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的,植物神經功能紊亂見於中醫的鬱症,髒燥,梅核氣等,保持氣機條暢,滋養心脾,練樁也可以有效緩解
治療原則
理氣開鬱、調暢氣機、怡情易性是治療鬱病的基本原則。正如《醫方論·越鞠丸》方解中說:“凡鬱病必先氣病,氣得疏通,鬱之何有?”對於實證,首當理氣開鬱,並應根據是否兼有血瘀、痰結、溼滯、食積等而分別採用活血、降火、祛痰、化溼、消食等法。虛證則應根據損及的臟腑及氣血陰精虧虛的不同情況而補之,或養心安神,或補益心脾,或滋養肝腎。對於虛實夾雜者,則又當視虛實的偏重而虛實兼顧。
鬱病一般病程較長,用藥不宜峻猛。在實證的治療中,應注意理氣而不耗氣,活血而不破血,清熱而不敗胃,祛痰而不傷正;在虛證的治療中,應注意補益心脾而不過燥,滋養肝腎而不過膩。正如《臨證指南醫案·鬱》指出,治療鬱證“不重在攻補,而在乎用苦洩熱而不損胃,用辛理氣而不破氣,用滑潤濡燥澀而不滋膩氣機,用宜通而不揠苗助長”。
除藥物治療外,精神治療對鬱病有極為重要的作用。解除致病原因,使病人正確認識和對待自己的疾病,增強治癒疾病的信心,可以促進鬱病好轉、痊癒。
分證論治
·肝氣鬱結
症狀:精神抑鬱,情緒不寧,胸部滿悶,脅肋脹痛,痛無定處,脘悶噯氣,不思飲食,大便不調,苔薄膩,脈弦。
治法:疏肝解鬱,理氣暢中。
方藥:柴胡疏肝散。
本方由四逆散加川芎、香附、陳皮而成。方中柴胡、香附、枳殼、陳皮疏肝解鬱,理氣
暢中;川芎、芍藥、甘草活血定痛,柔肝緩急。
脅肋脹滿疼痛較甚者,可加鬱金、青皮、佛手疏肝理氣。肝氣犯胃,胃失和降,而見噯氣頻作,脘悶不舒者,可加旋覆花、代赭石、蘇梗、法半夏和胃降逆。兼有食滯腹脹者,可加神曲、麥芽、山楂、雞內金消食化滯。肝氣乘脾而見腹脹、腹痛、腹瀉者,可加蒼朮、茯苓、烏藥、白豆蔻健脾除溼,溫經止痛。兼有血瘀而見胸脅刺痛,舌質有瘀點、瘀斑,可加當歸、丹參、鬱金、紅花活血化瘀。·.
·氣鬱化火
症狀:性情急躁易怒,胸脅脹滿,口苦而幹,或頭痛、目赤、耳鳴,或嘈雜吞酸,大便秘結,舌質紅,苔黃,脈弦數。
治法:疏肝解鬱,清肝瀉火。,
方藥:丹梔逍遙散。
該方以逍遙散疏肝調脾,加人丹皮、梔子清肝瀉火。
熱勢較甚,口苦、大便秘結者,可加龍膽草、大黃瀉熱通腑。肝火犯胃而見脅肋疼痛、口苦、嘈雜吞酸、噯氣、嘔吐者,可加黃連、吳茱萸(即左金丸)清肝瀉火,降逆止嘔。肝火上炎而見頭痛、目赤、耳鳴者,加菊花、鉤藤、刺蒺藜清熱平肝。熱盛傷陰,而見舌紅少苔、脈細數者,可去原方中當歸、白朮、生薑之溫燥,酌加生地、麥冬、山藥滋陰健脾。
·血行鬱滯
症狀:精神抑鬱,性情急躁,頭痛,失眠,健忘,或胸脅疼痛,或身體某部有發冷或發熱感,舌質紫暗,或有瘀點、瘀斑,脈弦或澀。
治法:活血化瘀,理氣解鬱。
