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保定小楊
-
2 # ljbf劉金榜
論道凌雲閣:我劉金榜的回答是,秦半兩22cm的市場流通價,己經過千,秦始皇書同文車同軌。讓李斯用秦小篆統一六國文字,秦半兩錢文是丞相李斯所書,就其藝術性比其半兩錢的價值高許多。又因秦半兩出土量大,所以市場流通價值不高,上世紀八十年代一枚秦半兩十元以上百元以下,就能收藏到不錯精品,由於現在收藏大眾的加入,僧多粥少,又物以稀為貴的習慣,所以一枚品相好的秦半兩早己過千,如果有如上海收藏大鱷劉益謙加入大拍競買,在大拍賣會上秦半兩必將萬元起伯,上十萬甚至上百萬元人民幣成交,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綜上所述,秦半兩必將成為收藏大家追逐的一匹黑馬!這是本尊劉金榜的見解,歡迎大家討論,謝謝老鐵粉絲們對劉金榜的關注!公元2020年陰曆三月二十四丑時風雷雨夜,凌雲閣主人劉金榜,道號劉圓周靈一子書於樂善堂。
-
3 # 踏雪尋梅285996958
戰國秦錢,多隨軍事而流佈,與六國商用流通者絕少,故多發現於秦軍經略六國之通路。故錢重而流佈範圍甚小。錢型多為大錢(錢徑在3釐米以上)。
秦統一貨幣時,中央也曾鑄造過“重如其文”的半兩錢。這種錢的特徵是錢徑稍大(在3.3釐米以上),錢肉較早期稍薄,重8g左右。隨著國勢由盛轉衰,出於市場商品流通的需要,錢幣亦隨之縮小而減重。至秦後期錢型變小,錢徑多在3釐米以下,重約3-4克。
漢高祖得天下(公元前206年),戰亂初定,社會經濟亟待恢復,故雖承秦制仍用半兩錢,但卻以秦錢重難用,更令民鑄莢錢,使民放鑄。引發物價暴漲,貨幣惡性貶值,至呂后二年(公元前186年秦朝半兩與戰國時期半兩面文相同,錢型基本無變化,鑄造工藝有改進。私鑄錢往往摻雜其間,有時不易辨別。官錢往往經過加工,面文篆書多取方折,字型端整,筆畫粗細均勻。陝西、內蒙古、湖北等地秦朝墓葬和窖藏出土的秦朝半兩錢,依其大小重量約可分為三種:第一種錢徑3釐米以上,與戰國半兩普通錢大小近似,鑄行於秦朝早期。第二種錢體縮小,錢徑3釐米以下,多在2.7—2.8釐米左右,鑄行於秦朝晚期。第三種為劣質小錢,有所謂“莢錢”者,指漢初榆莢狀小錢,有特定時間及含義,重量在3克以下,甚至1g克多。
“秦半兩”的出現,標誌著秦始皇在貨幣上的大一統,還標誌著中國古代錢幣的初步成熟,是中國貨幣發展過程中的一個里程碑,並影響到相鄰國家和地區,具有非凡的歷史意義。“秦半兩”奠定“圓形方孔”的古錢幣造型。“圓形方孔”錢幣成為古代中國貨幣的基本形式,貫穿中國封建社會,沿用了兩千多年。
“秦半兩”青銅幣以“圓形方孔”為貨幣造型,方孔代表地方,外圓代表天圓,“圓形方孔”即象徵著古代天圓地方的宇宙觀(這是一種普遍容易接受的觀點。但也有人認為,圓形方孔是生產、加工的需要,是便於攜帶、流通和儲藏的需要,在不斷的實踐中形成的較為科學的制式)。青銅幣上的“半兩”二字為小篆文字,是由秦國著名的李斯所題寫;它表示每枚重為當時的半兩(即十二銖),故稱“半兩錢”。
