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李澤俊

    關於科學知識,大多數家長都會覺得這很難,小朋友小時候根本聽不懂啊,大概需要到小學才能懂吧?

    其實並不是哦,美國的幼兒園從3歲開始就已經讓小朋友接觸大量的科學知識了。

    美國國曆來把培養高科技人才看作是促進經濟發展、進行經濟競爭的重要條件,因此,他們非常重視兒童在科學知識、探索研究問題方面的早期教育。

    美國幼兒園科學教育的內容豐富多樣,其中包括了生物科學(植物的各個部分,動物和他們的生活環境等等),生理知識(人體的各個器官),物理,環境科學(包括天氣,四季等)等等與科學有關的學習。

    4歲時就要開始瞭解太陽系、行星之類,甚至要自己畫出星球的樣子。五歲的孩子,就開始學習地球構造。而這些內容,在國內基本是從中學才開始學習,而且大多是為了應付考試死記硬背下來的,很少有什麼樂趣可言。

    美國幼兒園小朋友創作的planet的學習圖

    太陽系各大行星的手工作品,把所有的行星都粘在了一條長線上。

    進入學前班,他們繼續學習以前學過的科學主題,但不是簡單地重複,而是螺旋上升式地重複,同時也不斷地加進來符合這個年齡段孩子認知能力的新的科學知識。

    地球是我們家園,白天有溫暖的太陽照耀,為我們提供能源和熱量,晚上有月亮陪伴著我們進入夢鄉,還有眨著眼睛的小星星掛滿夜空……可是地球之外的世界又是什麼樣子的呢?宇宙到底有多大呢?對於孩子而言,神秘的天空一定是充滿了好多未解之謎。

    孩子這麼小,

    科學知識宇宙奧秘他們能懂嗎?

    很多家長會說:孩子這麼小,講科學知識宇宙奧秘他們能懂嗎?有必要嗎?

    非常有必要哦!給孩子講科學知識,不是講月球溫度也不是講水分子重量。你可以講講太陽系的八大行星,水星最接近太陽,金星是除了太陽最閃亮的那顆,而且它也是溫度最高的哦,不是我們以為的火星呢!

    其實,科學教育的目的是透過科學知識教育,使兒童獲得基本的科學概念,激發兒童的求知慾,激發其發揮創造力,從小培養學習科學的興趣。

    從宇宙奧秘到自然萬物,對於認識世界,孩子有著極大的好奇與熱愛。其實,每一個孩子心中都有一粒科學的種子,他們天生就對自然界滿懷好奇和敬畏。教育所要做的,不過是保護好孩子們的好奇心,讓這粒科學的種子生根發芽,最終成為他們的創造力之源。

    也請家長們不要帶著功利的目的,不要帶著一定要把孩子培養成科學家的目的學習,那樣孩子只會覺得痛苦,完全體會不到學習的樂趣。

    如何有效的進行科學啟蒙呢?

    一定要適合孩子,淺顯的知識點就可以了。

    羅列資料沒有意義,孩子根本就沒有那個概念。

    用孩子懂得的語言去講解,比如如何告訴孩子地球圍繞著太陽公轉?告訴孩子,就像地球在坐旋轉木馬一樣。用他們接觸過的形象去比喻道理,而不是硬邦邦的講道理!

    另外,用繪本、動畫和科學小遊戲都是好辦法,但是要注意用孩子的世界觀去解釋。

    孩子的學習是非常重體驗的,

    最好用有趣的方式讓他體驗到科學知識

    拓展遊戲:寶寶在客廳中,假裝是太陽,媽媽是地球慢慢的轉圈也同時繞著太陽轉。爸爸則是月亮,繞著媽媽轉。到最後大家都頭很暈,但小朋友很快就理解我們的星球是如何運轉。建議家長可以在家嘗試,讓小朋友做太陽,爸爸媽媽轉圈,好玩又好笑,而且又有教學價值,還可以培養夫妻感情!

