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是新課程標準中的三維目標之一,對於義務教育階段的音樂和政治學科,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是放在第一位的,凸顯了對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的重視,而且,從新課改的精神來看,強調教師的主導和學生的主體,強調學生的參與和評價,強調學生的探究和思考等,都從多個方面說明了,新課改強調學習過程和學習能力的培養。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作為每堂課的一個重要目標,在這些過程中逐步的被重視和顯現出來,緊接著的一個問題就是,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到底是什麼?如何實現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的落實?本文試就這些問題做一粗略探討。 一、何為“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情感主要是指一個人的感情指向和情緒體驗,也就是他對什麼感興趣,表現出好奇、興奮、滿意等情緒,對什麼不感興趣,表現出討厭、不高興等情緒。 態度是一個人對待某一事物的傾向性,通常表現為積極或消極、熱情或冷淡、好或壞。 價值觀是一個人對待事物的最基本看法,包括基本信念和價值取向。 中以“瞭解、理解、形成、樹立、培養、確立”等行為動詞,使目標有明確的態度要求;同時以“熱愛、認同”等動詞,表達了情感目標;以“歷史責任、歷史使命、愛國主義、為……做貢獻”表達價值觀的要求。三維目標融合其中。 2.“形成健二、歷史課程標準中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包含的內容 (一)初中歷史課標中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初中歷史課程標準中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包含五層 1.“逐漸瞭解中國國情,理解並熱愛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傳統,形成對祖國曆史與文化的認同感,初步樹立對國家、民族的歷史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培養愛國主義情感,逐步確立為祖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人類和平與進步事業做貢獻的人生理想。” 這條目標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審美情趣,確立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堅強的意志和團結合作的精神,增強承受挫折、適應生存環境的能力,為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打下良好的基礎。” 本目標中用“形成、確立、增強”等動詞,表達了態度和價值觀目標,同時對情感目標也提出了要求,如健全、積極進取、堅強等。 3.“在瞭解科學技術給人類歷史發展帶來巨大物質進步的基礎上,逐步形成崇尚科學精神的意識,確立求真、求實和創新的科學態度。” “確立求真、求實和創新的科學態度”表達了價值觀方面的目標,“瞭解……;形成……”表達了態度方面的要求,同時也提出了“崇尚……”情感目標要求。 4.“瞭解歷史上專制與民主、人治與法治的演變過程,理解從專制到民主、從人治到法治是人類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不斷強化民主與法制意識。” 透過“瞭解、理解”等動詞,提出了態度目標要求,透過“強化……意識”提出了價值觀方面的要求,同時提出了情感目標要求,如“強化……”。 5.“瞭解人類社會歷史發展的多樣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國、各地區、各民族的文化傳統,學習汲取人類創造的優秀文明成果,逐步形成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國際意識。” 本目標透過“形成……意識”表達了價值觀的要求,透過“理解、尊重”等詞語,表達了情感方面的要求,透過“瞭解、理解、形成”等詞語表達了態度方面的要求。 (二)高中歷史課標中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通過歷史學習,進一步瞭解中國國情,熱愛和繼承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傳統,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激發對祖國曆史與文化的自豪感,逐步形成對國家、民族的歷史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培養愛國主義情感,樹立為祖國現代化建設、人類和平與進步事業做貢獻的人生理想。” 目標中透過“瞭解、形成、培養、樹立”等詞語表述了態度方面的要求;透過“熱愛、激發、弘揚”等詞語表達了情感目標;透過“文化傳統、民族精神、社會責任、人生理想”等詞語表達了價值觀方面的要求。 2.“加深對歷史上以人為本、善待生命、關注人類命運的人文主義精神的理解。培養健康的審美情趣,努力追求真善美的人生境界。確立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塑造健全的人格,培養堅強的意志和團結合作的精神,增強經受挫折、適應生存環境的能力。進一步樹立崇尚科學精神,堅定求真、求實和創新的科學態度。” 本目標透過“加深、培養、確立、增強、樹立”等詞語表達了態度方面的要求;透過“……的理想”、“……的人生態度”、“……的科學態度”等表達了價值觀方面的要求;透過“關注、追求、崇尚”等詞語表達了情感方面的要求。 3.“認識人類社會發展的統一性和多樣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地區、各國、各民族的文化傳統,汲取人類創造的優秀文明成果,進一步形成開放的世界意識。” 