方藥:血府逐瘀湯。
本方由四逆散合桃紅四物東加味而成。四逆散疏肝解鬱,桃紅四物湯活血化瘀而兼有養血作用,配伍桔梗、牛膝理氣活血,調和升降。
·痰氣鬱結
症狀:精神抑鬱,胸部悶塞,脅肋脹滿,咽中如有物梗塞,吞之不下,咯之不出,苔白膩,脈弦滑。
本證亦即《金匱要略·婦人雜病脈證並治》所說“婦人咽中如有炙臠,半夏厚朴湯主之”之症。《醫宗金鑑·諸氣治法》將本症稱為“梅核氣”。
治法:行氣開鬱,化痰散結。
方藥:半夏厚朴湯。
本方用厚朴、紫蘇理氣寬胸,開鬱暢中;半夏、茯苓、生薑化痰散結,和胃降逆,合用有辛香散結、行氣開鬱、降逆化痰的作用。溼鬱氣滯而兼胸痞悶、噯氣、苔膩者,加香附、佛手片、蒼朮理氣除溼;痰鬱化熱而見煩躁、舌紅、苔黃者,加竹茹、瓜蔞、黃芩、黃連清化痰熱;病久人絡而有瘀血徵象,胸脅刺痛,舌質紫暗或有瘀點、瘀斑,脈澀者,加鬱金、丹參、降香、薑黃活血化瘀。
·心神惑亂
症狀:精神恍惚,心神不寧,多疑易驚,悲憂善哭,喜怒無常,或時時欠伸,或手舞足蹈,罵詈喊叫,舌質淡,脈弦。
多見於女性,常因精神刺激而誘發。臨床表現多種多樣,但同一患者每次發作多為同樣幾種症狀的重複。《金匱要略·婦人雜病脈證並治》將此種證候稱為“髒躁”。
治法:甘潤緩急,養心安神。
方藥:甘麥大棗湯。
方中甘草甘潤緩急;小麥味甘微寒,補益心氣;大棗益脾養血。血虛生風而見手足蠕動或抽搐者,加當歸、生地、珍珠母、鉤藤養血熄風;躁擾、失眠者,加酸棗仁、柏子仁、茯神、制首烏等養心安神;表現喘促氣逆者,可合五磨飲子開鬱散結,理氣降逆。
心神惑亂可出現多種多樣的臨床表現。在發作時,可根據具體病情選用適當的穴位進行針刺治療,並結合語言暗示、誘導,對控制發作,解除症狀,常能收到良好效果。一般病例可針刺內關、神門、後溪、三陰交等穴位;伴上肢抽動者,配曲池、合谷;伴下肢抽動者,配陽陵泉、崑崙;伴喘促氣急者,配膻中。
·心脾兩虛
症狀:多思善疑,頭暈神疲,心悸膽怯,失眠,健忘,納差,面色不華,舌質淡,苔薄白,脈細。
治法:健脾養心,補益氣血。
方藥:歸脾湯。
本方用黨參、茯苓、白朮、甘草、黃芪、當歸、龍眼肉等益氣健脾生血;酸棗仁、遠志、茯苓養心安神;木香理氣,使整個處方補而不滯。心胸鬱悶,情志不舒者,加鬱金、佛手片理氣開鬱;頭痛加川芎、白芷活血祛風而止痛。
·心陰虧虛
症狀:情緒不寧,心悸,健忘,失眠,多夢,五心煩熱,盜汗,口咽乾燥,舌紅少津,脈細數。
治法:滋陰養血,補心安神。
方藥:天王補心丹。
方中以地黃、天冬、麥冬、玄參滋補心陰,人參、茯苓、五味子、當歸益氣養血,柏子仁、酸棗仁、遠志、丹參養心安神。心腎不交而見心煩失眠,多夢遺精者,可合交泰丸(黃連、肉桂)交通心腎;遺精較頻者,可加芡實、蓮鬚、金櫻子補腎固澀。
·肝陰虧虛
症狀:情緒不寧,急躁易怒,眩暈,耳鳴,目幹畏光,視物不明,或頭痛且脹,面紅目赤,舌乾紅,脈弦細或數。