  • 2 # 教育秀秀看

    嬰兒從降生的第三天開始教育,就遲了兩天。 ——生理學家、心理學家巴甫洛夫

    心理學家布魯納說:0-3歲以前孩子的大腦發育最快,大大超過了身體發育的速度,一個孩子到4歲時,其智力已經發展了百分之五十,有百分之三十是在8歲時完成,其餘百分之二十到17歲完成。所以孩子的啟蒙教育從0歲就開始了。家長一定要掌握0~3,3-6歲嬰兒生長髮育特點和規律,瞭解嬰兒生活的照料、護理及教育方面的相關知識,能夠運用現代教育觀念和科學的方法對0~3,3-6歲嬰兒的飲食、睡眠、動作技能、智力開發、社會行為和人格發展進行訓練,而所有的訓練都是在家庭生活的點點滴滴中逐步完善的。

    馬秀老師:長頸鹿幼兒園園長,兒童心理行為諮詢師

  • 3 # 夏目本目

    權威的解釋是從3歲開始就可以對孩子進行啟蒙教育了,大家都知道,我們國家在很多方面發展都很滯後,尤其是在現代科學育兒這一塊,華人自身是沒有什麼建樹的(這個我們要坦誠),所有的稍微先進的育兒理念都是來自國外,這其實也不是長他人志氣,畢竟是先發優勢。

    包括科學啟蒙這一塊,不可否認這是國外歐美早幾十年前就已經提出並探索出了相當的成就。

    我們來看看美國最權威的孩子科學啟蒙的網站吧,這是絕對權威的,你們可以看到,它的字尾是org。

    如,下圖,其實可以看到,不止是科學啟蒙,其實包羅很多,比如在國家最高法院官司是怎麼打的,程式設計師是怎麼寫程式的,還有安全教育等等。

    繼續看下面,包括了科學啟蒙,藝術與音樂,歷史,上網安全,運動與飲食健康,工作和職業,讀與寫等等等,就不一一介紹了。

    我們看上面,它是有年齡段的分類的,最小的是kids。

    題外話,國外是怎麼來排這個年齡段的呢,給大家普及一下。

    0到12個月大,叫baby,也就是嬰兒期

    1歲到3歲,叫toddler,就是開始學走路,還不太走得穩的孩子

    3到12歲,就是kid,我們叫做兒童了。

    所以你們看到了,接著我們點進科學欄,science。

    下圖:

    可以看到,都是一些特別基礎的欄目,如上圖,講航空工程師,水迴圈,

    介紹特別有名的科學家和發明家,生命科學,我們的地球與環境,太空等等。

    中國的家長這方面的資源確實太少了,國外已經特別成熟做得很不錯了,資源豐富,國家以及非盈利組織都在做很大的貢獻。

    綜上,孩子在3歲開始便可以科學啟蒙了,到底該怎麼去啟蒙,這又是另外一個比較大的話題了。

  • 4 # 仨瓜倆棗也是愛

    科學啟蒙,和一切知識啟蒙一樣,刻意要遵循一個年齡段其實沒有意義。因為一切知識從常識開始,無不是存於生活之中,而孩子,從一出生開始就有了自己的生活。

    哺乳時,把嬰兒的手放在媽媽的乳房上,親親他的小手,再讓她摸摸媽媽的臉頰、眼睛、眉毛,這是建立寶寶和媽媽的親密聯絡的同時,對人體認知的啟蒙。

    帶著寶寶去戶外,感受Sunny、風,認識家門口和公園裡的樹木、花朵,聽到鳥兒的啼叫,輕輕告訴他這些是什麼,這是建立寶寶和周圍世界的聯絡的同時,對環境認知的啟蒙。

    等寶寶會玩玩具,對發光體敏感,開始聽音樂,慢慢能和大人有簡單的對視、傾聽等溝通,引導他對光和聲音的感知,這些認知,都是科學的啟蒙。

    最初的啟蒙,當然是淺表的。但這些最熟悉的體驗和認知,正是以後學習書本知識的基礎,去進一步探究科學知識的基礎。

    很多家庭親子閱讀都是從故事書開始,建議把科普類的也加入閱讀內容之中,孩子對科學的好奇,是符合他們天性的,有著巨大的內在驅動力。而如果錯過了幼稚的好奇心爆發期,科學可能就是不想解的難題了。

    至於如何給孩子選擇程度合適的科學啟蒙讀物和方法,屬於另一個論題了,另議。

  • 5 # 愛讀書的媽媽轅鳶

    一般認為孩子能看懂科普讀物,可能需要等到三四歲或者更大一些,但是,我家孩子一歲多,偶爾之間看到了神奇校車,他就非常喜歡。雖然我不知道他都能看得懂,但是他有興趣我就會給他多。我認為孩子科學啟蒙可以從出生開始。

