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使用者4378517305442
-
2 # 使用者531938788879
記一
譯文
出了西直門,過了高梁橋,路旁皆是楊柳,道旁清溪如同衣帶,流水清澈,可以清楚地看見水底的沙石,水草藻類縈繞,像是馬鬣在風中飄蕩,小魚一條接著一條,忽然跳出水面,流水綿延,背依竹林,接著是一座古剎,綠葉濃郁,掩映著硃紅的大門,寂靜無人,惟聞鳥鳴花落。
經過響水閘,聽見水聲汩汩流淌。到了龍潭堤,樹木越發茂密,水面越發寬闊,這就是頤和園昆明湖了。每到盛夏的時候,蓮花十里如錦,風中滿是濃郁芬芳,眾多美麗高貴的女子聚在此處,列坐水邊,浮杯飲酒,真是極為美麗的景緻啊。
在青龍橋上歇息,橋有數武之高,有一寺廟依山而建,下臨陡崖,古柏陰森,石路千級。山腰有一閣樓,千峰彷彿成了它的羽翼般,懷抱著閣樓像屏風一樣立著,此處常常沉積著流嵐霧靄。前方平坦開闊如鏡,有溪流,旁植柳樹,稻田處處,一片翠綠之中隱隱可見村落。
沿著溪水流向走,到功德寺,寺內寬闊而頗有野外的景緻,前面清澈的溪流繞過,有一座高高的小橋可以坐下歇息。寺廟裡的僧人大多能做農活,日已偏西,可以看見修道之人拿著農具戴著斗笠唱著歌歸來。有年老的僧人杵著柺杖在田間散步,水田因反光而泛白,青蛙鳴聲此起彼伏。啊,這就是田園生活的快樂啊,我已經多年沒有見到了,於是晚上就歇在這裡。
1、原文
出西直門,過高梁橋,楊柳夾道,帶以清溪,流水澄澈,洞見沙石,蘊藻縈蔓,鬣走帶牽,小魚尾遊,翕忽跳達,亙流背林,禪剎相接,綠葉濃郁,下覆朱戶,寂靜無人,鳥鳴花落。過響水閘,聽水聲汩汩。至龍潭堤,樹益茂,水益闊,是為西湖也。每至盛夏之月,芙蓉十里如錦,香風芬馥,士女駢闐,臨流泛觴,最為勝處矣。憩青龍橋,橋側數武,有寺依山傍巖,古柏陰森,石路千級。山腰有閣,翼以千峰,縈抱屏立,積嵐沉霧。前開一鏡,堤柳溪流,雜以畦畛,叢翠之中,隱見村落。降臨水行,至功德寺,寬博有野致,前繞清流,有危橋可坐。寺僧多習農事,日已西,見道人執畚者、插者、帶笠者野歌而歸。有老僧持杖散步勝間,水田浩白,群蛙偕鳴。噫!此田家之樂也,予不見此者三年矣,夜遂宿焉。
2、作者簡介
袁中道(1575—1630)明代文學家,字小修,一作少修。“公安派”領袖之一,袁宗道、袁宏道胞弟。漢族,湖廣公安(今屬湖北)人。萬曆四十四年(1616)中進士,授徽州府教授,止於吏部郎中。與其兄宗道、宏道並稱“三袁”,其成就次於宏道。其文學主張與宏道基本相同,強調性靈。他較兩兄晚歿,目睹模仿公安派的文人的流弊,晚年又形成以性靈為中心兼重格調的思想。他的作品以散文為優。遊記文能直抒胸臆,文筆明暢;日記多有精粹文筆,對後世日記體散文有一定影響。著有《珂雪齋集》20卷、《袁小修日記》20卷。
3、作品簡介:
《西山十記》,明朝文言文,作者袁中道,主要內容是記錄了作者在西山遊玩的所見所聞。西山是指北京西郊的群山,是北京名勝景點之一。
