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danyboy
-
2 # 太原二鬼
三從四德是古時候為婦女設立的道德標準。男性選擇妻子的標準。
1.三從
未嫁從父,意思是說女孩子在未出嫁之前要聽從家長的教誨。
既嫁從夫,出嫁之後要禮從夫君,與丈夫一同持家執業、孝敬長輩、教育幼小;
夫死從子,如果夫君不幸先己而去,就要堅持好自己的本分,想辦法扶養小孩長大成人,並尊重自己子女的生活理念。
2.四德
德,第一要緊是品德,能正身立本;
言,要有知識修養,言辭恰當,語言得體;
容,即相貌,指出入要端莊穩重持禮,不要輕浮隨便;
工,即治家之道,治家之道包括相夫教子、尊老愛幼、勤儉節約等生活方面的細節。
三從四德雖然對古代婦女有重要意義,但已經不適合現代社會了,現在女性獨立自主,不會把自己依附到男性的身上。但對於古代傳統文 化,我們往往要採取“揚棄”的態度。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
3 # 旭翔雙桂
什麼是三從四德:
這是在封建社會里,它是由儒家禮教,專門為婦女定製的道德行為規則:
三從:
一是未嫁從父:女孩兒待字閨中,一切得聽從父輩的教導,要孝順、不能違背父輩的行為準則;
二是即嫁從夫:女子出嫁後,遵從丈夫的行為準則,夫唱婦隨,連姓名都得隨夫姓;
三是夫死從子。如果丈夫死後,女人是不能再嫁的,一心一意扶養兒子長大成人。
四德:
1 婦德
2 婦言
3 婦容
4 婦功。
在舊社會婦女是沒有地位的,思想品德、言行舉止行為、儀態禮儀以至於在家務事務上,都要嚴格遵守封建禮教制度的約束。
我們如何看待古人提倡的三從四德
在封建社會里,三從四德,對於女性是有著非常重要的約束力,是男人選擇女人的一個重要的標準。
我們必須要批判其對婦女偏狹的行為限制,男女地位應該平等對待,拼棄封建社會男尊女卑的封建思想。
男女應建立在平等待遇的基礎上,才能在家庭生活中和睦相處,社會在發展進步,拼棄舊有的禮教,吸收好的品德及修養。
-
4 # 柔情浪子520
三從:從不溫柔,從不體貼,從不講理。
四德:打不得,罵不得,說不得,惹不得。
古代的三從四德:
所謂的“三從”,是指:未嫁從父,既嫁從夫,夫死從子。意思是說女孩子在未出嫁之前要聽從家長的教誨,不要胡亂地反駁長輩的訓導,因為長輩們的社會見識豐富,有根本性的指導意義;出嫁之後要禮從夫君,與丈夫一同持家執業、孝敬長輩、教育幼小;如果夫君不幸先己而去,就要堅持好自己的本分,想辦法扶養小孩長大成人,並尊重自己子女的生活理念。這裡的“從”並不是表面上的“跟從”之意,而是有工作性質的“從事”之本質。(《儀禮、喪服、子夏傳》)
所謂的“四德”是指:德、容、言、功,就是說做女子的,第一要緊是品德,能正身立本;然後是“容”,即相貌,指出入要端莊穩重持禮,不要輕浮隨便;“言”,指與人交談要會隨意附義,能理解別人所言,並知道自己該言與不該言的語句;“功”,即治家之道,治家之道包括相夫教子、尊老愛幼、勤儉節約等生活方面的細節。(《周禮、天官、九嬪》)
-
5 # 社會生活博覽
“三從四德”,是古代封建社會為特別為婦女們制定的道德行為準則和規範。
“三從”最早出自《儀禮·喪服·子夏傳》:“婦人有三從之義,無專用之道。故未嫁從父,既嫁從夫,夫死從子。”其字面意思很好理解:
一、未嫁從父:意思是說女孩子在未出嫁之前要聽從家長的教誨,不要胡亂地反駁長輩的訓導,因為長輩們的社會見識豐富,有根本性的指導意義;
二、既嫁從夫:出嫁之後要禮從夫君,與丈夫一同持家執業、孝敬長輩、教育幼小;
