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雲霧山中繞清泉石上流

    食物殘渣在大腸內,其中一部分水分和電解質等被大腸黏膜吸收,經過細菌的發酵和腐敗作用,即變成糞便排出體外.糞便含有食物中不消化的纖維素,消化道脫落的上皮細胞,黏膜碎片和大量細菌,還有未被吸收的消化道分泌物,如黏液、膽色素、黏蛋白和消化液等.如不吃蔬菜和粗糙穀類食物,糞便組成常一致,即水分65%,固體35%.固體部分細菌最多,可達總量的1/3-1/2,當排出糞便時,大部分細菌已死亡.另有2%-3%的含氮物質,10%-20%的無機鹽,如鈣、鐵、鎂鹽.脂肪佔10%-20%,一種是未被吸收的分解脂肪,另一種是由細菌和上皮殘片而來的中性脂肪,還有少量的膽固醇、嘌呤基和維生素.正常排出糞便是圓柱形,長10-20cm,直徑2-4cm,重量100-200g.正常糞便為鹼性,其鹼度高低與在結腸存留的時間長短有關,存留越長,鹼度越高.相反稀糞便存留時間短,常呈酸性,可刺激肛門周圍面板.一般正常糞便呈棕色,這是由於糞內含有糞膽色素和尿膽素.因吃食物不同,糞便亦有改變,如吃含蛋白蛋豐富食物的糞便,有臭味、稍硬、成塊,色稍淡呈棕黃或淺黃色,含細菌以革蘭陽性細菌為多.吃碳水化合物豐富食物的糞便,呈棕綠色,惡臭味,軟或半液體狀,酸性,細菌以革蘭陰性細菌居多.

  • 2 # 禾火水

    大便是健康的測量計水分佔65-70%,固體成分佔30-35%1。食物殘渣2。細菌佔20-30%3。消化道粘膜脫落物,分泌物4。細菌分解代謝物包括食物中不被消化的纖維素,消化道的分泌物,如粘液、膽色素、粘蛋白、消化液、消化道粘膜脫落物的殘片,上皮細胞和細菌。其中,2~30%是含氮物質,如胺、氨、吲哚(indole)、亞硝胺,臭糞素等腐敗物質,10~20%是無機鹽(鈣,鐵,鎂,汞),10~20%是脂肪,分解的脂肪是食物未被吸收的,中性脂肪由細菌和上皮殘片而來的。另有糞膽素和尿膽素,膽固醇,嘌呤基和少量維生素。結腸內氣體約100毫升,60%氮、10%二氧化碳、25%甲烷、5%硫化氫和少量氧氣。在大腸內菌群的細菌約有100種共計100兆個,如果將所有細菌首尾相接其長度可繞地球兩週。排洩的

    大便中

    細菌量約佔大便總量的20-30%。大腸內細菌可分為有益菌,機會菌及有害菌三類。由於機會菌如大腸桿菌等,在機體正常情況下不會致病,但是在機體抵抗力下降或者腸道菌群平衡失調的情況下也會致病,因此也可將其歸於有害菌類。有益菌的典型菌為雙歧桿菌和乳酸桿菌,其中以雙歧桿菌為主。有害菌種類很多,如威爾斯菌、梭狀

    芽孢桿菌

    、葡萄球菌、綠膿菌等許多種類的細菌。新生兒腸內無菌,嬰兒期主要為雙歧桿菌,腸內食物不會被有害菌分解腐化,因此,嬰兒的大便為黃色略帶酸味,不臭。隨著年齡增長或機體功能的下降,有益菌所佔的比例降低,而有害菌則隨之增加。

    大便為什麼

    有臭味?因為硫化氫,臭糞素,氨等。

    大便為什麼

    有害身心健康?因為胺,氨,硫化氫,尿素,

    細菌毒素

    等,會導致身體老化,肝損傷,早老性痴呆症,抑鬱症,抑制免疫等等。

    大便為什麼

    會致癌?因為吲哚(indole)、亞硝胺,酚,膽汁酸誘導體,雌激素等,可引起大腸癌,乳腺癌,子宮頸癌等等。城鄉生活中排出的有機廢棄物最主要的是人糞便。糞便的成分中3/4為水,1/4為固體;固體中30%為死細菌,10%~20%為脂肪,2%~3%為蛋白質,10%~20%為無機鹽,30%為未消化的殘存食物及消化液中的固體成分如脫落的上皮細胞。糞便的黃色是由膽紅色的衍生物糞膽色素和尿膽色素形成的。氣味則由細菌作用的產物所致,主要有吲哚、糞臭素、硫醇和硫氫化物。通常人每天約排糞0.5千克;排尿量約為1500毫升,含有腎臟由血漿中清除的各種物質,

    正常尿液

    成分為(克/升):鈉3、鉀0.19、鎂0.36、氯4.69、碳酸根0.84、磷酸根5、尿素18、肌酸酐1.96。這些表明糞便有相當的腐蝕性,尤其在酵解後會產生酸、氨等,這就決定了修建廁所宜用陶瓷而不宜用金屬。通風和密閉,亦是對廁所的重要要求。廁所是社會特別是城市必不可少的

    公用設施

    ,人們甚至用其作為衡量生活水平和文明程度的標準之一。廁所是排洩糞便用的,其裝置應適應它們的化學成分,同時也具有民族和時代的特徵。

  • 3 # 百忍成金145358132

    食物中的糟粕就是糞便。當人將食物由口的牙齒磨碎進入胃,經初步消化,向小腸推送,飲食經由胃腐熟後,通降至小腸泌別清濁,清者由脾運化輸布至全身,濁者降至大腸為便(即糟粕)由此排出體外。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心臟不好,會發出哪些“求救訊號”,如何按摩四大養心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