北京西郊群山包括百花山、靈山、妙峰山、香山、翠微山、盧師山、玉泉山等。
回覆列表
記一
譯文
出了西直門,過了高梁橋,路旁皆是楊柳,道旁清溪如同衣帶,流水清澈,可以清楚地看見水底的沙石,水草藻類縈繞,像是馬鬣在風中飄蕩,小魚一條接著一條,忽然跳出水面,流水綿延,背依竹林,接著是一座古剎,綠葉濃郁,掩映著硃紅的大門,寂靜無人,惟聞鳥鳴花落。
經過響水閘,聽見水聲汩汩流淌。到了龍潭堤,樹木越發茂密,水面越發寬闊,這就是頤和園昆明湖了。每到盛夏的時候,蓮花十里如錦,風中滿是濃郁芬芳,眾多美麗高貴的女子聚在此處,列坐水邊,浮杯飲酒,真是極為美麗的景緻啊。
在青龍橋上歇息,橋有數武之高,有一寺廟依山而建,下臨陡崖,古柏陰森,石路千級。山腰有一閣樓,千峰彷彿成了它的羽翼般,懷抱著閣樓像屏風一樣立著,此處常常沉積著流嵐霧靄。前方平坦開闊如鏡,有溪流,旁植柳樹,稻田處處,一片翠綠之中隱隱可見村落。
沿著溪水流向走,到功德寺,寺內寬闊而頗有野外的景緻,前面清澈的溪流繞過,有一座高高的小橋可以坐下歇息。寺廟裡的僧人大多能做農活,日已偏西,可以看見修道之人拿著農具戴著斗笠唱著歌歸來。有年老的僧人杵著柺杖在田間散步,水田因反光而泛白,青蛙鳴聲此起彼伏。啊,這就是田園生活的快樂啊,我已經多年沒有見到了,於是晚上就歇在這裡。
1、原文
出西直門,過高梁橋,楊柳夾道,帶以清溪,流水澄澈,洞見沙石,蘊藻縈蔓,鬣走帶牽,小魚尾遊,翕忽跳達,亙流背林,禪剎相接,綠葉濃郁,下覆朱戶,寂靜無人,鳥鳴花落。過響水閘,聽水聲汩汩。至龍潭堤,樹益茂,水益闊,是為西湖也。每至盛夏之月,芙蓉十里如錦,香風芬馥,士女駢闐,臨流泛觴,最為勝處矣。憩青龍橋,橋側數武,有寺依山傍巖,古柏陰森,石路千級。山腰有閣,翼以千峰,縈抱屏立,積嵐沉霧。前開一鏡,堤柳溪流,雜以畦畛,叢翠之中,隱見村落。降臨水行,至功德寺,寬博有野致,前繞清流,有危橋可坐。寺僧多習農事,日已西,見道人執畚者、插者、帶笠者野歌而歸。有老僧持杖散步勝間,水田浩白,群蛙偕鳴。噫!此田家之樂也,予不見此者三年矣,夜遂宿焉。
2、作者簡介
袁中道(1575—1630)明代文學家,字小修,一作少修。“公安派”領袖之一,袁宗道、袁宏道胞弟。漢族,湖廣公安(今屬湖北)人。萬曆四十四年(1616)中進士,授徽州府教授,止於吏部郎中。與其兄宗道、宏道並稱“三袁”,其成就次於宏道。其文學主張與宏道基本相同,強調性靈。他較兩兄晚歿,目睹模仿公安派的文人的流弊,晚年又形成以性靈為中心兼重格調的思想。他的作品以散文為優。遊記文能直抒胸臆,文筆明暢;日記多有精粹文筆,對後世日記體散文有一定影響。著有《珂雪齋集》20卷、《袁小修日記》20卷。
3、作品簡介:
《西山十記》,明朝文言文,作者袁中道,主要內容是記錄了作者在西山遊玩的所見所聞。西山是指北京西郊的群山,是北京名勝景點之一。
北京西郊群山包括百花山、靈山、妙峰山、香山、翠微山、盧師山、玉泉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