將廬陵王李顯招入宮中。

    02 暗中扶植復唐勢力

    狄仁傑在最後宦海生涯中除了繼續勤勉的理政,就是暗中扶植願意恢復李唐王朝的人才。

    武則天晚年也常拜託狄仁傑舉薦人才,這給了狄仁傑更多的便利。

    比如在他的舉薦下,張柬之成為宰相,此外崔玄暐、敬暉、桓彥範、袁恕己等人,都是由他舉薦上來的。

    武則天不知道,一個復唐集團正在狄仁傑的謀劃下漸漸壯大。

    終於在神龍元年,鳳閣侍郎張柬之、鸞臺侍郎崔玄暐、左羽林將軍敬暉、右羽林將軍桓彥範、司刑少卿袁恕己等人以狀告武則天男寵張易之、張昌宗謀反為由,率禁軍入宮殺死二張,而後包圍了武則天所在長生殿,逼迫其退位,將皇位讓於李顯。

    結語

    想要達到復唐這種事情,不是用強硬的手段就能達到的,狄仁傑是真正的做到了引而不發,等待時間,雖然沒有親自參與神龍之變,卻不得不說,他才是這場復唐之變的真正謀劃者。

  • 13 # 跪射俑

    狄仁傑實質上是"保唐派”,他力諫武則天不要傳位給侄兒,而是立兒子為太子;他推薦武則天任用張柬之等大臣,正是張柬之等人聯絡禁軍發動政變,使天下又成為李唐的天下了。

  • 14 # XKP北極熊

    狄仁傑是名睿智的保唐派,他不直接和武則天就親唐還是親武問題上對抗,但關鍵時刻他還是擁護李唐的。比如當武則天在立儲問題上猶豫不決時,他問武則天,“你百年之後,你的墓碑廟宇上會刻寫你兒子名字還是你侄子的名字呢”?最後武則天決定立自己兒子李顯為太子,最終還政於李唐。

  • 15 # 歷史神秘人

    狄仁傑是妥妥的保唐派,也是保唐派裡面最高明的,李唐能恢復狄仁傑是最大的功勞!

    武則天當皇帝初期那是心狠手辣無比,許多李氏子孫,包括武則天自己的兒子,女皇殺起來也從不手軟,那些心向李唐的舊臣也是殺的殺流放的流放,可以說李唐勢力幾乎被清空了!而狄仁傑很聰明,和武則天硬碰硬只會做無謂的犧牲,而且還牽連無辜的老百姓,不如以柔克剛,慢慢感化武則天才是好政策。狄仁傑加入武氏的朝廷裡,兢兢業業,乾的非常不錯,自己出色的工作贏得了武則天的信任,武則天稱他為國老,是國家的棟樑!贏得了武則天的信任後,狄仁傑開始規勸起武則天來!武則天到了晚年,自己也老了,皇位傳給誰就是個急迫的問題。武則天想傳給侄子武三思等武氏家族的人,這也是人之常情,畢竟兒子們總是反對她,讓她心煩!有一次武則天做夢,夢到一個鸚鵡在天空飛著飛著,突然兩支翅膀斷了了,鸚鵡立刻掉在了地上摔死了,武則天立刻被驚醒。武則天認為這個夢是凶兆,預示自己有生命危險,立刻召開狄仁傑詢問是怎麼回事!狄仁傑告訴女皇,鸚鵡就是女皇你啊,鳥中的“武”啊,而翅膀就是你兩個兒子李顯和李旦呢,翅膀是鳥的骨血化成的嘛,因為翅膀斷了鸚鵡就飛不起來摔死了,所以你要好好對待自己親生骨肉啊,只要翅膀沒有斷,親情沒有斷,鸚鵡就飛起來了,畜生都有舔犢之情,何況是人呢,女皇你還是把流放在房州的李顯放回京城,讓他在你眼前儘儘兒子的孝道吧!武則天被狄仁傑說服了,認為有道理,就決定讓李顯回到京城!

    李顯回到京城是李唐要恢復的重大進步,狄仁傑告訴李顯,女皇老了重感情,你要多多孝順母親,經常問候母親,多多親近,你才贏得女皇的歡心!李顯照做了,常常問候母親陪伴母親,武則天雖說對這個沒有多少能力的胖兒子不是很滿意,可對他的孝順還是很滿意的,他偏向武氏家族的心終於不那麼偏心了,你們雙方公平競爭就好,我沒有偏袒誰了!有一次武則天終於和狄仁傑談到傳位給誰的問題,是傳給兒子還是侄子呢!狄仁傑直接告訴他,當然是傳給兒子啦,傳給兒子,百年之後也會以母親的身份在宗廟享受後代祭拜的香火,傳給侄子,你就是外人,宗廟可沒有你份啊,說白了你是李唐的媳婦,是李家的人,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你進不了武家的宗廟享受不了香火,沒人記得你啊,多虧啊!武則天聽了,雖說沒有最終決定,可內心深處還是偏向自己的兒子的!狄仁傑知道女皇的心思,為了保險起見,利用自己是宰相的身份,提拔像張柬之等心向李唐的人才,把這些人才放到朝廷的關鍵職位上,武則天也同意狄仁傑那樣做,並沒有阻擋!

