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煜媽媽

    1、科學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我們做父母的都是愛孩子的,都希望“望子成龍”。但是很多父母都是懂得養不懂得教育,真正懂得教育的家長並不是很多。一些家長沒有把孩子的前途當回事兒,為了金錢再外出打工造出留守兒童。有的為了情感而離異造成了單親家庭。還有的家長玩兒遊戲、賭博等等,對孩子是不管不問。像這樣的孩子一般都成了有問題的孩子。這些孩子孤獨、行為習慣差與同齡孩子比,他們成長的道路多了些坎坷和曲折。有科學教育觀的家長懂得孩子一路成長伴隨家長的艱辛付出,會透過學習更新教育觀念去擔當教育責任,對孩子管教到位,會科學的引導孩子的發展,不會讓孩子信馬由韁、聽天由命、造成管教的缺位。

    2、人才都是培養出來的。一個人的作為修養與所受的教育有關。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的這一觀念提出,說明家長對孩子教育的重視,很多家長放棄自己的事業去陪讀孩子、教育孩子。許多的成功人士都與家庭教育有著相關的聯絡。孩子成才並不容易,這需要父母堅信的付出和科學的教育才能將其扶上通往成功的梯子。

    3、科學的評價孩子。現在都是以學習的分數來評價孩子的好壞。導致很多家長只重視孩子的學習成績,而不重視孩子的品行品德。因為考大學是分數錄取,所以致使家長只注重學習分數,而其他的什麼都不管。忽略了孩子的特長、愛好、不良習慣等。不能從孩子的實際出發,不能遵循規律去挖掘孩子潛力發展的特長。而科學的家庭教育觀念能夠看清孩子的缺點、優點、特長、潛力,從孩子的實際出發,做到取長補短,創造最佳的教育效果。

    4、培養良好的性格。性格決定命運,孩子良好的個性培養比學習成績重要。具有和學家庭教育觀念的家長懂得最理想的家庭教育,無疑是符合孩子的身心發展規律並中其情感、人格和價值觀培養的教育。人生觀價值觀在孩子的性格塑造過程中也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讓孩子的興趣廣泛,孩子的生活既充實又有情趣。讓孩子有好的性格,他就會心胸寬廣、心靈健康、生活愉快。有了金錢不等於就有幸福,有好的生存能力和社交技能才行。

    5、做表率。現在家長教育孩子最大問題就是溺愛和沒有規矩。孩子很多的缺點是缺乏規範意識造成的,家長明知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但是管起來卻於心不忍。但是有科學家庭教育觀念的家長不會隨大流兒。在規範目的前可以做出表率,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施加影響,主要是讓孩子效仿自己。沒有好的習慣就談不上有高尚的品德,有人說過有才無德是危險品。孩子規範教育很重要,只有人人遵規守紀社會才會和諧,只有遵規守紀講理的人才會受人歡迎。具有科學家庭教育觀念的家長,會讓孩子在溫馨的家庭環境中接受優良的品格和道德規範教育。

  • 2 # WS陳帥帥

      沒有不愛孩子的父母,也沒有不想讓孩子快樂成長的父母。有的,只是不會愛、不懂正確表達愛的父母。而唯有愛,科學的愛,溫柔而堅定、尊重而不溺愛、引導而非控制的愛,才是解放孩子潛能的鑰匙;才能讓我們培養出自信、自愛、自尊、自律孩子的同時,充分享受為人父母的樂趣。

      

      什麼樣的愛,是科學的愛?什麼樣的家庭教育,才是科學、有魅力的家庭教育?在這一點上,蘇州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新教育實驗發起人朱永新先生在腦科學與心理學研究結果的基礎上,提出了自己獨到、發人深省的見解。

      首先,教養目標科學化——幸福,要完整。

      為人父母,不論對孩子有著怎樣獨特的期許,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幸福。

      

      什麼是幸福?

      費爾巴哈說:生活和幸福就是一個東西。是的,事業有成的同時,能享受生活;實現自我能力的同時,維護家庭和諧,方是圓滿而完整的幸福。

      幸福不僅僅是結果,也是過程。在日常生活中體驗和追求幸福,應該是家庭教育的方向。

      其次,教養內容科學化——健康力、交往力、學習力。

      健康力

      

      透過對孩子生命在安全和健康兩方面的教育,延長生命的長度。健康,是享受幸福的前提和根本。健康,也是提高學習力的有效途徑。《英國運動醫學雜誌》刊登的一篇研究指出:體育鍛煉較多的孩子,尤其是女孩子在英語、數學和科學三科能力上的表現都更好。

      交往力

      