目標中透過“認識、理解、汲取”等詞語表達了態度方面的要求;透過“尊重”等詞語表達了情感方面的要求;透過“形成……的意識”表達了價值觀方面的要求。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的特徵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標準和其他領域標準的最大區別是它的描述性。過程與方法、知識與技能領域的內容標準,由於其與具體教學內容的關係十分密切,一般情況都是一段教學內容一個標準,透過這一教學內容的教學和訓練,要求學生達到這個標準規定的要求。因此常常用具體的行為方式規定,比較強調內容標準的可操作性,要求用學生可操作、教師可觀測的形式表述,便於實施與檢查。在描述標準的具體行為動詞上,常用“會、能夠、知道、認識、理解”等,便於教師的理解與把握。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領域的內容標準和過程與方法、知識技能領域內容標準的另一重大區別是達成的週期不一致。過程與方法、知識技能領域的內容標推達成的週期比較短,一般這一部分內容上完了,相應的內容標準也應該達成了。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領域的內容標準大多達成的週期比較長,即這些目標的達成不是一節課、兩節課,或一兩個單元上完後,馬上就能實現的,而是需要有一個比較長的培育過程。實現的標誌,也不是非常單一的懂或者不懂,會或者不會,而是一種程度上的積累與漸進,表現為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這一點我們在實施《標準》時必須有充分的認識。 因此,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領域的內容標準其行為動詞常用“體驗、意識”等,表示這些標準的習得性,即需要學生透過參與各種各樣的學習活動,在體驗的基礎上,獲得感悟,才能產生情感,養成態度,內化成價值觀。因此落實這些內容標準不應該僅僅關注結果,更應該關注過程,這是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領域內容標準的最大特徵。 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標準怎樣體現在教材中 由於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領域的內容標準具有達成周期比較長,需要學生在日常上課的過程中透過參與各種各樣的學習活動,並在體驗的基礎上習得,表現為一種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的特徵,因此,其在教材中應表現為滲透性、漸進性與整體性。 滲透性:即這一領域的內容標準不是作為一種獨立的教學內容單獨出現在教材中,而是把這些內容標準不斷的滲透在各種不同的知識技能領域的教學內容中,用精美的畫面或有趣的活動形式,以及知識技能本身所具有的魅力吸引學生,讓他們在學習各種知識技能的過程中獲得有關的體驗與感悟。比如:初中歷史中的匯入框、動腦筋、文獻資料、歷史圖表、活動與探究、大量的歷史圖片等各種形式,將對學生的知識技能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的培養結合起來,透過各種形式的活動讓學生充分的體驗和感悟歷史,在此基礎上去進一步的積累歷史和理解歷史。高中歷史通過歷史縱橫、學思之窗、探究學習及大量的歷史圖片等形式來進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的滲透。 漸進性:漸進性反映了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領域內容標準達成過程的有序性。由於它是一個積累與漸變的過程,一個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因此,在教材中必須體現這一特徵。從形式上看,每一項內容標準可能會滲透在不同的知識技能教學內容中,而這些內容本身不一定有什麼聯絡,表現出互不相關,是間斷的;但從內容標準本身由初次出現到逐步積累,進而達到一定程度昇華的安排順序看,它又表現出由淺人深、不斷髮展的過程。教材應按照這一原則體現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領域的內容標準。比如:初中歷史教材的時序性特點,教材內容的這一安排,為學生逐步的、漸進的把握和領會中國歷史發展過程及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的培養有機的結合起來。而高中歷史課程在初中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了解基本的歷史史實的基礎上,加強了歷史間的橫向聯絡,以專題的形式,對歷史上的政治、經濟及思想科技文化的歷史做了深層次的剖析,對於學生在某一方面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的培養滲透其中。 整體性:整體性是指對一套教材來說,其最終對中學歷史課程標準中所規定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領域內容標準的體現應該是整體的、完整的。不能簡單苛求每一冊教材都有完整的整體性體現,也不要輕易把這一領域的內容標準按年級劃分成再細的過程標準,否則容易把這一領域的內容標準摘成機械的技能訓練,異化了它們的本意。這一點教材編寫者與教師必須充分注意。 五、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在說課或試講中的應用 在寫說課稿或教案時,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可以用一些關鍵詞很明確的表示出來,例如情感目標可以用熱愛、尊重、喜愛等詞語帶頭來描述,態度目標可以用瞭解、理解、形成等關鍵詞帶頭來描述,價值觀目標可以用培養……意識、形成…..觀念、樹立……理想等關鍵詞來帶頭描述。把握住了這些關鍵詞,我們寫起來就比較順暢了。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不可能指望一次或幾次課來完成,所以,我們的說課稿或教案中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的制定上,幾個課是一樣的,這很正常。