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今古達觀
-
2 # 鴻鵠高飛一舉萬里
個人以為:這主要是源自於宋朝重文輕武強幹弱枝的立國之策。
宋朝吸取唐末五代藩鎮割據之亂象,實行重文輕武、強幹弱枝的立國之策,刻意打壓武將的地位,同時大力削弱地方的財權、兵權,導致宋朝的軍隊和地方政府長期處於低效狀態,久而久之軍人榮譽尚武精神喪失殆盡。
與此同時宋朝面對的外患又空前劇烈:漢唐時期的匈奴、突厥其實不過是較大的遊牧部族而已,尚未構建起成熟的國家形態,生產力也極端低下。而宋朝面對的遼、金、西夏、蒙古全都是兼有遊牧、漁獵、農耕的成熟國家,組織動員能力和生產力相比匈奴、突厥均大幅提升。
在這樣的情況下宋朝其實從本質上而言就是一個不適合擴張的內斂王朝,不僅無法像漢唐一樣遠征漠北、西域,連長城以內的中原地區其實宋朝都一直未能完全統一,至少燕雲十六州宋朝就一直無力收復。
-
3 # 執斧談史說事
我們先看宋朝的領土面積,北宋280萬左右,南宋不到200萬,連秦朝都不如,當然宋朝也非統一王朝,並不能說當時中國就只有這麼大。為什麼宋朝領土會這麼小呢?我們從其領土的各個方位大分析。
一、北方
自唐未以來,唐朝不僅失去了對蒙古高原的控制,東北地區也在契丹的崛起下失去了控制。在與唐滅亡的同年耶律阿寶機建立了遼國,逐漸控制了東北地區和蒙古草原大部分地區。
唐朝滅亡後的五代十國時期又不斷蠶食中原地區,在後唐時期漢化的突厥沙陀族將領石敬瑭為了當皇帝向比自己還大的遼國皇帝耶律德光稱兒,成為兒皇帝,並把幽雲十六州獻給了遼國,使得中原地區無險可守。
宋朝幾次戰爭都無法收復這一地區,最後宋真宗時遼宋在澶淵之盟中把疆界基本固定下來。
二、西北
自隋唐以來,在青藏高原邊緣地區的党項族就不斷向內地遷徙,到了唐朝時期,在吐蕃王朝的擠壓下,党項族舉族內附。成為陝甘寧地區一股強大的勢力。
而西域早在唐朝就被吐蕃佔據了,甚至河西走廊也一度被佔據,後來張議潮率領歸義軍起義又歸入唐朝。到了宋朝,宋朝統治者為了瓦解這股地方勢力命全舉旅內遷到中原腹地,終於激起李德明反抗,佔領西北大片地區,他的兒子建立了大夏國,又稱大白高國,並不斷蠶食宋朝地盤。這樣宋朝在西北又失去大量領土。
到了北宋末期,宋朝終於有了支強大的西軍,步步為營不斷蠶食西夏的地盤,同時滅亡了吐蕃後矞建立的青唐國,建隴右都護府,從側面包圍了西夏,西夏幾乎快要被滅國了。然而在金兵的入侵下功敗垂成。
三、西南地區
自隋唐以來中原王朝就失去了對雲南的控制,特別是唐玄宗支援皮羅閣的南詔統一六詔後。在和南詔閒翻以後多次大敗於南詔,失去大量領土,到了更弱的宋朝更是無力收復。
四、南方地區
南方的越南在唐末分裂傾向就很明顯,到了南漢時期原靜海軍節度使之婿吳權大敗南漢軍隊於白藤江,脫離中國建立了越南歷史上第一個朝代吳朝。
到了宋朝,別說收復了。自己的南寧都一度被越南的太監李常傑攻破,越南現在有艘軍艦就叫李常節號。
五、南宋時期
基本就以秦嶺淮河為界了。
-
4 # 鐵男春秋
宋代疆域並不如前代,及後世元、明、清。宋疆域東、南臨海,北境以今津海河、河北霸縣、山西雁門關一線與遼接壤,西北至今陝西白于山、甘肅東部、青海東北部與西夏、吐蕃毗鄰,西南與越南接界。據《宋史》:"全國共計四個京府,三十府,二百五十四州,一千二百三四個縣"。南宋的疆域則是北至淮水,經唐(今河南唐河)、鄧(今河南鄧縣東)二州至秦嶺大散關(今陝西寶雞西南)一線與金為界,東南、西南同北宋同。宋代自公元960年宋太祖 趙匡胤 代周,到公元1279年前後達三百二十年。