      人是一切社會關係的總和。交往力是拓寬社會生命的基礎。一個好的領導者,離不開良好的人際交往、溝通能力;一個幸福和諧的家庭,更需要每個家庭成員去正確表達自我,需要家庭成員間的溝通與體諒。幸福,離不開交往力。

      學習力

      

      學習,能最大限度地突破自然與社會的侷限,提高生命的精神境界,成就自我。而學習力,主要分為閱讀力、寫作力、探究力等。鍛鍊孩子的閱讀力和寫作力,不是為了讓孩子成為一個作家。而是因為,閱讀力是學會自我學習、終身學習的前提;而寫作力,是訓練思維、理清思路、正確表達的方式和方法。

      最後,家庭教育方法要科學化。

      要陪伴

      陪伴是最好的家庭教育方法。這種陪伴,不僅僅是空間上的陪伴——你在我的身邊,我做我的作業,而你玩你的手機;而是需要心靈上的陪伴,跟孩子要有思想和精神上的交流,比如親子共讀、親子話題探討等等。

      要積極

      以激勵為主,同時讓孩子學會悅納自己。懲罰能夠制止孩子某種行為,但絕不是讓孩子學會新行為、養成好習慣的方法,甚至會導致孩子的自卑和逆反。讓孩子學會悅納自己,我就是我,獨特的、有著弱點但也有著自我優勢的我,是培養孩子自信的前提。

      要垂範

      幸福是什麼?

      幸福是孩子還需要我陪的時候,我陪著他一起成長;

      幸福是孩子看著我的眼睛說:媽媽,我知道你愛我,我也愛你;

  • 3 # 愛生活的阿澄

    著名主持人白巖松就曾經說:“家庭教育決定孩子的一生”。那什麼是家庭教育呢?作為父母又該如何做才能科學教育孩子成才呢?

    其實孩子在剛降生的時候並沒有太多的不同,那為什麼在長大後孩子的差別會是那麼年夜呢?這個不同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家庭造成的。家庭教育決定孩子的一生,所以家長們千萬不克不及失落以輕心,要學會這些科學的體例,去幫忙孩子成才。

    01

    一,孩子是自力的個體,家長不要將自己的夢想強加到孩子的頭上。家長對孩子寄予著很高的期望,為了孩子少走彎路會將自己的想法強加的孩子的身上,甚至自己一直未能實現的夢想。

    家長們似乎忘了孩子是個自力的個體,有著自己的意志,可是時代一直在成長轉變,有時候自己的老一套或許已經不克不及適應這個日新月異的時代。並且很多家長很是熱衷讓孩子一定要贏在起跑線上,更是在孩子小小的身軀上壓了一座大山。

    02

    2、學會與孩子溝通,這是一門藝術。家長與孩子的交流不是單向輸出的,而是雙向的。作為家長,要及時的瞭解孩子真實的想法,與他們做朋友。家長具有權威,可是更要曉得關愛。當孩子一次月考沒有考好,拿到了不及格的分數卷要給家長簽字的時候。

    想必很多家長會很是的生氣,緊接著就是拉下臉來質問孩子:

    究竟是怎麼考的?

    是不是上課不消心聽講?

    是不是又貪玩了?

    以後遊戲禁絕玩了……

    我們將孩子批評了一通,算是出了一口氣,可是這種教育體例對孩子來嗣魅真的有效嗎?孩子在家長的嚴厲批評教育之後,成績問題其實並沒有解決。

    孩子學習成績欠好,肯定是因為在這一學科上某些知識點虧弱,這時候家長其實要做的是幫孩子查漏補缺,弄明白孩子究竟是哪一方面不會,然後想體例逐一解決。

    在家長和孩子一起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其實在無形中與孩子拉近了距離。在孩子看來,爸爸媽媽是理解我的,我是可以將自己的懊惱告訴怙恃的。這樣孩子和家長的溝通將會更加的順暢,也有利於建立一個有愛和諧的美好家庭。

    03

    三、學會鼓勵孩子,讓孩子勇於表達自己,做一個樂觀向上、幸福的人。孩子的心智還沒有成熟,所以在受到挫折的時候很容易產生怯懦的心理。所以在孩子做一件事情沒有做好的時候,家長不要急哄哄地吼他們。

    因為久而久之只會造成兩個結果,一是孩子起了逆反心理,更加與家長對著幹;二是孩子越發的不自信,越來越內向自卑,這樣的孩子怎麼會有幸福感呢?所以家長們不要鹵莽地看待孩子。而是要鼓勵他們,建立孩子的自信心,這樣孩子才能身心健康的成長,成為一個幸福的人。

