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YOYO遊醫生
-
2 # 三甲醫院網
近段時間,飛秒鐳射近視手術成為焦點,儘管費用高昂,但是“四隻眼”們依然趨之若鶩。可見,近視是多麼令人困擾。
可以說,只要是任何能夠改善近視的方法,很多人還是會追風一樣地去嘗試。
網路上流傳的可以讓500度的近視降低到100度的“眼球操”,真的是近視的福音嗎?
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眼科眼表屈光專業主任醫師葉宇峰:眼球操不可能改善近視,對緩解疲勞、假性近視有效果
先來看看這套“眼球操”,據說由日本
眼科
院獨創,完成過程也就5、6分鐘。基本動作很簡單:用力閉上雙眼,維持8秒;用力睜大雙眼,維持8秒;臉朝正前方,右手拿著訓練棒(小木棍或者一支筆也可以代替),眼睛追隨訓練棒,由右至左慢慢移動,再做一組由上至下的;將訓練棒擺在頭部上方,眼睛往上看著頂端圓球,維持8秒。
這套“眼球操”,號稱針對500度以內的近視,可以將近視降低到100度。有網友調侃:“真的不會變成鬥雞眼嗎?”而讓人最為關心的是,這真的有效果嗎?
“治療近視哪有這麼簡單的?要是這麼靈光,哪裡還有那麼多戴眼鏡的人吶。”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眼科眼表屈光專業主任醫師葉宇峰說。
他先來科普了一下近視的小知識。近視分為真性近視和假性近視。真性近視,簡單點說,就是眼球變長。正常的眼球長度是22~23mm,每被拉長1mm,近視程度增加300度。長度可以由專業的儀器測量出來。“眼球的長度彈性可沒那麼好,伸縮自如是不可能的,想要把變長的眼球縮回來,不是幾個動作就能完成的。”
假性近視,則是晶狀體在“作祟”,就好比照相機的變焦鏡頭,近距離用眼時間過長,引起調節緊張或調節痙攣,看遠時不能放鬆調節,視力下降。“一般假性近視是可以治療的,點些眼藥水,讓晶體狀放鬆,變凸的晶狀體就會恢復到扁平。”
葉宇峰說,所謂的“眼球操”,頂多也就針對假性近視有些作用。“畢竟眼球也不停地活動,看遠看近,看左看右,這時睫狀肌在不停地接受鍛鍊,所以晶狀體的調節能力也在不斷接受著鍛鍊,讓肌肉放鬆,假性近視自然會好起來。”
所以,在他看來,這套“眼球操”想要治癒近視,是不可能的。
他的說法得到了杭州市中醫院眼科主任王青的認可。“可以讓500度近視的人去嘗試一下,看看能不能將視力提高。結果肯定是讓人失望的。其實吧,這是不可能的。”
王青說,在某種程度上,“眼球操”只是在緩解疲勞。而且,這種緩解疲勞的方式並不適合所有人。“一些患有角膜炎、玻璃體渾濁等有炎症的病人,頻繁轉動眼球會增加眼部不適感。而且如果只針對緩解眼部疲勞,正確按摩穴位會比轉動眼球的方式更加有效。”
浙醫二院眼科視光部主任倪海龍:近視不可逆轉,從小預防更為重要
“目前,還沒有任何簡單的科學辦法能夠讓近視眼逆轉。”
浙醫二院
眼科視光部主任倪海龍說。倪海龍無奈地表示,因為現在網路中有大量的“偏方”,大眾對科學的普及也沒有那麼大範圍,所以在很多問題上,他都很難回答,只是建議大家,千萬不要相信網路中以訛傳訛的說法。
針對近視眼,還是要依靠醫生的專業知識和專業器材。
“近視是從小預防的,這也是老生常談的一個話題,不要在敏感度強烈的環境下看電腦手機,多到戶外看看大自然。鼓勵孩子們多去戶外走動等等。”他建議。
杭州市中醫院眼科主任王青:針對低齡化的兒童的低度近視,可以在18歲之前佩戴角膜塑形鏡。
