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9
回覆列表
  • 1 # 新媒前觀察者

    三國時期湧現出了大批人才,其中我們知道提起三國就會想到那無所不能通天地泣鬼神呼風喚雨的諸葛孔明,因為在羅貫中的三國演義中把諸葛亮描繪的是神乎其神,以至於很多人都會說是諸葛亮是三國時期第一謀士,

    其實多少深入瞭解三國的人都應該聽過郭嘉不死、臥龍不出這句話,顯而易見,就是說郭嘉是比諸葛亮還要厲害的人物,只不過死的早,後來就不被人所熟知了,

    郭嘉、字奉孝,潁川人,曹操身邊最重要的謀士,原來是袁紹部下的,後來投靠曹操,為曹操前期打下了堅厚的基礎,只不過英年早逝,年僅三十八歲,史書上稱之為才策謀略,世之奇士

  • 2 # 波浪壯闊任我秀

    三國時期是一段軍閥割據兵戈交融的戰亂史,也是一段爾虞我詐奇計倍出的兵謀篇,在三國的演變中湧現一大批能人異士,都熟讀兵書,善謀決斷,在歷史的長河中留下一個個精典案例,他們各為其主,各顯神通才造就了中國歷史之奇葩:三國鼎立。

    首先我們看看三國時期到底有哪些出名的謀士。

    曹魏方面有郭嘉,程昱,苟彧、許悠、賈詡、司馬懿父子,鍾會鄧艾等,西蜀有諸葛亮、龐統、法正姜維等,東吳有周喻、魯肅、呂蒙、陸遜等,這些人都為自己的主子出謀劃策立下赫赫功勞,但他們誰是三國時期的第一謀士呢?

    這個問題還真不好回答。因為以上人物都是當時時期的頂尖人物,各有千秋,他們的謀策都只能說為他們自己的國家在當時佔有一席之地,沒有一個的計謀能統一三國,所以我們暫時只能從各國中挑選一個代表人物,然後取優。

    先說曹魏。前期首推苟彧。可能有些人不樂意,因為《三國演義》中有一段曹操哭郭奉孝的戲,可不管郭有多大才,畢竟死的早,在三國鼎立時起的作用不大。苟彧的最大功勞就是幫助曹操贏得了官渡之戰的勝利,這是曹操戰略轉折的起點,也是曹操統一北方,佔據中原的基礎。試想曹操以五萬之眾能勝袁紹三十幾萬大軍簡直就是奇蹟,不僅擴充了版土,也補充了兵員,增強了勢力,如果這一仗是曹操敗了,則曹可能會淪為一個二流的混混,既使有再大的雄略也將被袁趕盡殺絕。所以苟彧是曹魏的第一謀士當之無愧。

    東吳這邊。參照曹魏排序應該首推周郎周公瑾。因為赤壁之戰就是官渡之戰的翻版,他首先讓孫權有一戰之決心,如果孫權不戰而降,那曹操豈不是如日中天,各路軍閥都會望風披靡,劉備則也沒有喘氣的機會,《隆中對》則是廢紙一張。而周也以五萬之眾大敗三十幾萬曹軍,為三國鼎主奠定了基礎,周為東吳第一謀士則無二議。

    蜀漢的第一謀士我不說大家都知道,諸葛孔明是也!相信大家無異議。鳳雛有才無奈英年早逝。蜀漢的成立也確是中國歷史之奇葩,當時流傳臥龍鳳雛得一人而安天下,而劉二人俱得,也僅偏居西蜀。三國四大異獸:臥龍(孔明)、鳳雛(龐統)、冢虎(司馬懿)、幼麟(姜維)蜀佔四之有三,佔盡人謀,蜀道之險堪勝長江,卻也難逃亡國之命,可想阿斗之庸,國家大勢也要祈天啊!

    三國中頂尖代表已產生,誰又是謀中之王呢?若非要拚出第一則三人都得退後,現有一人佔盡天機,中流砥柱,力挽狂瀾一一此人就是冢虎司馬懿也!

    前文單獨列魏之名謀而將其屈居苟彧之後是因司馬前期對曹平定中原統一北方功勞不大,他是在曹取得天下之優勢後才露面。然後期他多次用奇謀擊退諸葛亮,雖然他自愧不如亮,但諸葛亮每次北伐在司馬面前都是勞師動眾,無功而返,你有進功之計,我有防守之策,且將諸葛亮活活拖死在五丈原。

    司馬懿不僅能安邦定國御外敵,而且能審時度勢保己身。面對曹操一代梟雄他竭盡己力,不顯風頭,暗地裡助曹丕當選太子,取得丕之信任,成功擠入曹魏集團核心圈,面對後期打壓,他蟄伏三年。抓住時機,一舉擊敗曹爽,執掌曹魏大權,為三國歸晉打下基礎。

    所以,三國第一謀士當屬冢虎司馬懿,因為他能讓曹魏在孫劉聯盟中處於不敗之地,他是三國四異獸中最出色的異獸,能一嘯困三獸,笑到最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簡述班級管理的原則?