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十八線mama

    寶寶的心臟搏動沒有成人有力,心臟力量弱,血壓低,所以血液到不了手腳部分,所以冬天寶寶手腳容易發涼,但是這不代表寶寶需要多穿衣服,因為他的新陳代謝比成人快的多,不怕冷,反而要比成人少穿衣服,一般應該以孩子後頸部溫度為準。

  • 2 # 天津桐竹麻麻

    冬天常有家長疑惑,穿得圓鼓鼓的寶寶手腳卻還是冰涼冰涼的,難道還穿得不夠多嗎?寶寶為什麼手腳冰涼呢?有什麼辦法可以讓寶寶手腳溫暖起來呢?

    手腳冰涼非小事

    手腳冰涼的孩子體質較弱,陽氣虛,只要一不小心著涼就會生病。陽氣虛引起手腳冰涼的孩子抵抗力較差,很容易反覆生病。特別在冬季,容易寒邪入體,導致孩子患上上呼吸道感染、肺炎等呼吸道疾病,還有可能患上感染性、免疫性疾病等。

    另外,如果冬天寶寶的小手被凍之後,有可能生出凍瘡等其他面板問題。

    體虛的寶寶易手腳冰涼

    進入冬季,手腳冰冷的主要原因是因為自律神經的功能調節不順暢、血管變細引起的。加上腳趾、膝蓋、肩膀、手指等都是運動較多的關節部位,脂肪少,熱度容易散失,血管也較少,更容易感到發冷,手腳冰涼,怎麼捂都捂不暖。低血糖或低血壓等情況都易產生手腳冰涼。

    不過,專家指出,除非是系統性疾病引起的手腳涼,否則不能算是疾病。如果家中的寶寶在冬季手腳冰涼,家長們在日常生活和飲食中注意調節,即可改善這種狀況。

    手腳冰涼的寶寶多補鐵

    手腳涼多是由於末梢迴圈差所致,常見於體虛或貧血的寶寶。因而冬季除了做好保暖外,還需要從飲食上調節,經常吃含鐵元素豐富的食物,如蛋黃、瘦肉、牛羊肉、魚、動物肝臟、動物血製品、大豆、菠菜、韭菜、黑木耳、香菇等等,同時注意葷素搭配可以增加鐵的吸收。6個月-3歲的寶寶是缺鐵性貧血的高發階段,因此要注意定期體檢,如果確診貧血,要及時服用適合寶寶補鐵用的體恆健牌鐵之緣片,更好的促進鐵質吸收,保證寶寶體內的鐵微量元素需求,以免延誤病情。

    除了鐵元素外,還需要注意寶寶攝入足夠的維生素A,因為最新的研究表明,維生素A缺乏與貧血密切相關;此外,要讓孩子多吃促進血液迴圈的食物,如芝麻、菠菜、花生、豆腐、新鮮魚類、大蒜、青蔥、辣椒、咖哩。要有的放矢地食用一些滋陰潛陽、熱量較高的膳食,同時也要多吃新鮮蔬菜以避免維生素的缺乏。北方冬季寒冷,可酌補溫熱的食品,如牛、羊、狗肉等。在煲湯或燉肉時可加入黃芪,既不影響味道,又可補氣固表。

    冬天裡也要有好習慣

    在生活習慣上,可以讓寶寶常喝水,增加活動量,常用熱水泡腳,這些都可以促進四肢血液迴圈。同時,儘量讓孩子適當參加冬季鍛鍊,提高孩子的抗寒能力和適應能力,不要把孩子包得太暖了。

    防治手腳冰涼絕招

    “陽池”這個名字意味著囤聚太陽的熱量,而經常按摩身上的陽池穴,也可以幫助暖身。陽池穴在人手背的手腕上,位置正好在手背間骨的集合部位。尋找的方法是,先將手背往上翹,在手腕上會出現幾道皺褶,在靠近手背那一側的皺褶上按壓,在中心處會找到一個壓痛點,這個點就是陽池穴了。陽池穴是支配全身血液迴圈及荷爾蒙分泌的重要穴位。只要刺激這一穴位,便可迅速暢通血液迴圈,溫和身體。

