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一絲清芳勝麝檀

    很可能是最先進的“氣冷堆”技術!與“渦噴”或“渦扇”發動機原理差不多吧!最大的不同:前者高溫高壓燃氣是由燃油燃燒提供的!而後者高溫高壓燃氣是由“反應堆”透過空氣冷卻的同時提供的!

  • 2 # 迷彩派軍事

    核動力飛機:NB-36H

    核動力飛機的研究開始於冷戰時期的蘇聯和美國,據推測這種飛機可以保證一個國家的戰略轟炸機攜帶核武器在空中飛行非常長的時間,從而形成一種行之有效的核威懾戰術。

    核動力飛機是一種由核動力驅動的飛行器。核動力飛機的設想由來已久,實際上早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冷戰期間,美蘇兩國就已經把這種設想變成現實了,只是因為解決不好防護和重量的問題才沒有大規模的應用,最有名的就是美國空軍X-6 專案——按照美國空軍和美國原子能委員會的最初設想,X-6 以 B-36 轟炸機為基礎,安裝一臺通用電氣 P-1 型核反應堆,其產生的熱能將帶動四臺通用電氣 J47 渦輪噴氣發動機運轉,從而為 X-6 提供飛行動力。

    美國的設計方案中,有兩種驅動方式:第一種是,飛機在天上飛行時,反應堆啟動,加熱堆芯周圍的液態金屬,接著讓高速氣流與高溫液態金屬接觸,於是氣流變成高溫高壓氣體,經過導流,這些氣體通向各個引擎的增壓渦輪,最後噴出產生後推力。這種設計是一種混合動力,即飛機起降時發動機使用的還是燃油,爬升至高空後,才切換為核動力。為什麼起降時不使用核動力?因為高速氣流透過堆芯的液體金屬,再排出,核汙染比較嚴重。

    第二種方案是,空氣不直接進入堆芯,而是使用熱交換器加熱空氣。熱交換器裡面有水或者液態金屬,它們迴圈流動,不斷把熱量從堆芯帶出來,並加熱從外面透過的空氣,如此往復。蘇聯的設計在細節上稍有不同,但本質上都差不多。

  • 3 # 小鷹說科技

    1946年5月,由美國空軍主持的飛機核能推進計劃(NEPA)開始啟動,研究方向是核動力遠端戰略轟炸機和高效能飛機。到1948年時,美國空軍就已經為NEPA投入了1000萬美元。後來,NEPA被美國原子能委員會和美國空軍的聯合飛機核推進專案取代,這就是ANP專案。

    其實所謂核動力,原理並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複雜,簡而言之就是將當年瓦特蒸汽機裡的煤換成核燃料,使其可控發熱,加熱水蒸汽,依靠蒸汽產生的壓力推動渦輪發動機運轉。但就是這樣簡單的原理,在實施上一點都不簡單,核燃料產生的熱需要大量極高熱容的介質進行交換與冷卻,這樣一整套裝置對排水量動輒數萬噸的航母而言還算容易佈置,對潛艇而言已顯困難了。

    因此,體型相對較小的“鸚鵡螺”號核潛艇依然擁有3840噸排水量。而最大起飛重量僅為186噸的B-36H轟炸機連其零頭一半都不到,一套核潛艇中的反應堆重量就與B-36H最大起飛重量相當,因此為空間狹小的飛機研製安裝一套迷你反應堆,難度可想而知。

    製造核動力飛機是要在飛機上裝一個反應堆的。於是,研製核動力飛機遇到很大的難關:如何保護駕駛員不被反應堆長時間輻射?還有,若飛機墜毀後,帶來的地面核汙染如何避免?當年,NB-36H裝上反應堆試飛,在測試反應堆對駕駛員的輻射水平時,NB-36H旁邊還跟著另一架飛機,上面裝滿了士兵。萬一NB-36H墜毀,士兵們能第一時間衝下去封鎖現場,避免周圍人員受到核輻射。   

    還有一個技術難點是,在飛機上只能使用氣冷技術,就是用空氣來冷卻堆芯,而氣冷堆別說在那個年代,就是現在,它也屬於高難技術。核動力航母和核潛艇之所以能比較容易實現核動力,是因為它們天生就在海里,可以用取之不盡的水來冷卻堆芯。另外就是航母和潛艇體積龐大,裝一個反應堆上去,再加一個幾十噸的保護罩,體積和重量都可以接受。

  • 4 # 秋葉飛揚

    核動力飛機主要透過兩種方法驅動飛機:

    1)在飛機後部丟放爆破裝置產生小型核爆驅動飛機前進,簡單有效快速直接,可實現從零到光速僅需5.9秒,而且經濟實用!(要求飛機較結識,踹三腳不能打晃那種,而且產生的環境汙染較大,建議謹慎使用)

    2)嚴格來說此方法不屬於核動力,屬於反物質動力:將正反物質按1:1的比例放入機載融合爐,在電磁場下充分攪拌搖勻,一點一點地向後釋放,可達到居家旅行不需汽油的目的!

    純屬個人觀點,請指教!