《史記 平準書 索隱》引《古今注》:秦錢半兩,徑一寸二分,重十二銖。今見秦半兩錢大小輕重不一,錢徑一般3.2-3.4釐米,重8克左右。錢文突起而狹長,略具弧形。無內外郭,背平素。有重過10克以上,甚至重達20多克的,或說即《索隱》所載的當百錢。
綜上所述,直徑22mm的應該是漢半兩。秦半兩因品相不同,規格不同,價格也差別很大,根據今年拍賣情況,一般品相的在300至1000元不等,品相好的特殊版別拍賣價格在一萬多元。
-
4 # 頑主ms63
秦半兩也不是光看直徑,也要看重量品相和鏽色等等來衡量價值,,秦半直徑22的如真品相又極美約在一百元左右。
秦半兩分為先秦半兩和車同軌書同文統一度量衡後按標準化生產的秦半兩,先秦半兩誕生在壯懷激烈開疆拓土的老秦認時代,一般厚薄不一,方孔不方,有的甚至為圓孔;錢徑較大而厚重,面文半兩二字為鑄錢工匠所為,因此大小不一,半字下橫與兩字上橫較短,兩字常見長人兩。先秦半兩厚重粗獷字型率意縱情,書寫放逸天成用筆恣肆,揮灑自如。人字兩如高山般聳立,雄健渾厚豪氣逼人,頗具時代特徵。
圖二為朋友的圖片,為統一度量衡後標準的秦半兩,直徑31,重6.2克左右相傳為李斯所書。
秦半兩,是秦統一全國後全國流通行用的標註化錢幣,鑄期約為前221年至前206年。相傳秦半兩錢文出自李斯之手,玉箸體篆書、氣韻飛動、纖細有力、揮灑靈動,創業期間的壯懷激烈開疆拓土豪氣讓位於安於現狀規規矩矩,也頗具時代特徵。
相比較而言,先秦半兩粗放原始,秦半兩精緻輕薄減重不少,秦半兩厚實不圓,秦半兩平整成園,先秦半兩字型灑脫,秦半兩字型規整等等~
回覆列表
秦統一六國之前,各國錢幣的形狀不一,如鏟幣、刀幣、環錢等,且只能在各自統轄的範圍內流通;秦始皇在統一六國後,確定統一法律、度量衡、貨幣和文字,廢止了戰國後期六國舊錢,在戰國秦半兩錢的基礎上加以改進,圓形方孔的秦半兩錢在全國通行,結束了中國古代貨幣形狀各異、重量懸殊的雜亂狀態。
秦始皇承襲先王舊業,仍用半兩錢。秦統一貨幣時,中央也曾鑄造過“重如其文”的半兩錢。這種錢的特徵是錢徑稍大(在3.3釐米以上),錢肉較早期稍薄,重8g左右。
隨著國勢由盛轉衰,出於市場商品流通的需要,錢幣亦隨之縮小而減重。至秦後期錢型變小,錢徑多在3釐米以下,重約3-4克。
漢高祖得天下(公元前206年),戰亂初定,社會經濟亟待恢復,故雖承秦制仍用半兩錢,但卻以秦錢重難用,更令民鑄莢錢,使民放鑄。引發物價暴漲,貨幣惡性貶值,至呂后二年(公元前186年),又恢復八銖錢,其後又屢屢改制,雖面文為“半兩”,而各大小輕重無常。
秦朝半兩與戰國時期半兩面文相同,錢型基本無變化,鑄造工藝有改進。私鑄錢往往摻雜其間,有時不易辨別。官錢往往經過加工,面文篆書多取方折,字型端整,筆畫粗細均勻。陝西、內蒙古、湖北等地秦朝墓葬和窖藏出土的秦朝半兩錢,依其大小重量約可分為三種:第一種錢徑3釐米以上,與戰國半兩普通錢大小近似,鑄行於秦朝早期。第二種錢體縮小,錢徑3釐米以下,多在2.7—2.8釐米左右,鑄行於秦朝晚期。第三種為劣質小錢,有所謂“莢錢”者,指漢初榆莢狀小錢,有特定時間及含義,重量在3克以下,甚至1g克多。
戰半,秦半,漢半個有不同之處,目前價格較高的為秦半,依你說的情況來看還是漢半可能性大,價格不高,存世量大,具體價格看品相一般來講十來塊錢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