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明貞
-
2 # 黃蜂二師兄
很多人把中庸之道理解為走中間道路,以和為貴,不打就先言和,這個不對,它和法家的思想一致,能講和就不打,但中庸一定是指左右平衡中發展,不能平衡寧願右一些,用戰爭消滅戰爭!
十三世紀蒙古大軍橫掃歐亞,大體上說是因為實力強大,背景是阿拉伯混亂中,土番鬧的四分五裂,中原自身紛爭,所以打起來勢如破竹。
第二是從軍事上講歐洲當時是冷兵器後期,靠弓箭和鎧甲,這與蒙古騎兵對打起來只有吃虧的份,再說蒙古軍已經掌握了火藥技術,攻城也不在話下。
最後一個原因是蒙古兵非常彪悍,進攻起來瘋狂無比,所以野戰能力也是最厲害的。現在回到中庸之道上,由於蒙古大軍戰線過長,犯了所有戰爭失敗的大忌,第一次世界大戰野心膨脹戰線過長失敗,第二次世界大戰也是法西斯挑戰全世界愛好和平的國家和人民,其中戰線過長也是它們失敗的重要原因。
看似艾因賈魯之戰的失敗是蒙古大軍停下前進腳步的原因,實際上是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蒙古大軍戰線過長,沒有穩固的大後方有關係,這樣一味的進攻,犯的就是冒險主義,導致後備力量薄弱不能維持長久進攻勢態。
-
3 # 雲之彼端123
“中庸之道”簡單說就是不偏不倚,折中調和的處世態度。電視劇裡,閆百川的臺詞最符合:智,不在於知人,而在於自知.仁,不在於愛人,而在於自愛.勇,不在於管人,而在於自管.處事呢,必須得中,得中即成,失中則毀.得中呢,又須不偏,不過,不不及.橫,不影響其他.豎,不影響將來。而蒙古大軍東征西討,橫掃歐亞,我想不到和中庸之道有什麼關係,這完全就是遵從的“叢林法則”。自然界的生物出於本能的會爭奪食物,爭奪領地,爭奪交配繁衍權。人類社會也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類社會尤其是古代社會更加遵從這個法則。當一個民族獲得基本的生存權利之後,就會不斷向外擴充套件生存空間,對於統治者而言要獲得更大的版圖,更大的權力,更高的地位和尊崇,對於整個民族而言要爭奪更多的資源。別人的東西,他要拿過來,別人不給怎麼辦,只能用戰爭才奪取了。
-
4 # 羅蕭弋
中庸之道,用現在的語言解釋就是不好不壞,不碰這兩個極端,就是說不要做到好到極致,這樣會招來嫉恨;不要做到極壞,這樣害人害已,所以要取中而處之,與人相處的態度和為人處世不偏不倚。
蒙古大軍橫掃歐亞大陸違不違反中庸之道要現在哪邊立場看事情。蒙古人自己認為他們肯定不違反中庸之道的,因為蒙古人與漢人的文化都不一樣,蒙古人沒有接觸過中庸之道的說教,所以他們怎麼會用漢人儒家的思想去考量自己的行為準則呢?
-
5 # 大馬哈魚12
答,庸的基本詞義是需求,是追求目標過程中的需求,是人和人(或物)之間互動過程中所獲得的量與所付出的量庸的基本詞義是需求,是追求目標過程中的需求,而中,中正、平和。中不偏,庸不易。是指人生不偏離,不變換自己的目標和主張。這就是一個持之以恆的成功之道。中庸之道就是和平共處之意。而蒙古大軍橫掃歐洲也就是滿足這個說法,蒙古自成吉思汗統一以後,它的發展模式就是擴張性的獲取利益,滿足自身的遊戲規則,什麼時候,它什麼時候,停止擴張就土崩瓦解。後來蘇聯的模式也和蒙古人的差不多,二戰結束了,蘇聯解體前,除了發展軍事就是軍隊進行擴招,結果的解體差不多。
-
6 # 使用者9637091432284
過去史實渺雲煙,成敗得失且旁觀。能評能論各有憚,可籤可鑑不可還。英雄割據今己矣,成吉大統念思汗。今古政議為己用,生搬硬套妄自憐!
-
7 # 魯中居士
″中"是不偏不倚,"庸"相對於"中″可以深解為"守″。在每時每刻都在千變萬化的現相(不是:象)裡守住中,太難啦!因為很難判斷″中"在何時,何處!至於"蒙古大軍"嘛,也在″中"裡。是發生在歷史長河″中″的事情。也是蒙古族先人生存過程"中"發生的故事。再說了,元朝以前的蒙古沒有接觸到儒家文化,怎麼能用儒家原則去考量呢?
-
8 # 馬振廷1
中庸是既成的成敗事實,是公式,是實事物的事實定論。不限制於任何民族,任何人,任何事,任何物。中庸是結果的公共產物,不是某人某事好的特權專利。好壞勝敗都在其中。勝有的喜悅,敗有敗的下場。決勝敗於兩個團體。
-
9 # 長白森林
而蒙古遊牧民族,他們的生活地區自然條件惡劣,因此他們更注重人與自然的關係。他們敬畏長生天,而對於人類間的戰爭以及對於動物的殺戮,在天道面前,認為這些都是微不足道的。
回覆列表
人類被私性物慾操縱,中庸僅具備思考的價值並不實在,譬如道,被人類幾千年實踐追求,但道即永生永存全知全能心想事成,誰做到了?沒人做到,做到的是外道假道偽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