    04

    四、父母之間的關係好壞對孩子有著巨大的影響。社會上有很多真實的案例,已經足夠說明父母之間的關係好壞對孩子的影響。一般情況下,家長雙方恩愛和諧家庭裡的孩子,會更加的溫和。而持久在父母爭吵打鬥的情況下成長的孩子,則更為冷漠和有暴力的傾向。

    對孩子的教育來說,家庭教育是重中之重。科學的家庭教育更有助於陪伴孩子成才。除此之外,作為父母除忙碌的工作,更要注重對孩子的陪伴,因為陪伴才是家長對孩子最深沉的愛和最長情的告白。

  • 4 # 卓越家風家教

    多些智慧的教育,不要讓你愛的那棵小樹苗從小就長歪了

    當我們不斷重複同樣的事情就會變成習慣,習慣的持續時間越久,就越難改變。孩子的教育也是如此,錯誤的教育會讓孩子在錯誤的方向上越走越遠,竟然形成一種模式。

    是矯正一棵1米高的小樹容易,還是矯正一棵十米高的大樹容易呢?答案不言而喻!

    我曾經給成年人開發過一個課程,名稱是“我是團隊”,透過120天的學習,讓成年人能夠有所改善。的確,在課堂中,成年人有了變化,大家開始找自己的問題,大家開始發現自己的生活原來都是自己種下的因結出的果。大家開始後悔,如果當初能夠早點改掉這樣的缺點,那今天將會有更好的結果。在課程進行中,我有個想法跳出來,與其給“成年人的今天”上課,不如給“成年人的過去”上課,也就是給“成年人的小時候”上課,也許效果更好。

    於是,我開設了青少年情商特訓營,透過遊戲、互動、影片等方法,培養孩子的愛心、責任心、感恩心、孝心,堅持力等品質,課程的時間是三天,很多家長在給孩子報名的時候在想,三天的培訓真能夠改變孩子嗎?當三天課程結束的時候,孩子們成長了,家長們相信了!

    因為,透過三天的情商課,可以在孩子們心中種下一顆種子,能夠植入一些正面的觀念,矯正一些不良的行為。

    記得有次情商課之前,因為媽媽找到我,說她的孩子要上初一了,現在和社會不良青年在一起,甚至有的時候趁著父母睡著了,偷偷跑到外面去和別人喝酒抽菸。父母著急得每晚睡不著覺,不知如何解決。以前有效的打罵,現在也沒有作用了。

    初一的矯正已經有些難度了,如果父母們在孩子0—12歲期間能夠很好地進行教育,這樣的事情就不會發生。究其原因是父母的孩子小的時候,忙著自己做生意賺錢,忽視了對孩子的陪伴,今天把孩子給這家人帶,明天把孩子給那家人帶,根本不關心孩子身邊的圈子是咋樣的,孩子需要幫助的時候找不到父母,隨著孩子慢慢長大,他發現自己身邊的朋友“挺夠義氣”,所以就玩到了一起,他發現追求刺激可以給他帶來快樂,所以他就開始追求刺激!

    在課程中,我講到了夢想的主題,講到了監獄的話題,講到我們如何去設計自己的人生,講到如何選擇真正的朋友;在課程之外,我與這個孩子平等平等的交流,傾聽他內心的聲音。我相信沒有一個孩子是不希望自己好的,只是他們沒有給他好的指引。

    當我們用真心換真心,用思想影響思想的時候,孩子能夠感覺到,也能領悟到。課程結束的那天,孩子抱著媽媽哭了,告訴媽媽自己錯了,現在自己要創造一個精彩的人生!

    當然,教育遠遠不是這麼簡單。這樣的校正,不是一次性的事情,要持續不斷,要有耐心,還要使用智慧的方法。

    在情商課中,我們遇到了很多所謂的“問題孩子”,究其原因,基本都和家庭的教育有關。父母是孩子最重要的情商老師,父母時刻都在給孩子進行的情商教育,智慧的父母知道在什麼時候用怎樣的方法來引導孩子,從而達到效果,而不是一味的指責和抱怨,那樣只能適得其反!

    如果父母我們還不知道如何智慧地去教育,那就一定要早一些學習,因為對孩子正面引導越早越好,4歲-6歲的問題,原因往往出現在0-3歲,7-12歲的問題往往出現在0-6歲,13歲-18歲的問題,原因往往出現0-12歲,成年以後的問題往往出現在未成年之前。當問題已然成為事實的時候,已經錯過了最佳的解決時機。所以,越早校正付出的代價越小。越往後的校正付出的代價越多!

    多些智慧的教育教育不要讓你愛的那棵小樹苗從小就長歪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一天24小時不睡覺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