-
5 # 關東俠客
九六十年趙匡胤陳橋兵變建立宋史稱北宋。北宋並沒有統一全國,只是結束了五代十國分裂割據的局面。北宋面積只有二百八十萬平方公里。北宋國土面積小和趙匡胤缺泛戰略眼光和心胸狹小有關,最終遺害子孫。趙匡胤皇帝當的不光彩,害怕手下將領在征戰中作大步自已後塵,競稱邊遠地區為化外之地,不去佔領。很快用杯灑釋兵權辦法剝奪領兵將領石守信等人的兵權,任用文官掌兵。從此除伐遼試圖收回幽雲十六州外,沒有收回任何失地。
-
6 # 而知而行的歷史
宋朝的國土面積,在北宋時有280萬平方公里,建炎南渡後,丟失了中原地區,只有200萬平方公里了。
在中國的大一統王朝中,宋朝的面積確實不算大,相比漢朝的600多萬平方公里,唐朝極盛時的1200萬平方公里,明朝極盛時的1100萬平方公里,清朝極盛時的1300萬平方公里,宋朝在領土方面確實缺少了開疆拓土的輝煌武功。但是宋朝統一了傳統漢地,即中原和長江流域一帶,這一地區是東亞人口眾多、物產豐饒的地區,宋朝在人口眾多、物資豐富的基礎上發展成為中國中古時期的經濟、文化、科技等方面的一個高峰,讓別的朝代難以企及,以至於史學家陳寅恪說,中華文明歷經數千年演進,造極於趙宋之世。
宋朝的統一終結了自晚唐以來,綿延一個多世紀的藩鎮割據、軍人政治的局面,讓飽受戰火摧殘的中原一帶得以修養生息。在國家經濟好轉後,宋朝的很多君主,都是有著開疆拓土的雄心壯志的,然而宋朝承晚唐及五代之積弊,難以像漢唐兩代在領土上有很大作為。
宋朝立國時,領土面積僅僅侷限於中原一帶,其他地區還都是割據勢力。宋太祖採取了先南後北的戰略方針,後世有很多人批評這一方略的錯誤,指出應該集中兵力進攻遼國,然後再返回來收拾南方勢力。遼國也並非無人,宋太祖對遼國的戰爭,是計劃著傾國之戰的,南方未平,北方再起戰端,宋朝兩面受敵不為智者所取。後燭光斧影,宋太祖北伐前夕去世,趙光義北伐,損兵折將,由此斷了向北開拓的念頭,開始經營傳統漢地。真宗、仁宗朝,與遼國基本維持和平,西夏開始坐大。到了神宗、英宗朝,王安石變法積累的一定的經濟實力和戰鬥力,開始向西夏發起滅國之戰。章惇等已經將戰火燒到了西夏的國土縱深,西夏北擠壓在銀川附近的一小片區域,滅國只是時間問題了。在青海一帶也收回了河湟故地,設定了隴右都護府,一方面管理河湟,一方面為接收定難五州做準備。
1126年至1127年,靖康年間,金軍南下,北宋被一箭穿心,之前百餘年開疆拓土的努力付諸流水。
北宋167年間,一直在戰鬥,但是在領土開拓方面乏善可陳,有幾個原因。
唐朝的民族政策,讓少數民族得以進入中原腹地,並且在鹽、鐵還有政體等方面都與中原王朝沒有太大的區別了。這是一個緩慢的過程,在唐朝滅亡後的中原紛亂時期,在北方,遼國立國,並迅速成為北方霸主,並開始干預中原局勢。在西南方,大理建國,四川西部、雲南、貴州等地不為中原政權所有。在南方,靜海軍節度使也獨立了,形成了後世的越南的前身,丁朝。這些國家已經不比漢朝、唐朝前期的那些遊牧部落或者原始部落聯盟時期了,他們有著和中原一樣的政治制度和生產方式,最為重要的是,中原王朝進行經濟封鎖的鹽、鐵等戰略資源也被這些邊緣勢力獲取,這樣就在宋朝的周邊形成了眾多的異族封建政權,而且都處於國勢上升期,宋朝開疆拓土的難度呈指數上升。