王青介紹,角膜塑形眼鏡是一種睡覺時佩戴的隱形眼鏡,起床時摘掉眼鏡,視力可以達到1.0。這種眼鏡還可以控制近視繼續發展,3、4年內可能只增加50~75度。而一直佩戴框架眼鏡的近視患者,極可能每年近視度數普遍增加100度以上。
年滿18週歲,2年內度數不再加速增加,沒有其他眼部疾病的近視患者,也可以選擇進行鐳射手術。然而,手術存在風險。進行鐳射手術後半年,眼部可能會非常乾澀。由於角膜變薄,半年恢復期過後也會容易眼乾。“即使透過鐳射手術恢復視力,也不能掉以輕心,還是會有再度患近視的可能。”王青說。
王青還建議,如果幹澀比較嚴重,需要到醫院檢查,聽從醫囑選購眼藥水。如果是其他原因造成的眼乾,可能需要透過中藥、霧化、針灸等方法來輔助治療。
延伸閱讀
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
褚仁遠
:兒童近視眼防治,一定要注重基本概念另一個有關基本概念的討論來自於“300度以下的低度近視眼戴鏡者看近應不應該戴鏡?”,許多國內知名醫院在此問題上都持有各種不同意見。褚仁遠說,“這個問題其實並不能一概而論,首先需要經過嚴格的醫學驗光,正確區分兒童近視的型別,不同型別適用不同的處理方法。大約有7%的兒童近視是由於調節太強造成的,這種情況下一直戴眼鏡對視力的恢復是不利的,應該看遠戴鏡看近不需要戴鏡;而剩下的93%都屬於調節功能遲緩造成的近視,必須一直戴鏡。”對於青少年近視防治,褚老還特別提出了幾點建議:“讀寫姿勢與正確握筆十分重要.每看近物30~40分鐘,應該看遠3~5分鐘來保持調節功能,而不能依靠閉眼休息;多參加戶外活動,特別是乒乓球運動有利於調節靈敏度訓練。”
可誘發近視的不良用眼習慣可分為三大原因,之間相互影響:褚仁遠提醒,倒睫、弱光下讀寫、長劉海、車廂中閱讀都是引起形覺剝奪性近視的主因;而讀寫姿勢不正確、驗光配鏡不當則是引起光學離焦性近視的重要因素。常時間看近物是造成調節遲緩的主要原因。為此褚老親自為記者示範正確的握筆姿勢。
褚仁遠教授親自示範正確的握筆姿勢
2002年,褚老對“美式21步驗光法”進行了總結,並首次將 “醫學驗光”的概念引入國內。為了進一步推行
兒童近視防治
,2007年褚仁遠又提出“建立兒童屈光發育檔案是近視眼預防的基礎”。在“兒童屈光檔案”的建立與運用中,褚仁遠也特別強調了“生理屈光”的概念,“屈光發育是從遠視眼向近視眼過渡的過程。小孩子的眼球沒有發育完全,3歲的孩子應該要有100-200度遠視眼、視力在0.5左右屬於正常,8歲的孩子則應該有150度的遠視眼,視力在0.8左右,12歲的孩子應該有100度的遠視眼,視力在1.0左右。這在以往都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有些家長誤認為孩子視力過早上升是件好事情,另外一些醫生還推薦孩子過早治療,這都是造成孩子日後近視的誤操作。”
回覆列表
經常能看到轉轉眼球就恢復視力的說法,真的有這麼神奇嗎?
貝茨療法是怎麼回事?
早在一百年前,美國眼科醫生貝茨寫了一本叫做《摘掉眼鏡完美視力》的書,在書中列出了一套“鍛鍊眼球改善視力”的方法。方法簡單來說就是:匯視、宜動、放鬆。
貝茨醫生認為近視等屈光問題是由於精神緊張導致的,所以只要透過訓練放鬆眼睛的肌肉,以及有一個良好的精神狀態,近視就可以不治而愈了。
雖然有一些患者堅稱他們透過訓練確實視力有進步,不過在剛創立的時候,貝茨療法就被很多眼科醫生質疑,直到現在,美國視光學協會和美國眼科學協會仍然認為其沒有科學依據,只是起了一種安慰劑效應。
為什麼我們說貝茨療法沒什麼用?