  • 5 # 我是常箐

    美蘇時代核動力飛機的發動機原理其實跟現在的噴射飛機差不多,不同的不過是普通噴射機用燃油提供熱量,而核動力飛機則用核能而已。兩者發動機前方都有一組風扇渦輪,後方也有一組高溫渦輪,普通發動機的燃燒室在核動力發動機裡面則是核反應堆堆芯。因為空氣是直接與堆芯接觸的,所以會洩露大量的核輻射物質。因而這玩樣對飛行員和地勤的威脅比敵人的炮火更大。不過現在已經過去很多年了,現在的科技不該還停留在60、70年代。最好的辦法是等離子噴射,就是讓容易等離子化的物質流經核反應堆的內殼,在內殼的高溫和大量輻射的作用下快速等離子化,然後經過通道向後噴射。這樣的方法會有少量輻射釋出,但飛機可以自由進出大氣層,甚至直接飛到太陽系的邊緣去,動力強大而且廉價。而比較複雜的辦法則是渦輪熱機,核反應堆內殼的高溫與外界的低溫產生溫差,氫氣攜帶熱量在兩極之間流動,利用渦輪將動力輸出。這種方法目前多用在常規潛艇上,其實也可以用在核潛艇和大型水面艦艇上,技術要求低,噪音也極低,基本上大部分國家都能自己造,但飛行速度相對較低,不能進出大氣層。

  • 6 # AAAET

    核動力必須有水來氣冷卻,而且是一個複雜問題,在世界科學家都是一個巨大的難題,在海洋在陸地都可以實行反應堆的狀態,就是在天空太空達不到符合的要求,而且在科學家的研究已經突破了一些問題用一種特殊的鹽型別的材料處理方式,應該能取得巨大的成果。比如說人們見到的UF0大部分都是核動力當然有更大的宇宙的能量動力,這都是史前文明早已發明出來的一些內容,比如北莫大三角那就是史前文明的核試驗基地,而且發展到空中和太空,走入了今天的如此的神秘的形態。核動力是一個主要的能源的之一,將來用的太空是很正常,只不過就是冷卻和應用的方式得做一番調整才能如何使用,這就是核動力的原則,中國現在有了初步的發展,這是很大進步的一個飛躍。以後再討論這個事。謝謝!

  • 7 # 叨叨頻道

    看到這個問題,我相信很多人和我第一感覺一樣:太扯了。

    因為在我的印象中,核潛艇,核動力航母,核動力船,核電站這些使用核能的動力每一個都離不開一樣物質,那就是水。如果把核反應堆放到飛機上,難不成這架飛機還要自己在帶一大堆水飛行嘛。但是,事實確是在冷戰期間,美蘇還真就研製了這種逆天的武器。目的也很簡單就是希望在軍事上,獲得壓倒性的優勢。

    在二次世界大戰後的一段時間裡,世人對於核能有著一股強熱的愛,在“核能狂熱”思潮取代,核能被認為將成為一種服務於社會的新型產業,將引來一場新的革命。而在冷戰期間,飛機作為一種進攻威脅都很強的武器,也不可避免地與核動力聯絡在了一起。理論上,一鎊濃縮鈾燃料釋放的能量可以驅動一架飛機不停的環繞地球飛行80圈。隨著冷戰的開始,美國和蘇聯需要這種航程幾乎不受限制的轟炸機。

    最有名的就是美國空軍X-6 專案,X-6 以 B-36 轟炸機為基礎,安裝一臺通用電氣 P-1 型核反應堆,其產生的熱能將帶動四臺通用電氣 J47 渦輪噴氣發動機運轉,從而為 X-6 提供飛行動力。

    其核飛機的工作原理分為兩種,第一種是,飛機在天上飛行時,反應堆啟動,加熱堆芯周圍的液態金屬,接著讓高速氣流與高溫液態金屬接觸,於是氣流變成高溫高壓氣體,經過導流,這些氣體通向各個引擎的增壓渦輪,最後噴出產生後推力。這種設計是一種混合動力,即飛機起降時發動機使用的還是燃油,爬升至高空後,才切換為核動力。為什麼起降時不使用核動力?因為高速氣流透過堆芯的液體金屬,再排出,核汙染比較嚴重。 [第二種方案是,空氣不直接進入堆芯,而是使用熱交換器加熱空氣。熱交換器裡面有水或者液態金屬,它們迴圈流動,不斷把熱量從堆芯帶出來,並加熱從外面透過的空氣,如此往復。

    但是,這樣的設計在洲際彈道導彈的投入使用後,核飛機也就慢慢的被放棄了。畢竟,技術難點太多了。

  • 8 # 諸葛小徹

    核時代的到來,讓世界上的人們意識到核是一種貌似是無比強大的能源,甚至感覺它很“安全”,只不過這個安全是建立在很多條件上的罷了,而美蘇在這一期間不約而同的點歪了科技樹,那就是核動力飛機,其具備極大的商業價值和軍事價值,一架飛機可以橫跨地球好幾圈,甚至可以全程全速前進,這就很恐怖了,用在轟炸機上那就是一個人操巡航導彈,那麼核動力反應堆怎麼給飛機提供動力呢?其實和普通飛機差不多。