    刺激陽池穴,要慢慢地進行,時間要長,力度要緩。最好是兩手齊用,先以一隻手的中指按壓另一手的陽池穴,再換過來用另一隻手的中指按壓這隻手上的陽池穴。這種姿勢可以自然地使力量由中指傳到陽池穴內。一般只要堅持刺激陽池穴,便可不為冬天的來臨而發愁。

    另外按揉湧泉穴、勞宮穴、氣衝穴,拍打腎俞穴都有一定的作用。

  • 3 # Phoebecl

    事實上孩子手腳發涼是最正常的現象,如果他們的手腳發熱,這反而證明穿的過多了。

    小朋友處在人生中成長最快速,新陳代謝最快的階段。無論是從心跳還是呼吸頻率上,都接近成人的兩倍。而熱量是和新陳代謝速度相關的,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總說,小朋友不怕冷,只怕捂。因為孩子會產生大量的熱量,一旦捂太多,熱量散發不出去,輕則出汗長痱子,重則出現中暑或者其他熱病。

    小朋友的血壓比成人低很多,大部分高壓只有80左右。因為小朋友心臟力量弱,血壓低,所以手腳的血液供給比較少,這才是手腳發涼的原因。只要不是導致凍傷那種級別的寒冷,都不會對身體有不良影響。

    需要再提出的一點是:手腳發涼是動物很自然的抵禦寒冷的方法,散熱的速度取決於人體和環境的溫度差,手腳越熱,散熱越快,在冬天手腳太熱反而會更快的失去熱量,這和保暖反而是相反的。大部分恆溫動物都會在寒冷環境下,減少面板等部分的血液供給,把寶貴的熱量留給心肺等核心器官,也是同樣的道理。

    無論是在冬天還是夏天,孩子手腳體溫低都是正常的生理現象,只是因為孩子本身心臟力量弱,血壓低所導致的,和孩子冷不冷沒有直接的關係。瞭解孩子的冷熱情況,應該摸孩子的後背或者前胸這些軀幹部位:溫熱但沒出汗,就是最恰當的。而當孩子手腳發熱的時候,這反而意味著你給孩子穿多了,應該適度減少衣服。

  • 4 # 美羊羊嘛嘛

    我體質弱,所以一到冬天就手腳冰涼。相信孩子也是這樣的。手腳冰涼的孩子總是讓人很擔心,感覺其體質較弱,陽氣虛,只要一不小心著涼就會生病。手腳冰涼的孩子抵抗力較弱,很容易反覆生病。

    父母要讓寶寶多喝熱水,可以選擇天氣晴朗帶寶寶出去運動運動,增強體質,提高孩子的抗寒能力。

  • 5 # 紅兒2551592369

    有的家長髮現,冬季寶寶常常會手腳冰涼,明明已經穿很多衣服了,為什麼寶寶還會手腳冰涼呢?

      體虛寶寶容易手腳冰涼

     進入冬季,手腳冰冷的主要原因是因為自律神經的功能調節不順暢,血管變細引起。加上腳趾、膝蓋、肩膀、手指等都是運動較多的關節部位,脂肪少,熱度容易散失,血管也較少,更容易感到發冷。手腳冰涼,怎麼捂都捂不暖。低血糖或低血壓等情況都易產生手腳冰涼。除非是系統性疾病引起的手腳涼,否則不能算是疾病。

    寶寶手腳冰涼應注意多補鐵

      手腳涼多是由於末梢迴圈差所致,常見於體虛或貧血的寶寶。因而冬季除了做好保暖外,可以從飲食上調節,經常吃含鐵元素豐富的食物,如蛋黃、瘦肉、牛羊肉、魚、動物肝臟、動物血製品、大豆、菠菜、韭菜、黑木耳、香菇等等,同時注意葷素搭配可以增加鐵的吸收。