    後來的事大家都知道了,狄仁傑退休後,張柬之等人佔據了朝廷的重要職位,隨後發動“神龍政變”殺掉了武則天的男寵張宗昌等人,逼迫武則天退位,恢復李唐江山,李顯繼位當皇帝。可以說李唐能恢復,狄仁傑在前期做了大量的功夫,功勞最大啊,狄仁傑是妥妥的保唐派呢!

  • 16 # 濤說精彩歷史

    狄仁傑當然是保唐派,而且是最沉的住氣的保唐派、最睿智的保唐派。

    如果非要打個比方,非常像改革開放之前的鄧爺爺。

    一、最沉住氣的那個人

    自古成大事者,必須沉的住氣,譬如司馬懿,高平陵之變前被遷為閒職太傅;他將計就計,而後一舉成功。鄧爺爺更不必說,三起三落。

    與徐克電影《狄仁傑》年輕的形象不同,真實的狄仁傑直到47歲時才在中央為官。在此之前,其才能幾乎不被當權者所知。

    按照今天35歲的“老人”標準,狄人傑進入中樞為官非常晚了;但誰也不能想到,此後23年,狄仁傑老而彌堅,為大唐、武周屢立功勳,直至死於任上。

    (命案發生,狄仁傑安心讀書)

    據正史,狄仁傑從小就比別的孩童沉著冷靜。一次門人中有被殺害,吏人就命案盤問,眾人都辯解答對。唯有狄仁傑讀書不放下,小吏責備他,他回答說“:正在書卷中與聖賢對話,哪有空閒同時與俗吏說話呢?”

    《新唐書》卷巧載狄仁傑“為兒時,門人有被害者,吏就潔,眾爭辨對,仁杰誦書不置,吏讓之,答曰`黃卷中方與聖賢對,何暇偶俗吏語耶”。

    這真是刀架脖子,都能面不改色心不跳。

    二、火山口的職位

    公元677年,狄仁傑升任大理寺寺丞,相當於今天的最高法院。

    在武則天稱帝前的政治手腕下,這可是一個火山口職位:女皇任用權謀,儘可能打擊政敵,位高權重如長孫無忌(凌煙閣之首,659年自縊)、褚遂良(659年被貶)都不能避免,李唐宗室,也是大肆屠戮,斬早除根。

    而狄仁傑卻保持沉著冷靜的風格,做出了匪夷所思的政績:他在一年內判決大量積壓案件,涉及一萬七千人,卻無一人冤訴。

    (狄仁傑)

    平均一天處理46.5件案件。

    若不是正史記載,高宗、武后那樣微妙的政局下,我斷然不敢相信。

    《舊唐書·狄仁傑傳》:仁杰,儀鳳中為大理丞,週歲斷滯獄一萬七千人,無冤訴者。

    任他風吹雨大,我自巋然不動;任他局面混亂,我自愛惜百姓。

    無論任何局面,當官,最重要的是為百姓做主,狄仁傑做到了。

    後面的故事更加精彩。

    三、酷吏政治下,唯有狄公看出了女皇的心事

    公元686年,政績卓著的狄仁傑也要被貶官放逐;691年,狄仁傑憑政績又回中樞,任宰相;但692年,62歲的狄仁傑被武則天當紅酷吏來俊臣汙衊謀反。

    皇權時代,這可是十惡不赦的大罪,後世的免死金牌都不能免。狄仁傑的好運看似到頭了。

    監獄中,面對唐律可能致死的拷打,死囚狄仁傑當庭認罪,麻痺對手;而後在獄中讓兒子狄光遠偷偷拿下伸冤帛書,親自交給皇帝武則天,終於大冤得血。

    承擔一時天大的謀逆罪名,而後絕地反擊,獲得一世的英名,這就是在狄仁傑絕境中沉著與智慧。

    更精彩的故事在後面。

    (擔任宰相的狄仁傑)

    狄仁傑出獄後,不懼中樞局面的複雜,依然不誤工作:

    萬歲通天元年(696年),退契丹:契丹首領孫萬榮作亂,攻陷冀州,河北大亂,狄仁傑到任,讓百姓生產耕作,敵軍不戰而退。

    神功元年(697年),狄仁傑再次拜相,繼續幹實事、愛百姓:維護大周江山,實際上也是維護大唐江山。

    聖曆元年(698年),突厥南下騷擾河北,劫掠百姓萬餘人。狄仁傑再次奉命維護北方安定,雖未追上突厥,但作為宰相安定人心,繼續維護了邊疆穩定。

    最精彩的故事來了。

    政治是妥協的藝術。晚年的武則天,幹掉絕大多數政敵,卻在立儲的問題上猶豫不決。雖然大兒子李弘、二兒子李賢年紀輕輕離奇死亡,但是三兒子李旦、四兒子李顯卻被女皇放過。

    她不知道該立兒子,還是侄子武承嗣、武三思,還是兒子李旦。

    如著名的“武則天除罪金簡”以及“無字碑”一樣,強硬了大半輩子的武則天內心複雜,這實際是對唐王朝的妥協。

    (武則天除罪金簡)

