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奪影小生

    如今的電視劇被翻拍已經是見怪不怪了,比如新三國、新水滸、新西遊記、新亮劍、新天龍八部等等等等,太多太多,在已有的劇本下翻拍新的電視劇,觀眾們都已經知道劇情的發展,所以觀眾們主要會看新演員的顏值以及演技,並且拿來與老版本的做對比。

    對於新舊兩個版本哪個好,這個我感覺各有千秋,蘿蔔青菜,各有所愛,有的人喜歡老版本,覺得比較經典更像是一種情懷,有的人就喜歡新版本,覺得新版本在拍攝技術上等一些其他方面上會有所提高,我感覺在一部電影成功之後,翻拍也無可厚非,沒有必要去吐槽這個或那個,自己喜歡看就行,翻拍也不是一無是處,用現代的方式去拍攝能貼近現代風格,社會在發展,拍電影技術,拍電影工具也在進步,而翻拍出來的經典之作也會更加的精緻,比如西遊記,當年的特效雖然在那個時代看起來不錯,但是在現在這個時代來看,確實是差點意思。經典之作離我們越來越遠,對於現在的小孩子,有些演員都不認識,劇情就吸引不了他們,就存在著被遺忘的風險,翻拍的話既可以吸引一波年輕人的眼球,有可以勾起老一輩的回憶,可謂是一舉兩得。

    我個人不反對翻拍,只要拍的好,尊重原著,不亂改編就是好電影。

  • 2 # 愛絲絲的小哥哥

    辯證地看,流傳到現在的肯定是經典、是我們最美好的記憶、是我們最早潛意識的審美,題主圖片放的很經典,看到他、我們都能把彼此的臺詞背下來。

    但是這部劇上映後可是冷了好久,然後才在大陸火了,這裡面其實就有個時間烙印和機緣問題。

    拿我們80後來說,古惑仔系列、大話西遊系列、賭神系列、港匪片系列等都曾經被我們一度模仿和喜愛。

    看到陳小春那必然是山雞哥、看到周潤發肯定眼前就是美元點菸的畫面、看到梁朝偉就一句話“對不起,我是警察”。刻在骨髓的東西,誰說他不經典我們跟誰急。

    問題來了,後面翻拍的和此類的續集為何不行事了,為何我們不喜歡了,更甚的是主演其實偶爾一兩個還在,但是我們就是看不進去了,出了什麼問題?

    撇開所有的商業環境和目前流量明星的、一切朝票房看的因素,其實是我們老了,請注意專指80後這個群體。因為題主舉的例子就是經典的至尊寶。

    從心理學角度說,我們慢慢大了之後,再看片子尋求的就是不斷證明自己的邏輯

    成熟了看現在小孩們看的東西、就是感覺幼稚,其實換過來想想,我們當年也是小屁孩。這就所謂審美和歲月積累帶來的變化。

    比如現在好多00後,說的好多明星名字,我們是不知道的,那麼問題來了,這些明星翻拍的東西,我們不感冒,可不代表00後不喜歡,他們世代的偶像、可正是我們不認識的這些所謂小鮮肉。

    所以觀點很清楚了,經典的永遠不會過時,會被無數的電影學院和後輩們瞻仰和學習,但是這個時代已經不屬於我們了,我們的時代在古惑仔、在至尊寶、在曾經有一份真摯的感情擺在我面前。

    敞開心扉,包容萬物吧,時代的偶像分階段,時代的人群也分年齡,沉澱的終究是歲月,刻在臉上的皺紋才叫歷史。

  • 3 # 大鼻涕甩袖湯

    特效越來越多,演技越來越次,片酬越來越高,情懷越來越少。要不就一遍一遍的翻拍毀經典,要不就網路小說直接拿過來拍,我想說編劇都去哪裡了。對,就那種一個字一個字寫劇本的編劇去了哪裡?快餐文化,講究的就是個快節奏,不論是翻拍還是現成的小說拿來拍,比自己寫不快多了。找兩個流量明星前期炒作炒作,拍戲也不用多認真,差不多就行。反正臺詞不行有配音,道具不行有特效,武打不行有替身,演技不行還有腦殘粉呢劇情不行流量來湊,演員不到場我們都能P圖,絕不耽誤一天拍攝,啥問題都能解決,你看看咱這效率~宣傳的時候再弄點緋聞炒作下,完活,這來錢多快,別耽誤時間,還得趕下一場呢。

  • 4 # 老翠頭薦劇了

    一方面應該還是“情懷”二字,其實細想起來我們小時候看過的電影、電視應該還沒有現在一年看得多,這樣小時候每部影視劇都會給我們留下一個深刻的印象,第一印象就已經形成。其實細看一些翻拍的劇其實還是可以的,不過人是有情懷的,也是很挑剔的。另外一方面因為影視劇爆炸性增長,製作開始粗製濫造,隨便抓幾個所謂的小鮮肉就開始隨意糊弄,看看以前的老劇,特效雖然跟不上,但是臺詞、演技依舊十分線上,再看看現在的,特效、臺詞、演技基本沒有。在這金錢至上、物慾橫流的社會,指望翻拍出一部大眾認同的劇基本不太可能。

  • 5 # Al前瞻

    魯迅先生曾經說過:戲有四種拍法,你知道嗎?