      要讓孩子多吃促進血液迴圈的食物,如芝麻、菠菜、花生、豆腐、新鮮魚類、大蒜、青蔥、辣椒、咖哩。要有的放矢地食用一些滋陰潛陽、熱量較高的膳食,同時也要多吃新鮮蔬菜以避免維生素的缺乏。北方冬季寒冷,可酌補溫熱的食品,如牛、羊、狗肉等;在煲湯或燉肉時可加入黃芪,既不影響味道,又可補氣固表。

      此外,從生活習慣上,可以讓寶寶常喝水,增加活動量,常用熱水泡腳,這些都可以促進四肢血液迴圈。讓孩子適當參加冬季鍛鍊,提高孩子的抗寒能力和適應能力,不要把孩子包得太暖了。

  • 6 # 艾美麗她媽

    正常情況下寶貝穿的夠保暖的話,手腳是溫熱的,如果出現手腳冰涼的情況,大多數是孩子的身體狀況出了問題。孩子的身體一般都是陽性的,熱量很足,如果脾胃虛弱就會出現體質虛弱的情況,從而導致手腳涼。建議帶孩子檢查一下身體,對症下藥。

  • 7 # 羽媽幸福成長記

    遇到這樣的情況家長不用擔心哦。冬天寶寶手腳冰涼是因為寶寶身體沒有發育完全,末梢神經發育不完善,對體溫的調節能力較差所致。

    因為寶寶小不會表達,特別冬天氣溫低,所以我們往往很緊張,孩子是否冷,總是不自覺的給孩子穿一件又穿一件。

    其實我們要判斷孩子冷不冷,不能透過手腳去判斷,而應該觸控脖頸下方背部位置有沒有出汗。若是出汗就應該適當減少衣物,而溫熱是最舒適的狀態。孩子新陳代謝快,一般情況下可以根據父母穿衣物的多少給孩子多穿一件就可以了。

    有句俗話,小兒安三分飢和寒。所以孩子不用捂太多,穿太厚出汗多,衣服溼透透反倒容易感冒。周邊有個朋友家孩子就是這樣的情況,父母總擔心孩子冷,一層又一層的穿,孩子的汗都沒有落過,頭髮也是溼溼的,摸後背總是一層水。可就是這樣父母也沒有給孩子換衣服,於是孩子三天兩頭的感冒吃藥。而同時我家孩子比她家穿的少的多,卻也沒有被凍到生病。

    要知道孩子們穿衣還要方便活動,因為他們動起來就停不下來,根本不覺得冷。父母還是要摸孩子後背判斷孩子的冷熱,根據具體情況增加減少衣物。如果摸手腳判斷,等手腳熱的時候一定是已經熱的內衣都溼透了。

  • 8 # 光芒四濺的暱稱

    冬天寶寶手腳涼涼的,可不只因衣服沒穿暖,這三個原因爸媽要知道

    天氣越來越冷,操心的老母親們開始為孩子的穿衣問題而犯愁。放眼望去,小區的寶寶們穿的衣服也是五花八門,有的寶寶還是毛衣加個薄外套,有的寶寶已經穿上了厚厚的大棉襖。

    路遇一位寶媽,吃力地抱著孩子,跟我吐槽:“這天是越來越冷了,每次外婆總說摸摸孩子的手,說有點涼,趕緊再給加件衣服,凍感冒了很麻煩。孩子穿的像只熊,每次我抱著他出門,累的跟狗似的,光衣服就好幾斤重了。”

    之前也有位媽媽跟我說:“每次溫度稍降,我就第一時間給娃做上了保暖措施,人家穿兩件,我基本都給他穿三件,確保他全身上下暖暖的,可為什麼還是老是感冒呢?”

