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老牛31899056
-
2 # 創意唯心
根據某史學家的觀點,崇禎帝確實不乏雄才偉略。首先是背景,當時的大明王朝文官和宦官勢力極其雄厚。經過萬曆年間的種種衝突,皇帝的權力是非常微小的。但是宦官不懂得處理政務,文官只在乎貪汙受賄,這就是當時的朝廷。崇禎皇帝先解決了宦官問題,再解決了文官問題,崇禎帝的才學由此可見一斑。之後是北有滿韃南有農民,中有漢奸)。農民起義軍怎麼知道“氣節”二字,他們的目標就是自己當皇帝,而不是治國安邦。加上當年北京鼠疫流行,僅京城士兵就因故喪命者達20餘萬。20萬在現在看來幾乎就是天文數字,更何況明朝。這是一場不可逆轉的悲劇,中華民族的隕落僅僅是用來襯托西方人的霸業。天意尚如此,何況人謀哉?種種證據,皆可證明崇禎生不逢時。而且所謂正史的背景,是必須經過清政府嚴格的審查的。透過醜化明史達到愚民的目的也正是清政府期待的。所以就弄個袁崇煥等等,本來講得明白的事情也講不清了。加上崇禎對帝國困難和危機的處理手段,我們可以得出結論:崇禎皇帝是個明君。一個偉大的朝代不僅需要一個輝宏的崛起,鼎盛的繁華,承上的榮耀,還要有一個憾淚的氣節。能夠如此有氣節的作出了斷:吾大明王朝300餘載,不和親,不割地,不賠款,不納貢,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也唯有崇禎莫屬。在歷史上改朝換代週而復始,是歷史的潮流所致。沒有永遠的王朝,但一個偉大的朝代,一個君王的氣節,應該說是一個民族的氣節,自始至終都在歷史的洋流裡永垂不朽!崇禎雖生不逢時,但無崇禎,又有何人來持守一個民族的尊嚴呢?我對崇禎的評價即使如是: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若無崇禎,再無大明。一個為氣節而殉國的永垂不朽的皇帝!
-
3 # 唯獨閒人
可以說是也可以說不是。一方面明朝工商業發展起來了,但過度至資本主義的信貸系統沒有建立。都說明朝年年打仗導致國庫空虛,國家沒錢打仗購買軍備等,如果明末時崇禎不是向大臣籌款打仗,而是以明朝政府背書發行國債,答應收益回報向大臣銷售國債,明朝的臣子購買大量國債後還不敢出力打仗?明朝的命運就與個人的錢途捆綁起來,明覆滅了買回來的國債變成廢紙一張,明朝國庫有現金週轉還怕玩不轉?參考一下現在負債超級大國就可以了。所以明朝倒臺最終還是迴歸馬克思的理論,生產關係已經不適應當時生產力發展。這麼看倒臺是必然的,因為沒抓住封建制向資本制度變革的機遇。但這是封建皇權階級的侷限性,所以倒臺也不能算崇禎頭上。
-
4 # 球員兼裁判
我比較同意一部分史學家的觀點,昏君。崇禎能力在太祖之上,不過你所問的,崇禎是不是個生不逢時的皇帝,而不是生不逢時的臣子,崇禎是不是昏君,而不是朱由儉是不是個庸人,這是兩個問題,既是皇帝,那麼就要以帝王標準評價,以人物標準評價,朱由檢是個天才,以皇帝標準評價,那他就是昏君。
好司機未必能當個好廚子,也許他要做個大臣,會像睿親王多爾袞,恭親王奕訢那樣名垂青史,可惜歷史沒有假設
回覆列表
朋友,明代的滅亡責任不在於崇禎皇帝,而在於萬曆皇帝這在清代編寫明史中明確說明了。但崇禎皇帝因為是宮女所生,在宮中地位低賤,從此產生的疑心病特厲害,同時也是悲劇式的人物。雖然祟楨皇帝工作十分勤奮,但明代錯過了兩次國力強盛的機遇,第一次是永樂皇帝,因為遷都北京把發展的機遇錯過了,第二次是萬曆皇帝的首鋪與老師張居正的富國強民的一條鞭法,在張居正死後被丟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