  • 6 # 小落9318

    誤區一

    科學啟蒙不必太早,

    至少要到5、6歲吧

    孩子是帶著好奇來到世界的,很小的時候,這位“嬰兒床裡的科學家”就在觀察我們,他興致勃勃地試圖理解身邊的人,周圍的東西,聽到的各種語言,不斷的進行各種微小實驗來明白這個世界。

    國外科學研究發現,在0-2歲,孩子主要透過自由探索和自發的試驗,來發展肌肉的協調性,發展自己的知覺,形成對世界的感性認識。2歲以後,爸爸媽媽就可以開始用動作、實物演示等方式,讓孩子對自然現象有特別的關注了。

    一般認為,3歲以後,就可以開始正式的科學啟蒙了。所以,5、6歲才開始,你就讓孩子的好奇心閒置太久了!

    誤區二

    科學觀念要多年學習才能建立,

    童年印象不重要

    其實很多對於科學的觀念,很小就在孩子心中形成了。如果父母不做引導,錯誤的觀念會伴隨終身。如果父母也是這樣不求甚解地接受了很多錯誤觀念,孩子也常常會繼承下去。

    來看看這張圖,在孩子甚至很多大人的頭腦裡,這樣的場景很真實。

    你發現問題了嗎?

    對了!北極熊生活在北極,不可能和南極的企鵝成為鄰居。所以科學啟蒙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既要保護孩子的想象力(幾乎所有孩子都希望他們能生活在一起,更好玩有趣),又要讓孩子在頭腦中構建一幅真實客觀的自然圖景。

    誤區三

    對孩子來說,

    知道“是什麼”就夠了,“為什麼”還不重要

    我們經常看到,爸爸媽媽把孩子帶進一座花園或一片田野,指著花草動物對孩子一一講解:這是喇叭花,這是蝴蝶,這是……似乎孩子記住了很多動植物的名字,就很長知識了。

    其實孩子更好奇的,是動植物背後的“故事”。

    美國物理學家、原子彈理論先驅費曼,小時候經常跟著父親去附近的樹林裡散步,在別的孩子的父親忙著告訴孩子這是一隻什麼鳥,那是一隻什麼鳥的時候,他的父親鼓勵他去觀察小鳥為什麼有某種舉動。

    然後鼓勵他思考後提出假設,再去驗證。這是費曼在科學研究中終身使用的方法,他在沒上學前,父親就在樹林裡教會了他。

    誤區四

    男孩比女孩適合學習科學,

    讓他們玩去吧

    男生比女生更擅長數學和理工科學習,這已被證明是沒科學依據的。美國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心理學教授珍妮特·海德博士用700萬大樣本粉碎了這個成見。

    當該研究結果發表於2008年的《科學》雜誌後,海德博士收到了教師和家長、學生打來電話,只為告訴她:“是的,我們班上的男女生在數學和科學上的表現的確沒有半點區別”。

    海德博士坦言,這種“理科性別歧視”殺傷力巨大,因為“它會挫敗女孩們從事數學或工科專業的勇氣,也會影響數學教師對待男生和女生的態度”,以至於出現心理學上的“自動實現”效應(越是臆想和擔心的事,越容易真的實現)。

    記住,錯誤的理念,對孩子將是致命性的打擊。

    誤區五

    孩子沒科學天賦,也不想做科學家,

    沒必要科學啟蒙

    其實沒幾個孩子不喜歡科學,關鍵在於他最初是如何和科學接觸的。同時,也沒有多少喜愛科學的人,最終成為真正的科學家。

    也就是說,人人都有科學素養的種子。不是因為要成為科學家才學科學,正如不是因為要成為音樂家才去聽音樂,彈鋼琴。

    一個富有科學和藝術素養的公民,勝過一個蹩腳的科學或藝術工匠。科學和藝術是伴隨終生,無人可以剝奪的權利,除非你自己放棄。

    誤區六

    給孩子買一套百科全書,

    或者下幾個科學APP就夠了

    70後80後這一代,小時候的科學啟蒙,大概就是一套“十萬個為什麼”吧。今天很多偷懶的父母,也是買一套書給孩子了事,或者在PAD裡下幾個科學遊戲APP,光榮完成任務。

    其實,國際上最通行的幼兒科學啟蒙方法是“創造性探索”。即讓孩子親自參與和體驗科學實踐,允許孩子個性化自己的科學活動,創造神奇、神秘的體驗,引發孩子進一步探索的好奇心,並在流程明確的操作過程中,熟悉掌握科學實驗的相關技能。

    誤區七

    科學啟蒙階段就是了解知識,

    不可能建立“科學思想”

    有一年世界中學生物理競賽出了這麼一道題:不用任何物理儀器,能自己提出一個科學論點,並來證明它麼?

