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茜xi

    農曆五月十三為雨節。

    農曆五月十三:關老爺磨刀與雨節傳說 農曆五月十三為雨節,又稱下雨節、竹醉日,山東民間有傳說是關老爺磨刀的日子。中國民間有“大旱不過五月十三”的諺語,在湖南興寧還有諺雲“不怕五月十三漫,只怕五月十三斷”,老百姓認為五月十三下雨比較吉利,這樣會預示著國泰民安、風調雨順。在山東,如果五月十三不下雨,並且驕陽似火,說明這一年必定會大旱。在民間信仰中,農曆五月十三日是關公的生日,也是關公“單刀赴會”,會下“磨刀雨”的日子;民間稱此日下雨,是關老爺在“磨刀”,磨刀的水從天上降下凡間,就下起了雨。據說,關羽磨刀是為了斬蔡陽。關公,姓名關羽,字雲長,本字長生,司隸河東解人(今山西省運城市),約生於東漢桓帝延熹年間,東漢末年三國時期劉備的重要將領。關公也稱為關聖帝君、關聖帝、關帝君、關帝爺、關帝、聖帝,聖帝君、關老爺、關大爺、關爺爺、協天大帝、伏魔大帝、翊漢天尊、伽藍菩薩、山西夫子、文衡聖帝等。《三國演義》中,關雲長身在曹營心在漢,帶著兩位皇嫂在曹營掛印封金一十二載,在曹營為曹操立下了赫赫戰功。但他無時無刻不在思念著劉備,後來有了兄長劉備的訊息,保著二位皇嫂過五關斬六將來到古城,正好張飛在古城駐守。張飛信不過關公,不放關羽進城。此時正好曹操的大將蔡陽帶領15萬人馬追來,張飛更是起了疑心,告訴關公,斬不了蔡陽,就是和曹操一心,就與他斷絕兄弟情義。關公無奈,只好迎戰蔡陽,用計把蔡陽斬了。