    很多人都習慣地透過摸孩子的手腳來判斷穿的衣服夠不夠,如果手腳涼,那肯定就是因為衣服沒穿夠,趕緊再補一件。

    其實,寶寶手腳涼,並不只是因為衣服穿不夠,過度而寶寶加衣,反而對寶寶不利。

    過度加衣不可取

    過度加衣服可能引起面板問題

    記得我家大寶剛出生的時候是個夏天,外婆覺得寶寶從肚子剛出來,那肯定是怕熱的。即使在夏天也給寶寶包了個棉被。結果寶寶一直哼哼唧唧,後來開啟衣服一看已經起了一身的痱子。

    寶寶穿的過多,容易出汗,沒有及時做好清潔工作,就很容易讓寶寶產生面板問題。

    過度加衣服可能導致捂熱綜合徵

    捂熱綜合徵,又稱“嬰兒蒙被缺氧綜合徵”,是由於過度保暖、捂悶過久引起嬰兒高熱、缺氧、大汗、脫水、抽搐、昏迷,乃至呼吸、迴圈衰竭的一種冬季常見急症。好發於每年11月至次年4月的嬰兒,特別是新生兒。

    之前遇到一個小嬰兒,家人帶著他大老遠地坐著火車來醫院看病。送到醫院的時候發現孩子已經處高熱昏迷狀態,原來在悶熱的車廂裡,家長一直包著厚厚的棉被,加上寶寶本來就發燒,結果導致了捂熱綜合徵。

    孩子的體溫調節能力比較差,排汗散熱的功能弱,包被過緊、過嚴、孩子無力擺脫不利環境,會出現高熱、大汗淋漓,如果室內通風不良,還會引起孩子呼吸困難,甚至呼吸衰竭或者昏迷。

    所以,在冬季,比較給寶寶穿少了,其實更容易出現寶寶穿多了的情況。

    寶寶手腳冰涼的原因及對策

    其實,寶寶手腳涼的原因一般來說,是有以下三種原因造成的。

    一 寶寶的生理原因

    寶寶的四肢末梢迴圈相對較差,所以即使寶寶穿了不少衣服,手腳依舊是涼涼的,但如果給寶寶新增衣服,再去摸一摸寶寶的後頸部,就發現寶寶有可能已經出汗了。

    對策:透過觸控寶寶的後頸部來判斷寶寶的穿衣是否足夠。如果寶寶的後頸部溫溫的,就可以不用急著加衣服。

    二 穿的太少或者太緊

    寶寶穿的過少,比較冷,手腳自然就變得涼涼的。或者衣服穿的不少,但是穿的太緊了,影響寶寶的血液迴圈,也會導致寶寶的手腳摸上去涼涼的。

    對策:給寶寶穿的衣服要寬鬆柔軟,不過緊,以免影響寶寶的血液迴圈。如果寶寶的後頸部也比較涼,可以適當增加衣服。

    三 疾病因素

    在發熱的初期,去摸寶寶的手,通常會發現很涼,通常也會伴有寒顫在寶寶發燒的階段,媽媽也可以摸寶寶的手溫來判斷寶寶的溫度會不會繼續上升。

    或者寶寶有貧血、營養不良、心臟功能不好等情況。

    對策:

