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營養醫師三十年
-
2 # 海水one
正常的。我家孩子三歲半。在學校裡也是不大便。回到家吃點東西就去廁所了。根據我自己分析。他們在學校里老師是不允許大便的。小朋友們比較聽話。一般都是白天憋著在家裡回到家比較放鬆才去大便。我認為這樣也好。可以鍛鍊寶寶自己的控制力。畢竟學校的老師顧不了這麼多的同學不耐煩是一定的。
正常的。我家孩子三歲半。在學校裡也是不大便。回到家吃點東西就去廁所了。根據我自己分析。他們在學校里老師是不允許大便的。小朋友們比較聽話。一般都是白天憋著在家裡回到家比較放鬆才去大便。我認為這樣也好。可以鍛鍊寶寶自己的控制力。畢竟學校的老師顧不了這麼多的同學不耐煩是一定的。
這是一種正常的胃腸道生理現象,叫做胃結腸反射。胃結腸反射在嬰幼兒時期是非常常見的,幼兒園時期也比較常見,隨著孩子長大就比較少見了,偶爾在成年人中也會有。一般不影響營養狀況,除非稀便、水便或其他問題。
關於胃結腸反射
食物進入胃以後,刺激胃發出神經訊號,然後傳到結腸平滑肌引起結腸蠕動,結腸蠕動加快,將糞便推向直腸,從而產生排便的意向,其實也是為了給新吃進去的食物騰出更多的空間,這就是所謂的胃結腸反射,這個反射在進食後的15分鐘內最明顯。
當然也不是每次產生便意後,都會順利排便。當產生便意後,人體的副交感神經系統也會受到刺激。如果副交感神經的活動不是出於放鬆的優勢(比如孩子在幼兒園等相對陌生的環境,或緊張的狀態下),糞便不容易排出。如果是回到家裡,家裡的環境對他來說非常熟悉,再加上胃結腸反射作用的幫助下,一切活動完全處於放鬆的狀態下,就非常容易發生吃完就排便的情況。
家長們比較擔心,剛吃完飯就排便,會影響營養吸收嗎?答案是不會的。因為食物吃進胃裡,進入小腸,再到大腸,經過九曲十八彎,得耗費大約十幾個小時,最後在大腸還會停留更長的時間,一般在十幾個小時以上。有資料顯示,東西從攝入到排出兒童平均需要33小時。所以即使孩子吃完就排或者邊吃邊排,排出來的也不是剛吃進去的東西,而是之前的“存貨”,家長們大可不必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