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指尖時

    青春期孩子叛逆,脾氣暴躁,家長怎麼辦?【關注卓卷教育貼吧,青春期教育專家一對一指導你】

    青春期孩子暴躁的原因分析

      (一)家長仍像對待兒童一樣面對孩子。家長們大都如何面對處於兒童期的孩子呢?如果我沒有說錯的話,應該像一位盡職盡責的保姆一樣,事無鉅細。而這背後隱藏的巨大危機,家長全然不知。大家都知道,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是一個不斷走向獨立的過程,獨立的意義恰在於,孩子能透過自己的手和腦去做屬於自己的事。如果家長凡事都願意為孩子效勞,那結果就很慘了,本來孩子進入青春期之前,生活完全能夠自理了,但卻因為家長的過於“勤快”而讓孩子逐漸喪失了獨立的本能,既而變得懶惰不堪。

      我相信絕大部分家長都聽過一句話——人越呆越懶,越吃越饞。這可不是我編出來的,而是老祖宗一代代透過生活總結出的哲理。當一個孩子在兒童期就很懶惰,想想看,進入青春期後,還不是繼續懶惰下去嗎?當一個人連最起碼的體力勞動都不願意付出時,腦力勞動的發展還有多大空間?所以,當孩子本來很懶惰的情況下,你讓他做這做那,他自然就會很為耐煩了。因為在少年看來,這些舉手之勞的事,都應該是媽媽做的事,或者是爸爸做的事,好象一切全然和他(她)無關。

      (二)家長處理問題簡單粗暴易引發少年情緒對立。傳統觀念的家長,往往潛意識裡要求少年必須要聽話,我的話就是聖旨,如果你不聽話,我會很生氣。如果家長細思量自己和孩子平時相處的關係,你會發現,自己經常會動不動責備孩子,有些時候你的責備可能會有道理,比如孩子正迷戀於網路遊戲,或者手機聊天,或者正沉醉在小說世界裡,你突然就粗暴地打斷了孩子,或者無理地拒絕他繼續。再看孩子,保證和你鬧不快,當你再喋喋不休時,孩子會用粗暴面對你。

      家長處理問題簡單粗暴,往往會讓孩子本來不錯的心情迅速睛轉多雲,接著便會來一場暴風驟雨。對於家長和孩子之間的情緒而言,只要家長的情緒不好,會讓孩子馬上情緒變糟糕,而這種負面情緒在彼此情緒對立之中,不斷被強化著。時間久了,只要家長面對孩子行為簡單粗暴,少年就會以粗暴相向。試想一下,這樣的親子關係,何談之教育呢?我想,就連陌生人面對面也至於如此吧。不知道我說這些話的時候,身為父母的您是否捫心自問一番?你將以何種態度,什麼樣的心情面對孩子?

      (三)家長缺乏修養,讓孩子逐漸失去和父母交流的興趣。在當今社會,很多家長被社會風氣同化的幾乎迷失了自我。一面過度追逐物質生活,一面又不願意學習。結果是大腦空空,只剩下銅臭和追名逐利了。再看孩子,他們是緊跟時代步伐成長的,他們一面享受著父母辛苦工作帶給他們豐富的物質生活,另一方面卻經不起風雨挫折。在嬌慣中成長的少年就如同溫室裡的芝蘭,只要受到稍許刺激,便會心理無法承受,動不動就鬧情緒,感覺滿世界對他都不公。所以,這裡就涉及到家長自身修養問題,修養是什麼?就是你的氣質、學識、情緒掌控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以及育兒能力。

      家長各領域知識皆很少學習,又不願意動腦思考,也不願意提筆寫作,常會感覺大腦空空如也。每當面對自己孩子時,只要張嘴一說話,就是空嘴大道理,空洞的說教,甚至有時說一些不著邊際的套話。這就很容易讓少年反感,因為這些話他們已經聽了不知道多少遍了,絲毫引不起他們的興趣。事實上,家長所說的那些話,根本從內心深處無法喚醒孩子自尊、自立和自強的情感。追風之氣,常常讓家長顯得特別俗氣不堪,沒有個性的家長,恰是孩子瞧不起父母最重要的一點,因為風氣之下,孩子們眼中都渴望看到的是正氣、公平和責任。

      (四)家長面對孩子時口無遮攔,極易傷害孩子的自尊。如果說家長指責最多的話,莫過於與孩子學習有關的事兒。比如看到孩子成績不理想,首先想到的不是怎樣幫助孩子查詢學習中存在的問題,而是指責孩子不用功,不努力。比如接到老師的投訴,首先想到的不是如何調查真相,動動腦筋和孩子聊聊,而是一味迎合老師,批評孩子。諸如這些現象,還有很多。在這裡我要告訴家長,你如果凡事不三思,張嘴就來,保證你說話不經大腦,不用多次,有那麼兩三回,孩子對你的印象就定位了。只要你批評孩子,他們就會找無數的理由對付你,直到把你招逗的火冒三丈,接下來,就開始發生家庭戰爭。

      在很多時候,家長對孩子的要求挺高,比如對孩子的一些這錯抓住不放,動不動就拿出來諷刺挖苦,怪孩子做事笨手笨腳,吃東西樣子難看,和異性同學稍加靠近就過度敏感,窺探孩子隱私,說孩子是笨蛋、傻瓜、懶蟲等。這些都極易傷害少年的自尊,久而久之,會讓少年極易敏感,會不擇手段地維護自己的自尊,哪怕與父母粗暴面對。說到這裡,我想讀這篇文章的家長,你不妨靜下心來,想想,你平時是否會做這些事呢?如果你做了,怪孩子憤起反擊嗎?

      (五)家長自身榜樣形像差,卻批評孩子做的不好。我經常問一些家長,你們平時在家裡禮貌習慣做的怎麼樣?你有運動的愛好沒有?你喜歡閱讀嗎?你情緒自控能力如何?你善於動腦思考問題嗎?你做事有條理嗎?你有敏感的時間意識嗎?你有做事目標和計劃嗎?你下班後願意陪伴家人嗎?你喜歡聽流行音樂嗎?你經常接觸孩子的同學和玩伴兒嗎?你面對老人的態度如何?很多問題,都會把家長問的苦笑,要麼以工作忙為藉口,要麼直搖頭。上面這部分問題,是孩子們在成長中必不可少的習慣與技能學習基礎,很多時候孩子需要父母的榜樣力量來帶動,也需要父母手把手去教,但你如果做都做不到,又如何影響和傳授給孩子呢?

      我在“三段式”培養孩子走向獨立的觀點中,一直強調,進入青春期的少年,更多時候,應該培養孩子如何去學著嘗試(模仿)做大人,比如觀察大人如何承擔家庭責任,如何為人處事,如何獨立自立,如何做有好品質,好氣質,好修養的人,等。這些都為孩子在“準成人”階段指明瞭目標和方向。如果你一味地和周圍世俗的家長一樣,只盯著孩子的學習和成績,那肯定會把如何培養孩子做高品質的人都忽略掉。一旦孩子厭學,失去學習興趣,到時你肯定會焦慮萬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母豬妊娠後期為什麼便秘,如何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