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6520516568036

    琵琶古曲《十面埋伏》,又名《淮陰平楚》、《楚漢》。它以劉邦、項羽垓下之戰為主題,運用琵琶特有的技巧,令無數聽眾的心靈為之震撼,如今已成為世界名曲。遺憾的是,這一傑作卻不知出自誰人之手。

    有關這首琵琶大麴的文字記載,最早見於明王猷定的《四照堂集·湯琵琶傳》。傳中有人稱“湯琵琶”的湯應曾(約1585~1652年)彈奏琵琶曲《楚漢》的詳細記載:湯氏“所彈古曲百十餘曲……而尤得於《楚漢》一曲。當其兩軍決戰時,聲動天地,瓦屋若飛墜;徐而察之,有金聲、鼓聲、劍弩聲、人馬辟易聲;久之,有怨而難明者為楚歌聲,悽而壯者為項王悲歌慷慨之聲、別姬聲;陷大澤有追騎聲;至烏江有項王自刎聲、餘騎蹂踐爭項王聲。使聞者始而奮,既而恐,終而涕泣之無從也。其感人如此。”

    有人將《十面埋伏》首段旋律與維吾爾族北疆《古典歌曲》第7套第5曲作了比較,發現兩者的調式、骨幹音、終止式和氣質十分相似,因而認為《十面埋伏》吸收了西北少數民族音樂的精華。而湯應曾確曾到過嘉峪關、張掖、酒泉等西北戰場,具備了創作《十面埋伏》的條件。但是,與湯應曾過從甚密並結為知己的王猷定在《湯琵琶傳》中,並未說湯創作《十面埋伏》,而將《十面埋伏》列入“古曲”一類。

    有人認為,許多琵琶古曲都是出自民間,經過幾代藝人的加工演練才日趨成熟甚或達到爐火純青境地的,是集體智慧的結晶,《十面埋伏》可能就是如此。看來,《十面埋伏》作者之謎難於大白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多久能有植入腦部的多功能晶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