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風又淨

    二十四史是中國古代二十四部正史的總稱。其來歷起源於明朝時,人們把《史記》、《漢書》、《後漢書》、《三國志》、《晉書》、《宋書》、《南齊書》、《梁書》、《陳書》、《魏書》、《北齊書》、《周書》、《隋書》、《南史》、《北史》、《新唐書》、《新五代史》、《宋史》、《遼史》、《金史》、《元史》合稱“二十一史”。到了清朝乾隆年間,《明史》行世,人們就把它與“二十一史”合稱“二十二史”。此後,人們又把《舊唐書》併入其中,合稱“二十三史”。史書中有一個很有名也很有價值的《舊五代史》,已經散失了。在乾隆年間,學者們主要依據《永樂大典》,又把《舊五代史》輯錄整理成書,經乾隆皇帝欽定,與“二十三史”合稱“二十四史”,成為過去傳統史學領域中的“正史”。這樣,我們所熟悉的二十四史就正式形成了。

      由於歷代王朝的君臣和史學家都十分重視“以古為鑑”,因此各朝代史家修史的動機不盡相同,但在要求寫出歷史上的治亂盛衰、得失成敗的真象,不使事實湮滅上,卻有著基本的共識。司馬遷開創的“秉筆直書”是《二十四史》的主流,曲筆作史受到後人的唾棄,所以《二十四史》各史中的本紀部分,逐年記載每一代皇帝在位時的軍國大事、社會變化、人事活動,以至大自然的變化,順序連貫起來就成了一部相當完整的中國歷史全紀錄,這在世界上是首屈一指的。

      由於在中國浩如煙海、多種體裁的史書中,紀傳體史書被稱為“正史”,居於各種史書的首位。到清朝乾隆年代編輯《四庫全書總目》時,以紀傳體史書記述的內容為正統歷史,並詔定《史記》至《明史》二十四種史書為“正史”。自此以後,“正史”便成為《二十四史》的專有名稱。

      而《資治通鑑》是中國第一部編年體通史,因而未被列入“二十四史”。但其成書以來,歷代帝王將相、文人騷客、各界要人爭讀不止。點評批註《資治通鑑》的帝王、賢臣、鴻儒及現代的政治家、思想家、學者不勝列舉、數不勝數,並作為歷代君王的教科書,對《資治通鑑》的稱譽,除《史記》之外,幾乎沒有任何一部史著可與《資治通鑑》媲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麼判斷有奶沒奶,小孩吃飽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