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善於用人,以德服人的典故:
1、三顧茅廬
由徐庶的推薦,劉備、關羽、張飛三次前往隆中拜訪諸葛亮。第一次小僮說諸葛外出遠遊,只見到崔州平。第二次留下一封信冒雪回去,見到諸葛均、石廣元、孟公威、黃承彥,第三次恰好諸葛亮在午睡,劉備一直等到他睡醒更衣後才得以相見。諸葛亮被劉備求賢若渴的誠心感動,最終答應出山共圖大業。
2、白帝託孤
劉備兵敗白帝城,憂傷成疾,臨終召來諸葛亮,說他的才能十倍於曹丕,劉禪若可輔佐就輔佐他,若其不才,可取代之。諸葛亮泣拜表示願竭盡忠貞,繼之以死。劉備又囑咐趙雲“早晚看覷吾子,勿負朕言”,遺命劉禪與丞相從事,應事之如父。
關於劉備的典故:
1、桃園結義:
為鎮壓黃巾起義,幽州太守劉焉發榜招募義兵。劉備、關羽、張飛不期而遇,三人均有為國出力之心,於是就在張飛莊後的桃園裡結為異姓兄弟。劉備為兄,關羽次之,張飛為弟。他們焚香拜誓:同心協力,救國扶危;上報國家,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願同年同月同日死。
2、煮酒論英雄:
為防曹操謀害,劉備下處後院種菜,以為韜晦之計。一日曹操忽請劉備飲酒。兩人煮酒對飲,展開論英雄的對話。曹操在對劉備所指的英雄一一否決後,指自己和劉備為英雄。劉備聞言失驚落筷。時值雷聲大作,劉備忙借懼雷掩飾失驚的情狀,由此解除了曹操的疑惑。
劉備善於用人,以德服人的典故:
1、三顧茅廬
由徐庶的推薦,劉備、關羽、張飛三次前往隆中拜訪諸葛亮。第一次小僮說諸葛外出遠遊,只見到崔州平。第二次留下一封信冒雪回去,見到諸葛均、石廣元、孟公威、黃承彥,第三次恰好諸葛亮在午睡,劉備一直等到他睡醒更衣後才得以相見。諸葛亮被劉備求賢若渴的誠心感動,最終答應出山共圖大業。
2、白帝託孤
劉備兵敗白帝城,憂傷成疾,臨終召來諸葛亮,說他的才能十倍於曹丕,劉禪若可輔佐就輔佐他,若其不才,可取代之。諸葛亮泣拜表示願竭盡忠貞,繼之以死。劉備又囑咐趙雲“早晚看覷吾子,勿負朕言”,遺命劉禪與丞相從事,應事之如父。
關於劉備的典故:
1、桃園結義:
為鎮壓黃巾起義,幽州太守劉焉發榜招募義兵。劉備、關羽、張飛不期而遇,三人均有為國出力之心,於是就在張飛莊後的桃園裡結為異姓兄弟。劉備為兄,關羽次之,張飛為弟。他們焚香拜誓:同心協力,救國扶危;上報國家,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願同年同月同日死。
2、煮酒論英雄:
為防曹操謀害,劉備下處後院種菜,以為韜晦之計。一日曹操忽請劉備飲酒。兩人煮酒對飲,展開論英雄的對話。曹操在對劉備所指的英雄一一否決後,指自己和劉備為英雄。劉備聞言失驚落筷。時值雷聲大作,劉備忙借懼雷掩飾失驚的情狀,由此解除了曹操的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