    注意觀察寶寶的情況,寶寶的手腳冰涼時,要注意看寶寶是否伴有寒顫,或者面色蒼白、嘴唇青紫、容易疲勞等情況,及時就醫,排除病理性的原因。

    冬季寶寶穿衣指南

    對於3歲以上的寶寶,大部分會表達自己的感受,而且寶寶的活動量比較大。所以爭對這部分寶寶,家長可以聽取孩子的想法,判斷孩子的冷熱情況。

    對於表達能力比較差或者不會表達的嬰幼兒,則需要父母來判斷穿衣是否合適。

    一般來說,媽媽可以透過觸控寶寶的後頸部面板來判斷寶寶的衣物是否足夠。如果寶寶的後頸部是溫溫的,那說明衣服穿得剛好。

    除此之外,媽媽們給寶寶穿衣還要注意這幾點哦。

    1)採用洋蔥式穿衣法

    洋蔥式穿衣法是指給寶寶多穿幾層薄衣服,衣服之間層層相扣,讓衣服之間的空氣更好流通,而且寶寶穿脫方便。

    孩子的上半身,最內裡選擇排汗功能好的純棉衣物,中間可以加羊毛衫或者毛衣,外面套上防風的棉衣或者羽絨服。

    孩子的下半身,選擇秋褲加棉褲或者羽絨褲的組合。

    2)早晚多一件,中午或者運動時少一件

    早晚通常溫度比較低,可以多給孩子穿一件,中午或者孩子需要運動前,給孩子脫掉一件,以免過熱容易出汗。

    3)出汗別急著脫衣

    寶寶出汗,汗水蒸發的同時會帶走熱量,這時候急著脫衣反而會容易感冒。所以首要的是給寶寶把汗擦乾。

    4)睡覺時選擇合適的睡袋+薄被子

    孩子睡覺通常愛踢被子,有的媽媽會選擇給寶寶蓋上厚厚的被子,但對月齡小的寶Bora說,如果被子過厚,有可能會捂到寶寶。所以相對比較好的選擇是給寶寶穿上睡袋,再備個薄被子。一方面不用擔心寶寶踢被子,另一方面也不用擔心寶寶會被被子捂住。

    總之,看到寶寶手腳涼,別急著加衣,判斷寶寶是否真的冷才是關鍵哦。

    等寶寶三歲之後就可以培養他學習的興趣啦,我兒子也是這個時候開始認的字,一開始用了各種方法培養她的興趣,沒想到最有效的還是用Apipi,不要擔心手機對眼睛不好,裡面能設定學習時間,培養用眼習慣。你百度搜索【貓小帥識字】、挺不錯的,我兒子用了1年多了,認字比其他小朋友多。他特別喜歡,還經常要給本寶媽講故事,暖心。

  • 9 # 阿拉啦啦啦

    寒冷的冬天,媽媽生怕寶寶不夠暖,將寶寶裹得厚厚的,但是奇怪的是,寶寶的手腳還是冰冷。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是不是寶寶的衣服還沒有穿夠?

    冬天常有家長疑惑,穿得圓鼓鼓的寶寶手腳卻還是冰涼冰涼的,難道還穿得不夠多嗎?

    寶寶為什麼手腳冰涼呢?

    有什麼辦法可以讓寶寶手腳溫暖起來呢?

    手腳冰涼非小事

    手腳冰涼的孩子體質較弱,陽氣虛,只要一不小心著涼就會生病。陽氣虛引起手腳冰涼的孩子抵抗力較差,很容易反覆生病。特別在冬季,容易寒邪入體,導致孩子患上上呼吸道感染、肺炎等呼吸道疾病,還有可能患上感染性、免疫性疾病等。

    另外,如果冬天寶寶的小手被凍之後,有可能生出凍瘡等其他面板問題。

    體虛的寶寶易手腳冰涼

    進入冬季,手腳冰冷的主要原因是因為自律神經的功能調節不順暢、血管變細引起的。加上腳趾、膝蓋、肩膀、手指等都是運動較多的關節部位,脂肪少,熱度容易散失,血管也較少,更容易感到發冷,手腳冰涼,怎麼捂都捂不暖。低血糖或低血壓等情況都易產生手腳冰涼。

