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遊釣江渚
-
2 # 一筆一杆一生
氣候對釣魚有著深刻的影響,天氣冷熱的變化直接影響魚口的好壞。水溫對魚的生存適宜,魚口會非常好,會一直連桿不斷,如果天氣不好比如在炎熱的夏季天氣悶熱無風,會造成水中的溶氧量極低,魚兒,別說開口了,生存就有些困難。天氣的冷暖,有風沒風?會直接影響到魚口的好壞。那麼什麼氣候下釣魚最容易開口?
淡水魚適宜生存的水溫一般是在15到25度之間,在這個區間內生存的魚兒一般都會開口進食,而且巡遊覓食還非常積極,只要氣溫和水溫在一階段內保持穩定,有些魚類水溫在七八度時也能進食,比如鯽魚,鯉魚。有些魚類水溫到二十七八度時有些魚也在瘋狂進食,比如蓮鱅草魚。因此在春秋天只要有風無論是連續的陰天,還是連續的晴天,在這幾天內,只要氣溫和水溫穩定,魚口會非常好。在夏天連續的東北風魚口會非常好,無論是陰天或者晴天。在冬天,北方一般以垂釣鯽魚為主,有東南風和西南風的晴天,以釣淺釣陽為主,魚口會非常好, 如果是連續的陰天應以釣深釣遠為主。
-
3 # 釣魚人老高
影響釣魚、魚情的兩個關鍵是因素,一個是氣溫,一個是氣壓,分別扮演不同的角色、起到不同的作用。具體如何影響魚情,本文一窺究竟。
氣溫(水溫)、氣壓是如何影響魚情儘管淡水魚適應一年四季的水體環境變化,但活性大小差距巨大,這是因為它們都有各自最適宜的水體溫,只有在最適宜的水溫下,它們攝食慾望最旺盛、最活躍,水溫過高或過低,各項生理功能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這也是為何春秋兩季是垂釣的黃金季節,而不是夏冬的原因。
氣壓決定水體的溶氧量:夏季氣壓低、水體容量低,所以農村魚塘、窯坑,水面狹窄、通風不暢且浮游植物眾多的水域,容易出現魚浮頭的現象,此時魚或離底、或上浮,狀態不佳,自然攝食不積極;冬季氣壓高,水體溶氧量豐富,除非水面被冰層覆蓋,少有魚缺氧上浮的情況。此時魚在趨溫性驅動下,絕大多數時間棲息在深水區,所以冬季多選擇釣遠、釣深。
什麼氣候下釣魚,效果更佳?釣魚既要看季節的大環境,也要看時間段氣溫的小環境,這樣才能找到最近揚竿的時機。
首先是春秋季節。前文提到,春秋是理想的垂釣季節,這點毋庸置疑。經典的垂釣紀錄片,主要是在這兩個季節拍攝,斬獲的創紀錄大魚,基本也是在這兩個季節收穫。這兩個季節,水溫適宜,是魚繁殖、生長的關鍵時期,所以攝食慾望高漲,魚口迅猛。這點釣友深有體會,每次戶外揚竿,基本都有收穫,有時還能連竿、爆護。
其次是清晨天微亮、朦朧狀態下,適合揚竿。不管春秋,還是冬夏,天微微亮起時,常有不錯的魚情。魚經過一整夜的能量消耗,早已飢腸轆轆,所以微弱的光亮下,膽子也大了許多,趁機遊弋到岸邊,特別是老釣點、水草處覓食。筆者清晨老釣點揚竿,不著急打窩,前幾竿子鉤餌入水,短時間就有魚口,碰到大鯽魚、鯉魚也是大機率的事情。
再者夏季選擇夜釣。夏季白天水溫高,大魚躲藏起來,不怎麼攝食。夜間水溫下降、溶氧量提升,大魚變得活躍,開始向岸邊靠攏覓食,小雜魚隱蔽到水草間隙,少有鬧窩情況。像筆者所在的魯西等地,夏季下午8點至12點,河溝裡野釣,常能斬獲四五斤的鯉魚。
最後冬季選擇氣溫穩定天氣揚竿。淡水魚屬於變溫冷血動物,體溫提升或下降的過程中,需要多個器官的配合才能完成體溫調節,不僅消耗大量能量,還產生強烈的不適感。因此魚更喜歡穩定、波動小的氣溫,懼怕忽高忽低的氣溫。比如選擇冬季連續多日的陰天,提前打窩,也能碰到魚口不斷,甚至連竿的魚情。
寫在後面:幾個時間節點,也有不錯的好魚情除去上述介紹幾種情形外,還有一些時間節點也有不錯的魚情。比如突然大幅度降溫的前一天,魚為降溫儲存能量的需要,通常攝食迅猛;再比如夏季微風細雨時,魚活性得到恢復,變得活躍、積極攝食,所以這時魚情也較好。選擇垂釣時機,關鍵要分析、瞭解魚的狀態,只有魚活躍、狀態佳,才會開口攝食,自然能有好的漁獲。