治法:滋養陰精,補益肝腎。
方藥:滋水清肝飲。
本方由六味地黃丸合丹梔逍遙散加減而成,以六味地黃丸補益肝腎之陰,而以丹梔逍遙散疏肝解鬱,清熱瀉火。肝陰不足而肝陽偏亢,肝風上擾,以致頭痛、眩暈、面時潮紅,或筋惕肉響者,加白蒺藜、草決明、鉤藤、石決明平肝潛陽,柔潤熄風;虛火較甚,表現低熱,手足心熱者,可加銀柴胡、白薇、麥冬以清虛熱;月經不調者,可加香附、澤蘭、益母草理氣開鬱,活血調經。
【轉歸預後】
鬱病的各種證候之間,存在著一定的聯絡。屬於實證的肝氣鬱結、血行鬱滯、痰氣鬱結等證候,病久之後,若損傷心脾,氣血不足,則可轉化為心脾兩虛或心陰虧虛;若損及肝腎,陰精虧虛,則轉化為肝腎陰虛的證候。實證中的氣鬱化火一證,由於火熱傷陰而多轉化為陰虛火旺。鬱證中的虛證,可以·由實證病久轉化而來,也可以由於憂思鬱怒,情志過極等精神因素耗傷臟腑的氣血陰精,而在發病初期即出現比較明顯的虛證。病程較長的患者,亦有虛實互見的情況。一方面正氣不足,或表現為氣血不足,或表現為陰精虧虛,同時又伴有氣滯、血瘀、痰結、火鬱等病變,而成為虛實夾雜之證。
鬱病的預後一般良好。針對具體情況,解除情志致病的原因,對本病的預後有重要的作用。而在受到刺激後,病情常有反覆或波動,易使病情延長。病程較短,而情志致病的原因又是可以解除的,通常都可以治癒;病程較長,而情志致病的原因未能解除者,往往需要較長時間的治療,才能收到比較滿意的效果。
【預防與調攝】
正確對待各種事物,避免憂思鬱慮,防止情志內傷,是防治鬱病的重要措施。醫務人員深入瞭解病史,詳細進行檢查,用誠懇、關懷、同情、耐心的態度對待病人,取得患者的充分信任,在鬱病的治療及護理中具有重要作用。對鬱病患者,應作好精神治療的工作,使病人能正確認識和對待疾病,增強治癒疾病的信心,並解除情志致病的原因,以促進鬱病的完全治癒。
【結語】
鬱病的病因是情志內傷,其病理變化與心、肝、脾有密切關係。初病多實,以六鬱見證為主,其中以氣鬱為病變的基礎,病久則由實轉虛,引起心、脾、肝氣血陰精的虧損,而成為虛證型別。臨床上虛實互見的型別亦較為多見。鬱病的主要臨床表現為心情抑鬱,情緒不寧,胸脅脹滿疼痛,或咽中如有異物梗塞,或時作悲傷哭泣。鬱病可分為實證和虛證兩類。
實證型別以氣機鬱滯為基本病變,治療以疏肝理氣解鬱為主,氣鬱化火者,理氣解鬱配合清肝瀉火;氣鬱夾痰,痰氣交阻者,理氣解鬱配合化痰散結;氣病及血,氣鬱血瘀者,理氣解鬱配合活血化瘀;兼有溼滯者,配合健脾燥溼或芳香化溼;夾食積者,配合消食和胃。虛證宜補,針對病情分別採用養心安神、補益心脾、滋養肝腎等法。虛實互見者,則當虛實兼顧。鬱病的各種證候之間有一定的內在聯絡,認識證候間的關係,對指導臨床具有實際意義。鬱病的預後一般良好。結合精神治療及解除致病原因,對促進痊癒具有重要作用。