    第一個蠢辦法是用反應堆不斷的加熱一種液態的金屬物質,然後匯入空氣進反應堆工作區,然後再讓其與空氣進行接觸(然而美蘇兩國後來才發現這玩意經過的地方都是輻射),於是高溫的液態金屬就對空氣進行加熱,從而再進行匯出,最後提供出動力。這種辦法的缺點就是這其實和一個移動藏彈差不多,再者就是需要常規燃料提供動力到高空才能切換為核動力,原因是液態金屬只能加熱高空層的空氣,導流也是要在高空才辦得到

    第二個就是使用一種特殊是熱轉換機,轉換機內部有液態金屬甚至說普通的水,由他們來進入反應堆和工作區,反應堆加熱後匯出,然後回到發動機,加熱空氣,提供動力,然後如此迴圈的提供全機動力,這樣就減少了汙染的程度,也比一開始的辦法要可靠的多。

    但是實際上還是沒有幾個人願意坐著一個核彈去進行飛行,而且在機載反應堆不斷的大小毛病下,各國最終放棄了這個看著很美,世界上是個巨坑的專案

  • 9 # 裝備空間

    看了看前面幾個“軍盲”東拉西扯半天,也沒說出核反應堆是如何為飛機提供動力的。美國和蘇聯都研製過核動力飛機,沒過的情況我不瞭解,下面來講講蘇聯的核動力飛機。

    具體研製核動力飛機的目的我就不說了(畢竟與題目無關),蘇聯當時要研製核動力轟炸機,將設計任務分給米亞西舍夫和圖波列夫兩家來研製,由於米亞西舍夫的超音速核動力轟炸機設計方案過於超前(配備留裡卡設計局的直接迴圈核渦噴發動機),蘇聯最終選擇了圖波列夫設計局以“圖-95M”轟炸機為基礎改進設計的“圖-95LAL”核動力轟炸機方案(相當保守)。“圖-95LAL”轟炸機的核反應圖就裝在上圖紅色箭頭處(原來是圖-95的彈倉位置)。

    就動力裝置來說,圖波列夫設計局將一架“圖-95M”的彈倉改裝為反應堆安裝位置,安裝專業設計過的反應堆,然後將機翼內側的NK-12渦槳發動機換裝為NK-14核動力渦漿發動機(專門設計),NK-14採用間接迴圈方式(當然有資料說是直接迴圈,考慮到佈局情況,這種說法可信度不高)。

    蘇聯的核動力轟炸機選用間接迴圈的原因之一就是:其輻射影響要比直接迴圈小的多。直接迴圈就是保持原來飛機發動機的渦輪和壓氣機結構,將壓氣機產生的高壓空氣通入核反應堆的冷卻迴圈中,利用這些空氣做冷媒,同時空氣被加熱到原來需要燃燒室加熱的水平(這樣子熱效率高,但是核輻射巨大)。

    間接迴圈就是飛機發動機產生的高壓空氣不參與核燃料棒的冷卻,利用水銀(或水)來做冷卻劑來冷卻核燃料棒,再用空氣與冷卻劑在熱交換媒介中做熱交換達到加熱空氣的目的。雖然實際上核動力很複雜,但是基本原理還是用反應堆來產生熱,加熱空氣,加熱後的空氣驅動發動機做功。

    俄羅斯只改裝了一架“圖-95LAL”119號機,後面還有120號機計劃(如上圖),但是最終沒有實施。其中“圖-95LAL”119號機一共試飛34次,由於該機只有機翼內側兩臺發動機改為核動力,其他發動機依然可以依賴常規動力飛行,所以這些飛行試驗中,只有寥寥幾次是開啟核動力的,只是為了驗證核動力飛機的可行性,根據測算,“圖-95LAL”可以環球飛行80多圈(只要飛行員扛的住……),地球這麼大,想去哪就去哪。

    至於後續的120號機計劃才是真正的全核動力,但是由於複雜的原因,最終沒有繼續進行下去。

  • 10 # 嘯鷹評

    核動力飛機的和反的是如何為飛機提供動力的方法非常簡單,就兩種。

    一種是壓縮空氣直接被吹到反應堆的堆芯,然後壓縮空氣被加熱後膨脹,接著從發動機的尾噴口被噴出去。

    另一種是,空氣核反應堆的一回路相接觸,然後加熱噴出去。這種優點是不會走到哪兒就核洩漏洩漏的呢?但是效率稍微低一點。

    至於第一種核發動機。

    基本原理圖就上面這個。

    和經典的噴氣式發動機沒多大差別。

    無非就是是換成了一個核反應堆而已。

    對於間接迴圈的那個,還真沒找見資料圖。不過間接迴圈的,其他人講的也挺詳細的,看他們的就得了

    (wd那個圖片來自軍武資料庫的相關問答,這群自己製圖的就是羨慕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火箭隊的哈登保羅與勇士隊的水花兄弟在季後賽相遇,誰更厲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