    狄仁傑好像穿越一般,看出了女皇的心事,留下了歷史著名的那段勸諫:

    “姑侄之於母子,哪個比較親近?陛下立兒子,那麼千秋萬歲後,會在太廟中作為祖先祭拜;立侄子,那麼從未聽說侄子當了天子,把姑姑供奉在太廟。”

    《資治通鑑》:“陛下立子,則千秋萬歲後,配食太廟,承繼無窮;立侄,則未聞侄為天子而祔姑於廟者也。”

    沉的住氣的狄仁傑,終於在最關鍵的時刻表明瞭自己態度。如果他終於武周,作為丞相的他該幫著武承嗣、武三思,或者起碼不表態;最後卻搬出了一個無法拒絕的宗法理論,擁立了大唐太子。

    無數前輩們流血、拼命都無法換回的結果,卻在狄公幫忙下,最終成功;狄仁傑到底哪邊的,顯而易見。

    這就是沉的住氣的狄仁傑。

  • 17 # 履和文化吧

    感謝題主的提問。我的觀點是:狄仁傑是最大的“保唐派”。

    與眾多“保唐派”不同,狄仁傑所採用的方法是中醫的“扶正祛邪”。政治家不簡單,能應對各方力量,能確保社會發展,能在運動中尋找轉機。狄仁傑就是這樣的“保唐派”。

    得民心者得天下。作為朝臣務必要為百姓生計考慮,這是任何人執政都離不開的基礎。狄仁傑從基層到高位,始終為李唐守護著執政根基。如,垂拱二年處理民族事務;垂拱四年,平定叛亂,特赦死囚;以及安撫百姓,保障農事等。

    提攜李唐後備力量。武周朝科舉制度進一步完善。狄仁傑藉機延攬人才,為恢復李唐積蓄力量。如,兩次舉薦張柬之,並強調其宰相之才。張柬之、相彥範、敬暉、竇懷仁、姚崇、李楷固等均被委以重任,朝中一派剛正廉潔之氣。

    對待武氏家族以及酷吏,他是剛柔相濟,技高一籌。他先是承認錯誤,待敵人放鬆警惕,他再借機翻案,給武則天寫下血書。同案7人因此獲救。一方面他剛直不阿,不畏權貴;一方面他又能順勢而為,以柔克剛。很多人就死在這裡,狄仁傑最聰明。

    他憑藉自己的才能和智慧贏得了武則天的信任甚至依賴。為了表彰狄仁傑的政績,武則天曾賜給他紫袍、龜帶,並親自在紫袍上寫下“敷政木,守清勤,升顯位,勵相臣”12個字。武則天稱之為“國老”,與狄公爭,武則天“每屈意從之”。因此,狄仁傑壯大了話語權,成為左右武則天及天下局勢的核心力量。

    最後一點,李唐宗親依賴狄仁傑保護和指路。698年,狄仁傑勸武則天立李顯為太子,李唐得以維繫。700年狄仁傑去世。705年,恰恰是狄仁傑所舉薦的張柬之等人與皇子一起向武則天逼宮。從此中宗李顯復位,大唐復歸正統。

    從恢復李唐全過程看,狄仁傑居功至偉,是最大的“保唐派”。

    #萌新作者進階計劃#

  • 18 # 歷史這點兒小細節

    狄仁傑既不是保唐派也不是守周派,他是聰明的忠君派,他效忠的是武則天,是整個天下,只不過他沒有歷史上的于謙那麼明顯,于謙是堅定的忠君派,他效忠的是以明朝帝王為首的天下派,狄仁傑確切來說也是如此,只不過他更高明。

    他的高明表現在既不忤逆武則天,也不與其他兩方勢力有密切的接觸,而是一心一意的向武則天表達自己的忠心,他的這種潛移默化最終打消武則天的顧慮,贏得武則天的真心尊重,武則天尊他為國老,不直呼其名。

    倆人有了這層關係,在決定帝國走向時,狄仁傑站在帝國角度考慮向武則天表達了自己的立場,會後欲以武三思為太子,以問宰相,眾莫敢對。仁杰曰:“臣觀天人未厭唐德。今欲繼統,非廬陵王莫可。”他的大概意思是天下畢竟是李氏建立的,現如今朝堂還有一批忠於李氏的,雖然武則天想立武氏後人為帝,但兩方勢力懸殊,一旦立武氏後人為帝,忠於李唐的必定反抗,如此必有隱患。

    之後狄仁傑又繼續勸諫武則天立自己的兒子為太子,表面上看狄仁傑此時偏向了保唐派,但竊以為狄仁傑的內在重點還是以穩天下為首要目標,只不過剛好立李氏能符合大多數人的希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村上春樹為什麼拿不到諾貝爾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