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3937226028394

    一、益州承擔的壓力發生了改變

    諸葛亮作隆中對的時候,雖然是勸劉備佔據益州,以圖大業,但是他想依賴的並非僅有益州,還有荊州。如果僅是承擔蜀漢的一部分戰略物資,以益州之地的富饒,的確有餘。可是令諸葛亮沒想到的是,公元219年,荊州的地盤全部丟失,蜀漢對外戰爭,所有的壓力,都壓在益州,此事加大了益州的壓力,再加上蜀道之難,往外運輸物資,消耗極大,益州的出產自然不夠用了,可以被稱之為疲敝。

    二、益州本身經歷了變化

    在劉備入川之前,益州幾乎沒有遭逢過什麼戰亂,百姓安居樂家,自然民富兵強,這個時候的益州,也就是諸葛亮認知中的天府之國。可是在劉備發動入川之戰後,先是劉璋與劉備耗了三年,之後是劉備奪取漢中,又是兩年戰亂。好不容易等劉備拿下了漢中,先稱王后稱帝,益州還沒等恢復,劉備便又發動了夷陵之戰,幾乎敗光了家底。到劉備去世的時候,益州不管是人,還是物資,都已非常匱乏了。可是戰事並沒有就此結束——劉備去世之後,諸葛亮則發兵南中,平定南蠻。可以說,十幾年來,益州一直在經歷戰爭。再富饒的地區,經過這些年的消耗之後,也只能疲敝了。

    三、諸葛亮故意誇張

    除了上述兩個原因之外,語言的誇張也佔有一定的程分。例如,在當時,程昱稱關羽、張飛“萬人之敵也”,他們真的能夠打的過一萬個人嗎?當然不是的,這正是誇張的藝術。諸葛亮作隆中對的時候,正在為劉備暢想未來,自然要描述一幅美好的場景,堅定劉備取益州的決心。但是到了作《出師表》的時候,他則是為了北定中原的大志而請戰,為了理由更充分,自然要闡明不能偏安一隅的原因。此消彼長之下,益州在諸葛亮的口中,便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王翦如果自立為王,會怎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