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是新課程標準中的三維目標之一,對於義務教育階段的音樂和政治學科,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是放在第一位的,凸顯了對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的重視,而且,從新課改的精神來看,強調教師的主導和學生的主體,強調學生的參與和評價,強調學生的探究和思考等,都從多個方面說明了,新課改強調學習過程和學習能力的培養。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作為每堂課的一個重要目標,在這些過程中逐步的被重視和顯現出來,緊接著的一個問題就是,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到底是什麼?如何實現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的落實?本文試就這些問題做一粗略探討。 一、何為“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情感主要是指一個人的感情指向和情緒體驗,也就是他對什麼感興趣,表現出好奇、興奮、滿意等情緒,對什麼不感興趣,表現出討厭、不高興等情緒。 態度是一個人對待某一事物的傾向性,通常表現為積極或消極、熱情或冷淡、好或壞。 價值觀是一個人對待事物的最基本看法,包括基本信念和價值取向。 中以“瞭解、理解、形成、樹立、培養、確立”等行為動詞,使目標有明確的態度要求;同時以“熱愛、認同”等動詞,表達了情感目標;以“歷史責任、歷史使命、愛國主義、為……做貢獻”表達價值觀的要求。三維目標融合其中。 2.“形成健二、歷史課程標準中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包含的內容 (一)初中歷史課標中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初中歷史課程標準中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包含五層 1.“逐漸瞭解中國國情,理解並熱愛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傳統,形成對祖國曆史與文化的認同感,初步樹立對國家、民族的歷史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培養愛國主義情感,逐步確立為祖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人類和平與進步事業做貢獻的人生理想。” 這條目標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審美情趣,確立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堅強的意志和團結合作的精神,增強承受挫折、適應生存環境的能力,為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打下良好的基礎。” 本目標中用“形成、確立、增強”等動詞,表達了態度和價值觀目標,同時對情感目標也提出了要求,如健全、積極進取、堅強等。 3.“在瞭解科學技術給人類歷史發展帶來巨大物質進步的基礎上,逐步形成崇尚科學精神的意識,確立求真、求實和創新的科學態度。” “確立求真、求實和創新的科學態度”表達了價值觀方面的目標,“瞭解……;形成……”表達了態度方面的要求,同時也提出了“崇尚……”情感目標要求。 4.“瞭解歷史上專制與民主、人治與法治的演變過程,理解從專制到民主、從人治到法治是人類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不斷強化民主與法制意識。” 透過“瞭解、理解”等動詞,提出了態度目標要求,透過“強化……意識”提出了價值觀方面的要求,同時提出了情感目標要求,如“強化……”。 5.“瞭解人類社會歷史發展的多樣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國、各地區、各民族的文化傳統,學習汲取人類創造的優秀文明成果,逐步形成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國際意識。” 本目標透過“形成……意識”表達了價值觀的要求,透過“理解、尊重”等詞語,表達了情感方面的要求,透過“瞭解、理解、形成”等詞語表達了態度方面的要求。 (二)高中歷史課標中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通過歷史學習,進一步瞭解中國國情,熱愛和繼承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傳統,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激發對祖國曆史與文化的自豪感,逐步形成對國家、民族的歷史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培養愛國主義情感,樹立為祖國現代化建設、人類和平與進步事業做貢獻的人生理想。” 目標中透過“瞭解、形成、培養、樹立”等詞語表述了態度方面的要求;透過“熱愛、激發、弘揚”等詞語表達了情感目標;透過“文化傳統、民族精神、社會責任、人生理想”等詞語表達了價值觀方面的要求。 2.“加深對歷史上以人為本、善待生命、關注人類命運的人文主義精神的理解。培養健康的審美情趣,努力追求真善美的人生境界。確立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塑造健全的人格,培養堅強的意志和團結合作的精神,增強經受挫折、適應生存環境的能力。進一步樹立崇尚科學精神,堅定求真、求實和創新的科學態度。” 本目標透過“加深、培養、確立、增強、樹立”等詞語表達了態度方面的要求;透過“……的理想”、“……的人生態度”、“……的科學態度”等表達了價值觀方面的要求;透過“關注、追求、崇尚”等詞語表達了情感方面的要求。 3.“認識人類社會發展的統一性和多樣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地區、各國、各民族的文化傳統,汲取人類創造的優秀文明成果,進一步形成開放的世界意識。” 目標中透過“認識、理解、汲取”等詞語表達了態度方面的要求;透過“尊重”等詞語表達了情感方面的要求;透過“形成……的意識”表達了價值觀方面的要求。