    不過,除非是系統性疾病引起的手腳涼,否則不能算是疾病。如果家中的寶寶在冬季手腳冰涼,家長們在日常生活和飲食中注意調節,即可改善這種狀況。

    注意一點,新生兒手腳冰涼是正常的。

    偶爾的手腳冰涼也要排除衣服是否少,是否感冒發燒了。因為感冒期間手腳呈現冰涼多預示體溫會上升。

    我們這裡指的需要引起注意的多是持續性的手腳冰涼,就是排除感冒生病以及確實穿的適當的,但手腳還是冰涼的情況。

    手腳冰涼的寶寶多補鐵

    手腳涼多是由於末梢迴圈差所致,常見於體虛或貧血的寶寶。因而冬季除了做好保暖外,還需要從飲食上調節,經常吃含鐵元素豐富的食物,如蛋黃、瘦肉、牛羊肉、魚、動物肝臟、動物血製品、大豆、菠菜、韭菜、黑木耳、香菇等等,同時注意葷素搭配可以增加鐵的吸收。

    6個月-3歲的寶寶是缺鐵性貧血的高發階段,因此要注意定期體檢,如果確診貧血,且數值差較大,不要想著單一食補。要及時遵醫囑補充鐵劑,保證寶寶體內的鐵微量元素需求,以免延誤病情。

    除了鐵元素外,還需要注意寶寶攝入足夠的維生素A,因為最新的研究表明,維生素A缺乏與貧血密切相關;

    此外,要讓孩子多吃促進血液迴圈的食物,如芝麻、菠菜、花生、豆腐、新鮮魚類、大蒜、青蔥。

    如果身處北方,因北方冬季寒冷,可酌補溫熱的食品,如牛、羊、狗肉等。在煲湯或燉肉時可加入黃芪,既不影響味道,又可補氣固表。

    冬天裡也要有好習慣

    在生活習慣上,可以讓寶寶常喝水,增加活動量,常用熱水泡腳,這些都可以促進四肢血液迴圈。同時,儘量讓孩子適當參加冬季鍛鍊,提高孩子的抗寒能力和適應能力,不要把孩子包得太暖了。

    防治手腳冰涼絕招

    “陽池”這個名字意味著囤聚太陽的熱量,而經常按摩身上的陽池穴,也可以幫助暖身。

    陽池穴在人手背的手腕上,位置正好在手背間骨的集合部位。

    尋找的方法是,先將手背往上翹,在手腕上會出現幾道皺褶,在靠近手背那一側的皺褶上按壓,在中心處會找到一個壓痛點,這個點就是陽池穴了。

    陽池穴是支配全身血液迴圈及荷爾蒙分泌的重要穴位。只要刺激這一穴位,便可迅速暢通血液迴圈,溫和身體。

    刺激陽池穴,要慢慢地進行,時間要長,力度要緩。最好是兩手齊用,先以一隻手的中指按壓另一手的陽池穴,再換過來用另一隻手的中指按壓這隻手上的陽池穴。

    這種姿勢可以自然地使力量由中指傳到陽池穴內。一般只要堅持刺激陽池穴,便可不為冬天的來臨而發愁。

    隨著寶寶的年齡增長,很多寶媽都遇到了是否該讓寶寶識字的問題。作為過來人,我覺得應該尊重寶寶的意願,不能強迫他識字。要學會用正確的方法來引導孩子,最常見的方式就是透過遊戲和故事來接觸文字,潛移默化地教會孩子,同時與寶寶多互動,呵護孩子的興趣,讓他真正喜歡上識字。

    有些寶媽應該和我一樣平常工作忙,陪伴寶寶的時間少,爺爺奶奶帶孩子可能會遇到口音重,或者不識字的情況,購買讀物沒人陪寶寶互動,寶寶的興致也不高。面對這種情況,給寶媽們推薦一個APP【貓小帥識字】,同類型的產品有很多,但是為什麼我就推薦這款呢?因為它課程一次收費就能終生享受哦!

    課程以冒險故事為主,寶寶使用時有一種聽人講故事的體驗,課培養寶寶的閱讀能力,而且還有各種小遊戲作為複習環節,可重複學習,加深寶寶的記憶。

    擔心寶寶眼睛的家長也可在設定中設定學習休息時間,培養小朋友的用眼習慣哦。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歌詞是什麼樣的感覺是什麼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