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舟三公釣魚
-
2 # 野夫釣魚
釣草魚的招法與釣其他種類的魚差不多,只是要針對其生活習性,及時調整釣具、餌料並採取其他應變措施。
草魚以食草為主而得名,又名鯇,俗稱草棍。是北方地區主要垂釣品種之一。由於它僅能在大江大河的洄渦草叢中產卵,故靜水中的草魚都是人工放養的。草魚的食量大,生長髮育快,星羅棋佈的魚塘、湖泊、水庫都是草魚出沒的地方。幼魚期,常在岸邊淺水區有水草生長的地方覓食;體重大於500克時,在水域的上、中、下三層均能釣取。深秋和早春中、下層多,而夏秋季則中、上層多。草魚性溫順,食性雜,除了吃嫩草外,活蝦、活蚯蚓及各種香味的麵食、糟食它都吃。要根據這些特性選用施釣技藝。
(一)選好釣位
雨後漲水時,通往水庫、湖泊、江河的溝汊,應是首選釣位。其次是水草叢生的明水區或蘆葦、浮萍附近的明水區。
在這些地方釣草魚,往往比預想的效果還要好。
(二)打窩的方法
1.禾苗法。從農田裡拾些穀物、蔬菜等廢棄的間苗,選一根順直的掃帚竹或樹條(長約50~60釐米)作骨架,將禾苗綁紮在架上,呈上細下粗狀,在粗端再捆一塊適重的臭磚誘餌即成,持其細頭投入釣域。若水深在60釐米以上時,必須用繩在細頭一端拴一小塊硬質泡沫塑膠,使其剛好露出水面,藉此標定窩位,以利投竿。
2.稗草法。在沒有禾苗的情況下,可就地拾取稗草、狗尾巴草等無異味的陸地嫩草。製法與禾苗法相似,不同的是,這些草稈較長,不須用竹、樹條作骨架,可直接捆成草把,底部帶塊適重的石頭就行。為了增強誘魚力,可在草把中夾點蘇子葉或有香味的誘餌。
(三)釣餌與釣具
草魚對不同質的餌料有明顯選優棄劣的特點。大青蟲、青螞蚱、摻有草莓醬為新增劑的基礎餌,是釣草魚的首選釣餌。
嫩草、菜葉(芹菜葉除外)、瓜果葉、蘆葦嫩心等,均須曬蔫用線綁在鉤上,否則甩鉤易脫落。此類餌適宜夏秋浮釣。在早春和深秋,應用底釣配炸彈式鉤裝糟食或半糟食,再加掛串鉤,用青蟲、河蝦等葷活餌裝鉤。具體釣法有以下幾種:
1.手竿釣法。用禾苗、稗草打窩,手竿近岸垂釣。魚多時可在誘餌兩側用雙竿夾釣。釣大草魚宜大鉤粗線,多用上中下間距為5~6釐米的3只串鉤,墜在前(死墜)鉤在後,用20釐米長的支線與主線相聯,其腦線長度10~15釐米為宜。
2.海竿釣法。可浮釣,也可底釣。浮釣可不用集團鉤,而改為3墜雙串鉤進行懸釣。
3.拋砣法。配自動三用插座或繃子竿,用重墜藉助搖線的慣性把餌鉤拋遠。這種竿一人看5~7支沒有困難。
4.攔釣法。主線必須長於能跨越通向水庫或江河溝汊的寬度。把大於0.8毫米粗的主線纏線上拐上,在主線的適宜長度——頭端的10米以外,每間隔1~1.5米處打一死結,留出能掛上鉤的套扣,用1米左右的腦線一端拴上8~12號漁鉤1只,另一端拴上1枚曲別針,以利往主線上的套扣中掛(有制式聯接器或轉環更好)。再用硬質泡沫塑膠修剪成5×3×3釐米的塊,用長約0.8釐米的漁線一頭拴塑膠塊,一頭拴曲別針,掛在主線上的套扣中即可。用此法攔釣,應採用耐水泡長效釣餌。裝鉤後掛上大漂,把主線一端固定在岸邊木樁上,漁者手持線拐邊走邊放線,繞過溝汊對岸,把線抻直,並固定在岸邊的木樁上,即可靜等取魚。也可以用小帆船送線,節時省事更好玩。
-
3 # 釣神
一、草魚的釣法技巧:
1、沉底釣,這種釣法就是用普通的臥鉤或是朝天鉤,主要用麵糰、米糕、煮熟的山芋、南瓜、大蚯蚓
來做餌料。通常用於誘餌誘釣的方法。這種方法屬於典型的遲鈍釣法,魚竿長度一般選擇在6、7米左右,用大鉤進行垂釣。
2、浮懸釣,用新鮮的草葉或嫩一點的莖葉,把這些餌料捲曲在大鉤上,用大浮漂來釣,由於草葉比較輕,所以需要在加少許的鉛片,使餌料不隨意飄動。懸釣,浮釣時採用拋竿或手竿,線的長度要比竿子長,鉤子使用雙鉤或者多鉤,這樣做的好處是可以同時布上多種餌料,提高中魚率。
