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性格內向,自卑情節比較重,發現總是不合群,例如,和同事一起去飯堂吃飯,六個人一個桌子,我打好飯,就會去找空位相對,比較多的位子先坐下等其他人來,但是其他人會選擇端著餐盤滿餐廳轉著找位子,直到有六個人的空位才坐。可是吃飯時間很難湊到位子。
再比如要去門衛拿快遞,有的同事在辦公室,我們在樓下,本來等著樓上的人下來一起去門衛就好,但是他們要上到樓上等樓上人一起下來。生活工作中,很多事我覺得和大家一起很浪費時間,但是獨自一個人又顯得沒有團隊意識,不合群。
回覆列表
-
1 # 濟源康利勞保廠
-
2 # 手機使用者25924192283
只要改變一下自己的思路,心情就豁然開朗。如吃飯的事,你這麼想:我沒有和她們座一塊,和不熟悉的人座一塊,兩句話下來,我們成了熟人,一來二去又成了朋友,多個朋友多條路,沒準哪天他們辦事還得求我呢。上樓的事,是她們太缺乏在朋友之間的獨立性,特別是那個提出“上樓”的那個人,要麼她是老大要麼她就是特沒自信的人。
情緒,人們常稱之為情感的外在表現。它在人際交往中極為重要。情緒隱藏在交際過程中,是一種心靈的無聲交談。交往中,若沒有良好的情緒狀態,則直接會影響文際質量。例如:在取得某些成績或被人羨慕的情況下,沾沾自喜,得意之色溢於言表,每遇他人唯恐別人不知,言語中洋洋自得,表情眉飛色舞,甚至教導別人該如何如何等,往往導致別人的反感而不願與之交往。與人交往,得意忘形不受歡迎,因為沒有人願與高傲狂妄的人合作共事。 同樣,失意忘形留給別人的印象也並不美好。生活中難免會遇到種種困難、挫折、不幸,一個人若愁腸滿腹,化形於色,那麼人們會認為你過於脆弱,缺乏自制,只會給予憐憫或同情,而不會把你作為知交為你分擔不幸。若遇不公正對待怒形於色,遷怒於人,人們只會認為你淺薄,缺乏內涵,那麼你連憐憫或同情也得不到,只會得到別人的輕蔑,又何談與人交往 情緒表達沒有分寸同樣也會影響交往。例如不分場合、不看物件不顧輕重恣意縱情,情感反應過分強烈,就給人以輕浮、狂妄或動機不純等不好印象,讓人對你頓生輕薄之感而不願與你接近;反之,一個人若對喜、怒、哀、樂或對能引起情感共鳴的事無動於衷,反應冷淡,就會讓人覺得你冷漠無情。試想,一個人永遠是一副故作深沉的面孔,誰又願與你交往呢 三、態度對人際交往的影響 態度是人們對一定物件較一貫,較固定的綜合性的心理反應傾向,它不是某種心理過程而是全部心理過程的具體表現,認知、情感、動機同時在其中起作用 態度在人際交往中形成,對人際交往也會產生影響。在交往中,態度給交往一方造成心理壓力,因為態度總是指向並傾注於某個物件,具有壓迫性。如態度和藹、真誠、坦蕩,會使人有安全感並親而近之;反之,態度圓滑、缺乏誠意,狂妄會使人有危機感並疏而遠之。有的人在別人面前,自以為是,對別人輕蔑相向,即使有求於人也表現出一副考驗別人的架勢,長此以往,只會引起別人的反感;有的人則缺乏誠意。如評價別人一味吹棒、奉承,極盡吹拍之能事,或者當面一套,背後一套,使人產生虛偽之感;有的人只喜歡聽好話,對批評、意見不屑一聽,甚至不滿。如此交往態度。別人避之唯恐不及,誰還敢與你接近 四、語言對人際交往的影響 人際交往中,最經常使用的、最基本的手段是語言,由於語音的差異或語義歧義或語言結構不當會造成人際交往障礙 在使用語言進行交際的過程中,語言的表達對交際也有明顯影響。如有的人說話夾槍帶棒,敲敲打打,或者出語尖酸刻薄,言外有意,或者冷言冷語;還有的人說話好用反詰語言等等。這樣說話常會引起人們的反感,有時還會帶來口角甚至不良後果。即使你再是怎樣的"豆腐心腸",一張"刀子嘴"也難以使你與別人建立和諧融洽的人際關係 五、個性對人際交往的影響 個性,心理學中又稱之為人格,是指在一定的社會歷史條件下的具體個人所具有的意識傾向性以及經常出現的較穩定的心理特徵的總和。包括一個人的興趣、愛好、思想、信念、世界觀、性格、氣質、能力等。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個性,人際交往受到個性品質的影響 交往中,一個人熱情、誠實。高尚、正直、友好。討人喜歡,人們易於接受他而與之交往;相反,一個冷酷、虛偽、自私、奸詐、卑劣的人就會令人生厭,於是人們迴避他,疏遠他。對於一個口是心非、陽奉陰違、無中生有、嫉妒誹謗、搬弄是非的人和一個誠實正派、心誠意善的人,顯然人們傾向後者,更願意與之結交。可見,良好的個性品質易於建立和諧的人際關係,不良的個性品質則會影響正常交往。但人們在性情、志趣等方面存在個性差異並不等於他們沒有共同之處。例如:有著共同文學愛好的兩個人,性格特點相左,但交往中如果以共同的文學愛好為基點,彼此產生心理上的共鳴,把彼此相左的性格特點放到交際的次要位置,求同存異,那麼交往雙方也會感到其樂融融,甚至會隨著彼此的相融而成為知己。如果雙方丟棄彼此的共同點在個性品質上去相互指責或計較,這不僅使交往雙方關係僵化,甚至會反目成仇。你看不慣別人,對別人不感興趣,別人也看不慣你,對你不感興趣。奧地利心理學家阿爾夫·阿德勒說:導致雙方情感疏遠,情感疏遠就易產生隔閡。有了隔閡自然格格不入,於是你會愈感孤立,當然也得不到別人的關係與幫助,成為一個無關緊要的孤家寡人了 從上述分析,我們不難看到心理因素在人際交往中發生的深刻影響。為了更愉快地學習、工作、生活,我們有必要也必須與周圍的人們建立融洽的人際關係。而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其前提就是尊重別人。得到別人的尊重,這是人的基本精神需要之一。在交際活動中,每個人都渴望得到別人的尊重。尊重別人意味著對別人的理解,"理解能博萬人心",有了理解,就有了交往的基礎。如果交往雙方缺乏相互的尊重就談不上理解,甚至會產生曲解,這顯然不利於交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