可以的,植物神經功能紊亂見於中醫的鬱症,髒燥,梅核氣等,保持氣機條暢,滋養心脾,練樁也可以有效緩解
治療原則
理氣開鬱、調暢氣機、怡情易性是治療鬱病的基本原則。正如《醫方論·越鞠丸》方解中說:“凡鬱病必先氣病,氣得疏通,鬱之何有?”對於實證,首當理氣開鬱,並應根據是否兼有血瘀、痰結、溼滯、食積等而分別採用活血、降火、祛痰、化溼、消食等法。虛證則應根據損及的臟腑及氣血陰精虧虛的不同情況而補之,或養心安神,或補益心脾,或滋養肝腎。對於虛實夾雜者,則又當視虛實的偏重而虛實兼顧。
鬱病一般病程較長,用藥不宜峻猛。在實證的治療中,應注意理氣而不耗氣,活血而不破血,清熱而不敗胃,祛痰而不傷正;在虛證的治療中,應注意補益心脾而不過燥,滋養肝腎而不過膩。正如《臨證指南醫案·鬱》指出,治療鬱證“不重在攻補,而在乎用苦洩熱而不損胃,用辛理氣而不破氣,用滑潤濡燥澀而不滋膩氣機,用宜通而不揠苗助長”。
除藥物治療外,精神治療對鬱病有極為重要的作用。解除致病原因,使病人正確認識和對待自己的疾病,增強治癒疾病的信心,可以促進鬱病好轉、痊癒。
分證論治
·肝氣鬱結
症狀:精神抑鬱,情緒不寧,胸部滿悶,脅肋脹痛,痛無定處,脘悶噯氣,不思飲食,大便不調,苔薄膩,脈弦。
治法:疏肝解鬱,理氣暢中。
方藥:柴胡疏肝散。
本方由四逆散加川芎、香附、陳皮而成。方中柴胡、香附、枳殼、陳皮疏肝解鬱,理氣
暢中;川芎、芍藥、甘草活血定痛,柔肝緩急。
脅肋脹滿疼痛較甚者,可加鬱金、青皮、佛手疏肝理氣。肝氣犯胃,胃失和降,而見噯氣頻作,脘悶不舒者,可加旋覆花、代赭石、蘇梗、法半夏和胃降逆。兼有食滯腹脹者,可加神曲、麥芽、山楂、雞內金消食化滯。肝氣乘脾而見腹脹、腹痛、腹瀉者,可加蒼朮、茯苓、烏藥、白豆蔻健脾除溼,溫經止痛。兼有血瘀而見胸脅刺痛,舌質有瘀點、瘀斑,可加當歸、丹參、鬱金、紅花活血化瘀。·.
·氣鬱化火
症狀:性情急躁易怒,胸脅脹滿,口苦而幹,或頭痛、目赤、耳鳴,或嘈雜吞酸,大便秘結,舌質紅,苔黃,脈弦數。
治法:疏肝解鬱,清肝瀉火。,
方藥:丹梔逍遙散。
該方以逍遙散疏肝調脾,加人丹皮、梔子清肝瀉火。
熱勢較甚,口苦、大便秘結者,可加龍膽草、大黃瀉熱通腑。肝火犯胃而見脅肋疼痛、口苦、嘈雜吞酸、噯氣、嘔吐者,可加黃連、吳茱萸(即左金丸)清肝瀉火,降逆止嘔。肝火上炎而見頭痛、目赤、耳鳴者,加菊花、鉤藤、刺蒺藜清熱平肝。熱盛傷陰,而見舌紅少苔、脈細數者,可去原方中當歸、白朮、生薑之溫燥,酌加生地、麥冬、山藥滋陰健脾。
·血行鬱滯
症狀:精神抑鬱,性情急躁,頭痛,失眠,健忘,或胸脅疼痛,或身體某部有發冷或發熱感,舌質紫暗,或有瘀點、瘀斑,脈弦或澀。
治法:活血化瘀,理氣解鬱。
方藥:血府逐瘀湯。
本方由四逆散合桃紅四物東加味而成。四逆散疏肝解鬱,桃紅四物湯活血化瘀而兼有養血作用,配伍桔梗、牛膝理氣活血,調和升降。
