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對生物缺乏瞭解的人也能說出許多有毒的脊椎動物,但很少有人聽說過有毒的哺乳動物——的確如此,在已知的 5000 多種哺乳動物中,真正有毒的不超過 10 種,而且大都位於相對邊緣的支系上,這是一個很值得思考的現象。
在所有用毒素進攻的哺乳動物中,最重要的譜系是“真無盲腸類”。這個類群地位未定,包括許多前食蟲目的成員,其中有多個物種都長有相似的毒牙,比如鼩鼱科的北短尾鼩(Blarina brevicauda)和南歐水鼩(Neomys anomalus),鼴科的歐洲鼴鼠(Talpa europaea),以及溝齒鼩科(Solenodontidae)的 4 個物種。
真無盲腸類是哺乳動物中相當古老的類群,仍然比如溝齒鼩,它們大約在 7800 萬年前的白堊紀就已經和其它哺乳動物類群區分開來,與世隔絕地生活在加勒比海的孤島上,保留了很多古老的性狀——早期哺乳動物的化石中的確有許多類似的溝槽牙,這暗示著哺乳動物一度和其它脊椎動物一樣善於用毒,但現存物種普遍放棄了這一能力,只在某些邊緣和古老的類群中保留下來。對於這種變化,比較普遍的解釋是作為恆溫動物,哺乳動物具有相當高的新陳代謝速率,早期物種因為體型較小,很難狩獵較大的獵物,用毒就可以一次獲得多食物,增強了適應性。
但隨著哺乳動物在新生代成為地球的主宰,體型越來越大,毒液就顯得越來越難用了:積累毒液需要時間,毒液發作也需要時間,而且獵物越大需要的毒液越多,等待的時間也越長。科摩多巨蜥作為最大的有毒生物,捕獵一次可能需要追蹤獵物幾個星期,但幾乎沒有哺乳動物能承受同樣的等待。
所以總得來說,當目標體型較小、運動較慢的時候,用毒液攻擊可能是一種不錯的策略,但對於體型更大,速度更快的獵物來說,毒液就顯得得不償失了。而後者才是哺乳動物的生活常態。
好在更快的新陳代謝和發達的神經系統也帶來了強大的力量和敏捷的反應,格鬥是一種更加有效的掠食技能,毒液徹底成為累贅的性狀,被進化拋棄了 —— 作為佐證,毒蛇往往捕獲小型獵物,而捕獲大型獵物的蟒蛇就採用暴力擠壓,沒有毒牙。
即便對生物缺乏瞭解的人也能說出許多有毒的脊椎動物,但很少有人聽說過有毒的哺乳動物——的確如此,在已知的 5000 多種哺乳動物中,真正有毒的不超過 10 種,而且大都位於相對邊緣的支系上,這是一個很值得思考的現象。
在所有用毒素進攻的哺乳動物中,最重要的譜系是“真無盲腸類”。這個類群地位未定,包括許多前食蟲目的成員,其中有多個物種都長有相似的毒牙,比如鼩鼱科的北短尾鼩(Blarina brevicauda)和南歐水鼩(Neomys anomalus),鼴科的歐洲鼴鼠(Talpa europaea),以及溝齒鼩科(Solenodontidae)的 4 個物種。
真無盲腸類是哺乳動物中相當古老的類群,仍然比如溝齒鼩,它們大約在 7800 萬年前的白堊紀就已經和其它哺乳動物類群區分開來,與世隔絕地生活在加勒比海的孤島上,保留了很多古老的性狀——早期哺乳動物的化石中的確有許多類似的溝槽牙,這暗示著哺乳動物一度和其它脊椎動物一樣善於用毒,但現存物種普遍放棄了這一能力,只在某些邊緣和古老的類群中保留下來。對於這種變化,比較普遍的解釋是作為恆溫動物,哺乳動物具有相當高的新陳代謝速率,早期物種因為體型較小,很難狩獵較大的獵物,用毒就可以一次獲得多食物,增強了適應性。
但隨著哺乳動物在新生代成為地球的主宰,體型越來越大,毒液就顯得越來越難用了:積累毒液需要時間,毒液發作也需要時間,而且獵物越大需要的毒液越多,等待的時間也越長。科摩多巨蜥作為最大的有毒生物,捕獵一次可能需要追蹤獵物幾個星期,但幾乎沒有哺乳動物能承受同樣的等待。
所以總得來說,當目標體型較小、運動較慢的時候,用毒液攻擊可能是一種不錯的策略,但對於體型更大,速度更快的獵物來說,毒液就顯得得不償失了。而後者才是哺乳動物的生活常態。
好在更快的新陳代謝和發達的神經系統也帶來了強大的力量和敏捷的反應,格鬥是一種更加有效的掠食技能,毒液徹底成為累贅的性狀,被進化拋棄了 —— 作為佐證,毒蛇往往捕獲小型獵物,而捕獲大型獵物的蟒蛇就採用暴力擠壓,沒有毒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