    中國學生對這樣的題目很不適應,他們習慣了做試卷,解難題,做實驗,但居然要自己出題、並不藉助儀器來實驗論證?這個好難啊。

    最後美國中學生獲得了冠軍。他們提出的觀點是:食物從嘴巴往胃裡“下落”,並不是因為地心引力的作用。

    給你10秒,猜一下,他們如何論證的?

    對了!倒立,吃東西,也能吃進肚子!BINGO!

    想出這個主意的孩子說:小時候很喜歡倒立,曾經邊倒立邊吃東西,當時就想過,為什麼東西都往下掉,但倒立吃東西不會掉地上呢?

    孩子們天生就有好奇心和想象力,也有探究的能力,這些其實就是推動科學進步的源泉。

    誤區八

    好的科普讀物,科學性第一,

    趣味和實用沒那麼重要

    科學本來就是我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好的兒童科學讀物,除了科學可信之外,一定要好看、有趣,還有很重要的一點,一定要和孩子的生活經驗聯絡起來。因為生活是兒童啟蒙認知的基礎,低幼兒童,尤其如此。

    分享一個我家寶寶識字的經歷了,寶寶今年3歲了,開始讓他識字,認字。之前都是從淘寶購買一些帶圖的卡片和書本讓他認識,不過效果不明顯,花費大量時間,還容易損壞,而且寶寶什麼都想往嘴裡塞,有些比較小的拼圖什麼的,就怕寶寶吃了。

    然後我下載了好多軟體讓寶寶學習,一開始是不錯,但是呢用到後面都要收費,價格還不便宜,頓時有種坑爹的感覺。

    後來發現了一款APP【 貓小帥識字】,真心推薦大家使用,裡面有很多的冒險故事,我家寶寶特別喜歡聽,平常特別好動的他,一看這個就安靜的聽故事。各種遊戲關卡讓寶寶重複學習漢字內容,加深記憶,讓我這個陪寶寶玩的麻麻都覺得好玩有趣。操作也很簡單,寶寶自己都能獨立操作。最最最重要的是這款軟體一次收費就能終生享受!

    而且我們家鄉口音特別重,就怕寶寶跟著學以後改不了,要是上學了帶有這種濃厚的口音,肯定會被其他小朋友嘲笑。

    寶寶現在特別愛學習,每天下班都纏著我給跟他互動,陪他一起玩裡面的遊戲,不僅學的快,還讓我這做麻麻的人也輕鬆了很多。

  • 7 # 朱言影視評論

    科普啟蒙沒有固定的歲數,不過按照大多數兒童發育和認知能力形成的角度來看,從三歲開始比較合適,幼兒的社會化一般也是從三歲開始。

    科普教育不是孤立的事物,應當同兒童日常教育和生活融為一體。譬如說,帶孩子出去玩,見到不同的風景、不同的地理環境,就可以給孩子講講一些地理知識。看到小動物、昆蟲,就可以給他們講講一些生物學知識。科普融入在生活中,在無形中給孩子植入科學觀念。

    當然,好的科普書籍也是不可或缺的。選取一本好的科普讀物,好好做好家庭的親子閱讀,不僅能讓孩子形成比較好的科學認知,打下知識基礎,同時更能增進親子感情。

    那麼在市場上那麼多的科普讀物中,如何選取呢?影視君的經驗是要看出版社,要看圖書作者,這些是圖書質量的硬標準。

    英國Dk出版公司是世界知名的科普讀物出版機構,他們的各種百科全書系列在世界範圍都是有口皆碑。2010年是美國史密森學會國家自然歷史博物館建館100週年,他們和DK公司合作,出版了《The Natural History Book》這本書,涉及地球45億年曆史,5000多個物種,用了6000多張高畫質照片,堪稱博物學科普讀物的精品!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美利達公路車系列分類,品質車型,有適合你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