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周邊遊牧民族的勢力和能力其實是一直處在上升的趨勢的,這是北方遊牧民族在與中原漢族的交往中不斷學習的結果。先秦時期,中原的諸侯國都可以痛揍遊牧部落;兩漢時期,要與匈奴糾纏百年,然而此仍有一漢抵三胡的說法;南北朝時期,鮮卑人已經可以經略中原;兩宋時期,北方遊牧部落勢力更為強大,直到蒙元入主中原。這個過程,其實也是中原政權不斷吸收周邊勢力的結果。
另外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宋朝失去了養馬場。漢武帝經過文景之治後的全盛經濟,在全國號召養馬,最後得馬40萬匹,最後還不惜動武到大宛國找汗血寶馬。宋朝立國時,幽雲十六州、西北、西南等產馬的地區都已被外族佔據,宋朝馬匹匱乏的局面一直沒有太大的改觀。外族政權甚至對宋朝實行了軍事物資限制出口,宋朝透過互市得到的馬匹都是弱馬、瘦馬,所以宋朝的騎兵部隊規模一直都比較小,騎兵成了一個輔助兵種,用來進行戰術行動。所以宋朝打仗,大勝之下,往往是擊潰戰,因為對手都是騎兵,打不過就跑了,追也追不上。追的遠了,反而對手一個回馬槍,又被包圍了。大敗之下,往往都是全軍覆沒,因為己方都是步兵,跑不過騎兵。在平原地帶,步兵對抗騎兵,列陣是唯一的選項,如劉裕的卻月陣大破北魏騎兵。可是列陣的問題是,對於後勤、戰術紀律要求非常高,而且長時間列陣,很耗費體力,一旦到了臨界點,陣型就散掉了。
這些都是宋朝繼承下來的不利的因素。
再有一層重要的原因,則是宋朝自身的政策問題了。
好男不當兵,好鐵不打釘。宋朝偃武修文的基本國策,貫穿了宋朝始終。宋朝是中國曆代以來士大夫階層最舒服的朝代,高工資、高福利。可是宋朝的武將們就沒有那麼幸運了。
晚唐、五代以來,軍人政治、強人政治在中原輪番上演,短短50多年,5個朝代更迭,每次改朝換代,都伴隨著腥風血雨。趙宋焉知他不是其中一個過客?而且趙宋政權的取得本來也是篡來的,也是武人當政的一個典型例子——黃袍加身。
在趙光義兩次北伐失敗,開始轉向內政後,宋朝重內虛外的國策開始得到徹底的貫徹。在政治體制上,分權制被宋朝玩的出神入化,很多都是有職無權,冗官現象十分突出,造成國家資源的極大浪費。在軍隊的管理上,頻繁調動,使得兵不知將,將不知兵,只能依靠朝廷,將軍才能打仗。宋朝為了維持穩定,在大災之年,大量招收流民充軍,造成士兵雖多,但是根本沒有太多戰鬥力。同時,為了確保中央對地方的絕對優勢,又有禁軍、廂軍之別,使得首都空有百萬禁軍而不能一戰,地方僅有廂軍雜役不能自保,所以北宋被金軍斬首戰役,地方上短時間內形成不了戰鬥力,才讓金軍一舉南下得手。
宋朝空有鴻鵠之志,然而時不利兮,內部外部的因素交織在一起,讓宋朝對外擴張領土的過程步履維艱。材料科學沒有取得重大進步的時期,宋朝先進的體制和經濟、科技並沒有能夠轉化為軍事能力。直到近代,隨著火器的大規模使用,才終結了遊牧民族在冷兵器時代的機動優勢。
-
7 # 巴山夜雨涮鍋
北宋的面積約280萬平方公里,確實小於中國歷史上其他大一統王朝的面積(秦、西漢、東漢、西晉、隋、唐、元、明、清、民國、共和國),但卻大於幾乎所有分裂時期和偏安時期的王朝面積(曹魏、東晉、南北朝、五代。遼金這種有大片人煙稀少的不算)。
