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成都華商暖通
-
2 # 以禮觀書
清明節與端午節、春節、中秋節,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我們今天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就更應該珍惜傳統節日的情感價值和歷史意義。
最早,清明節是一個節氣名稱。《曆書》記載:“春分後十五日,鬥指丁,為清明,時萬物皆潔齊而清明,蓋時當氣清景明,萬物皆顯,因此得名。”清明一到,氣溫升高,正是春耕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種瓜點豆”之說。
所以,清明節又有踏青節之稱。基於這種意義,稱“節日快樂”,無可厚非。
然而,春秋時期,晉文公為了紀念其重臣介子推有功不受賞,於是將清明節的前一天定為寒食節。二節就被連在一起了,都被賦予了祭祀的涵義。久而久之,寒食節成了山西地域性節日,而中華兒女普遍都有了清明節的共識,這個傳統節日就成為了華人掃墓祭祖最重要的祭祀節日之一。
大家都熟悉唐代著名詩人杜牧有一句詩:“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清明祭祀的參與者是全體國民,上至君王大臣,下至平頭百姓,都要在這一節日祭拜先人亡魂。參加掃墓者,也不限男女和人數,往往傾家出動。
從唐朝始,朝廷就給官員放假以便於歸鄉掃墓。《唐會要》記載,唐玄宗規定寒食節放假四天。到了宋代,寒食節放假七天。據宋人吳自牧《夢粱錄》記載:每到清明節,“官員士庶俱出郊省墓,以盡思時之敬” 。1935年,中華民國政府明定4月5日為國定假日清明節,也叫做民族掃墓節。 2007年12月7日,國務院第198次常務會議通過了修改《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的決定,規定清明節放假一天(農曆清明當日),2008年正式實行這個法定節假日,放假一天。為了方便大家回鄉掃墓,國務院統一規定將雙休連到了一起,使清明節成了一個方便大家祭祀掃墓、懷念先人和聯絡感情的小長假。
由於清明節沾上了祭祀的色彩,與中國傳統鬼節中元節、重陽節的性質相近,故而祝朋友節日快樂,很容易讓人不悅。所以,我建議互祝“節日安康”,則更會讓人開心快樂!
所以說,清明節相互問候,祝“節日快樂”未必觸黴頭,我們為先人先烈掃墓,也是在情感紀念中告慰先人:我們的生活幸福快樂。而說“節日安康”,則會被普遍心理接受,算是在陰雨連綿的天氣中,希望大家多保重身體,健健康康。
回覆列表
近年來,每到重大節日,朋友間互祝節日快樂已成一種習慣。不過,在清明節,當有些人收到類似“清明節快樂”的祝福資訊,或多或少會感到不快樂。
為何不快樂?有網友直言,“這樣的資訊觸黴頭”。也有網友客觀分析,清明主要是掃墓祭奠,寄託哀思,是個很嚴肅的節日,這種時候祝福人家“節日快樂”,會讓人覺得不快,因而清明說“節日快樂”是不合適的。
不過,對於爭議,也有網友表示並不介意,“這是一種假期祝福,初衷是好的,也沒有惡意,可以理解。”
雖然大家都不咋介意,但最好還是說安康更為恰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