    後來,這故事在平度民間進一步演義,說關羽死後昇天被封關帝。自晉代以來,全國各地建起“關帝武廟”,把關羽尊為“武聖”,與孔夫子並列為“聖人”。關羽被封,蔡陽的神靈不服,說關羽不算仁義之人,生前用詭計把他殺了,為報殺身之仇,就變成了太陽(諧“蔡陽”音),專門跟關公作對,不分白天黑夜暴曬,搞得天下大旱,莊稼顆粒不收。關公火了:“難道我能斬你一次,就不能再斬你第二次?”於是,就在五月十三日這天,磨快了青龍偃月刀,斬下了蔡陽變成的太陽,天下又變得風調雨順了。五月十三下的雨,就是關老爺磨刀滴落的水。從此,民間百姓為紀念關公為民解除災難疾苦的恩德,把此日作為“關帝救生日”,每到五月十三這一天,就到關帝廟隆重集會焚香膜拜、敬獻供品、祈禱平安。有些地方把五月十三訛作關帝的“誕辰日”。鄄城傳說,這天還是關公單刀赴會之日,赴會之前要磨刀,因為磨刀要用水,所以要下雨;梁山傳說這一天是“關公磨刀斬小妖”的日子;臨沂傳說,這一天一般都雷聲隆隆,乃是關老爺的霍霍磨刀聲;淄川、博山傳說,“五月十三,關老爺磨刀殺許三。”臺灣地區自鄭成功時代開始奉祀關聖帝君,並且陸續興建關帝廟,而其祭祀的方式,大抵沿用古禮制。關聖帝君的誕辰日期,較為普遍的有農曆正月十三日、五月十三日和六月二十四日三種說法,大陸有些地區甚至還有其他的祭典日期。政府官方則是自明代開始訂定農曆五月十三日為關公聖誕,臺南地區就是選在這一天舉辦相關的祭典活動。關公既是老龍轉世,當然和天神施雨相關,所以在這天的祭典上有時還會加上祈雨的儀式。(也有傳說農曆五月十三日是龍的生日、關平的生日或是“桃園三結義”的紀念日,農曆六月二十四日才是關公的生日。)在過去,有的地方就會舉行一些祈雨儀式,以山東鄆城地區最為隆重。鄆城上至知縣,下至百姓,都要參加祈雨儀式。民間祈雨的形式多種多樣,請關老爺顯靈的儀式比較常見,通常是把關帝塑像搬到烈日下曝曬一段時間,然後用水澆溼塑像。如果塑像太大,不易搬動,就代之以“掃佛”等活動。在中國,每逢農曆五月十三都有祭祀關公的習俗,全國大部分地區都有關公廟,屆時都會舉行廟會。在北京宛平,人們奉刀馬於關帝廟,一般情況下,刀是用鐵鑄的,約七八十斤重,馬則用紙做,約兩丈多高,馬鞍前還有繡文,銜轡金錯,旗鼓前導,蔚為大觀。五月十三,人們還可以看到很多民間香會的各種表演,如開路會、中幡、高蹺、五虎少林棍等等。據說梨園界當天也要演戲,所獻曲目多為《過五關》、《華容道》《單刀會》《水淹七軍》等。在山東濟南,人們會作醮祭祀關公,並演戲為樂。海南定安,每逢五月十三,小孩子要在城隍廟前把紙枷掛在脖子上,然後到西樓關聖神前燒掉,藉此儀式祈禱關公保佑平平安安。在四川酆都,人們在這一天會集在關祠祭賽飲福,當地人稱為“單刀會”。據說關公是葬在湖北的當陽,因此,當陽城西的關陵廟是祭拜關公的重要場所。在過去,每逢五月十三,燒香者以及各種民間藝人、小商販雲集關陵廟,場面特別熱鬧。農曆正月十三日祭祀關聖帝君、最為著名的是臺南鹽水的蜂炮活動。傳說,在清朝嘉慶年間,臺南鹽水地區流行霍亂,民眾傷亡甚多,於是向當地武聖廟的關聖帝君求助。關公顯示將在農曆正月十三日掃蕩病疫邪魔,附近信徒也群起大放鞭炮助陣,一直到十五日元宵節才結束。果然,疫情被控制住了甚至絕跡,民眾都非常感謝關聖帝君,於是在元宵節放蜂炮的習俗,就一直流傳下來。農曆五月十三雨節習俗,表現了人們祈求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的願望,雖然有迷信色彩,仍不失為一種有益的民間信仰文化現象。 農曆五月十三:城隍爺生日 相傳中國農曆5月13日為城隍爺生日,俗稱五月十三大拜拜,各地城隍廟均在此前後舉行祭典,原始祭祀的城隍是土地神。日治時期臺灣總督府曾禁止祭典的舉行,到了1898年臺北發生瘟疫,總督府才開放舉辦;之後,霞海城隍廟結合法主公廟及慈聖宮的5月13日的祭典,就是我們熟知的『城隍遶境』,至農曆5月6日起放軍於安五營、11至12日七爺八爺出巡、13日城隍遶境,活動還搭配布袋戲、歌仔戲等臺灣民俗藝技活動,並與農曆3月的臺灣中南部的媽祖生日祭典共稱為臺灣兩大道教祭典,臺灣民間流傳著:“三月瘋媽祖,五月看城隍”的俗語。古人認為,自己能安居樂業,是受了城郭(城牆)和隍濠(護城河)的保護,因而拜城隍,以示崇敬和感謝之意。經過歷史的演化,城隍的“職權”已擴充套件到凡間一切善惡是非、百姓現在和來世的一切。 農曆五月十三:關平太子千秋日 關平,世稱關平太子,關平太子為關聖帝君之長子,名平,字坦之,祖藉山西省河東,生於漢靈帝(公元一七八年)戊午歲五月十三日,年少時隨帝君任事,躬矢名,臨陣不離左右,有忠孝兩全之銜,按清康熙十七年(公元一六七八年)在關帝故居,有巨磚出土,磚文刻有:侯祖石盤公,和帝永元二年庚寅生,居解州常平村,生子諱毅,毅於桓帝延熹三年庚子六月二十四日生關羽,取妻胡氏,羽於靈帝光和元年戊午五月十三日生子關平。關平太子,英少時喜愛弓箭騎術,經常勤練不輟,事親至孝,其識事後追隨父親南征北討,為蜀國立下無數汗馬功勞,建安十九年(公元二一四年),關公鎮守荊州,北拒曹操、東和孫權,建安二十四年,其父誤中呂蒙之計,背腹受敵,為東吳伏兵所擒,關平趕往相救,遭敵所執,同年十二月初七日,同帝君於臨沮(在今湖北省當陽縣東北)全忠孝,享年四十二歲,宋崇寧元年(公元一一○二年)封為「武靈侯,宣和五年(公元一一二三)加封「威顯」二字,明萬曆二十四年(公元一五六九年)封「竭忠王」,鸞門尊稱「九天威顯靈化天尊」,並以關聖帝君膺登玉皇之故敬尊為太子,現攝政南天文衡聖帝。 農曆五月十三:傳說中龍的生日 農曆五月十三是傳說中龍的生日,也是伏羲誕辰.伏羲是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他的故鄉在甘肅天水。相傳伏羲的母親華胥氏外出,無意中看到一個特大的腳印,好奇的華胥氏用她的足跡丈量了這個大腳印,不知不覺感應受孕,懷胎十二年後,伏羲降生了。後來,每年農曆五月十三被稱作是華夏始祖伏羲的誕辰。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林心如飾演過哪些電視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