之所以北宋比這些大一統要小,主要因為北宋算不上完全的大一統,其北方存在一個強大的遼國。而之所以北方存在強大遼國,又是因為之前的五代十國過於混亂,導致既具備遊牧民族彪悍,又吸收了部分漢族文化的契丹人坐大,佔領了燕雲十六州。
至於南宋而言,本身屬於偏安朝代,劃江而治,面積當然不會大。但即便如此,南宋面積在偏安分裂各國中也是中等,弱於曹魏、東晉、劉宋、南齊、南梁等國,而強於蜀漢、東吳、南陳、五代等國,算不上太差。
-
8 # 鐵木真165163663
因為在宋朝還沒建立的時候北方已經出現強大的契丹遼國,那時候與遼國交界的後漢,是由厚顏無恥的石敬塘建立的,他為了穩固政權以後周對抗,竟然到了貼不知恥的地步,像她小十歲的遼國皇帝耶律德光稱了兒皇帝,還答應了過只要出兵對抗後周就割讓燕雲十六洲給遼國,遼國在滿足條件之後率兵攻打後周為後漢穩定的政權,為了感激遼國石敬塘做出了,千夫所指的事情,割讓的北方重要防線燕雲16州,使遼國鐵騎能輕輕鬆鬆的踏過長城防線進攻中原王朝,成為了宋代王朝的隱患,在宋太祖趙匡胤建立宋朝的時候,遇到了強大的北方遼國,宋太祖曾經有萬丈雄心想要恢復中原一統江山,可惜北代以失敗而告終,讓宋朝一直到滅亡都沒有解決北方邊患問題,一直形成南北對視的局面,宋朝有為的君主宋孝宗也曾經做過北伐但是也功虧一簣前功盡棄,不得已宋遼兩國達成了和平共處互惠互利的經貿條約,簽訂了歷史上有名的擅淵盟條約,為兩國長達百年的和平時機創造了條件,但是宋朝的國土依然環顧四周依然有西夏、大理、吐蕃、雖然宋太祖在的時候滅亡了後蜀、後塘、吳越國、南漢、北漢等政權,但由於宋太祖繼開國以來害怕地方大將繼承五代十國以來傭兵自重就敢另朝廷的壞毛病與隱患,宋太祖開始實施有名的杯酒釋兵權實行重文輕武政策,使那些帶兵的高階將領自己告老還鄉,達到中央集權的目的,還建立了文官監察做督軍l的辦法,讓武將沒有擁兵自重的權利,處處受到文官節制,後果是很嚴重的讓兵不知道將、將不知道兵,後來的宋朝實行文官治統兵政策,使得宋朝尚武好鬥的精神越來越弱,宋朝也沒辦法滅亡其他周邊建立的政權,所以宋朝的領土只是在繼承後周的領土之上擴充了一點而已,並沒有完成一統天下的千秋偉業。
-
9 # 小約翰
秦漢隋唐宋元明清,這些中國歷史上的統一朝代裡,宋朝的面積是最小的,所以只有宋朝不被認為是“大一統”王朝。
北宋的面積只有不到300萬平方公里,南宋只有200萬平方公里。北宋的統治疆域大概是北至長城以南,東南至大海,西至關中及四川中部,至於雲貴及川西則不為宋朝所有。東北新疆蒙古西藏甘肅青海這些地方更是想都不用想。
之所以形成這樣的局面,是宋朝的自身原因。
宋朝是靠篡權建立的。這個說法雖然不太好聽,但是這是事實。是趙匡胤欺負人家後周的孤兒寡母,黃袍加身當的皇帝。宋太祖趙匡胤雖然是武將出身,但本身並不像其他朝代的開國之軍那樣打天下武功赫赫。稱帝以後,宋太祖就定下了當時的宋朝戰爭方略——先南後北。
當時的中華大地正是五代十國時期,疆域四分五裂。南方還有南唐後蜀等多個政權,宋太祖想一統天下,從南方漢地開始。這個政策在當時的宋太祖眼裡沒有錯,但在後來的歷史學家眼裡則是大錯特錯。因為就在北宋南征的時候,正是遼國著名的“睡王”耶律璟的統治時期。此人是歷史上有名的昏君,集合歷朝歷代的昏君缺點於一身。極度嗜酒,殘暴嗜殺,喝起酒動輒一個月沒有清醒的時候,而且極度昏庸。這麼一個皇帝,想想也知道他的統治是什麼樣子,當時的遼國政局非常不穩,內部政變不斷,百姓在暴政中民不聊生,正是最脆弱的時候。可是遼國生生是在宋朝的錯誤戰略下安然無恙,宋朝錯過了收回北方的最佳時機。
