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新消費研究員
-
2 # 品牌管理蔡丹紅教授
如果你能理解當代零售的本質已經轉化到社交+娛樂的交易,當代的市場已經進入多元化去中心、去權威的市場,那你就有無畏的精神了。只要你能夠真正的為你的顧客群體創造他們所在乎的價值,只要你能在情感上真正的打動他們,讓他們充分的信任你你也你就有你的市場。
另一方面,高度裂變的市場,催生了現有的零售巨頭轉為平臺。中小的零售企業,就是這些平臺上的服務者參與者。中小零售企業應將這些平臺轉化為自己的背景,大的環境,與它形成一種生態的連結,自然就能找到出路。
-
3 # 小漁的創業信條
首先你的做法是非常正確的,做生活化的社群門店是大勢所趨,中型超市一定會在未來越來越少。
然後分析一下,在下沉市場中的商超應該如何轉型?
下沉市場的消費潛力正在被啟用巨頭開始佈局下沉市場是必然的結果,這個趨勢會越來越強。作為整個行業來說,不一定是壞事。
這些巨頭帶來了新的理念,新的經營方式,都會極大的刺激消費市場,會把整個蛋糕做大。下沉市場並不是一個存量市場,它其實是一個增量市場。
3-6線小城市的消費慾望被壓抑的太久,就算巨頭不去下沉市場,這些消費者一樣會去臨近的省會或者大城市消費。巨頭只是把這個消費場景拉到更近的而已。
舉個例子,以前小城市一般都是一家老舊的電影院,播放的片子也是非常沒有吸引力的。
大家應該都有一個感受,小城市的電影院越來越多,越來越豪華,片子播放也跟上了大城市的檔期。
但是看電影的人有減少嗎?相反是越來越多,生意越來越好,這就是下沉市場的消費被啟用。
所以不要對巨頭進入商超行業感到牴觸,他們只是幫你在啟用市場,你的生意不好,是因為產品、服務、供應鏈都已經落後。
中小型超市繼續下沉到社群如題中所說,高階客戶都被巨頭搶走了,那是因為別人提供了更新鮮的海鮮,更好吃的水果,更完整的產品線。
中小超市完全不用跟巨頭去硬拼,因為確實沒有任何優勢。但是可以繼續下沉,直接開社群店。
社群小店的特點就是快捷方便,再閒的人也不會為了買幾袋零食,幾塊豬肉而跑到幾公里外的大商超排上半個小時的隊。
如果要做連鎖便利店的話,一定要建立好自己的供應鏈體系。當你的供應鏈完備,服務更專業,市場銷路開啟後,損耗的問題自然會迎刃而解。
-
4 # 莫問前程0678
得民心者得天下。老百姓並不會太在意賣場的大與小。而在乎是否人性化和價格的問題。特別是你說提到的老年人,他們沒有了工作和收入只有一點退休金。所以他們用的比較節約對價格是更敏感。隨著老齡化越來越嚴重,這一群體會不斷變大。所以最核心的問題還是價格問題。建好渠道降低成本。能把握好這個核心,即是在打的競爭也能在市場中佔有一席之地。
-
5 # 靈獸山
零售巨頭佈局下沉市場其實早已開始,現在遇到的問題多年前在一二線城市早已有之,這本就是品牌大賣場拓展的趨勢。透過題主的論述,可以說選擇生鮮超市做為發展方向是十分明智的。
做為地區性中小型零售企業,在供應鏈、標準化、運營等綜合能力上是很難與這些巨頭競爭的,如果早期沒有做到地區很大市場份額,唯一的出路就是差異化競爭。
在差異化戰略的基礎上,運用新零售和社交裂變佈局社群商業,從而確立市場競爭優勢。社群商業恰恰是目前零售巨頭無暇顧及之領域。
一、走差異化競爭與細分市場並行之路,放棄無優勢領域,把握新的消費需求成本領先戰略明顯是行不通了,如果走這條路只會被零售巨頭拖垮。那就走差異化戰略,避開巨頭們廝殺的領域。
零售巨頭是大賣場業態,一般是輻射商圈3-5公里範疇,是一次購足的量販模式。大賣場又是全品類業態,動輒數萬種單品完全能夠滿足消費者需求。