·痰氣鬱結
症狀:精神抑鬱,胸部悶塞,脅肋脹滿,咽中如有物梗塞,吞之不下,咯之不出,苔白膩,脈弦滑。
本證亦即《金匱要略·婦人雜病脈證並治》所說“婦人咽中如有炙臠,半夏厚朴湯主之”之症。《醫宗金鑑·諸氣治法》將本症稱為“梅核氣”。
治法:行氣開鬱,化痰散結。
方藥:半夏厚朴湯。
本方用厚朴、紫蘇理氣寬胸,開鬱暢中;半夏、茯苓、生薑化痰散結,和胃降逆,合用有辛香散結、行氣開鬱、降逆化痰的作用。溼鬱氣滯而兼胸痞悶、噯氣、苔膩者,加香附、佛手片、蒼朮理氣除溼;痰鬱化熱而見煩躁、舌紅、苔黃者,加竹茹、瓜蔞、黃芩、黃連清化痰熱;病久人絡而有瘀血徵象,胸脅刺痛,舌質紫暗或有瘀點、瘀斑,脈澀者,加鬱金、丹參、降香、薑黃活血化瘀。
·心神惑亂
症狀:精神恍惚,心神不寧,多疑易驚,悲憂善哭,喜怒無常,或時時欠伸,或手舞足蹈,罵詈喊叫,舌質淡,脈弦。
多見於女性,常因精神刺激而誘發。臨床表現多種多樣,但同一患者每次發作多為同樣幾種症狀的重複。《金匱要略·婦人雜病脈證並治》將此種證候稱為“髒躁”。
治法:甘潤緩急,養心安神。
方藥:甘麥大棗湯。
方中甘草甘潤緩急;小麥味甘微寒,補益心氣;大棗益脾養血。血虛生風而見手足蠕動或抽搐者,加當歸、生地、珍珠母、鉤藤養血熄風;躁擾、失眠者,加酸棗仁、柏子仁、茯神、制首烏等養心安神;表現喘促氣逆者,可合五磨飲子開鬱散結,理氣降逆。
心神惑亂可出現多種多樣的臨床表現。在發作時,可根據具體病情選用適當的穴位進行針刺治療,並結合語言暗示、誘導,對控制發作,解除症狀,常能收到良好效果。一般病例可針刺內關、神門、後溪、三陰交等穴位;伴上肢抽動者,配曲池、合谷;伴下肢抽動者,配陽陵泉、崑崙;伴喘促氣急者,配膻中。
·心脾兩虛
症狀:多思善疑,頭暈神疲,心悸膽怯,失眠,健忘,納差,面色不華,舌質淡,苔薄白,脈細。
治法:健脾養心,補益氣血。
方藥:歸脾湯。
本方用黨參、茯苓、白朮、甘草、黃芪、當歸、龍眼肉等益氣健脾生血;酸棗仁、遠志、茯苓養心安神;木香理氣,使整個處方補而不滯。心胸鬱悶,情志不舒者,加鬱金、佛手片理氣開鬱;頭痛加川芎、白芷活血祛風而止痛。
·心陰虧虛
症狀:情緒不寧,心悸,健忘,失眠,多夢,五心煩熱,盜汗,口咽乾燥,舌紅少津,脈細數。
治法:滋陰養血,補心安神。
方藥:天王補心丹。
方中以地黃、天冬、麥冬、玄參滋補心陰,人參、茯苓、五味子、當歸益氣養血,柏子仁、酸棗仁、遠志、丹參養心安神。心腎不交而見心煩失眠,多夢遺精者,可合交泰丸(黃連、肉桂)交通心腎;遺精較頻者,可加芡實、蓮鬚、金櫻子補腎固澀。
·肝陰虧虛
症狀:情緒不寧,急躁易怒,眩暈,耳鳴,目幹畏光,視物不明,或頭痛且脹,面紅目赤,舌乾紅,脈弦細或數。
治法:滋養陰精,補益肝腎。
方藥:滋水清肝飲。