-
4 # 釣魚發財
氣侯對釣魚有很大的影響,氣候對釣魚的影響主要在三個方面,一個氣候的溫度變化對釣魚有影響,一個是氣候的氣壓變化影響水中氧氣對釣魚有影響,一個是氣候的迴圈對魚的生殖影響進而影響釣魚。
首先我說一下,對於野釣高手來說,什麼情況下都有可能釣到魚,當然是氣溫適宜氣壓適宜的時候魚容易開口,但是,釣魚高手能根據魚的習性,在條件不好的情況下透過釣組和變化依然釣到不錯的魚獲。
氣候影響溫度,春暖夏熱秋涼冬冷,魚是冷血動物,它不能自己恆溫,只有隨著合適的水溫而走,所以有夏釣蔭冬釣陽這樣的說法,還有春釣灘秋釣潭,魚既怕冷又怕熱。本來魚吃東西是要來水邊的,因為只有水邊才有魚需要的食物,但是到了冬天,魚就去深水了,所以我們冬天釣魚就要去深水裡面釣。當天晴的時候,淺水容易被曬熱,天晴可以釣淺水。
氣壓是透過影響水中的溶氧量來影響魚的運動的。夏天的時候,水溫高,水中的氧氣量少,當氣壓高一點的時候,水中的氧氣會高一點的,魚也會活躍一點,好釣一點。
但是冬天水溫低,水裡面溶氧量就多,這時候氣壓對釣魚就沒有什麼影響了。
四季的迴圈,魚的生理特徵也在迴圈,氣候還影響魚的生殖,所以我們釣魚也得考慮到這個原因。像春天鯉魚產籽基本不進食,夏天白條產籽,邊上很多白條鬧窩。
有的魚生殖時還有洄游現象。
-
5 # 火雷
天氣對釣魚影響太大了。甚至可以說魚開不開口基本取決於天氣也不為過!
悶熱潮溼氣壓低(低於900)太熱太冷大風大雨……等惡劣天氣都會導至魚兒不適從而不開口,簡單說吧,人感覺不適的天氣魚的感受是一樣的,反之人感覺舒服的天氣魚就很活躍容易開口(這裡僅只野釣,魚塘和黑坑稍有不同)。
那麼什麼情況最適合釣魚呢?我是南方人就以南方說事。以我多年的經驗,從季節上來說,我認為中秋至立冬後二十天最適合釣魚,這個時段的氣溫什麼魚都開口,又秋高氣爽Sunny燦爛,悶熱潮溼大風大雨天極少。除了魚兒活躍,釣魚人也分外舒適。
具體到什麼氣候最容易釣魚,以前面那個時間段來說,氣溫急劇下降當天——切記,是當天!(我看到有文章說下降前一天,經我多次驗證都不準確,下降前一天氣候大都沉悶潮溼——魚兒根本不開口!)這裡說的溫差至少五度以上,就是說一夜或上下午之間氣溫下降五度以上——氣溫下降了,但水溫還沒降,這時候去釣魚爆護是必須的!還有氣溫回升後第二天也是必須爆護的!——你沒看錯,是第二天。有文章說第一天,那是不準確的,氣溫升了,水溫還沒升,魚是比較活躍,到處遊動曬太陽,可就是不咬鉤!其實這個道理和人被寒冷堵在憋久了一樣,終於看到太陽了,是不是跑都出去活動活動——誰會急著找間飯店吃飯!……
先說這些吧,有機再交流。
回覆列表
氣候對魚的影響還是比較大的。氣候主要兩個指標就是氣壓和溫度,這兩個因素很大程度上影響魚兒的活性和開口。
氣壓
直接影響的是水中的溶氧量,進而影響到魚的活性。魚對氣壓非常敏感;氣壓高的時候水裡溶氧量相對較高,魚兒活性變高,吃口就比較好;氣壓低的時候,水裡的溶氧量大幅降低,魚兒活性降低,甚至浮頭,基本不開口,如果魚密度過大甚至出現大面積缺氧死亡。
氣壓低的時候,水中溶氧量不足,魚兒浮頭
主要表現就是陰天的時候氣壓低,甚至有時低到人都有點悶和喘不過氣。
陰雲密佈和暴雨欲來之前,氣壓很低
溫度
溫度對魚的影響主要體現在溫差上,持續的高溫或持續的低溫也是能釣到魚的,最怕的是那種忽高忽低,或短時間內溫度變化很大的那種,會導致魚兒極不適應,基本不開口。
總之氣候直接很大程度上影響漁獲,氣壓低和溫差變化大的情況下魚兒基本上不怎麼開口。其實也沒有最適合釣魚的氣候,主要還是會找方法,氣壓低溶氧量不夠就找入水口,氣溫高就找陰涼處或早晚出釣,釣無定律,靈活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