不過從當今趨勢來看,大賣場內很多業態都在細分化,母嬰店、美妝店、生鮮超市、水果店、日用品店等,都是從中分離出來的。另外,線上電商平臺也分流了更多的消費群體。
從差異化競爭來考慮,可以有兩種選擇,社群超市和生鮮超市,這兩個雖然都是超市,但性質不同。
生鮮超市最貼近民生消費,除了果蔬、大肉、水產、麵點和熟食五大類別,還包括了糧油調味。也更加專業和細分,對採購、損耗、標準化等運營能力要求很高,未來發展必須走連鎖化才能提高議價能力。
社群超市品類齊全,一般能滿足一公里社群商圈消費需求。社群超市在本質上與零售巨頭是錯位的,巨頭是區域輻射,社群超市是基於社群。
從100萬人口城市規模來看,生鮮超市和社群超市都有機會,生鮮超市更加專一,對運營要求高,現在團隊是否具有一步到位的能力不好說。社群超市也可以避開巨頭商圈,專心服務社群消費,而社群超市是包含生鮮的。
個人感覺兩種模式可以並行一段時間再看,因為巨頭還沒有完全進入,放棄中型超市或者社群超市言之過早,相當於放棄了大部分能力。總的來說即是差異化,又是細分化。
二、下沉社群商業完成門店佈局,形成自身競爭優勢並建立護城河無論生鮮超市還是社群超市都需要走社群商業之路。社群化是商業趨勢,消費習慣的改變讓人們更喜歡便利性和體驗感。
社群商業比零售巨頭對居民更有吸引力,因為更方便更為熟悉,生鮮超市和社群超市更貼近居民社群。
社群商業市場很大,每個城市都有很多居民區,如果差異化業態模式和標準建立得很好,可以在多處社群開設連鎖店。
在差異化細分市場和下沉社群同步推進過程中,自身能力不斷提升,規模化等優勢就會逐步顯現,競爭優勢將形成護城河。
零售巨頭的定位,雖然也會針對社群進行營銷,但效果不會像以前了。
三、完成新零售思維升級,將社群商業、社群營銷、社交裂變與線下實體店打通傳統超市模式競爭力不足,零售巨頭目前也與電商巨頭聯合,實現新零售賦能,比如大潤發和阿里,沃爾瑪和京東到家。差異化和社群化,都是一種戰略選擇,但最終能不能生存發展,考驗的是精細化運營能力。
超市業態需要線上線下融合,實體店的商品和服務、體驗與便利都是基本功能,需要更加完善。現今的商業,社群是繞不過去的。
社群商業比零售巨頭更便於建立社群,透過社群營銷和社交裂變,植入社交電商等,實現平效提高。
四、綜述差異化戰略避開零售巨頭衝擊,下沉社群是新的需求市場,新零售升級是運營能力的突破。三點結合在一起,才能走出中小零售企業的新路。
目前面對的困局是高線城市已經經歷過的,雖然很多實體超市目前並不好過,但核心問題並不是零售巨頭的衝擊,而是自身系統性思維以及運營能力的問題。
回覆列表
ITM模式創始人說過,電商基因決定了下沉,決定了做低端市場,農村大集。實體則相反,實體店越下沉死的越快!網際網路流量思維即將過去,電商除了那幾個寡頭企業現在也是不賺錢,我反而看好未來實體店的轉型升級,比如像山東的ITM模式下運營的衣品店。
衣品店是一個新業態,新職業,新行業,ITM衣品店的品牌SOFIA(索妃雅)將傳統販售式服裝專賣店的業務、經營模組、理念、管理構架變革轉型和升級,並推出一系列專業的衣品管控服務後,其老會員顧客接受率能達80%以上,且去普通服裝店消費意願降低了50%,會員滿意度達100%,復購率95%以上,退貨率為零,為實體店利潤率提高了80%。
2020年及未來十年,如果傳統服裝店(含線上線下)還只停留在賣貨銷售,靠賣量來賺取貨品利潤,只有關店和關店前的垂死掙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