貝茨醫生認為眼球透過改變形狀來聚焦,透過一系列眼球訓練方法,如轉動眼球、搖擺法等放鬆眼外肌的方法,就能解決近視。
但是,我們現在發現,眼外肌主要是用來支配眼球的運動,比如說左看右看上看下看,需要眼外肌幫助我們眼睛動起來。而眼睛看東西時候的聚焦調節能力,主要是來自於眼睛裡面的睫狀肌,轉轉眼球並不能改變它的狀態。
大家都知道,眼睛和照相機原理類似,都是可以變焦的。而眼睛主要有兩個鏡頭,角膜和晶狀體。通常角膜不會有什麼大變化,除非配戴一些特殊的隱形眼鏡改變它的形態;而晶狀體的形態是可以改變的,扁一點或者凸一點,眼睛因此就獲得了變焦的能力。
晶狀體形狀的改變,主要就是依靠睫狀肌。一般來說,當我們看遠的時候,睫狀肌處於放鬆的狀態;當我們看近的時候,睫狀肌會收縮,而使得與它相連的懸韌帶鬆弛,晶狀體就會變凸,屈光力增強,會聚光線的能力更強,從而使眼睛能看清近處的物體。
長時間看近,睫狀肌一直處於收縮的狀態,就會引起疲勞,一些家長經常會諮詢的假性近視,其實就是指睫狀肌的這種疲勞狀態。這個時候,點睫狀肌麻痺藥,也就是散瞳藥,讓睫狀肌不收縮,眼睛處於一個自然的狀態進行驗光,就能檢查出眼睛真正的度數,區分是不是真的近視了。
除了近視,我們經常說的散光,主要也是由角膜和晶體表面的形態決定的,與眼外肌也沒有什麼關係,因此單純透過訓練眼外肌並不能解決屈光問題。
為什麼有人覺得練習後視力改善了呢?
貝茨療法被髮明出來已經100年了,為什麼理論上來說並沒有什麼道理的東西仍然沒被淘汰,並且還有一些人聲稱透過練習好像視力真的變好了呢?
我覺得可能有以下原因:
首先,大家要明白一點,裸眼視力也就是不戴眼鏡的視力和度數其實沒有一個絕對的對應關係,比如矯正視力都是1.0且同樣是200度的兩個人,如果有一個人平常不戴眼鏡,但另外一個人平常一直戴眼鏡,那日常不戴眼鏡那人的裸眼視力可能相對較好。
而長期戴眼鏡的人,摘掉眼鏡適應一陣子後,會覺得裸眼視力好像變好了,簡單來說主要是因為視網膜和視覺中樞會逐漸適應模糊的成像而提高影象處理能力,所以給你的感覺是視力在變好,但是其實你的度數並沒有什麼變化。
其次,由於貝茨療法中有捂眼,效果類似於熱敷,可能會改善瞼板腺油脂的分泌,使得淚液變穩定,從而改善角膜的屈光力,使得視力提高。我們平常眼睛乾澀的時候覺得看東西不清楚,然後眨眨眼睛看東西就能清楚一些,就是由於淚膜的作用。
最後,貝茨療法雖然不能治療近視,但是他所提倡的一些訓練方法,或者後人基於此做的一些改良版訓練,某種程度上可以緩解我們眼睛的疲勞。尤其是現在,大家天天都對著手機,眼睛基本都處於一種疲勞狀態,那麼能讓眼睛得到休息,一般都會讓你覺得眼睛好像好點了。
所以,當你看到轉轉眼球視力就能好的文章時,不要抱太大希望,真的近視了透過這些方法基本不太可能會逆轉。倒是平常注意適度用眼,不讓眼睛一直那麼疲勞或許更可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