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一生最服王陽明
-
2 # 李二郎的街邊歷史
早在春秋時期就有了專門記錄和編撰史書的官員,一般叫太史(令),長史或史官,後來的司馬遷可能是最有名的史官了,因著有《史記》而得名“太史公”。
後來唐代劉知幾把史官需具備的能力概括為“史才、史學、史識”,也就是要有文字功底,簡潔精煉記錄,又要有淵博的歷史知識,而且立場要公正,客觀。
所以歷史的記載是否客觀真實就需要看史官的素養了,但因古已有之的尊卑貴賤觀念。一般官修的史書在事關“尊”和“貴”的記載方面刻意避諱和屈筆,其客觀性方面受政治上的影響比較大,而且流傳下來官修史書大多是後朝修前朝的史書,所以我們在讀這方面的書時就需要去偽存真。
官方史官編撰的書是“正史”,民間流傳或文人私人編撰的就屬於野史了,相對“正史”的刻意屈筆避諱,野史則因欠缺一手資料,或僅靠猜測傳聞,或神話誇大。所以我們最好的做法就是“正”“野”相印來求真。
-
3 # 九月讀歷史
感謝邀請,古代有記錄歷史的文官,即史官,現代歷史怎樣記錄呢,我是愛歷史的王同學,我來回答一下
眾所周知,古代歷史大多都是隔代修撰的,他們是怎樣知道前代的歷史呢,這就牽扯到古時候的一種官職--史官。他們一般分兩類,一種負責記錄,另一種負責編纂。一般都是後代史官編寫前朝歷史,這樣做有一個目的,就是防止自己美化自己的朝代。但這樣也有弊端,因為後朝修史的時候,參考的還是前朝的記錄,因此,這樣看,史書中也會有許多真相有待核定。
那現在的歷史又有什麼人在記錄呢,如果幾千年後的人類要看我們現在的歷史,又能採用什麼方式呢。今天是一個資訊化的時代,透過網路,報紙等基本可以瞭解所有事件,因此,並沒有記錄歷史的這個官職了,如果非要找的話,那記者應該可以算的上是古代的記錄史官。而負責編纂的機構則應該是中國文史委員會,中央文史研究館以及中央檔案館,這些都是負責整理編纂的機構。
歷史只是歷史,現在的歷史誰寫都不是關鍵,因為歷史就感覺這四句話,就足矣說明一切歷史了:
[否極泰來] 瘋狂是一種極端的狀態,是不能持久的。那種歇斯底里的、脫離正常範圍的人或事,總是要歸於平息。所以不必被一時的瘋狂狀態所恐嚇,而對未來感到恐懼和絕望,要相信暴風雨過後必有晴空,歷史對誰都不會放縱。
[相信時間] 時間是最公正的裁判,它能顯露事物的真相;時間是最優秀的醫生,它能緩解極度的悲痛;時間是最偉大的作者,它能寫出未來的結局。要相信時間,珍惜時間,尊重時間。拋棄時間的人,時間也拋棄他。
[歷史的意外] 人世間的好事與壞事都不是絕對的,事情的發展也往往出人意料。在一定的條件下,壞事可以引出好的結果,好事進行得有問題也會變成壞事。歷史自有它自己的規律和節奏,不是人力可完全掌控的。開始並不能說明什麼,結果也不是最終的結局,只有歷史的過程最能反映問題,引導未來。
[永不絕望] 當黑暗陡然降臨,請別慌張,要知道無論黑暗有多漫長,黎明終將抵達。正像歌中所唱,“黑夜如果不黑暗,美夢又何必嚮往,破曉會是堅持的人最後獲得的獎賞;黑夜如果太黑暗,我們就閉上眼看,希望若不熄滅就會亮成心中的星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