三、夫死從子:如果夫君不幸先己而去,就要堅持好自己的本分,想辦法扶養小孩長大成人,並尊重自己子女的生活理念。
“四德”最早出自《周禮·天官》:“九嬪掌婦學之法,以九教御:婦德、婦言、婦容、婦功。”就是在德、言、容、工等舉止行為方面,女子要做到:
一、婦德:第一要緊是品德,能正身立本;
二、婦言:然後“言”,要有知識修養,言辭恰當,語言得體;
三、婦容:其次是“容”,即相貌,指出入要端莊穩重持禮,不要輕浮隨便;
四、婦功:最後是“工”,即治家之道,治家之道包括相夫教子、尊老愛幼、勤儉節約等生活方面的細節。
總而言之,“三從四德”,是壓迫、束縛婦女的封建禮教,是為適應父權制家庭、維護父權、夫權、家族利益需要,根據"男尊女卑"的原則,過分地要求婦女在思想品德、言語舉止、儀容態度要嚴格遵守封建禮教的約束。
一句話白了,所謂的“三從四德”,實際上就是封建社會強加在婦女身上的七道精神枷鎖。
現在再要求現代婦女遵守三從四德,難免引來不合時宜之譏,也是萬萬不可能的事了。
不過,現在的女孩也有“三從四得”,但與古代的卻有天壤之別,如:
三從:從不溫柔,從不體貼,從不講道理。
四得:說不得,打不得,罵不得,惹不得。
而且,現在的男人也有“三從四德”:
三從:老婆出門要跟“從”,老婆命令要服“從”,老婆講錯要盲“從”。
四得:老婆化妝要等“得”,老婆花錢要舍“得”,老婆生氣要忍“得”,老婆生日要記“得”。(哈哈,真是翻天了,女人忍受了幾千年,終於出了一口惡氣!)
回覆列表
一、沒有好處
如果你是女性,請捫心自問:
願不願意出嫁之前完全聽父親的,包括讓父親幫你選擇丈夫,你自己沒有戀愛的自由;
願不願意結婚之後,一切聽丈夫的,房產寫丈夫的名字,丈夫叫你幹嘛就幹嘛,吃飯不上桌,叫你閉嘴就閉嘴,家裡的大小事情都沒有決策權;
願不願意年老之後,住在兒子家裡,兒子雖然侍奉著你,但家裡的大事你不能插手……
如果你是男性,那麼,請四處詢問,在當代到哪裡還能找到這樣的女性?
既然女性不願意,男性也找不到,那麼,三從也好,四德也好,又有什麼意義呢?
二、三從四德的古代語境三從和四德,在古代都有特殊的語境。
譬如三從,出自《儀禮 喪服》,原文是:“婦人有三從之義,無專用之道,故未嫁從父,既嫁從夫,夫死從子。故父者,子之天也。夫者,妻之天也。”
這裡的“從”,東漢鄭玄的注是:“從者,從其教令。”就是跟從、聽從的意思。但是,《儀禮》是在闡釋喪禮服制的時候,才提到這個三從的。換言之,這句話的語境更偏向於喪禮時,婦女服制的穿著。
當然了,到了後來,三從被單獨拿出來,進行了哲學意義上的闡釋,將其賦予了宗法上的意義。也就是後來我們看到的那些。而五四運動以來,就是要摧毀這些解釋。
三、如何看待?儒家的確是經典,經典的條文是穩定的。
但是,經典的解釋卻是不斷變化的,根據時代的主要問題、社會主要矛盾而變化。因此:
三從在《儀禮》的時代,可能就是當時社會現實的如實描寫;
到了理學興起的時代,新的聚族而居的大族越來越多,三從對規範宗族內部的家庭秩序,具有正面的積極作用。特別是那個時代婦女沒有經濟定位,三從實則保證了婦女的權益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保護;
到了五四新文化運動的時代,三從則束縛了婦女走出家族,阻礙了婦女開啟獨立自主,自我決定命運之路,因此,也就不適應時代的主要矛盾了;
到了今天,再強調三從,已經完全與社會脫節,即使努力從中發掘什麼積極的意義,恐怕也顯得迂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