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科發源做發友所需

    寶寶膽子小

    和父母教育

    有關係

    孩子的性格的形成和爸爸媽媽的教育是分不開的,如果孩子的膽子很小,那肯定是爸爸媽媽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出現了一些問題。如果爸爸媽媽的教育方式是錯誤的,那會給孩子帶來很多的壓力和負擔,會讓孩子無法釋放天性,這樣孩子就會變得很膽小。那麼,爸爸媽媽要如何做才能避免錯誤的教育方式呢?又有什麼方法能夠讓孩子的膽子變大呢?

    問題一:哪些誤教育區讓孩子變得膽小

    沒有“因材施教”

    每個孩子的性格特點都是不一樣的,所以總會有擅長和不擅長的地方。很多爸爸媽媽有沒有實現的夢想,於是就會把希望寄託在孩子身上,從來不考慮孩子的想法。沒有興趣的教學是失敗的,孩子的潛能也沒有辦法被挖掘出來。時間久了,孩子就會養成了畏畏縮縮不敢堅持自己想法的個性。

    過分保護孩子

    很多爸爸媽媽對孩子都特別寶貝,總是擔心孩子出去會遇到危險,所以不讓他出門。其實過度保護反而是錯誤的,這樣會造成孩子過分依賴父母,等到了孩子要獨當一面的時候,孩子就沒有足夠的能力了。

    太嚴格

    孩子要學會釋放天性,如果爸爸媽媽給孩子太多的壓力,或者對孩子過於嚴格的話,那麼會讓孩子的天性無法得到釋放,讓孩子不敢輕易說出自己的想法。所以只能跟著爸爸媽媽的想法來生活,自己會變得沒有主見,膽子也不大。

    問題二:怎麼樣讓孩子的膽子變大

    好的環境

    孩子的成長需要一個輕鬆愉快的環境,所以爸爸媽媽不要給孩子太多的壓力,只有按照自然規律成長,孩子的天性才能夠得到釋放。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爸爸媽媽要充當糾正者的角色。

    爸爸媽媽要以身作則

    都說孩子是天生的模仿者,如果爸爸媽媽不膽小,足夠自信的話,那麼在耳濡目染中,孩子也會變得勇敢。平時可以多給孩子講一些類似的故事。

    讓孩子有獨立性

    要對孩子有信心,讓孩子經常出去走走,多多交朋友,嘗試和陌生人交流。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遇到困難時能夠自己解決,遇到選擇的時候也不要畏首畏尾。

    孩子如果膽小的話,會影響到他以後的生活。所以爸爸媽媽一定要從小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讓孩子能夠發揮自己的潛能,不再膽小。

  • 2 # 小北說育兒

    沒有天生膽小的孩子,只有不懂孩子的家長。

    究竟什麼是膽小呢?見陌生人時往爸媽身後躲不願意打招呼?看到新東西新地方不敢嘗試只是觀望?與人發生衝突時不敢據理力爭只能退讓?還是不願意上舞臺表演不敢當很多人的面唱歌和詩朗誦?

    我想,如果家長認為這些是令你擔心的“膽子小”,那你大可放心了,您的孩子再正常不過,這就是一個孩子最真實的樣子。

    膽小,是個非常典型的負面標籤,就像跟孩子說你很調皮很懶惰一樣,如果經常這些說,會讓孩子真的慢慢變成你說的樣子。

    為什麼孩子會呈現這些樣子呢?原因很多,有家庭原因外部環境原因和孩子本身的發展特徵。舉個例子,在電梯裡見到陌生人,大人會打招呼麼?如果大人都不會隨便跟陌生人打招呼,又為何要要求孩子必須呼叫陌生人呢?來到一個新環境,先觀察保持警惕非常正常,不馬上去嘗試也很正常的,家長完全可以尊重孩子的。

    需要注意的是,排除了以上的現象,還值得深究的是,孩子是否缺少安全感。

    最好的做法:1.從內心理解和接納孩子的行為,知道行為背後的原因,給ta時間和空間度過,完成自己內心從恐懼、觀望、好奇到願意嘗試的過程。2.審視自己,看作為父母哪些言行舉止直接影響到孩子。試問內向的父母,如何養出外向的孩子?3.如果孩子年齡略大一些,比如幼兒園階段,根據不同的情況或場景,可以在鼓勵基礎上適當引導。4.多鼓勵,放大孩子閃光點。5.家長做好正面榜樣。

  • 3 # 靜待書香花開

    我認為孩子膽子小應該糾正!

    心理學家分析,孩子之所以膽小,除了先天氣質的影響,後天教養方式是一個非常重要原因。托馬斯、查斯的擬合度研究表明,孩子的氣質伴隨著敏感而個性化的撫養方式,是不斷往積極的方向改變的。所以說,孩子膽小更多是後天家庭教育方式導致的。

    父母需要認識到自己的教育責任,積極轉變自身的教育行為,給孩子營造輕鬆、民主、和諧的成長氛圍,並針對孩子的問題更多落實在具體措施設計與引導上,而不是簡單的說教,相信孩子會逐漸變得大膽、自信起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麼樣在電腦上一年掙1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