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老楊
-
2 # 明越清泉
這就體現了監督的優點。美國的政界屬多黨派,這些黨派中有很多擔任政府職位,但也是經過選舉才能擔任。他們竟選各提自己主政績效,所以選進政府並非鐵定,只要民調測試低,便自動退位讓賢。這樣兩黨互相監督。而廣大群眾則成最強監督。只要不符合民意,隨時可以抗議,或遊行示威。所以在美國廣大民眾最高,打罵總統,他也得承受。
-
3 # 福明166467022
這是美國的政治制度所規定的,參與美國總統侯選人必須先在所在黨派提名,必須得到黨派大部人的支援,才有資格代表這個黨派去參選美國總統的機會。
-
4 # 青驪
資本主義制度下,一個成熟的民主國家,必然會呈現出兩黨輪流執政的局面,一個執政黨,一個反對黨,這是歷史的必然選擇,到美國這裡就是共和黨和民主黨。
那麼除了這兩個黨派之外,美國還有沒有別的黨派呢?
當然是有的,數量上不下100個。
但是他們卻參與不了總統選舉或者說沒有資格參與總統選舉,原因很簡單,他們沒錢。
一次完整的總統選舉,從初選、初選的拉票、集會、演講、電視和戶外的廣告覆蓋,到黨代會確定候選人,再到大選之前的拉票、集會、競演、場地租賃、應援物質、廣告宣傳等等,這些所有的流程,所需要花費的所有的費用,加起來是10億美金起步。而且,這個費用是你要想辦法自己解決的,要麼募捐眾籌,要麼你自己有錢。
所以,單單是這一套流程走下來,那些個小黨派就沒有足夠的實力撐下去,只能是放棄或者直接不參選,到最後,選舉變成了最有錢、最有實力的兩大黨派的爭奪。而兩黨之爭,原則上是為了避免單一政黨長時間執政所帶來的區域性地區或則某一類的人群可能遭受的不平等和不民主。比如共和黨要是長期執政,那對黑人族裔來說是不利的;民主黨要是長期執政,那對一部分的白人群體是不利的。而出現對某一部分人不利的局面,是有違美國憲法所倡導的民主、自由精神的。所以每到大選之年,兩黨必須有人參與選舉,這是表現民主的必要形式。
大選之年的前一年,兩黨內部會有人先後宣佈參與總統競選,以2020年為例:
2019年2月份,民主黨桑德斯宣佈參選2020年大選,
3月份,共和黨、美籍華裔楊澤安宣佈參與大選,
4月份,民主黨拜登宣佈參與大選,
5月份,民主黨白思豪宣佈參與大選,等等...
截止到2019年5月底,相繼有20人左右宣佈參選2020年的總統大選。
然後,這些人會去募資、演講、拉票,再經過一輪又一輪的辯論,到次年的6月份,走到最後的獲勝的那位,就會被黨代會提名為本黨的總統候選人。而今年由於疫情的影響,黨代會的召開一拖再拖,最後改為線上進行,也就是昨天(8月18號),民主黨的全國代表大會(黨代會)正式提名拜登為2020年的總統候選人,參與11月份的總統角逐。
這是每逢大選之年,反對黨的評選候選人的必要過程。而對於執政黨,在第一個任期的,往往是繼續參與大選,比如今年的特朗普;在第二個任期的,只能提名本黨內的另外一個人參選,比如2016年的奧巴馬,當時是在第二任期,民主黨只能提名希拉里。
兩黨確定了各自的總統候選人之後,會集中各自的優質資源、財力、物力來全力支援本黨的候選人,把之前分散的火力集中到一個人身上形成合力,與另一方對抗競爭。
之後,一般也會在黨代會前後,兩黨會確定自己的副總統候選人。今年8月份,共和黨確定的副總統候選人是卡馬拉·哈里斯,而特朗普這邊,則是至今沒有確定誰將是他的下一任副總統人選,而眼下的時間,離11月3號的大選還有80天左右,特朗普是真的不著急還是另有別的打算,除了他本人,可能沒有誰知道。
程式上來講,從現在開始,到11月的大選之間,兩黨的候選人在這段時間會進行各自的演講、集會、拉票和最後大選之前的辯論,到那時,誰會是下一任的總統,也就一目瞭然了。
-
5 # 海闊天空vlog
美國選總統是有一套完善的法律程式的,有以下幾點可以看出為什麼從兩黨裡邊選1.美國其實有很多的政黨,只是因為他們支援的人數太少,所以大多時候只能在這兩個黨派之間選邊站2.其他的黨派也可以出來競選總統,只是如果你的支援率沒有那麼高最後還是被刷下來最終還是從兩個政黨支援率較高的人中選出來3.民主黨和共和黨成立的時間較久,有廣泛的群眾基礎這是其他政黨無法相比的,所以大多數時候都是他們在控制美國的政治決策。以上三點就是為什麼要從兩黨選擇。
回覆列表
不是的!美華人要想參政必須先成立一個政黨。以政黨參政獲得席位,獲得多數席位才能獲得總統提名!慢慢的這民主黨,自由黨兩黨獨大,就沒有其發小政黨的事了!變成了,你要參政,必須先參加這兩個黨,在黨內獲得提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