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伈哉著甍
-
2 # 倩Sur
臨床上當說一個病人“暈”的時候,我們首先要弄清楚自己是在說他“頭暈”、“眩暈”、“暈厥”還是“昏迷”。簡單的歸納的話,“頭暈”是頭重腳輕,比如感冒時的頭部不適感;“眩暈”是天旋地轉,類似原地轉十圈以後的感覺;“暈厥”是短時間的意識全無;而“昏迷”則是較長時間的不省人事。
如果問題中所說“重擊”不是特指對顱腦的重擊的話,結合與它並列的“強烈精神刺激”,暫且可以先把這個“暈過去”理解為“暈厥”。暈厥是指一過性廣泛大腦灌注不足或缺氧而發生的短暫性意識喪失狀態。所以任何導致大腦不能獲得足夠氧氣的因素都有可能造成暈厥。目前暈厥已知的病因可以分為血管舒縮障礙、心源性、神經源性和血液成分異常四大類。血管舒縮功能障礙暈厥的原理類似於一條電路並聯過多,造成分路上電壓過低,無法維持其上電器的啟動。這一類暈厥中的血管迷走神經性暈厥與問題所說的情況最為相符,它是在情緒受到相當壓力、疼痛、恐慌時,迷走神經過度興奮,這除了使得心臟泵血減弱外,還會引起血管擴張,兩者共同造成血壓下降。而血壓是血液灌注大腦的動力,過低的血壓會使大腦需氧得不到滿足,所以會導致暈厥。心源性暈厥最容易理解,它就像電源供電不足。引起這種暈厥的疾病中有結構性的心臟病變,如主動脈狹窄,也有心律失常類疾病。主動脈狹窄因為心室輸出道狹窄,心臟不能泵出充足血液,且心臟泵血量難以隨心率升高而增多(甚至其治療的一個關鍵就是要避免心律升高)。它可以在情緒激動時引起暈厥,但更多的情況下,這類暈厥是發生在運動中,因為運動引發的骨骼肌血管擴張發生在心輸出量有限的基礎上時,本就艱難維持著的血壓再也不足以保證大腦的供氧。心率失常不論是緩慢型還是快速型都可以引起暈厥,緩慢型心律失常泵血量會不足這點不用多說,快速型心律失常之所以也不能充分供血是因為當心室收縮過快時,沒有足夠長的舒張期來讓血液充滿心室,心室雖然收縮很快,但它每次能泵出的血液卻十分少。因為心臟的節律受自主神經調節,而後者又與情緒十分相關,所以如果在有一定疾病基礎的情況下,情緒刺激引起的嚴重心律失常也可能是發生暈厥的原因。神經血管性暈厥可以想象成是關鍵的區域性電路發生了故障,引起這一類暈厥的疾病多是腦血管疾病、癲癇和偏頭痛等,它們除了暈厥外還多有一些其他的症狀,與問題所說的情況不太相符。血液成分異常暈厥則類似於電路中的銅絲存在質量問題,血液不能有效的運輸氧氣,大腦自然不能正常地工作。不過雖然在嚴重貧血基礎上施加精神刺激和重擊,確實可透過引發應激狀態,加重機體耗氧,而造成暈厥,但顯然在這種情況下貧血比起刺激因素來說起著更大作用。現實中的情況遠遠比理論要複雜得多,實際的暈厥病例更可能是多種因素綜合的結果。
直接給你複製了一個,有問題可以先百度沒有滿意答案再提問! 一般指的是突然昏倒,也稱昏厥或暈厥。昏厥是一中種突發而短暫的意識喪失,歷時數秒至數分鐘,發作時不能保持站立姿勢而昏倒,多系大腦一時性供血或供氧不足引起,恢復較快。昏迷則指意識喪失時間較久,恢復緩慢而困難。 引起昏厥的原因有: 一 反射性暈厥: 1 血管抑制性暈厥——最常見,約佔50%以上。特點是:暈厥常由疲勞、空腹、通風不良及精神因素(緊張、恐懼、疼痛)等誘發;暈厥前短暫的頭暈、目眩、無力、肢軟等前驅症狀;暈厥時伴有心跳減慢、血壓下降(後期可反射性上升)、面色蒼白等,且恢復較快,無明顯後遺症。 2 直立性低血壓——常發生於臥位轉直立位時,長期站立也可發生,暈厥時血壓下降而心率變化不明顯。 3 排尿性暈厥——多為青壯年男性,暈厥常發生於排尿時或排尿後。 4 頸動脈竇性暈厥——見於中年以上,暈厥與頭部突然轉動有關。 二 心源性暈厥: 患者常有心臟病史,多由嚴重心律失常,如高度心動過速、過緩(40/分以下)或停搏、心瓣膜病、梗阻性心肌病、心房粘液瘤等致心排血受阻等,引起腦供血不足發生暈厥。 三 腦源性暈厥: 常見腦血管病如腦動脈硬化、腦血管狹窄或阻塞、一過性腦缺血、無脈症、癲癇、顱腦損傷等引起。 四 代謝與血液性暈厥: 常見低血糖暈厥,發作每與空腹有關,也可在餐後2~4小時發生,暈厥常緩慢發生,恢復也緩慢。發作時血壓、脈搏無明顯變化,血糖值與症狀也往往不相一致。嚴重貧血也可引起昏厥。 五 精神性暈厥:見於癔病、過度換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