等到南方除大理外都統一了,此時的宋朝再想北伐,難了。
遼國是“老牌強國”,人家在大唐末年就已經發跡了,五代十國的時候後晉的石敬瑭就是靠遼國扶持起來的,成為了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兒皇帝”。遼國的軍隊能夠扶持一箇中原王朝的皇帝,戰鬥力可見一斑。石敬瑭為了讓遼國支援自己,答應把北方的“幽雲十六州”全部割給遼國。整個北方的長城防線從此納入了遼國版圖。宋朝在滅北漢的時候就與遼國多次交手,彼此各有千秋。後來宋太祖駕崩,宋太宗繼位,聽說遼國新皇帝年紀極小,太后理政(好像趙家人對欺負人家孤兒寡母特別有興趣),就又起了北伐的念頭,打算一鼓作氣收回幽雲十六州。公元986年,北宋再次組織進攻遼國,可是其實當時遼國內部上下團結一心,根本沒什麼可乘之機。高粱河一站宋軍大敗虧輸,連親征的宋太宗都差點搭進去。宋太宗雖然不是開國之軍,但也是武將出身,跟隨太祖多年,在宋朝皇帝裡算是很能打的了。宋太宗沒能收回的幽雲十六州,在後世那些女人堆里長大的皇帝手裡就更不可能收回來了。
以後宋遼又陸陸續續交手了許多年,直到澶淵之盟兩國簽訂和平條約。可是自始至終宋朝也沒能收回當年石敬瑭割出去的幽雲十六州。沒有了長城庇護下的中原一馬平川。全是步兵的宋軍要終日面對北方的騎兵,常年出於高度壓力之下,這種情況下當然無法進行擴張。何況宋朝周圍全都是制度完善的國家,並非落後的部落民族。各種情況最終導致宋朝成為了中國歷史上面積最小的“大一統”王朝。
-
10 # PvZ強酸檸檬
北宋,南宋歷史,其實是三國史
既北朝遼,金。南朝宋,加一個西夏國。
遼朝一直以中國自居,跟宋為兄弟,稱宋為南朝,自己為北朝。到了金,南宋就成了兒皇帝了。俄羅斯人或者中東歐人對中國的發音依然是契丹。現在也是。
回覆列表
宋朝(公元960年—公元1279年)是中國歷史上上承五代十國下啟元朝的朝代,分北宋和南宋兩個歷史階段,共十八帝,享國三百十九年。
北宋王朝的面積約為260多萬平方千公里,是現在中國的1/3左右,而南宋僅170——180多萬平方公里左右。相對於中國古代大部分大一統王朝,宋朝確實國土面積不大,造成這一結果的原因主要如下:一是中國北方當時其他民族政權峰起,而且都很強大,如先有遼宋對峙,金宋繼之,蒙古滅金以後大舉南下直到滅亡南宋。同時西部的西夏政權長期存在,一併成為宋朝心腹大患。宋朝當時的國土面積也只能侷限於中原以及南方,到了南宋僅偏安江南一隅。二是趙宋王朝開國後,鑑於唐末藩鎮割據、武人干政、皇帝輪流做的慘痛現實,實行了重文抑武的防範政策,導致將士離心、軍備不振,對外作戰(對遼失利納幣稱臣,對西夏雖有勝利但邊患頻仍難消,對金以至有二帝被俘的靖康之恥)屢屢不勝,國土難復不說,還被不斷侵削只能偏安。
但瑕不掩瑜,宋朝是中國古代歷史上商品經濟、文化教育、科學創新高度繁榮的時代。宋時出現了宋明理學,儒學得到復興,科技發展迅速,政治也比較開明。 著名史學家陳寅恪曾說過:“華夏民族之文化,歷數千載之演進,造極於趙宋之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