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的特徵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標準和其他領域標準的最大區別是它的描述性。過程與方法、知識與技能領域的內容標準,由於其與具體教學內容的關係十分密切,一般情況都是一段教學內容一個標準,透過這一教學內容的教學和訓練,要求學生達到這個標準規定的要求。因此常常用具體的行為方式規定,比較強調內容標準的可操作性,要求用學生可操作、教師可觀測的形式表述,便於實施與檢查。在描述標準的具體行為動詞上,常用“會、能夠、知道、認識、理解”等,便於教師的理解與把握。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領域的內容標準和過程與方法、知識技能領域內容標準的另一重大區別是達成的週期不一致。過程與方法、知識技能領域的內容標推達成的週期比較短,一般這一部分內容上完了,相應的內容標準也應該達成了。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領域的內容標準大多達成的週期比較長,即這些目標的達成不是一節課、兩節課,或一兩個單元上完後,馬上就能實現的,而是需要有一個比較長的培育過程。實現的標誌,也不是非常單一的懂或者不懂,會或者不會,而是一種程度上的積累與漸進,表現為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這一點我們在實施《標準》時必須有充分的認識。 因此,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領域的內容標準其行為動詞常用“體驗、意識”等,表示這些標準的習得性,即需要學生透過參與各種各樣的學習活動,在體驗的基礎上,獲得感悟,才能產生情感,養成態度,內化成價值觀。因此落實這些內容標準不應該僅僅關注結果,更應該關注過程,這是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領域內容標準的最大特徵。 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標準怎樣體現在教材中 由於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領域的內容標準具有達成周期比較長,需要學生在日常上課的過程中透過參與各種各樣的學習活動,並在體驗的基礎上習得,表現為一種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的特徵,因此,其在教材中應表現為滲透性、漸進性與整體性。 滲透性:即這一領域的內容標準不是作為一種獨立的教學內容單獨出現在教材中,而是把這些內容標準不斷的滲透在各種不同的知識技能領域的教學內容中,用精美的畫面或有趣的活動形式,以及知識技能本身所具有的魅力吸引學生,讓他們在學習各種知識技能的過程中獲得有關的體驗與感悟。比如:初中歷史中的匯入框、動腦筋、文獻資料、歷史圖表、活動與探究、大量的歷史圖片等各種形式,將對學生的知識技能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的培養結合起來,透過各種形式的活動讓學生充分的體驗和感悟歷史,在此基礎上去進一步的積累歷史和理解歷史。高中歷史通過歷史縱橫、學思之窗、探究學習及大量的歷史圖片等形式來進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的滲透。 漸進性:漸進性反映了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領域內容標準達成過程的有序性。由於它是一個積累與漸變的過程,一個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因此,在教材中必須體現這一特徵。從形式上看,每一項內容標準可能會滲透在不同的知識技能教學內容中,而這些內容本身不一定有什麼聯絡,表現出互不相關,是間斷的;但從內容標準本身由初次出現到逐步積累,進而達到一定程度昇華的安排順序看,它又表現出由淺人深、不斷髮展的過程。教材應按照這一原則體現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領域的內容標準。比如:初中歷史教材的時序性特點,教材內容的這一安排,為學生逐步的、漸進的把握和領會中國歷史發展過程及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的培養有機的結合起來。而高中歷史課程在初中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了解基本的歷史史實的基礎上,加強了歷史間的橫向聯絡,以專題的形式,對歷史上的政治、經濟及思想科技文化的歷史做了深層次的剖析,對於學生在某一方面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的培養滲透其中。 整體性:整體性是指對一套教材來說,其最終對中學歷史課程標準中所規定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領域內容標準的體現應該是整體的、完整的。不能簡單苛求每一冊教材都有完整的整體性體現,也不要輕易把這一領域的內容標準按年級劃分成再細的過程標準,否則容易把這一領域的內容標準摘成機械的技能訓練,異化了它們的本意。這一點教材編寫者與教師必須充分注意。 五、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在說課或試講中的應用 在寫說課稿或教案時,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可以用一些關鍵詞很明確的表示出來,例如情感目標可以用熱愛、尊重、喜愛等詞語帶頭來描述,態度目標可以用瞭解、理解、形成等關鍵詞帶頭來描述,價值觀目標可以用培養……意識、形成…..觀念、樹立……理想等關鍵詞來帶頭描述。把握住了這些關鍵詞,我們寫起來就比較順暢了。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不可能指望一次或幾次課來完成,所以,我們的說課稿或教案中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的制定上,幾個課是一樣的,這很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