這兩種釣法,要求魚竿和魚線,要粗壯結實,因為草魚的個頭一般會比較大一些,有時可能會斷竿。
二、釣底窩釣餌的配方;
1、:糠餅粒、顆粒飼料等硬餌
回覆列表
養殖投放塘是指定期放魚按天收費的坑塘,它有水面小、水位淺、水深基本一致、水底地形單一等特點。
正是由於養殖塘有以上特點,長期以來人們都有這樣的認識:在投放塘裡釣魚,餌料決定一切,只要餌料對路,釣魚就能獲取豐收。其實也並非盡然。由於投放塘投放魚量少,魚兒活動規律有其特殊性,前來釣魚的人又多,釣魚時如果不科學選擇釣位,再好的餌料,再高的釣技,釣獲量也難盡如人意。筆者在投放塘垂釣多年,耳聞目睹並親身經歷了許多選位規律,下面將其寫出,或許對出釣投放塘的釣友有些幫助。黑坑收費魚塘如何選擇釣位方法/
步驟1一.對岸是首選,以前,每當放魚的這天到投放塘裡去釣魚,我都和釣友們一樣,急著到魚兒入水地點附近的岸邊去尋釣位,因為我們都認為,剛一入水的魚兒不易散開,它們總是在投放地點的周圍聚集並活動。後來,隨著釣投放塘次數的增多,我們發現,這種選位方法並不科學,因為我們注意到,放魚地點的對岸總是上魚多。於是,我們便逐漸改變了以前的做法,放魚這天,都到對岸去選釣位,比如,西岸放魚釣東岸,南岸放魚釣北岸……仔細分析,這種選位方法還是有許多道理的:剛投放的魚兒在被撈取、運輸、投放的過程中都會受到過度驚嚇,再加上放魚地點附近,看熱鬧的人多,持竿尋魚的人也多,於是,魚兒們也必不敢在附近久留,而是竭力遠逃尋找安全地帶。那麼,對於魚兒來說何處最安全呢?當然是離危險地點越遠越安全。於是,放魚地點的對岸很有可能首先成為魚兒們覺得最安全的避難“港灣”。2009年,我常去順平縣的北下叔魚塘去釣魚,老闆每次都在臨近道路的塘的南岸放魚,而釣魚能獲豐收的人總是在塘的北半部,於是,每當放魚的週三和週六,塘的北半部就成了釣魚人要首先搶佔的地點。今年的5月1日,望都縣的大十五計魚塘首次放魚開竿,據前去釣魚的釣友描述,老闆於魚塘的東南角放魚三四百斤,而魚兒們卻都聚集在了塘的西北角,在西北角釣魚的人幾乎每人都釣了幾十斤。所以,釣友們在放魚的第一天到投放塘裡釣魚選位時,應首先考慮放魚地點的對岸,到對岸釣魚,勝算的把握比較大。
2 二.適時的近遠,新投放的魚兒來到它們認為比較安全的區域後,並非靜止不動,由於它們對新環境比較陌生,開始時,它們總是在岸邊小心翼翼地搜尋前進徐徐遊動,於是,在魚兒入水兩三個小時內,在離岸1米之內的範圍裡,便會首先形成一個魚兒的稠密帶。此時此刻,如果抓住時機在此範圍內伸竿垂釣,定能有意想不到的收穫。近兩年,我地釣友們都發現了這一規律,於是,放魚的當天,在正式垂釣之前,他們總是先用短竿斜探於腳底的岸邊等上一段時間的“過路魚”,有時,這樣“等”到的魚比坐在釣位上正式伸竿垂釣時釣到的魚還要多。 放魚的這天,來塘邊釣魚的人最多,那場面簡直不亞於一場釣魚比賽。由於近岸人多聲雜,打窩聲、遛魚聲此起彼伏,在近岸遊弋並覓食的魚兒很快就會感到它們所處環境的危險性,於是又紛紛遠逃,此時,魚兒們對環境已有所瞭解,受到干擾之後,它們便都向塘的中心地帶聚集,漸漸地,在大眾竿長所能觸及到的這片水域內就會形成一個“無魚區”。於是,在放魚兩三個小時之後釣魚,誰用的竿長、誰探得遠誰就沾光。所以,在釣場上,隨著時間的推移,往往就會出現長竿連連上魚而短竿卻沒有動靜的現象。掌握這一規律後,從去年開始,我地的釣友們到投放塘裡釣魚時,大都準備了一把6.3米長竿,有的還用上了7.2米或8.1米。
魚兒總是越釣越猾,於是,也就越釣越遠。從放魚的第二天開始,未被釣出的魚兒在經歷過一場劫難後幾乎就都變成了猾魚,這樣的魚都聚集在塘的中心地帶不靠邊。在釣魚時我們往往會發現這種情況:漂下無魚咬鉤,而漂前兩三米遠的地方卻氣泡連片……這正是猾魚所為。所以,後幾天在投放塘釣魚時也應用長竿釣塘的遠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