本方由六味地黃丸合丹梔逍遙散加減而成,以六味地黃丸補益肝腎之陰,而以丹梔逍遙散疏肝解鬱,清熱瀉火。肝陰不足而肝陽偏亢,肝風上擾,以致頭痛、眩暈、面時潮紅,或筋惕肉響者,加白蒺藜、草決明、鉤藤、石決明平肝潛陽,柔潤熄風;虛火較甚,表現低熱,手足心熱者,可加銀柴胡、白薇、麥冬以清虛熱;月經不調者,可加香附、澤蘭、益母草理氣開鬱,活血調經。
【轉歸預後】
鬱病的各種證候之間,存在著一定的聯絡。屬於實證的肝氣鬱結、血行鬱滯、痰氣鬱結等證候,病久之後,若損傷心脾,氣血不足,則可轉化為心脾兩虛或心陰虧虛;若損及肝腎,陰精虧虛,則轉化為肝腎陰虛的證候。實證中的氣鬱化火一證,由於火熱傷陰而多轉化為陰虛火旺。鬱證中的虛證,可以·由實證病久轉化而來,也可以由於憂思鬱怒,情志過極等精神因素耗傷臟腑的氣血陰精,而在發病初期即出現比較明顯的虛證。病程較長的患者,亦有虛實互見的情況。一方面正氣不足,或表現為氣血不足,或表現為陰精虧虛,同時又伴有氣滯、血瘀、痰結、火鬱等病變,而成為虛實夾雜之證。
鬱病的預後一般良好。針對具體情況,解除情志致病的原因,對本病的預後有重要的作用。而在受到刺激後,病情常有反覆或波動,易使病情延長。病程較短,而情志致病的原因又是可以解除的,通常都可以治癒;病程較長,而情志致病的原因未能解除者,往往需要較長時間的治療,才能收到比較滿意的效果。
【預防與調攝】
正確對待各種事物,避免憂思鬱慮,防止情志內傷,是防治鬱病的重要措施。醫務人員深入瞭解病史,詳細進行檢查,用誠懇、關懷、同情、耐心的態度對待病人,取得患者的充分信任,在鬱病的治療及護理中具有重要作用。對鬱病患者,應作好精神治療的工作,使病人能正確認識和對待疾病,增強治癒疾病的信心,並解除情志致病的原因,以促進鬱病的完全治癒。
【結語】
鬱病的病因是情志內傷,其病理變化與心、肝、脾有密切關係。初病多實,以六鬱見證為主,其中以氣鬱為病變的基礎,病久則由實轉虛,引起心、脾、肝氣血陰精的虧損,而成為虛證型別。臨床上虛實互見的型別亦較為多見。鬱病的主要臨床表現為心情抑鬱,情緒不寧,胸脅脹滿疼痛,或咽中如有異物梗塞,或時作悲傷哭泣。鬱病可分為實證和虛證兩類。
實證型別以氣機鬱滯為基本病變,治療以疏肝理氣解鬱為主,氣鬱化火者,理氣解鬱配合清肝瀉火;氣鬱夾痰,痰氣交阻者,理氣解鬱配合化痰散結;氣病及血,氣鬱血瘀者,理氣解鬱配合活血化瘀;兼有溼滯者,配合健脾燥溼或芳香化溼;夾食積者,配合消食和胃。虛證宜補,針對病情分別採用養心安神、補益心脾、滋養肝腎等法。虛實互見者,則當虛實兼顧。鬱病的各種證候之間有一定的內在聯絡,認識證候間的關係,對指導臨床具有實際意義。鬱病的預後一般良好。結合精神治療及解除致病原因,對促進痊癒具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