    其實我個人是不反對翻拍的,但是翻拍的問題在於,前輩太優秀吧,除了找碴的根本沒人看。前輩太垃圾吧,名聲基本壞透了,也是沒人看。衡量之下,所有導演都覺得還是找優秀的翻吧。至少還有人為了罵兩句來看。

    於是大導演們扎堆的找原來的經典作品來禍害。其中最讓我覺得不過眼的,就當數《紅樓夢》了。

    老版的紅樓夢,從選角色到道具都是無可挑剔的,除了那稀爛的後期配音,還有剪輯切換總是慢半拍之外,其本是完美的。每一個演員出場都讓人忍不住暗叫一聲:這個妹妹我曾認得的。雖是未成見過,今日只作遠別重逢。

    而新版的角色出來一個,我就暗叫一句臥槽,再出來一個,暗叫二個臥槽。這是哪裡來的妖怪,長得這般古怪。

  • 6 # 旭哥看球

    現在的影視劇流行翻拍,形形色色的演員或者魚龍混雜的導演,都想在前人的基礎上試下水或者撈把金。結果有人喜歡,有人厭惡,令曾經的經典慢慢變得味同嚼蠟,光芒暗淡。筆者對比有幾點見解如下:

    一、影視行業逐利趨勢加劇

    頻繁的翻拍為了什麼?翻拍的目的為了什麼?筆者認為,在當前的經濟社會,中國影視行業的商業化程度已經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文化趨利的意圖非常明顯。製作方或者投資人為了追求快速的商業回報率,往往喜歡投資一些步調穩、流量大,容易快速上線和獲得收益的影視作品。如果創作新的作品,會有出力大,風險高,見效慢的弊端。而投資翻拍已經廣為流傳的經典影視作品,則處處手到擒來。已經成熟的劇本,只需稍加變動即可使用。而演員陣容,只需拉入流量明星參考舊版本依葫蘆畫瓢即可。經典劇本+流量明星+適當的炒作,可以說這樣的操作,不能說大賺一筆,也至少是保本不賠。有良好的商業基礎做保證,拉攏廣告商自然也容易的多。此外,對於製作公司或者影視公司來說,翻拍影視作品,不僅可以保證投資,還可以依靠翻拍來推出自己的旗下新人,使他們快速成名,可謂是一舉兩得。

    二、優秀的編劇缺乏

    不斷地翻拍,另一個層面也說明影視行業的優質編劇匱乏。影視劇最容易成功的就是愛情劇、宮鬥劇、武俠劇。武俠劇隨著武俠小說地位的式微,優質武俠劇本幾乎難以尋覓,而金庸、古龍、梁羽生這些傳統武俠名家的作品,便成為影視劇行業翻來覆去拍攝的物件。愛情劇近幾年拍的也不少,除了正午Sunny拍的幾部反響較高外,其他則無甚反響,反而是瓊瑤的港式愛情和臺灣的苦情愛情劇,還能不斷重複地播放。而宮鬥劇大部分來自網路小說,純粹由專業編劇創作的精品宮鬥劇也難見蹤影。好的編劇難找,已經成為影視行業現存的難題。編劇需要專業的文學創作知識,門檻較高,並且在成名前需要忍受經濟壓力、家庭壓力及反覆退稿等多重考驗,能夠專門從事這個行業的人也在減少。不少原計劃從事編劇行業的人可能最終妥協從事了網路小說寫作或者策劃、行政文案等其他行業。

    三、影視技術在提高,劇情質量在下降

    翻拍的作品,隨著影視技術提升,畫面質量、佈景、道具、燈光、美工、攝影等水準都在提升,尤其特效更是彌補了舊版本技術上的不足。但是拍的花裡胡哨的翻拍版,在內容上卻越來越缺少一些電視劇的味道,雖然他們的劇情走向和舊版本是類似,但是卻總讓人齣戲,假大空的氛圍甚濃。筆者認為,一方面是觀眾的整體觀影素質提升了,另外一個方面則是翻拍版更多注重的是明星流量效應,在演員的選擇上則輕描淡寫,演員難以駕馭劇情的節奏,往往表演浮誇齣戲。舊版本的拍攝態度是以劇情的需要而找符合劇情特質的演員;新版本的拍攝態度是流量和明星效應的需要來找對應的演員,從而保證形形色色的粉絲所帶來的熱度。一個是為了拍出優秀的文化作品而拍戲,一個是為了更多的曝光和經濟效益而拍戲?所以翻拍版就難免多了一些尷尬的味道而少了舊版本劇情的味道。

    綜上所述,翻拍版在拍攝技術上和影視推廣上,有了巨大的進步。但是在對作品創作的嚴謹性和劇情的還原能力上則有不少差距。影視作品,畢竟還是文學藝術作品。如果處處向錢看,只怕會越來越沒有藝術味道,最終成為文化垃圾。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關於月亮的對聯有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