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豬向前衝3

    其實,圍繞著兒童對黑暗的恐懼體驗,也就是所謂的nighttime fear,國外兒童發展心理學家早已做了大量研究,甚至形成了一個小小的領域。“怕黑”,普遍現象? 有研究者(Muris et al, 2001)採用訪談的方式對176位年齡在4-12週歲兒童報告nighttime fear的比例進行了調查。結果發現,4到12週歲的兒童,報告有nightime fear的比例高達73.3%。2007年,Gordan等人又調查了257位8-12週歲兒童,發現他們報告nighttime fear的比例為79.4%,這一結果與Muris等人的結果是很接近的。說明在兒童中,nighttime fear是一種相當普遍的現象。而在另外一批年齡稍大,已進入青春期的254位青少年(13-16週歲)的對照樣本中,該比例迅速降為48.8%,說明當兒童進入青春期以後,nighttime fear的情況整體上會有所好轉,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即使到了青春期,仍有接近一半比例的青少年會有nighttime fear。並且在全部樣本中(包括兒童和青少年),女生報告nighttime fear的比例(72.9%)要稍微高於男性(54.6%)。綜合上述結果以及其他大量的調查,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怕黑”在小孩子中是非常普遍的一個現象,隨著生理和心理發展的逐漸成熟,“怕黑”的情況會有所好轉。“怕黑”,到底怕什麼? 怕(fear),是人與生俱來的一種能力。早在20世紀70年代,就有研究者透過訪談來了解兒童恐懼的內容以及其隨年齡發展的變化(Bauer,1974)。他們發現,年齡小的孩子害怕的內容通常是虛構的鬼怪之類的,隨著年齡的增長,害怕的內容逐漸由虛構性質的轉向更具現實性的,如身體的傷害和個人健康之類的。這種轉變表明隨著兒童年齡增長,他們在認知上能夠慢慢區分出現實與幻想的差別。同樣的,對於nighttime fear,年齡小的孩子害怕的內容更多的是想象的鬼怪、噩夢,但是年齡大的孩子更多害怕的是有壞人接近並且傷害自己或自己的父母(scary thoughts)。“怕黑”,由何而來? 要理解為何有nighttime fear,或者說“怕黑”,在兒童中這麼普遍,我們首先需要明白,人的心理發展是一個過程。現在的你,很容易清楚區分哪些是想象的,哪些是真實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在這方面的能力是缺失的),但是一個四五歲的孩子並不完全具備這種能力。他們想象力豐富,但往往又容易將腦海中幻想出來的事物,如鬼怪、壞人,當做一種切實存在的威脅。這一點,是小孩子“怕黑”起源的內部原因。 關於“怕黑”起源的外部原因,科學家Rachman(1991)曾提出恐懼情緒獲得的三通路理論(three pathways theory)。根據這一理論,恐懼情緒是透過三種不同的學習過程獲得的:1. 負性條件學習:還記得“萬惡”的華生(John B.Waston,1878)做的小艾伯特實驗嗎?給艾伯特(一個嬰兒)一隻毛絨兔,艾伯特歡歡喜喜剛抱懷裡,“砰”一聲巨響,艾伯特被嚇大哭。反覆來個幾次,艾伯特對凡是白色絨絨的東西都產生了極度的恐懼。2. 模仿學習:兒童會模仿大人的反應,比如大人看到一隻大狗,緊張地躲開,小孩子也會學著大人的樣子躲一邊去。3. 負性資訊傳遞:兒童看到火苗很漂亮,想伸手碰觸,大人告訴兒童不能碰,砰的話會很痛。在一項研究中,研究者發現,兒童的nighttime fear大部分都是透過負性資訊傳遞這一機制形成的,而在負性資訊傳遞過程中,電視傳遞的負性資訊又起了主導作用。如下圖:<img src="//s3.pstatp.com/wenda/wenda_web/static/style/image/loading_a788ad0.gif" _src="https://pic4.zhimg.com/3562ac0803b27bbaaba5c1a47b208b6b_b.jpg" data-rawwidth="889" data-rawheight="347" width="889"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3562ac0803b27bbaaba5c1a47b208b6b_r.jpg">(Adapted from Muris et al,2001)所以,兒童“怕黑”,是因為他們透過電視或者大人的故事等把黑暗和不好的事物聯絡起來,並且他們本身想象力豐富,又容易把想象的事物當真。 當然,上述觀點是站在認知-行為主義視角下的回答,這種視角的特點是研究方法上具有較強的實證性,但是,這並不能保證這種視角一定是正確的或者深刻的。其他理論觀點,如精神分析學派認為怕黑的本質是源於所謂的“分離焦慮”,或者,進化心理學觀點認為“怕黑”有進化上的起源等,未必是錯誤的或者沒有用處的。只不過這些觀點到目前為止,還沒有找到任何實證支援。

  • 2 # 青春niu

    孩子小怕黑正常,我們小時候也怕黑,晚上熄燈後用手撫摸著他睡,熄燈後給他講一些勵志和做人的小故事會,分散孩子怕黑的這種心理暗示

  • 3 # 媽咪寶貝傳媒

    2~3歲的寶貝想象力越來越豐富了,很多關於黑暗的恐懼是他們自己設想出來的,隨著年齡的增長,情況會有所好轉,家長不必太擔心。

    解讀:

    怕黑是寶貝普遍存在的問題,晚上害怕去不開燈的房間,不敢關燈睡覺,或者天一黑就不敢出門玩等等,都是比較常見的表現。寶貝大約到了兩三歲,就會表現出對黑暗、孤獨、想象中的怪獸等的恐懼。寶貝害怕某種事物包括害怕黑暗是正常的,這一類恐懼,大多在父母的安慰和照料下會減輕或消除,不會影響寶貝正常的生活和情緒。

    如何化解:

    1. 父母給寶貝的安全感和情感支援是最好的良方

    當寶貝表現出“怕黑”時,父母對寶貝的愛撫和擁抱是最棒的肢體語言,這可以使寶貝感到安全,讓他緊張的身心都放鬆下來。再配合輕聲的安慰的話語可以進一步降低寶貝的恐懼感。父母要認真地傾聽寶貝害怕黑暗的原因,對於寶貝害怕的原因給予肯定,並表示出真誠的理解態度。

    2. 及時找出寶貝害怕的原因

    父母最好能及時瞭解寶貝所害怕的到底是什麼。針對具體的問題,父母可以選擇在寶貝玩得高興的時候,在輕鬆的氛圍中,對寶貝害怕的東西給予解釋。如陪著寶貝在他曾經害怕的黑屋子裡,和他一起觀察或發現所害怕的Phantom或聲音是從哪兒來的,並對寶貝解釋這些現象。然後,把燈開啟讓寶貝看清影像的真面目或聲音的來源。

    3. 家長應扮演勇敢的角色

    一些年輕的母親自己怕黑,帶寶貝走夜路時顯得緊張、焦慮不安。成人的這種不安情緒極易感染給寶貝,加劇其怕黑的心理。因此,在寶貝面前,家長應扮演勇敢的角色,如寶貝進入房間害怕時,家長可先開啟燈進去,在寶貝面前對房子搜尋一番,告訴他房間和白天一樣安全的。

    4. 要及時鼓勵寶貝的每一點進步

    當寶貝的“怕黑”情況有所減輕時,如可以獨自嘗試性地走進黑暗處,可以到沒有開燈的屋裡拿東西……父母要及時鼓勵寶貝的每一點進步,這樣可以幫助寶貝建立信心,逐漸消除“怕黑”問題。不要硬強迫寶貝去勇敢地面對尚不會處理的“怕黑”問題,這樣會使他更害怕黑暗。

    此問題由媽咪寶貝專家顧問團為您解答

  • 4 # 時尚育兒圈子

    寶貝大約到兩三歲,就會變現出對黑暗,孤獨,想象中的怪物等的恐懼。寶寶害怕某種事物包括黑暗是正常的,這一類恐懼,大多在父母的安慰和照料下會減輕或消除,不會影響寶寶正常的生活和情緒。那麼如何化解呢?

    1. 父母給寶貝的安全感和情感支援是最好的良方

    當寶貝表現出“怕黑”時,父母對寶貝的安撫和擁抱時最棒的肢體語言,這可以使寶貝感到安全,然他緊張的身心都放鬆下來。再配合輕聲的安慰的話語可以進一步降低寶貝的恐懼感。

    2. 及時找出寶貝害怕的原因

    父母最好能及時瞭解寶貝所害怕的到底是什麼。針對具體的問題,父母可以選擇在寶貝玩得高興的時候,在輕鬆的氛圍中,對寶貝害怕的東西給予解釋。

    3. 家長應該扮演勇敢的角色

    一些年輕的母親自己怕黑,帶寶貝走夜路時顯得緊張,焦慮不安。成人的這種不安情緒極易感染給寶貝,加劇其怕黑的心理。因此,在寶貝面前,家長應該扮演勇敢的角色。如寶貝進入房間害怕時,家長可先開啟燈進去,在寶貝面前對房子搜尋一番,告訴他房間和白天一樣安全。

    4. 要及時鼓勵寶貝的每一點進步

    當寶貝的“怕黑”情況有所減輕時,如可以獨自嘗試性走進黑暗處,可以到沒有開燈的屋裡拿東西……父母要及時鼓勵寶貝的每一點進步,這樣可以幫助寶貝建立信心,逐漸消除“怕黑”問題。不要硬強迫寶貝去勇敢面對尚不會處理的“怕黑”問題,這樣會使他更加害怕黑暗。

  • 5 # 安安安迪媽

    我是個二胎寶媽,我大寶也是怕黑,我自己當時也很愁,最後想到一個辦法,大寶不怕黑了。

    首先跟他說不用怕黑,跟他講勵志的故事,爸爸媽媽一定要給足他安全感,不能讓他看恐怖的電視或者動畫片,平時也不要嚇他,寶寶想象力很豐富的,記憶裡也是特別好的,所以家長平時自己也要多注意,不要嚇寶寶。

    我當時是這樣做的,哄大寶睡覺的時候跟他玩抓迷藏遊戲,關燈的時候跟他說寶貝媽媽要關燈咯,媽媽要來找寶貝咯,你藏好咯。然後把燈關了,家長要一直說話,假裝找不到他,說:"寶貝在哪裡,你在哪裡,媽媽找不到你了,媽媽來了你在哪裡,咦!我的寶貝呢,藏哪裡去了,寶貝這麼會藏"然後摸到他時候就說:"寶貝原來你在這裡啊"笑著把他抱住說:"好啦,我抓到你啦,咱們睡覺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黃瓜“炭疽病”如何預防及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