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書史煙雲
-
2 # 國史春秋
韓信的軍事才能無人能及,可以甩劉邦八條街,但是論權謀心術,老謀深算的劉邦可以把韓信虐的體無完膚。劉邦為人有一個大優點,就是有自知之明,他很清楚,如果與韓信正面衝突,很難有取勝的把握,所以他一直採用春風化雨,也可以說是溫水煮青蛙的方式,在不知不覺中把韓信蠶食。
劉邦一輩子只怕過兩個人,一個是項羽,另一個就是韓信。項羽是劉邦的敵人,有明確的敵對立場,所以劉邦只需與項羽正面交鋒即可,打勝就打,打不過了就跑。而韓信是劉邦拜的大將軍,既是他的倚靠,但又不得處處提防著。
兵仙韓信為什麼能被劉邦輕鬆拿下?歸納劉邦對付韓信用了三種方法:一、大打感情牌。
人性最脆弱的東西不外乎感情,劉邦是演戲的高手,能將秀作到爐火純青。劉邦吃東西的時候,先想到的是韓信,他可以不吃,但必需先送給韓信一份兒。同樣,劉邦可以把身上穿的衣服脫下來披在韓信的身上,這就是讓韓信感動的一塌糊塗的“解衣推食”。後世的曹操也如法炮製,用在了關羽身上,但沒有成功,無疑劉邦是將此法運用最出彩的一個人。因此,項羽派去的說客武涉、及辯士蒯通輪番轟炸,都沒有說服韓信擁兵自立。韓信給出忠於劉邦的理由就是吃了劉邦飯,穿了劉邦的衣,滴水之恩,湧泉相報。
二、永遠不給韓信坐大喘息的機會。
楚漢之爭開始後,劉邦負責正面牽制項羽,韓信北上攻城略地。而劉邦對抗的結果基本可以用狼狽逃竄來形容,劉邦沒了兵就找韓信要,如果韓信不給怎麼辦?連偷帶搶。當韓信滅掉魏國的時候,正是劉邦彭城大敗之後準備捲土重來之時,於是就把韓信的精銳部隊拉到了滎陽前線,只給韓信剩了幾千老弱病殘去攻打趙國。當韓信攻下趙國、脅迫燕國投降、屯兵修武縣準備進攻齊國的時候,劉邦在滎陽、廣武一帶被項羽打的只剩下一個車伕夏侯嬰。於是劉邦和夏侯嬰化妝成使者,偷偷摸進韓信的大帳,將韓信的帥印和兵符收走,當韓信和張耳從睡夢中醒來的時候,劉邦已經調走了他的全部兵馬。
韓信攻下齊國之後,要求劉邦封“假齊王”暫時管理齊國,當時劉邦正追擊項羽到固陵又吃了敗仗,於是大罵韓信一番封了韓信為齊王。但是派張良做為使者去授印綬的時候,又命張良把韓信的軍隊全部帶回。同樣垓下之戰結束後,劉邦第一時間又火急火燎的趕到定陶,出其不意的奪了韓信的兵權。所以,劉邦一直把韓信當做拉磨的驢使喚,但還不給他喘息的機會,還沒等韓信有別的想法,轉眼間又成了光桿司令。
三、計陰韓信
劉邦稱帝后把韓信改封為楚王,之前是坐擁七十三座城池的最大諸侯國,改封后只有一隅之地的下邳。但是第二年就有人告發韓信謀反,劉邦知道打不過韓信,於是採用陳平的計策,假裝遊山玩水經過韓信的地盤,將毫無防備的韓信擒獲。一路上,韓信向猴子一樣被關在囚車裡,直到回了洛陽劉邦才將其赦免,並貶為淮陰侯。從此,韓信如同一隻雄鷹折斷了翅膀,再也無法飛出劉邦的手掌心,所以被殺只是個時間問題。
回覆列表
背信棄義,政治太過幼稚。韓信從一介寒士到漢朝開國元勳,始終沒有自己的政治主張,一直以劉邦的臣子自居,從來沒有想過自己以後的下場,對劉邦心存僥倖和感激的心理,認為自己為劉邦立下不世之功,劉邦不會對他怎麼樣。
如果說劉邦第一次直接進入營帳收了他的兵權,韓信對劉邦沒有防備也還說的過去,那麼劉邦第二次收了他的兵權,韓信也該意識到自己應該對劉邦多加防備了,但是從日後韓信的作為來看,他仍然沒有吸取教訓,還認為劉邦不會對他動手。
所以,當劉邦以巡視的藉口要求韓信來朝見時,韓信不僅沒有絲毫防備,而且殺了投靠他的好朋友鍾離昧(項羽以前的親信)用來討好劉邦,使自己成為了一個背信棄義的小人。
其實劉邦這次巡視的目的就是將韓信拿下,而韓信卻心存僥倖心理,認為劉邦只是為鍾離昧而來,對劉邦完全沒有防備,只帶了少數幾個侍衛拿著鍾離昧的人頭前往覲見劉邦。
結果來了之後被劉邦當場擒獲並送往長安,後來劉邦雖未殺他,卻將他從楚王降為淮陰侯,並令人對他嚴加看管。韓信直到此時才明白了“兔死狗烹”的道理,因此對劉邦心懷怨憤,經常稱病不朝,最後陳豨叛亂時被呂后斬殺於長樂宮,只留下了“悔不聽蒯徹之言”的千古遺言。
所以,兵仙韓信固然在軍事上有傑出的才能,但他在政治上的幼稚使他輕易的便被劉邦拿下,最後不僅身死族滅,而且在歷史上還留下了一個背信棄義的罵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