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9336914310072

      在西醫上,嬰幼兒腹瀉分為細菌病毒感染引起的腹瀉和非細菌病毒感染引起的腹瀉,也稱胃腸功能紊亂;而中醫將嬰幼兒腹瀉分為傷食性腹瀉、風寒性腹瀉、溼熱性腹瀉和脾虛性腹瀉。嬰幼兒體弱,不宜像西醫說的那樣靠吃抗生素來治療,只要合理運用食療和經絡知識,就可以治好。

      1.傷食性腹瀉

      這種腹瀉多發生在已新增輔食或剛剛新增輔食的孩子身上,常伴有腹脹、腹疼,腹瀉前孩子哭鬧,大便酸臭如蛋花狀,孩子有口臭,不思食飲等症狀。孩子一旦出現了傷食的症狀,就要減少喂輔食的量及次數,少吃肉類、魚蝦,以清淡為主。

      (1)食療治療傷食性腹洩:

      ①取半個蘋果切片,加水,再加少量食鹽,小火煮5~10分鐘後,給寶寶喝蘋果水。

      ②將蘋果洗淨放入碗中隔水蒸軟,食用時去掉外皮。6個月的小嬰兒每次喂3~4小勺,1~2歲的寶寶一次可吃一個蘋果,一日2~3次。腹瀉一旦停止就不要再吃了。

      (2)按揉胸腹:

      按摩應在寶寶飯後1小時後進行。先按揉腹部,小嬰兒腹部的肌肉很少,按摩時動作一定要輕柔、緩慢。以肚臍為中心由內向外,先按順時針方向按摩50圈,再逆時針方向按摩50圈,然後再將手平放在胸口,順著胸口往下輕推至小腹,如此反覆輕推10~20次,每天按摩2~3次。前面介紹的按摩手、腳的方法也可以做。

      2.風寒性腹瀉

      這種因受涼引起腹瀉的孩子,大便稀薄如泡沫,色淡,臭氣少,伴有腸鳴腹痛,或同時伴有發熱、鼻塞、流涕等感冒症狀。

      風寒性腹瀉有兩個原因:一是餵奶的母親本人受涼感冒,傳染給了寶寶;二是寶寶自身受涼。

      (1)餵奶母親的治療方法:

      ①用艾葉煮水泡腳:在藥店買一些艾葉,取一小把加水在鍋裡煮10~15分鐘,然後用溫熱的艾葉水泡腳,泡腳時儘量用深一些的桶,泡到全身出汗,將寒氣排出,然後再多喝些溫熱的白開水。受寒涼較重的可以一天多泡幾次,直到感覺全身不再發涼、鼻塞、流清水鼻涕就可以了,同時還要注意多休息。

      ②喝生薑紅糖水:受寒嚴重並伴有咳嗽時,用生薑、紅糖再加上幾頭大蒜一起煮水喝,如果汗總是發不出來,可以再加些大蔥一起煮,祛寒發汗。很多人受涼後只喝一次薑糖水,認為只要喝了就沒事了,事實上在受涼感冒初期,薑糖水要一日喝3次,第二天可以一日喝2次,第三天臨睡前再喝1次,這樣才能鞏固療效,徹底祛除寒氣。

      (2)小嬰兒的治療方法:

      ①熱水澡、白開水治療寶寶受涼。給寶寶洗個熱水澡,出出汗,再多喂一些白開水。

      ②生薑、紅糖水也可給寶寶喝。用1~2片姜、半勺紅糖煮水給寶寶喝,如果寶寶不願喝帶辣味的水,也可以只喝紅糖水,因為紅糖也是暖性的。

      ④用姜或蒜切成泥,敷在寶寶肚臍上,能治療風寒性腹瀉。

      ⑤艾薰治腹瀉。取艾條1~2根,點燃後在寶寶的肚臍至小腹的部位,與面板相隔1寸的距離,來回燻10分鐘,腹瀉嚴重的寶寶可以每天燻3次。這種方法既簡單又有效,但家長一定要注意及時彈掉艾條上的菸灰,不能讓菸灰掉落在寶寶嬌嫩的面板上,最好由其他家人抱著寶寶,並控制寶寶的手腳,使其不能亂動,以防燙著。

      3.溼熱性腹瀉

      這種腹瀉大便如水,伴有不消化食物,呈草綠色或黃色,有少量黏液,小便黃少等症狀。因為嬰幼兒的體內有熱又有寒,所以一般醫院裡常規的輸液消炎是有作用的。當症狀一旦有所控制,就要進一步祛掉孩子體內的寒氣。

      治療溼熱性腹瀉的方法:

      (1)橘皮、紅棗水治療溼熱性腹瀉。可以用紅棗5枚,洗淨後放入鐵鍋內炒,炒至外皮有些發黑,並且紅棗發硬就可以了,再用小橘子皮半個,不能放多,洗淨,放入小鍋裡與紅棗同煮10分鐘,經常給寶寶飲用。

      (2)可以使用上面治療風寒性腹瀉的食療方法和艾燻的方法,同時配合治療嬰幼兒腹瀉的揉腹按摩方法,效果更佳。

      4.脾虛性腹瀉

      這種腹瀉的症狀是時瀉時止,或是久瀉不愈,大便稀薄或帶有白色奶塊,孩子往往食後便瀉,面色蒼白等。

      這類寶寶多伴有先天不足,體質較弱,原因多半是由於早產,剖腹產或是母親飲食過於寒涼。

      治療方法:

      (1)炒米煮粥。把生大米或生糯米放在鐵鍋裡用小火炒至米稍稍焦黃,然後用這種焦黃的米煮粥,有助於止瀉,並能促進消化。小嬰兒只喝煮粥時的米湯就可以了。

      (2)山藥糊。將山藥洗淨、去皮,切成小塊,放在粉碎機裡,再加一些水,把山藥打成糊狀,然後再放入小鍋內熬,一邊熬一邊攪,燒開後即可。在寶寶空腹時喂上小半碗,一日1次,可以起到很好的調補脾胃的功效,同時還具有止瀉、補肺、補腎的作用。注意,容易嗓子痛、耳朵痛的孩子不適宜吃山藥。

      (3)栗子糊。取栗子3~5枚,去殼搗爛後放入鍋裡,加入適量的水煮成糊狀,再加少量白糖調味,寶寶空腹時食用,每日1~2次。栗子糊同樣有調補脾胃和止瀉的作用。

      (4)胡蘿蔔蘋果水。經常給寶寶喝胡蘿蔔、蘋果煮的水,或吃胡蘿蔔、蘋果煮後做成的泥,不但能補充各種維生素,還有止瀉的作用。

      無論腹瀉是什麼原因引起的,歸根到底都會造成胃腸消化功能紊亂,所以這時應適當地減少食量和餵養次數,以減輕胃腸的壓力,有利於孩子康復。

      最後要提醒家長的是:腹瀉易造成寶寶體內水分和電解質的丟失,如不及時補充,易造成脫水休克,甚至可能迴圈衰弱,出現危險。因此,家長應及時給孩子補充水分,可以在白開水或米湯里加微量的鹽及少量的糖,經常餵給寶寶喝。記住一次不能多喝,喝多了寶寶容易嘔吐,所以一般是每隔10分鐘慢慢地喂1~2勺,這樣既能及時補充水分,又不會造成胃腸不適。

      寶寶一旦出現腹瀉伴有脫水的症狀,如小便次數減少,尿的顏色加深,眼眶凹陷,不願喝水,嘴唇乾,昏昏欲睡,不想活動等,應立即送醫院救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產後怎樣才能瘦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